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

著录项
  • CN200920052593.0
  • 20090313
  • CN201369011
  • 20091223
  • 广东新创意专利发展有限公司
  • 李勇;陈创新
  • G06F1/20
  • G06F1/20

  • 广东省广州市东莞庄一横路116号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基地12楼
  • 中国,CN,广东(44)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曾琦
摘要
一种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包括底板、与发热电子元件相连接的导热板和散热片,还设置有微热管,所述导热板与所述底板为夹角连接设置,所述导热板表面设置有沟槽,所述微热管通过所述沟槽与所述导热板连接。所述导热板包括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所述微热管的前段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一导热板的沟槽中,其后段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二导热板的沟槽中。计算机电源工作时,发热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经导热板,把热量迅速传递到微热管的前段部分和后段部分,由于微热管具有良好的等温性,把热量从前段部分和后段部分传递到中间部分的散热片上,在风扇作用下,强制散热片周围空气的对流传热,把热空气送到计算机外部环境中,实现高效散热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包括底板、与发热电子元件相连接的导热板 和散热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微热管,所述导热板与所述底板为夹角连接设 置,所述导热板表面设置有沟槽,所述微热管通过所述沟槽与所述导热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 包括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所述微热管的前段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一导热板 的沟槽中,其后段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二导热板的沟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 设置有通孔,并通过所述通孔嵌套于所述微热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 呈等距离分布设置于所述微热管的中间段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热管为U型微热管或者W型微热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热管 设置为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并沿所述导热板的水平方向并列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6所述的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微热管的腔体内部设置有沟槽式结构、烧结式结构或者复合式结构 的吸液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热管 的腔体内设置有二次蒸馏水、乙醇或者丙酮的传热介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风扇、 在所述散热片的通风流道的相对位置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设置于 接近所述微热管的中间段部分,并远离所述进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 固定于所述出风口。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硬件系统耗电量的增加,电源的功率也在不断地提高。虽然现 在计算机电源所通用的开关电源转换效率较高,但是仍然有不少的电能转化成 热能,使得计算机电源成为计算机系统内部的一个主要的热源,严重影响计算 机运行的稳定性。

现有技术中,一般的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通常包括有与发热元件相接的 一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若干散热鳍片,以及设置在风口的风扇。底板用来吸 收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鳍片把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并在风扇的作用 下,加强空气的对流传热。但是随着电子元件的体积越来越小,发热量更加集 中,其产生热量的散逸变得更加困难,如果仅局限于金属自身固有的热传导, 则使得发热芯片和底板接触处的热量过于集中,无法快速传递到散热鳍片上散 热,而且温差非常大,从而影响散热效果,使得发热芯片自身温度过高,易造 成计算机供电短缺而发生“死机”现象。除此之外,电子元件除了对最高温度 有一定的要求外,对温度的均匀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目前,人们提出了一种利用热管的热传导率高,良好的等温性能,并可以 将热量迅速地传递到特定的较远距离的特点,来加强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可 以大大改善了散热性能。

中国专利申请200410032541.9公开了一种“热管式散热器”,其结构为: 至少包括一底板;至少一个U型热管,包括两端与一中间部分,其中所述中间 部分耦合于所述底板上;以及多个散热鳍片,耦合于所述U型热管上,其中所 述底板吸收来自于一热源的热量,经由所述U型热管传送至所述多个散热鳍片, 以使所述热量移除。该散热器的工作原理为底板吸收热源的热量,并经由所述U 型热管的中间部分传送至其两端部分,再传送至多个散热鳍片。但是由于U型 热管只有其底部与接触热源的底板接触,接触面积小,从而使得热源和底板接 触处的热量往往还是过于集中,不能快速传递到散热鳍片上散热,影响散热效 果。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能提高计算机电源的散热效率,减少热量在计算机内 部的积聚且散热均匀的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和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散热效率 高,减少热量积聚且散热均匀的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提供一种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 包括底板、与发热电子元件相连接的导热板和散热片,其中,设置有微热管, 所述导热板与所述底板为夹角连接设置,所述导热板表面设置有沟槽,所述微 热管通过所述沟槽与所述导热板连接。微热管具有传热速率快、传热功率大、 良好的等温性能的特点,把微热管应用到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上,可以提升电 源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可以将导热板与底板垂直设置,使得发热电子元件更 快的散热,不易将热量积聚于计算机系统内部,并可以节省计算机系统内部空 间,使得结构更紧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导热板包括 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所述微热管的前段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一导热板的沟 槽中,其后段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二导热板的沟槽中。导热板可以吸收发热电子 元件的热量,由于其吸热面积大可以更快的传递热量到微热管上,并且还可以 起到固定支撑微热管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散热片 设置有通孔,并通过所述通孔嵌套于所述微热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更加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散热片 呈等距离分布设置于所述微热管的中间段部分。以更好地均匀散热。

以上的,所述微热管为U型微热管或者W型微热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微热管 设置为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并沿所述导热板的水平方向并列设置。

