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加工电路板的钻削装置

著录项
  • CN201510761450.7
  • 20140527
  • CN105328232A
  • 20160217
  • 曾庆涛
  • 不公告发明人
  • B23B39/16
  • B23B39/16 B23B47/04 B26F1/16 B23Q5/32

  • 201410229751.0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跃进街199号
  • 新疆(65)
摘要
本发明属于钻头领域,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无法同时钻多个间距较小孔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钻削装置,该钻削装置可以同时以小间距钻孔。本发明为了实现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用于加工电路板的钻削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是:有进流孔、出流孔,在壳体内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以上的定轴盖,定轴盖下方还对应设置有定轴座,且定轴座固定连接在壳体内部的下表面,还包括两个以上的钻头,钻头的上方嵌入定轴盖,且钻头旋转轴线与定轴盖、定轴座这两者所确定的轴线是同一条轴线,钻头的切削部穿过定轴座且位于壳体的外部,钻头还固定连接有叶片,叶片的位置在壳体内部,且叶片的位置在定轴盖和定轴座之间。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权利要求

1.用于加工电路板的钻削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是:壳体1有 进流孔41和出流孔42,在壳体1内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以上 的定轴盖21,定轴盖21下方还对应设置有定轴座22,且定轴座22 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部的下表面,

还包括两个以上的钻头31,钻头31的上方嵌入定轴盖21,且钻 头31旋转轴线与定轴盖21、定轴座22这两者所确定的轴线是同一 条轴线,钻头31的切削部穿过定轴座22且位于壳体1的外部,钻头 31还固定连接有叶片3,叶片3的位置在壳体1内部,且叶片3的位 置在定轴盖21和定轴座22之间,

所述定轴盖21、定轴座22、钻头31的数量是三个以上,

所述壳体1由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连接而成,且上壳体11和下 壳体12的连接方式是可拆卸连接,

所述叶片3由多个矩形平板固定连接在钻头31而成,且矩形平板 所在平面和钻头31圆柱体表面相切,

还包括用于遮挡叶片3的遮挡片23,遮挡片23的横截面呈圆弧 形,遮挡片23位于叶片3外围,且遮挡片23连接在壳体1内部的下 表面,

还包括堵塞定轴座22、用于阻止壳体1漏气的塞子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工电路板的钻削装置,其特征是:

钻头31还设有环形凹槽41,还包括套设于凹槽41的传动带4, 且凹槽41位于定轴盖21和叶片3之间。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钻头领域,尤其是可以多个钻头同时工作的钻头领 域。

现有技术中难免会遇到这样的钻孔加工要求:需要往待加工材料 钻多个孔,并且这些孔间距比较小。这样的加工要求,倘若用一个电 钻来加工,就要一个一个孔的钻,非常麻烦。为什么不可以把很多电 钻简单的捆绑到一起然后同时钻呢?因为这些孔的间距比较小,而电 钻的夹持部位体积较大,即使把多个电钻简单捆绑到一起,钻孔的间 距仍然太大,无法满足间距较小的钻孔加工要求。

钻多个间距较小的孔,其应用广泛,可以用于食品加工、零件加 工、汽车加工、塑料加工,电路板加工,本发明的发明名称也可以变 更为:用于加工食品的钻削装置,或:用于加工机械部件的钻削装置, 或:用于汽车制造的钻削装置,或:用于加工塑料的钻削装置,或: 用于加工电路板的钻削装置等。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无法同时钻多个间距较小孔的不足,本发明提 出一种钻削装置,该钻削装置可以同时钻多个孔,并且可以以小间距 钻孔。

本发明为了实现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1,钻削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是:壳体1有进流孔41和出 流孔42,在壳体1内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以上的定轴盖21, 定轴盖21下方还对应设置有定轴座22,且定轴座22固定连接在壳 体1内部的下表面,

还包括两个以上的钻头31,钻头31的上方嵌入定轴盖21,且钻 头31旋转轴线与定轴盖21、定轴座22这两者所确定的轴线是同一 条轴线,钻头31的切削部穿过定轴座22且位于壳体1的外部,钻头 31还固定连接有叶片3,叶片3的位置在壳体1内部,且叶片3的位 置在定轴盖21和定轴座22之间。

2,所述定轴盖21、定轴座22、钻头31的数量是三个以上。

3,所述壳体1由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连接而成,且上壳体11 和下壳体12的连接方式是可拆卸连接。

