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基因导入式基因轰击装置

著录项
  • CN200920018927.2
  • 20090131
  • CN201339037
  • 20091104
  • 关晶
  • 关晶;潘兴丽;王凤芹
  • C12M1/42
  • C12N15/09 C12M1/42 C12N13/00

  • 山东省济宁市中区建设南路45号济宁医学院
  • 中国,CN,山东(37)
摘要
外源基因导入式基因轰击装置,涉及有顶盖、真空密封圈、外罩、靶皿、放电室、放电电极、密封圈、凹腔引线室、底板、减震垫、底座、导电杆、安全罩、垫圈、发射弹、挡盖、板条和胶垫组成。外罩分为上端透明罩和下段透明罩组成,外罩上端设置有顶盖,顶盖与外罩上端连接处设置有真空密封圈,在外罩上段内,设置有靶皿架,采用板条作为支撑,板条下端设置有下胶垫,在下胶垫上设置有靶皿。整个外罩的下端设置在底座上,在外罩下端与底座的连接处,设置有减震和密封用的密封圈。在外罩内的底座上,居中设置有安全罩,在安全罩内设置有放电室,在放电室的中部位置设置有放电电极。放电室的上端居中位置,设置有发射弹。本实用新型的轰击效率高,能量易于控制,安全可靠且方便观察。
权利要求

