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针织机做出的针织品导向的辊子和用该辊做出的装置

著录项
  • CN00108547.6
  • 20000517
  • CN1274777A
  • 20001129
  • SIPRA专利发展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 迪亚·特伦克勒
  • D04B15/88
  • D04B15/88

  • 联邦德国阿尔布施塔特
  • 德国(DE)
  • 19990519 DE19991023810;20000323 DE20001014569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郑修哲
摘要
描述了一个用于引导在针织机上做出的针织品的辊子(1),它具有至少一个从侧面由中间部分(2)伸出的、其横截面减小的轴颈(3)和至少一个可固定在轴颈(3)上的、指定用于形成环形间隙的第一调整环(16)。调整环(16)有一具有与中间部分(2)的外径相应的外径的第一轴向端(17)和与环形间隙(22)相配的第二轴向端(17a)。按照本发明,调整环(16)由至少两个沿像头发那样细的接缝彼此紧靠的外壳(34、35)装配而成。
权利要求

1.用于引导在针织机上做出的针织品(12)的辊子,它具有至少 一个侧向从中间部分(2)伸出的、其横截面减小的轴颈(3、30), 和至少一个可固定在轴颈(3、31)上的、规定用于形成环形间隙(22、 39)的第一调整环(16、30、30a),后者有一具有与中间部分(2) 的外径相应的外径的第一轴向端(17、37)和附属于环形间隙(22、 39)的第二轴向端(17a、37a),其特征为,调整环(16、30、30a) 由至少两个沿像头发那样细的接缝(26、34)彼此紧靠的外壳(24、 25或34、35)装配而成。

2.如权利要求1的辊子,其特征为,调整环(16、30、30a)有一 位于两端(17、37)或(17a、37a)之间的过渡段(18、38),其中, 其外径从中间部分(2)的外径向附属于环形间隙(22、39)的端部(17a、 37a)方向逐渐减小。

8.如权利要求2至7的任一项的辊子,其特征为,所有第一调整 环(30、30a)的螺钉孔(42)和与之相配的在至少一个轴颈(31)上 的螺纹孔(32、33)要如此沿轴向布置,以使所有调整环(30、30a) 在安装好的状态都能以其第一端(37)靠在中间部分(2)的一个与之 相配的端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的辊子,其特征为,有多个第一调整环(30、 30a)与之相配,以形成沿轴向不同地布置的具有不同轴向长度的环形 间隙(39)。

4.如权利要求3的辊子,其特征为,所有第一调整环(30、30a) 的过渡段(38)都有同样的轴向长度。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的辊子,其特征为,调整环(16、 30、30a)有一与过渡段(18、38)连接的,形成环形间隙(22、39) 的段(20、40),它具有不变的、比中间段(2)的外径小的外径。

6.如权利要求5的辊子,其特征为,形成环形间隙(22、39)的 段(20、40)有一外径,它与过渡段(18、38)的离开第一端(17、 37)的端部的外径相当。

10.如权利要求6至9的任一项的辊子,其特征为,外壳(24、 25)、中间部分(2)和第二调整环(6)在轴向的端部设有可彼此插 入的、沿径向形状吻合地作用的连接措施。

11.如权利要求10的辊子,其特征为,连接措施由在轴向端部形 成的环形槽(27)和台肩(28)组成。

13.如权利要求6至12的任一项的辊子,其特征为,每个第一调 整环(16)的外壳(34、35)的至少一个设有一个沿径向的指定用来 拧入槽(15)中的夹紧螺钉(23)。

7.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的辊子,其特征为,两个外壳(34、 35)做有螺钉孔(42),至少一个轴颈(31)做有用于安装穿过螺钉 孔(42)的紧定螺钉(43)的径向螺纹孔(32、33),其中,螺钉孔 (42)和螺纹孔(32、33)的轴向位置要如此选择,以使在安装好的 状态,调整环(30、30a)的第一端(37)靠在中间部分(2)的一个 相配的端面上。