4,所述叶片3由多个矩形平板固定连接在钻头31而成,且矩形 平板所在平面和钻头31圆柱体表面相切。

5,本发明还包括用于遮挡叶片3的遮挡片23,遮挡片23的横截 面呈圆弧形,遮挡片23位于叶片3外围,且遮挡片23连接在壳体1 内部的下表面。

6,本发明还包括堵塞定轴座22、用于阻止壳体1漏气的塞子13。

7,本发明所述的钻头31还设有环形凹槽41,还包括套设于凹槽 41的传动带4,且凹槽41位于定轴盖21和叶片3之间。

8,本发明还包括顶杆42,顶杆位于定轴盖21和定轴座22之间, 且顶杆42设置有环形凹槽41。

9,本发明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上方的辅助壳5,辅助壳5和壳体 1固定连接,且辅助壳5设置有第二进流孔52和第二出流孔53,还 包括:在辅助壳5内部设置有可转动的转动增力杆51,转动增力杆 51设置有叶片和环形凹槽,且叶片位于辅助壳5内部,转动增力杆 51穿过壳体1且延伸至壳体1内部,直至转动增力杆51的环形凹槽 和壳体1内的传动带4接触。

10,所述的转动增力杆51数量是两个以上。

11,本发明还可以是这样的:还包括:电动机61、用于固定电动 机的支架6,电动机61位于壳体1上方,且电动机61和支架6固定 连接,支架6在壳体1上方,且支架6和壳体1固定连接,且电动机 61的轴设有环形凹槽,电动机61的轴延伸至壳体1内部,直至电动 机61的环形凹槽和传动带4接触。

12,进一步:电动机61的数量是两个以上。

13,还包括用于控制电动机61转速的的控制器7。

14,遮挡片23和壳体1为可拆卸连接,且遮挡片23设置有多个 突起231,壳体1内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配合突起231、并且可让突 起嵌入的夹持体232,夹持体232以圆形分布在叶片3外围。

15,遮挡片23还设置有多个孔233。孔的面积为0.5平方毫米 ------0.8平方毫米。

16,孔233的形状为矩形,且孔233的长为1mm----1.2mm,宽为 0.5mm----0.6mm。

17,孔233在水平方向的间距为2mm----4mm。

本发明可以在合理范围内组合使用上述发明内容所表述的技术方 案。

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同时钻多个间距小的孔,对于提高工作效 率、提高加工质量是有益的。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实施例14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实施例14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实施例14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1-定轴盖,22-定轴座,3-叶片,31-钻头,41-进 流孔,42-出流孔,4-传动带,42-顶杆,5-辅助壳,51-转动增力杆, 52-第二进流孔,53-第二出流孔,6-支架,61-电动机,7-控制器,23- 遮挡片,231-突起,232-夹持体,11-上壳体,12-下壳体,233-孔,13- 塞子,41-凹槽。

为方便起见,本发明所述的方位(如上、下)均指图中所表述的 方位。钻头31的上部分没有钻削刀刃,钻头31的下部分是有钻削刀 刃的。

实施例1。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钻削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是:壳体1有进流孔41和出流孔 42,在壳体1内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以上的定轴盖21,定轴 盖21下方还对应有定轴座22,且定轴座22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部 的下表面,

还包括两个以上的钻头31,钻头31的上方嵌入定轴盖21,且钻 头31旋转轴线与定轴盖21、定轴座22这两者所确定的轴线是同一 条轴线,钻头31的切削部穿过定轴座22且位于壳体1的外部,钻头 31还固定连接有叶片3,叶片3的位置在壳体1内部,且叶片3的位 置在定轴盖21和定轴座22之间。

由进流孔41流入气体或者液体,也可以流入液体和固体的混合 物,冲击叶片3,造成叶片3旋转,从而带动钻头31旋转。相关领 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流入的物质从出流孔42流出。钻头31的上方: 也就是钻头31的上部分,也指钻头31无钻削刀刃的那一端。

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为提高工作效率,流入的物质应当 具有较大的流速。

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钻头31和定轴座22应当具有良好 的气密性,叶片3和定轴座22之间应当具有限制钻头沿着轴线滑动 的装置,否则,叶片3旋转就会和定轴座22摩擦,导致叶片3损坏。 这样的技术属于现有技术。

实施例2。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定轴盖21、定轴座22、钻头 31的数量是三个以上。这样就可以同时多个钻头工作,并且可以让 钻头间距较小。

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可以根据加工要求排布钻头31的位 置。比如需要构成某个形状,就把钻头31排布成对应的形状。

实施例3。

图3是实施例3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所述壳体1由上壳体11和下 壳体12连接而成,且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连接方式是可拆卸连 接。

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可以用螺杆连接上壳体11和下壳体 12。本发明壳体1为可拆卸的原因是:便于拆卸、安装钻头。

实施例4。

图4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是俯视图。所述叶片3由多个矩 形平板固定连接在钻头31而成,且矩形平板所在平面和钻头31圆柱 体表面相切。这样设计的益处在于:1,叶片3旋转时,可以有较小 的阻力。2,容易确定旋转的方向:钻头旋转的方向影响加工效率和 质量,用实施例4所述的叶片3,能实现确定的旋转方向。

