船舶应急通风系统及船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船舶应急通风系统及船舶。


背景技术:



2.液货船由于所装载货物的特殊性,存在危险气体泄漏的可能;而危险气体泄漏通常需要达到一定的量级及浓度才会由船上的气体探测系统监测到并发出警报,从而采取相关应急措施;然而此时部分危险气体很可能已经从中央空调新风口进入舱室威胁船员的生命健康。而如果将中央空调新风口关闭,由于某些舱室必须继续向外排风,如果没有新风补充进来,舱室会出现负压或超压情况,影响船员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应急通风系统及船舶,该船舶应急通风系统在接触到危险气体时可避免外部危害气体进入舱室,并保证人员舒适度。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舶应急通风系统,包括:
6.中央空调器,所述中央空调器具有新风管道、送风口和回风口,所述回风口设置有开度可调的回风风门,所述新风管道的入口设置有第一风闸和气体检测装置,所述第一风闸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联动连接;
7.多个舱室,每个所述舱室连接有一连通于所述送风口的送风支管,多个所述舱室中至少一所述舱室为第一舱室,所述第一舱室的所述送风支管上设置有第二风闸,所述第二风闸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联动连接;
8.多个排风结构,多个所述排风结构与多个所述舱室之间一对一或一对多地连接,而使得每个所述舱室均连接有所述排风结构,每个排风结构包含排风口、设于所述排风口处的第三风闸及与所述排风口相连的排风机,所述第三风闸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联动连接,多个所述舱室中至少一所述舱室为第二舱室,所述第二舱室设置有回风结构,所述回风结构与所述回风口相连。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至少一所述第二舱室为具有常开式回风结构的第一子舱室,所述常开式回风结构包括格栅。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至少一所述第二舱室为具有可开闭式回风结构的第二子舱室,所述可开闭式回风结构包括应急回风管路和设置在所述应急回风管路上的第四风闸,所述第四风闸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联动连接,所述第二子舱室设置有所述排风结构,所述应急回风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子舱室的排风机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回风口相连。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舱室设置有所述排风结构,所述第二子舱室的所述排风结构具有的排风量大于所述第一舱室的所述排风结构具有的排风量。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排风结构还包括排风管,所述排风管包括
第一排风管和第二排风管,所述排风机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第一排风管的一端与所述进风端连接,所述第一排风管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舱室之间一对一或一对多地连通,所述第二排风管连通所述出风端和所述排风口,所述应急回风管路用于与所述排风机相连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排风管连接,且所述应急回风管路的用于与所述回风口相连的一端和所述第四风闸之间的位置处设有止回风闸,所述止回风闸的流通方向为从所述排风结构流向所述回风口。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送风支管连通于所述舱室的一端设置有布风器。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舱室为医务室,所述船舶还包括至少一独立空调,至少一个所述医务室内设置有所述独立空调。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气体检测装置包括气体探测器和报警器,所述气体探测器设置于所述新风管道的入口处,所述气体探测器与所述报警器通信连接;
16.所述船舶应急通风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还分别与所述回风风门、所述第一风闸、所述第二风闸、所述第三风闸和所述回风结构的第四风闸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气体检测装置发出的信号调节所述回风风门的开度和控制所述第一风闸、所述第二风闸、所述第三风闸及所述回风结构的第四风闸的开闭。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器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储存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储存的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下方法步骤:
18.获取来自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的浓度数据;
19.判断所述浓度数据是否高于预设阈值;
20.若是,则控制所述回风风门的开度处于预设最大开度,控制所述第一风闸、所述第二风闸及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舱室的第三风闸均关闭,以及控制所述回风结构的第四风闸打开。