1、外源基因导入式基因轰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罩(3)是本实用新型的透明 罩,分为上端透明罩和下段透明罩组成;外罩(3)的上端设置有顶盖(1),顶盖 (1)与外罩(3)上端的连接处设置有真空密封圈(2),在外罩(3)的上段内, 或者说是在上段透明罩内,设置有靶皿架(4),所说的靶皿架(4)是一个圆环板, 采用板条(24)作为支撑,板条(24)的下端设置有下胶垫(22),在所说的下胶 垫(22)上设置有靶皿(5);在所说板条(24)的上端,设置有上胶垫(25);整 个外罩(3)的下端设置在底座(15)上,在外罩(3)下端与底座(15)的连接处, 设置有减震和密封用的密封圈(9);在外罩(3)内的底座(1)5上,居中设置有 安全罩(17),在安全罩(17)内居中的位置,设置有放电室(6),在所说的放电 室(6)的中部位置,设置有放电电极(7);放电室(6)的上端居中位置,设置有 发射弹(19),在所说的发射弹(19)的上部,设置有上垫圈(20),在发射弹(19) 的下部设置有下垫圈(18);在所说的安全罩(17)的上端,设置有挡盖(21);在 所说的底座(15)内,以垂直的形式设置有导电杆(16),导电杆(16)的上端通 过联线(8)与放电电极(7)相连接;在导电杆(16)的中部位置,设置有O型圈 (10),导电杆(16)的下端设置在底座(15)下的凹腔引线室(11)内,并通过 同轴电缆(14)连接到凹腔引线室(11)外;所说的凹腔引线室(11)下面设置底 板(12),所说的底板(12)即作为凹腔引线室(11)的下封盖;在所述底板(12) 的下面,设置有减震垫(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接地支撑件。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遗传学研究用辅助装置,尤其涉及外源基因导入式基因轰击装 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生物变异与遗传工程技术十分活跃,发展迅速,其中的一个关键技术是 将外源遗传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中,为此目的的方法和装置已经应运而生。早期的 病毒诱导和化学诱导方法因其缺点使用受到限制,随后的电场诱导细胞穿孔和融合 法有消耗大、效率低,并且只能对离体细胞进行转移的问题,火药发射转移基因的 粒子在污染、速度调节和安全方面存有不可克服的缺点。现有技术的电弧放电 有工作区洁净、能量大小和速度调节可控性好、效率高和安全可靠的优点,但其结 构并不能令人满意,致使膜受力不均,易发生形变,造成被发射的微粒子方向偏离, 影响基因转移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外源基因导入式 基因轰击装置,可以安全、可靠、高效地实现高效率的基因转移。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源基因导入式基因轰击装置,涉及有顶盖、真空密封圈、 外罩、靶皿架、靶皿、放电室、放电电极、联线、密封圈、O型圈、凹腔引线室、 底板、减震垫、同轴电缆、底座、导电杆、安全罩、下垫圈、发射弹、上垫圈、挡 盖、下胶垫、板条和上胶垫组成。所说的外罩是本实用新型的透明罩,分为上端透 明罩和下段透明罩组成。外罩的上端设置有顶盖,顶盖与外罩上端的连接处设置有 真空密封圈,并确保顶盖与外罩的密封连接。在外罩的上段内,或者说是在上段透 明罩内,设置有靶皿架,所说的靶皿架是一个圆环板,采用板条作为支撑,板条的 下端设置有下胶垫,在所说的下胶垫上设置有靶皿。在所说板条的上端,设置有上 胶垫。整个外罩的下端设置在底座上,在外罩下端与底座的连接处,设置有减震和 密封用的密封圈。在外罩内的底座上,居中设置有安全罩,在安全罩内居中的位置, 设置有放电室,在所说的放电室的中部位置,设置有放电电极。放电室的上端居中 位置,设置有发射弹,在所说的发射弹的上部,设置有上垫圈,在发射弹的下部设 置有下垫圈。在所说的安全罩的上端,设置有挡盖。在所说的底座内,以垂直的形 式设置有导电杆,导电杆的上端通过联线与放电电极相连接。在导电杆的中部位置, 设置有O型圈,导电杆的下端设置在底座下的凹腔引线室内,并通过同轴电缆连接 到凹腔引线室外。所说的凹腔引线室下面设置底板,所说的底板即作为凹腔引线室 的下封盖。在所述底板的下面,设置有减震垫,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接地支撑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源基因导入式基因轰击装置,是生物遗传与变异工程中利 用微弹法导入外源基因,加速微粒子并轰击受体细胞的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 使用方便,在实现细胞重组转化工程中有广泛的用途。本实用新型的轰击效率高, 能量易于控制,安全可靠且方便观察。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外源基因导入式基因轰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顶盖 2-真空密封圈3-外罩4-靶皿架5-靶皿6-放电室7-放电电极8- 联线9-密封圈10-O型圈11-凹腔引线室12-底板13-减震垫14- 同轴电缆15-底座16-导电杆17-安全罩18-下垫圈19-发射弹20 -上垫圈21-挡盖22-下胶垫23-板条24-上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1,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源基因导入式基因 轰击装置,涉及有顶盖1、真空密封圈2、外罩3、靶皿架4、靶皿5、放电室6、 放电电极7、联线8、密封圈9、O型圈10、凹腔引线室11、底板12、减震垫13、 同轴电缆14、底座15、导电杆16、安全罩17、下垫圈18、发射弹19、上垫圈20、 挡盖21、下胶垫22、板条23和上胶垫24组成。所说的外罩3是本实用新型的透 明罩,分为上端透明罩和下段透明罩组成。外罩3的上端设置有顶盖1,顶盖1与 外罩3上端的连接处设置有真空密封圈2,并确保顶盖1与外罩3的密封连接。在 外罩3的上段内,或者说是在上段透明罩内,设置有靶皿架4,所说的靶皿架4是 一个圆环板,采用板条24作为支撑,板条24的下端设置有下胶垫22,在所说的下 胶垫22上设置有靶皿5。在所说板条24的上端,设置有上胶垫25。整个外罩3的 下端设置在底座15上,在外罩3下端与底座15的连接处,设置有减震和密封用的 密封圈9。在外罩3内的底座15上,居中设置有安全罩17,在安全罩17内居中的 位置,设置有放电室6,在所说的放电室6的中部位置,设置有放电电极7。放电 室6的上端居中位置,设置有发射弹19,在所说的发射弹19的上部,设置有上垫 圈20,在发射弹19的下部设置有下垫圈18。在所说的安全罩17的上端,设置有 挡盖21。在所说的底座15内,以垂直的形式设置有导电杆16,导电杆16的上端 通过联线8与放电电极7相连接。在导电杆16的中部位置,设置有O型圈10,导 电杆16的下端设置在底座15下的凹腔引线室11内,并通过同轴电缆14连接到凹 腔引线室11外。所说的凹腔引线室11下面设置底板12,所说的底板12即作为凹 腔引线室11的下封盖。在所述底板12的下面,设置有减震垫13,作为本实用新型 的接地支撑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源基因导入式基因轰击装置,是生物遗传与变 异工程中利用微弹法导入外源基因,加速微粒子并轰击受体细胞的装置,整体结构 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在实现细胞重组转化工程中有广泛的用途。本实用新型的轰 击效率高,能量易于控制,安全可靠且方便观察。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9:47: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766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