实施例5。

图5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是俯视图。本发明还包括用于遮 挡叶片3的遮挡片23,遮挡片23的横截面呈圆弧形,遮挡片23位 于叶片3外围。

这样设计的技术效果是:叶片3在旋转的时候,一部分受到流动 物质冲击施加的动力,另一个部分往回旋转,受到阻力。为减小旋转 时的阻力而设置遮挡片。在没有遮挡片23遮挡的地方,有流动物质 吹动叶片,有遮挡片23遮挡的部位,流动物质对叶片3造成的影响 小。

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为了确定叶片3旋转方向,遮挡片 23应当不去遮挡叶片的受动力部分。

实施例6。

图6是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还包括堵塞定轴座22、用 于阻止壳体1漏气的塞子13。

使用本发明所述钻削装置,因为钻孔需求,有时不需要把所有的 钻头31都安装到壳体1,这时候,定轴座22就会漏气(因为定轴座 22有个用于让钻头穿过的孔),为了让本发明所述的钻削装置能适应 多种形状的钻孔需要,可以配备至少一个塞子。也就是说:本发明还 包括至少一个堵塞定轴座22、用于阻止壳体1漏气的塞子13。相关 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为了气密性应当采用合适的材料(比如橡胶) 来制作塞子13。

实施例7。

图7是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6所述的钻削装置存在 一个问题:因为流动物质在壳体内无法完全均匀施加力量,所以,各 个钻头的转速可能是不一样的,转速不一样,造成两个问题:1,手 持本发明所述的钻削装置时,钻孔方向容易变歪斜,容易导致钻头折 断。这个问题可以打个比方来解释:假设把板凳放到软硬程度不同的 平面上,板凳容易歪斜。钻削加工的时候,也存在类似的问题。2, 无论是手持还是机器夹持,存在这样的不足:整体效率下降,假设某 一个钻头旋转很快,那么,该钻头在很多时候呈空转的工作状态,这 样使壳体1内的流动物质消耗能量。如何解决该问题呢?可以这样设 计:本发明所述的钻头31还设有环形凹槽41,还包括套设于凹槽41 的传动带4,且凹槽41位于定轴盖21和叶片3之间。

因为有传动带4,所以,各个钻头31达到了相同的转速。

为更清楚的说明传动带4的位置,可以参见图8和图9。图9是 俯视图,用于表示传动带4和环形凹槽的传动连接。

实施例8。

图10是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是俯视图。图10所展示的是一 种连接方式欠佳的传动带连接方式:传动带4需要和凹槽41有足够 大的接触面积,图10所展示的三个凹槽中,显而易见,有两个凹槽 41和传动带4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还有一个凹槽41和传动带只有较 小的接触面积,这样,传动带控制那个接触面积较小的钻头效果不佳。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参见图11,图11是俯视图,可以加入一个 顶杆42,本发明还包括顶杆42,顶杆位于定轴盖21和定轴座22之 间,且顶杆42设置有环形凹槽41。为了清楚表示顶杆的位置,还可 以参见图12。顶杆42用于改变传动带4的形状,以便于传动带4能 和钻头的凹槽41形成更大的接触面积。

看了本说明书,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顶杆42还应当在定 轴座22处起到对壳体1的密封作用。顶杆42不是钻头,但是,在壳 体1内部安装的位置和钻头31的位置一样:位于定轴盖21和定轴座 22之间。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顶杆42和钻头应当和定轴盖 21、定轴座22具有良好的润滑。

实施例9。

安装了传动带4,又引发了新的问题:因为本发明体积小,所以, 所用的传动带4较细,受到拉力后,形变量较大。当壳体内钻头安装 数量较多的时候,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举例来说,无传动带时,有 一个转动较快的钻头(命名为a钻头),有一个转动较慢的钻头(命 名为b钻头),安装了传动带4后,a钻头就用较大的力牵引b钻头, 于是,传动带4每次经过ab钻头之间,就会有一次较大的形变。因 为转动较快,所以,传动带4被拉伸形变的频率很高,传动带4容易 损坏,特别是ab相距较远的时候,传动带4受损的几率大大增加。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参见图13。本发明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上 方的辅助壳5,辅助壳5和壳体1固定连接,且辅助壳5设置有第二 进流孔52和第二出流孔53,还包括:在辅助壳5内部设置有可转动 的转动增力杆51,转动增力杆51设置有叶片和环形凹槽,且叶片位 于辅助壳5内部,转动增力杆51穿过壳体1且延伸至壳体1内部, 直至转动增力杆51的环形凹槽和壳体1内的传动带4接触。相关领 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辅助壳5和壳体1之间应当为气密性连接。