2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舶,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船舶应急通风系统。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船舶应急通风系统在船舶处于较差的环境中或者出现危险气体泄露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关闭新风管道的入口,以及通过送风、回风结构和排风结构协同配合实现舱室内部空气的内循环,既能够避免外部的危害气体进入舱室,又能够避免舱室内部产生负压或超压,保证人员舒适度。
24.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25.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船舶应急通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8.1、中央空调器;11、新风管道;110、入口;12、送风口;13、回风口;14、回风风门;21、第一风闸;22、第二风闸;23、第三风闸;24;第四风闸;3、气体检测装置;41、送风支管;42、送风总管;43、布风器;51、第一舱室;521、第一子舱室;522、第二子舱室;61、排风口;62、排风机;63、第一排风管;64、第二排风管;71、格栅;72、应急回风管路;721、止回风闸;73、回风总管、74、第一回风支管;75、第二回风支管;81、第一走廊;82、第二走廊;9、独立空调。
具体实施方式
29.尽管本实用新型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30.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31.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内、外、左、右、前、后等)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32.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33.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34.液货船,例如运输液体化学品如醚、苯、醇、酸的船舶,由于所装载货物的特殊性,存在液体化学品挥发引起有害气体泄漏的可能性,危险气体一旦随中央空调系统的新风入口进入舱室会威胁船员的生命健康。现有的船舶中央空调通风系统通常采用40%至50%新风比的新风混合模式,在应急情况下,当中央空调器1的新风入口关闭,使用全回风的内循环运行模式时,由于不同舱室通风要求的特殊性,例如,某些舱室由中央空调器1送进去的空调风须全部排到舱室外,而某些舱室的排风量大于中央空调器1的送风量,排走的空调风由于无新风来补充,使得舱室内容易产生负压;而若关闭舱室的排风,又会面临超压问题,因此,现有的通风系统在关闭新风进入的情况下会出现舱室风量平衡失效的问题,导致舱室产生负压或超压等情况,不利于人员舒适度,且当危险气体泄漏情况未完全解除时,无法满足较长时间的内循环运行。基于此,亟需设计即可避免外部危害气体进入舱室,又能保证人员舒适度的应急通风方法。
35.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船舶应急通风系统。
3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船舶应急通风系统包括中央空调器1、多个舱室和多个排风结构,所述中央空调器1具有新风管道11、送风口12和回风口13,所述回风口13设置有开度可调的回风风门14,所述新风管道11的入口110设置有第一风闸21和气体检测装置3,所述第一风闸21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3联动连接;
37.每个所述舱室连接有一连通于所述送风口12的送风支管41,多个所述舱室中至少一所述舱室为第一舱室51,所述第一舱室51的所述送风支管41上设置有第二风闸22,所述第二风闸22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3联动连接;
38.多个所述排风结构与多个所述舱室之间一对一或一对多地连接,而使得每个所述舱室均连接有所述排风结构,每个排风结构包含排风口61、设于所述排风口61处的第三风闸23及与所述排风口61相连的排风机62,所述第三风闸23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3联动连接,多个所述舱室中至少一所述舱室为第二舱室,所述第二舱室设置有回风结构,所述回风结构与所述回风口13相连。
39.本实施例提供的船舶应急通风系统,在船舶处于较差的环境中,例如处于存在危险气体的环境中,或者出现危险气体泄露的情况下,气体检测装置3能够检测空气中危险气体浓度并在危险气体浓度超过预设预设阈值时发出告警,并通过与第一风闸21的联动连接使得第一风闸21关闭,从而关闭新风管道11的入口,避免危险气体随新风进入舱室;同时通过与第二风闸22的联动连接使得第二风闸22关闭,从而停止向第一舱室51送风;同时通过与第三风闸23的联动连接使得至少一个第三风闸23关闭,从而使得至少一个舱室的排风口61关闭,停止向舱室外部排风;并且通过回风结构使得第二舱室内部的空气或第二舱室排出的空气能够回流至中央空调器1,经中央空调器1净化、制热或者制冷处理后再次循环利用。即本实施例提供的船舶根据多个舱室的通风要求,通过送风支管41、排风结构和回风结构的协同配合实现送风量、排风量和回风量的联动调节,在新风管道11的入口关闭的情况下,形成满足风量平衡要求的内循环运行模式,避免了外部的危险气体进入舱室,又保证了船员的居住舒适度。