9.如权利要求1至8的任一项的辊子,其特征为,至少一个第二 调整环(6)可移动地和可固定地放置在轴颈(3)上,它有一与中间 部分(2)的外径相应的外径。

12.如权利要求1至11的任一项的辊子,其特征为,轴颈(3) 做有与轴线平行的槽(5),而调整环(6、16)则设有沿径向的指定 用来拧入槽(5)中的夹紧螺钉(7)。

14.如权利要求1至13的任一项的辊子,其特征为,调整环(6、 16、30、30a)和中间部分(2)由套筒(21)和做在其上的防滑层(2a、 6a、16a、45)组成。

15.如权利要求14的辊子,其特征为,形成环形间隙(22、39) 的段(20、40)通过内套筒(21)形成,而过渡段(18)则与之相反 通过外层(16a、45)形成。

16.如权利要求1至15的任一项的辊子,其特征为,它做成牵拉 辊。

17.如权利要求1至15的任一项的辊子,其特征为,它做成卷 取辊的驱动辊。

18.针织机上的装置,它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压的辊子(1),后 者用于引导在针织机上制成筒管的、平直地放置的针织品(12),其 特征为,辊子(1)的至少一个按权利要求1至17的一项或更多项制 成,环形间隙(22、39)形成至少一个容纳针织品(12)的侧缘(14) 的自由空间(1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概述的辊子和一种按照权利要 求18的概述的装置。

筒管形针织品或针织的圆形针织品,不管它们是在平机上做出还是 在圆形针织机上做出,通常都用有两个或更多牵拉辊的牵拉装置从针织 机的成圈区拉出。牵拉辊在其间形成夹紧间隙,平放的并在其纵向边缘 折叠的软管状织物在该间隙中移动。针织品通过夹紧作用在其纵向边缘 上被附带地加压并折皱。由此产生的折皱的边缘将特别在用添加弹性丝 的材料制造时或在采用合成纤维时导致针织品的永久的变形或在弹性 丝中导致永久的改变,而且甚至通过针织品的后续处理或整理也不能去 掉,或是难于去掉。

因此,已经知道,这类折皱边缘的产生可如此避免,即在通过牵拉 辊之前,沿纵向将针织品切开,然后平整地展开,以后单层地卷取(DE 69121291T2)。与一般的技术相比,由此将需要一个两倍这样宽的牵拉 装置,这是昂贵的,而且由于位置上的理由,也是非所希望的。此外, 为了该平整地展开并单层地卷取,需要保持一个较大的离开成圈区的距 离,这是因为,要不然,通常是相互直而平行地放置地线圈横列将强烈 地成波浪形扭曲,以致除了宽的机器结构外,还要加上较高的结构,或 是得到一个扭曲的线圈横列。同样知道(DE 3937990C2),如果沿纵 向将针织品在两个沿直径相对的方向切开,并将由此得到的两层用分开 的卷取辊卷取,则不仅需要第二个卷取辊,同时将由此需要较高的建造 费用,而且与传统的技术相比,只能得到一半那样大的织物宽度。

为了避免这种结构上的改变,已经知道有一种牵拉辊(DE- GM1680242),它在其端部以及通常存在折皱的边缘的地方各自设置一 形成环形间隙的、沿轴向固定的直径变小处。由于编织物的筒管宽度可 根据所选择的结合类型、线和其它影响量而各不相同,故必须为每种材 料宽度建造一特殊的牵拉辊并保存在仓库中,这是费钱的,而且使针织 机常常停车。因此,还已经知道(DE-PS1585042,DE-GM1860242, GB-PS1118547),要做成使此环形间隙能沿牵拉辊的轴向改变,以便 由此使侧面的边缘总是只以一小段伸入环形间隙中。此时,环形间隙的 建立及其位置的调整通常借助可放置在牵拉辊的中间部分的侧端面上 或可从其上移开的调整环来进行,该环的外径与中间部分的外径相当, 并且可不用卸下牵拉辊就能部分地穿过。但是,该已知的结构有这样的 缺点,即调整环必须在其侧缘上有一比较尖锐的、用90°角形成的边缘, 由此,在所有可以想象到的调整时,其一侧必须与牵拉辊的中间部分或 放在其上的调整环的外周齐平,而与之相反,在另一侧,或是与一环形 间隙相邻,或是齐平地转为另一调整环的外周。此尖锐的边缘在牵拉针 织品时至少部分地靠在其上,于是就常常在其上造成压痕和/或印痕,这 就与永久改变产生联系,而这种改变是不能在事后去掉或是难于去掉 的。