以上的,所述微热管的腔体内部设置有沟槽式结构、烧结式结构或者复合 式结构的吸液芯。

进一步的,上述微热管的腔体内设置有二次蒸馏水、乙醇或者丙酮的传热 介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设置有风扇、 在所述散热片的通风流道的相对位置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设置于 接近所述微热管的中间段部分,并远离所述进风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更加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风扇固 定于所述出风口。

热管的受热端为蒸发段(吸热),散热端为冷凝段(放热),当热管的蒸发 段受热时,毛细吸液芯中的液体工质蒸发,‘热的’蒸发段和‘冷的’冷凝段之 间的压力差驱动蒸汽流动至冷凝段中并在冷凝段冷凝。变回液体的工质在毛细 力的驱动下,沿毛细结构从冷凝段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不已,热量由热管的 一端传至另一端。因此微热管内部主要靠传热介质的“汽-液”相变传热,热 阻很小,具有很高的导热能力,其传热能力比铜、铝等金属高两个数量级以上。 因此具有更快的传热速率,更大的传热功率,更好的等温性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利用微热管作为热传导体,在计算机电源工作时,发热电子元 件产生大量的热量,在导热板的作用下,把热量迅速传递到微热管的前段部分 和后段部分,由于微热管具有良好的等温性,把热量从前段部分和后段部分传 递到中间部分的散热片上,在风扇的作用下,强制散热片周围的空气的对流散 热,把热空气送到计算机外部环境中,从而实现高效散热的目的。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 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的散热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的微热管的吸液芯横截面结 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的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4中包括:1——导热板、2——微热管、21——沟槽式结构吸液 芯、22——烧结式结构吸液芯、23——复合式结构吸液芯、3——散热片、4— —风扇、5——壳体、6——进风口、7——出风口、8——发热电子元件、9—— 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 包括底板、与发热电子元件8相连接的导热板1和散热片3,其中,还设置有微 热管2,所述导热板1与所述底板垂直设置,所述导热板1表面设置有沟槽,所 述微热管2通过所述沟槽与所述导热板1连接。将微热管2分为三个部分,前 段部分、中间部分和后段部分。微热管2具有传热速率快,传热功率大,良好 的等温性能的特点,把微热管2应用到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上,可以提升电源 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将导热板1与底板垂直设置,使得发热电子元件8更快 的散热,不易将热量积聚于计算机系统内部,并可以节省计算机系统内部空间, 使得结构更紧凑。

另,导热板1外表面下侧部分与发热电子元件8相接触。

更具体的,所述导热板1包括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所述微热管2的 前段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一导热板的沟槽中,其后段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二导热板 的沟槽中。导热板1既可以吸收发热电子元件8的热量,由于其吸热面积大可 以更快的传递热量到微热管2上,同时还可以起到固定支撑微热管2的作用。 微热管内部循环动力是毛细力,因此微热管2的前段部分和后段部分受热就可 作为蒸发段,而中间段部分向外散热就成为冷凝段。

另一更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散热片3设置有通孔9,并通过所述通孔 9嵌套于所述微热管2。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散热片3呈等距离地设置于所述微热管2的 中间段部分。以更好地均匀散热。

以上的,所述微热管2的形状可以为U型结构或者W型结构。还可以为蛇 形等形状。

另一更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微热管2设置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并沿 所述导热板1的水平方向并列设置。也可以设置于在其他方向上的并列设置。

以上的,如图3所示,所述微热管2的腔体内部可以设置为沟槽式结构吸 液芯21、烧结式结构吸液芯22或者复合式结构吸液芯23。沟槽式吸液芯结构 的微热管主要适用于安装角度要求低、轻质价廉及重力影响小的场合;烧结式 吸液芯结构的微热管主要应用于对成本、重量要求不高,工作角度复杂及重力 影响突出的高热流密度场合。而沟槽-烧结式吸液芯复合型热管兼有前两者的 优势,应用场合更为广泛。另外,还可以根据使用场合,设计微热管2的外形 与尺寸。

更进一步,所述微热管2的腔体内设置有二次蒸馏水、乙醇或者丙酮等传 热介质。微热管2内部主要靠工作液体的“汽-液”相变传热,热阻很小,因 此具有很高的导热能力,其传热能力比铜、铝等金属高两个数量级以上。

另一更具体的,如图1所示,还设置有风扇4以及在壳体5的前壁和后壁 与散热片3之间通风流道的相对位置分别设置有进风口6和出风口7,所述风扇 4设置于接近所述微热管2的中间段部分,并远离所述进风口6。

进一步的,所述风扇4固定于所述出风口7。

在计算机电源工作时,发热电子元件8产生大量的热量,在导热板1的作 用下,把热量迅速传到微热管2,由于微热管2具有良好的等温性,把热量从导 热板1传递到散热片3上;在风扇4的作用下,强制散热片3周围的空气的对 流传热,把热空气送到计算机外部环境中,从而实现高效散热的目的。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 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 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 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5:30: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713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