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回风口13设置有开度可调的回风风门14,通过调节回风风门14的开度可调节进入回风口13的回风量,其中,在第一风闸21关闭时,回风风门14的开度被设定为处于预设最大开度,以满足中央空调器1100%回风运行,即满足中央空调器1全回风运行,此时中央空调器1的送风量等于回风量,多个舱室内的空气量恒定,空气能够通过中央空调器1进行长时间的内循环。其中,回风风门14的开度可以手动调节,也可以通过将回风风门14与气体检测装置3联动连接实现电动调节。其中,中央空调器1的回风口13需要按照100%回风设计尺寸,以满足中央空调器1的全回风运行。
41.在本实施例中,联动连接是气体探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可引起第一风闸21、第二风闸22、第三风闸23在打开和关闭之间做相应的变化。
42.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舱室相互独立设置,其中,第一舱室51为a类机械处所,其根据要求不能设置常开式回风结构,例如不能在其舱壁或舱门上设置用于回风的格栅,第一舱室51的示例可以是医务室、洗衣间、更衣室。其中第二舱室为对中央空调器1风量平衡具有较大影响的舱室,其设置有回风结构,以保证在无新风进入的情况下,中央空调器1有足够的回风量,能进行全回风运行。
43.其中,所述船舶应急通风系统包括送风总管42和多个送风支管41,多个所述送风
支管41的一端同时连通于所述送风总管42的一端,多个所述送风支管41的另一端一一对应地连通于多个所述舱室,所述送风总管42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送风口12。
4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至少一所述第二舱室为具有常开式回风结构的第一子舱室521,所述常开式回风结构包括格栅71。
4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舱室521为b类机械处所,其根据要求可在其舱壁或舱门上设置常开式回风结构,例如格栅71,舱室内部的空气可经由格栅71回流至中央空调器1。第一子舱室521的示例可以是船员住舱、公共卫生间。
4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至少一所述第二舱室为具有可开闭式回风结构的第二子舱室522,所述可开闭式回风结构包括应急回风管路72和设置在所述应急回风管路72上的第四风闸24,所述第四风闸24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3联动连接,所述第二子舱室522设置有所述排风结构,所述应急回风管路7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子舱室522的排风机62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回风口13相连。
47.在本实施例中,可开闭式回风结构是指该回风结构可开启以进行回风和可关闭以停止回风,在应急情况下,例如出现危害气体泄露的情况下该回风结构开启以进行应急回风,在正常情况下,该回风结构保持关闭状态。其中,第二子舱室522为a类机械处所,其根据要求不能设置常开式回风结构,例如不能在其舱壁或舱门上设置用于回风的格栅,第二子舱室522的示例可以是餐厅、货控室。并且,该第二子舱室522的排风量相较于第一舱室51和第一子舱室521更大,其对中央空调器1的回风量和送风量的平衡影响较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该可开闭式回风结构,在无新风进入中央空调器1的应急情况下,将第二子舱室522排出的空气作为回风回流至中央空调器1,以增大中央空调器1的回风量,使中央空调器1能够全回风运行。
48.如图1所示,所述可开闭式回风结构包括应急回风管路72,该应急回风管路72连通设置于第二子舱室522的排风机62和中央空调器1的回风口13,且设置有控制回风通断的第四风闸24,第四风闸24与气体检测装置3联动连接,在危险气体浓度超过预设预设阈值时处于开启状态,第二子舱室522的排风机62排出的空气经由应急回风管路72回流至中央空调器1。
4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舱室51设置有所述排风结构,所述第二子舱室522的所述排风结构具有的排风量大于所述第一舱室51的所述排风结构具有的排风量。
5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舱室51和第二子舱室522分别一一对应地设有排风结构,所述第二子舱室522的所述排风结构具有的排风量大于所述第一舱室51的所述排风结构具有的排风量,使得第二子舱室522对中央空调器1的回风量和送风量的平衡影响较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船舶在第一舱室51对应的送风支管41上设置第二风闸22,而在第二子舱室522对应的排风结构上连接连通于回风口13的应急回风管路72,在应急通风状态下,控制第二风闸22关闭和至少一个第一舱室51对应的排风口61关闭,以及控制第四风闸24打开,通过对第一舱室51和第二子舱室522的送风量、回风量和排风量的联动调节,实现中央空调器1送风量和回风量的平衡。
5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如图1所示,所述排风结构还包括排风管,所述排风管包括第一排风管63和第一排风管64,所述排风机62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第一
排风管63的一端与所述进风端连接,所述第一排风管63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舱室之间一对一或一对多地连通,所述第一排风管64连通所述出风端和所述排风口61,所述应急回风管路72用于与所述排风机62相连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排风管64连接,且所述应急回风管路72的用于与所述回风口13相连的一端和所述第四风闸24之间的位置处设有止回风闸721,所述止回风闸721的流通方向为从所述排风结构流向所述回风口13。