在用另一辊子导向上述类型的针织品时,例如用一卷取辊导向或在 卷取辊和与之相配的驱动辊之间的间隙中导向时,可产生相应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以这样的问题为基础,即在开始时所述的那种类型的 辊子和装置中,对其提供这样的前提,即在需要时完全避免在针织品中 形成压痕和/或印痕,因而针织品可比迄今还要柔和地被牵拉。尽管如此, 此时还应该做到,不用卸下辊子也能改变所述环形间隙的位置。

权利要求1和18的特征用于解决这一任务。

本发明的其它有益的特点从从属权利要求得出。

下面将联系附图根据一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图中:

图1示出了通过按照本发明的其形状为一牵拉辊的左面部分的纵 向示意剖面图;

图2以略微缩小的比例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牵拉装置的俯视图,该 装置具有两个形成用于针织品的夹紧间隙的如图1的辊子;

图3至8各自以正视图或俯视图示出了图1的辊子在改变环形间隙 的位置时的不同工作状态;

图9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调整环的第二实施例的与图1相应的视 图;

图10示出了用于图9的辊子的沿轴向加长的第二调整环在装配状 态的侧视图。

按照图1,在实施例中做成牵拉辊的辊子1中包括一中间部分2和 两个从其上侧向伸出的轴颈,其中,在各个图中每次只示出左面的轴颈 3。中间部分2与轴颈3与一共同的纵向轴线4共轴线地形成并做有圆 柱形的周向段,其中,中间部分2的外径大于轴颈3的外径。中间部分 2的外表面最好由一沿周向形成的防滑层2a构成。轴颈3有一与纵向轴 线4平行的、在其外表面上加工出来的槽5。

合理的是,在轴颈3上放置一第一调整环6,它可平行于轴线4移 动并可沿轴向在一任意的位置上固定。为此目的,调整环6有一径向贯 通的螺钉孔,在其中拧入一做成紧定螺钉的夹紧螺钉7。轴向固定如此 实现,即绕轴线4转动调整环6,直至夹紧螺钉7对准槽5,然后往下 拧夹紧螺钉7,并由此夹住槽的底部。此外,调整环6还用此方式防止 相对于轴颈3转动。

在实施例中,在轴颈3上设置3个最好是相同的第一调整环6。不 过,在原则上,调整环6的数目是任意的,并且取决于要在轴颈3上放 多少个调整环6。调整环6的外表面最好由环形的防滑层6a形成,后者 的外径不中断地与中间部分2的外径对应。

如同在图1至2中特别示出的那样,轴颈3的自由端用一轴承可旋 转地支承在一未示出的针织机的机架9上,其中,在具有可旋转的针筒 的圆形针织机的情况下,支架9可与针筒一起绕其中间轴线旋转。牵拉 辊1的驱动此时按熟知的方式例如用一固定在轴颈3上的驱动齿轮10 实现。此外,通常设置两个或三个同样的、平行布置的牵拉辊1(图2), 它们形成一用于针织机的常用的牵拉装置并在其间留下一夹紧间隙11, 在图2中示意地示出的针织品12在间隙中引导,后者由一个平直地折 叠在一起并由此形成两层的筒管形织物组成。针织品12的两个纵向边 缘14之一伸入在牵拉辊的夹紧环6与中间部分2之间留下的空间15中 (图2),由此,其外缘可沿一较大的半径弯折,并避免尖锐的折皱边 缘。