第二进流孔52以较高速度流入气体或者液体,或者液体和固体的 混合物,流动物质冲击转动增力杆51的叶片,转动增力杆51带动传 动带。转动增力杆51设置在上一段所述的a钻头和b钻头之间为优 选方案。

也可以说:转动增力杆51设置在无传动带时转动较快的钻头和无 传动带时转动较慢的钻头之间,。

传动带4有了转动增力杆51的带动,不容易损坏。这个有益效果 在钻头数量较多的情况下表现的更好。虽然转动增力杆51本身会消 耗一点点能量,但是整体来说,转动增力杆51有助于提升本发明的 钻孔功率。

实施例10。

图14是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转动增力杆51数量是两 个以上。

实施例11。

图15是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不用转动增力杆51,而用电动 机也可以实现相同的效果。本发明还可以是这样的:还包括:电动机 61、用于固定电动机的支架6,电动机61位于壳体1上方,且电动 机61和支架6固定连接,支架6在壳体1上方,且支架6和壳体1 固定连接,且电动机61的轴设有环形凹槽,电动机61的轴延伸至壳 体1内部,直至电动机61的环形凹槽和传动带4接触。

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应当合理控制电动机转速。

电动机也有助于提升本发明的钻孔功率。因为电动机可以对传动 带做正功。

实施例12。

图16是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电动机61的数量是两 个以上。

实施例13。

图17是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当采用电动机61辅助传动带转 动时,采用控制器是比较好的选择。尤其是壳体1内安装了多个钻头 31时。控制器不但可以让电动机变快以加速旋转,还可以让电动机 变慢,永磁直流电动机也可以作为能量回收装置,因为永磁直流电动 机可以作为发电机来发电。电动机是易于控制的:控制转动方向、控 制转速、能量回收都是现有技术。

实施例14。

有时候,需要钻头反方向旋转,这时候怎么操作呢?可以让流进 流动物质的口变成流出的口;原来流出的口,变成流进的口。参见图 18,图18是俯视图,当需要改变钻头旋转方向时,最好能调整遮挡 片23的位置,图中左边的遮挡片位置适宜钻头正转(定义:进流孔 流入流动物质时钻头旋转的方向为正转,出流孔流入流动物质时钻头 旋转的方向为反转),图中右边的遮挡片位置适宜钻头反转。那就需 要这样:遮挡片23和壳体1为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可以方便改 变遮挡片的位置。

如何设计这种可拆卸呢?参见图19、图20、图21。本发明给出 一种方案:遮挡片23和壳体1为可拆卸连接,且遮挡片23设置有多 个突起231,壳体1内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配合突起231、并且可让 突起嵌入的夹持体232,夹持体232以圆形分布在叶片3外围。

圆弧形的遮挡片可以取下,从一个位置嵌入另一个位置。这样的 设计,在本发明所述钻头反转的时候,可以提高反转的钻头功率。

为绘图方便起见,实施例14画出的遮挡片均为平面状,也可以理 解为把圆弧形的遮挡片23变形为平面后的图。相应的,夹持体232 的绘图也做了相应调整。

实施例15。

图22是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遮挡片有利于提高钻削功率, 倘若遮挡片的结构不合理,对提高功率的效果不够大。为了进一步提 高钻削功率,本发明可以这样优化:遮挡片23还设置有多个孔233。 孔的面积为0.5平方毫米------0.8平方毫米。为什么这样可以提高钻削 功率呢?原因在于无孔的遮挡片存在功率损耗的情况:叶片旋转速度 很大,叶片进入遮挡片所包围的范围时,对流动物质起到了压缩的效 果;叶片出遮挡片的时候,甩出流动物质,进而压缩周围的流动物质。 这样的压缩是消耗功率的,并且会造成发热量大的不足。设置有孔 233的遮挡片可以减小压缩损耗的功率。

设置有孔233的遮挡片23可以进一步提高钻削功率。但是孔233 的大小(指面积大小)要合适,孔太小,不足以提高功率,孔太大, 钻削功率反而会下降。

实施例16。

图23是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无孔233的遮挡片除了造成功 率提高不足够高的不足以外,还造成噪声大的不足。这是因为压缩流 动物质会造成流动物质的振动,从而形成声波,这种声波是噪声。利 用声波的干涉原理,并且考虑到多普勒效应,合理设置孔233的形状、 大小、间距,可以有效减小常规操作下的主要频率噪声。孔233的形 状为矩形,且孔233的长为1mm----1.2mm,宽为0.5mm----0.6mm。 孔233在水平方向的间距为2mm----4mm为优选方案。

本发明为钻削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的优 点。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5:27: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733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