52.具体地,如图1所示,对于第一舱室51和第二子舱室522,每个第一舱室51和每个第二子舱室522分别设有排风口61和与排风口61对应连通的排风机62,第一排风管63的一端一对一地与对应的舱室的内部连通,第一排风管63的另一端连接排风机62的进风端,第一排风管64的一端连接排风机62的出风端,第一排风管64的另一端连接排风口61,舱室内的空气依次经由第一排风管63、排风机62和第一排风管64,从排风口61排出。对于第一子舱室521,在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子舱室521设有排风口61和与排风口61对应的排风机62,而在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子舱室521不设有排风口61和排风机62,第一排风管63的一端一对多地与对应的舱室的内部连通,第一排风管63的另一端连接排风机62的进风端,第一排风管64的一端连接排风机62的出风端,第一排风管64的另一端连接排风口61。其中,一对多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一对二,即在一个第一子舱室521设有排风口61和与排风口61对应连通的排风机62,在另一个第一子舱室521不设有排风口61和排风机62,第一排风管63的一端同时连通于这两个第一子舱室521内部,两个第一子舱室521内部的空气经由同一个排风口61排出。一对多也可以为一对三、一对四等,本技术不予以限制。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可选的方式中,第一子舱室521设置的排风机62优选为离心式排风机62,排风效率高。
53.其中,在第二子舱室522设有应急回风管路72,应急回风管路72的进气端与第一排风管64连接,应急回风管路72的出气端与回风口13相连,在应急回风管路72的出气端和第四风闸24之间的位置处设有止回风闸721,所述止回风闸721允许第二子舱室522内部的空气从排风结构流入中央空调器1,而能够限制应急回风管路72中的空气沿其出气端向其进气端的流通方向流动。
5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送风支管41连通于所述舱室的一端设置有布风器43。布风器43的设置使得送入的风被均匀吹出。布风器43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5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舱室51为医务室,所述船舶还包括至少一独立空调,至少一个所述医务室内设置有所述独立空调9。
56.在本实施例中,医务室对室内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其内部空气需及时排出以防止病菌滋生,因此其排风口61保持常开状态。在应急情况下,由于医务室的送风支管41上的第二风闸22关闭,无空气进入而排风在正常进行,这种情况下会较快形成负压,因此在医务室内设置独立空调9,独立空调9对医务室内部空气进行循环处理,使得医务室具有送风和排风,保证医务室正常运行。
5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如图1所示,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舱室521为船员住舱,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舱室521为公共卫生间,所述船员住舱设有所述排风口61和与所述排风口61相连的排风机62,所述船员住舱和所述公共卫生间共用第一走廊81;
58.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舱室522为餐厅,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舱室522为货控室,所述餐厅和所述货控室与所述第一舱室51临近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舱室51共用第二走廊82;
59.所述第一走廊81和所述第二走廊82中分别设有与所述回风口13连通的常开式回风结构,所述常开式回风结构包括格栅71,其中,每个第一子舱室521的所述常开式回风结构与所述第一走廊81连通。
6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回风结构还包括回风总管73、第一回风支管74和第二回风支管75,第一回风支管74和第二回风支管75的一端同时连通于所述回风总管73的一端,所述回风总管73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回风口13,第一回风支管74的另一端一一对应地连通应急回风管路72和设于所述第二走廊82的格栅71,第二回风支管75的另一端连通设于所述第一走廊81的格栅71,其中,第二子舱室522排出的空气和第二走廊82的空气在第一回风支管74汇流入回风总管73,从而回流入中央空调器1,第一子舱室521的空气从其常开式回风结构流入第一走廊81,连同第一走廊81中的空气从设于所述第一走廊81的格栅71进入第二回风支管75,从而回流入中央空调器1。
61.在本实用新型一个更具体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船舶应急通风系统包括七个舱室,七个舱室中的三个为第一舱室51,四个为第二舱室,四个第二舱室中的两个为第一子舱室521,两个为第二子舱室522,其中,三个第一舱室51分别为医务室、洗衣间和更衣室,两个第一子舱室521分别为船员住舱和公共卫生间,两个第二子舱室522分别为餐厅和货控室,其中,在医务室、洗衣间和更衣室的送风支管41上分别设有第二风闸22,在餐厅和货控室分别设有应急回风管路72,在船员住舱和公共卫生间分别设有格栅71,在医务室、洗衣间、更衣室、餐厅、货控室和船员住舱分别设有排风口61和排风机62,公共卫生间通过一第一排风管63连通船员住舱的排风机62。在第一风闸21关闭的应急情况下,控制医务室、洗衣间和更衣室的送风支管41上的第二风闸22关闭,控制洗衣间和更衣室的排风口61处的第三风闸23关闭,控制餐厅和货控室的应急回风管路72上的第四风闸24打开,并控制回风风门14的开度处于预设最大开度,中央空调器1执行全回风运行模式。
62.在本实用新型一个更具体的技术方案中,船员住舱包括卫生单元,该卫生单元设有常开式回风结构,所述排风口61和排风机62设于所述卫生单元。
6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气体检测装置3包括气体探测器和报警器,所述气体探测器设置于所述新风管道11的入口处,所述气体探测器与所述报警器通信连接;
64.所述船舶应急通风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3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还分别与所述回风风门14、所述第一风闸21、所述第二风闸22、所述第三风闸23和所述回风结构的第四风闸24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气体检测装置3发出的信号调节所述回风风门14的开度和控制所述第一风闸21、所述第二风闸22、所述第三风闸23及所述回风结构的第四风闸24的开闭。
65.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3通信连接,且控制器与所述回风风门14、所述第一风闸21、所述第二风闸22、所述第三风闸23和所述第四风闸24均电性连接,用于基于气体检测装置3输出的信号执行相对应的可执行指令,其连接方式及控制器和气体探测器的具体结构均可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报警器可以是声光报警器或扬声器,以在应急情况下发出告警。
6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器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储存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储存的所述可执行指令时
实现如下方法步骤:
67.获取来自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3的浓度数据;
68.判断所述浓度数据是否高于预设阈值;
69.若是,则控制所述回风风门14的开度处于预设最大开度,控制所述第一风闸21、所述第二风闸22及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舱室51的第三风闸23均关闭,以及控制所述回风结构的第四风闸24打开。
70.其中,预设阈值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71.相对应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船舶的应急通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2.获取来自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3的浓度数据;
73.判断所述浓度数据是否高于预设阈值;
74.若是,则控制所述回风风门14的开度处于预设最大开度,控制所述第一风闸21、所述第二风闸22及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舱室51的第三风闸23均关闭,以及控制所述回风结构的第四风闸24打开。
75.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舶,包括如上所述的船舶应急通风系统。
76.该船舶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船舶应急通风系统的全部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77.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船舶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船舶应急通风系统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对于本实用新型船舶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实用新型船舶应急通风系统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78.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技术,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技术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施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船舶应急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空调器,所述中央空调器具有新风管道、送风口和回风口,所述回风口设置有开度可调的回风风门,所述新风管道的入口设置有第一风闸和气体检测装置,所述第一风闸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联动连接;多个舱室,每个所述舱室连接有一连通于所述送风口的送风支管,多个所述舱室中至少一所述舱室为第一舱室,所述第一舱室的所述送风支管上设置有第二风闸,所述第二风闸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联动连接;多个排风结构,多个所述排风结构与多个所述舱室之间一对一或一对多地连接,而使得每个所述舱室均连接有所述排风结构,每个排风结构包含排风口、设于所述排风口处的第三风闸及与所述排风口相连的排风机,所述第三风闸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联动连接,多个所述舱室中至少一所述舱室为第二舱室,所述第二舱室设置有回风结构,所述回风结构与所述回风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应急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第二舱室为具有常开式回风结构的第一子舱室,所述常开式回风结构包括格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应急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第二舱室为具有可开闭式回风结构的第二子舱室,所述可开闭式回风结构包括应急回风管路和设置在所述应急回风管路上的第四风闸,所述第四风闸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联动连接,所述第二子舱室设置有所述排风结构,所述应急回风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子舱室的排风机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回风口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应急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舱室设置有所述排风结构,所述第二子舱室的所述排风结构具有的排风量大于所述第一舱室的所述排风结构具有的排风量。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应急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结构还包括排风管,所述排风管包括第一排风管和第二排风管,所述排风机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第一排风管的一端与所述进风端连接,所述第一排风管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舱室之间一对一或一对多地连通,所述第二排风管连通所述出风端和所述排风口,所述应急回风管路用于与所述排风机相连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排风管连接,且所述应急回风管路的用于与所述回风口相连的一端和所述第四风闸之间的位置处设有止回风闸,所述止回风闸的流通方向为从所述排风结构流向所述回风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应急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送风支管连通于所述舱室的一端设置有布风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应急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舱室为医务室,所述船舶还包括至少一独立空调,至少一个所述医务室内设置有所述独立空调。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船舶应急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包括气体探测器和报警器,所述气体探测器设置于所述新风管道的入口处,所述气体探测器与所述报警器通信连接;所述船舶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还分
别与所述回风风门、所述第一风闸、所述第二风闸、所述第三风闸和所述回风结构的第四风闸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气体检测装置发出的信号调节所述回风风门的开度和控制所述第一风闸、所述第二风闸、所述第三风闸及所述回风结构的第四风闸的开闭。9.一种船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船舶应急通风系统。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舶应急通风系统及船舶,船舶应急通风系统包括中央空调器,其回风口设置有开度可调的回风风门,其新风管道的入口设置有第一风闸和气体检测装置;多个舱室,每个舱室连接有连通于中央空调器的送风口的送风支管,多个舱室中至少一舱室为第一舱室,其送风支管上设置有第二风闸;与多个舱室之间一对一或一对多地连接的多个排风结构,每个排风结构包含排风口、设于排风口处的第三风闸及与排风口相连的排风机;多个舱室中至少一舱室为第二舱室,其设置有与回风口相连的回风结构,第一风闸、第二风闸、第三风闸分别与气体检测装置联动连接。该船舶应急通风系统可避免危害气体进入舱室,并保证人员舒适度。并保证人员舒适度。并保证人员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

李翔 刘瑞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09

技术公布日:

2023/3/23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38: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774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舱室   风闸   回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