这种类型的牵拉装置一般都是可以从开始时叙述的资料中得知的, 因此,对于专业人员来说,不必详细说明。

按照本发明,牵拉辊1在中间部分的两侧各自包含一个第二调整环 16。根据在图1和2中表示的、目前最受欢迎的实施形式,后者在一朝 向中间部分2并与其相接触的确定侧有一第一轴向端17,该轴向端具有 与中间部分2相应的外径,该外径沿着过渡段18朝着调整环16的离开 中间部分2的第二轴向端17a逐渐减小。此时,根据图1和2,外径最 好沿一略弯曲的弧19向下减小,差不多直至调整环16的轴向中点,在 该处,过渡段18终止并最好无阶梯地过渡至段20,后者一直到另一端 都有一基本保持相等的减小的横截面。但是,也可以有另一种方案,即 将外径或外横截面以第一端17的端面逐步并连续地减小,直至第二调 整环16的第二端17a,也就是说,省去段20。

在实施例中,第二调整环16通过一内套筒21和一在其上做出的用 防滑材料制造的层16a形成,在该处,套筒21沿其整个长度有同样的 外横截面形状。过渡段18在此情况下形成一从层16a至内套筒21的过 渡。比时,其结构最好如此安排,即端部17和过渡段18各自在层16a 中形成,而段20则由套筒21形成。

在按照图1的实施例中,第二调整环16以其第一端17靠在中间部 分2上,并以其第二端17a靠在第一调整环6上。由此,中间部分2的 外表面齐平地过渡至第二调整环16的外表面上,而牵拉辊1的外径则 同时至少在一与中间部分2直接相连的区域首先只是渐渐地减小或者甚 至根本不减小,然后在形成环形间隙22的情况下沿一弧减小至段20的 较小值。于是在朝向相邻的第一调整环6的界面处跳跃到与中间部分2 的外径相应的外径上。环形间隙22的形成在此处不会像往常一样,在 第一调整环6和中间件2之间或在轴颈3的两个第一调整环之间产生, 而是在第二调整环16的范围内或是在其第二个、附属于环形间隙22的 端部17a处产生。

按照图2,两个形成夹紧间隙11的牵拉辊1的布置和结构最好是 相同的,以便用于针织品12的自由空间15可通过两个同样的环形间隙 22的共同作用形成。但是也可以有另一种方案,即两个牵拉辊1中只有 一个设有一形成环形间隙22的第二调整环16,在此情况下,第二调整 环16的最小外径在必要时也可做成比图1和2所示出的略小一些。

此外,第二调整环16做有径向的螺钉孔,以安装夹紧螺钉23,后 者具有与夹紧螺钉7相同的功能,并特别用于防止第二调整环16转动, 它的头部最好与夹紧螺钉7一样,布置成沿径向沉入。由此,如果按照 本发明,调整环16由至少两个外壳(图3至8)装配在一起,后者沿像 头发那样细的、最好沿母线延伸的接缝26彼此紧靠,就可以改变具有 环形间隙22的第二调整环16的轴向位置,而不必卸下牵拉辊1。如同 图5所特别示出的那样(在图中,外壳24、25还以一转过90°的侧视图 示出),第二调整环16最好各自由两个半壳装配在一起,此时,至少 一个半壳做有安装夹紧螺钉23的径向螺钉孔。

第一和第二调整环6、16和中间部分2在用至少两个外壳24、25 形成调整环16时,在其前端最好设置可彼此插入的、至少在径向形状 吻合地起作用的连接措施。后者在实施例中一方面包含一在中间部分2 的前端和在第一调整环6中做出的环形槽或凹座27(图1),另一方面 包含做在第二调整环16的轴向端17、17a上并配合在槽27中的环形台 肩28。因此,第二调整环16无轴向间隙地布置在两个第一调整环6之 间或在第一调整环6与中间部分2之间,台肩28自动地嵌入槽27,由 此,两个外壳24、25就沿径向与轴向固定。在此情况下,夹紧螺钉23 只用于防止转动。另一种方案为,槽27可设置在调整环16中,而台肩 28则可设置在调整环6或中间部分2上。

此外,很明显,牵拉辊1也可以还在或只在其在图中未示出的右侧 设置相应的轴颈3或相应的第一和第二调整环6、16,以便影响相对侧 的织物边缘(纵向边缘14)。如果针织品沿一纵向边缘14被切开,则 只在牵拉辊1的这一相对侧设置环形间隙22。

按照本发明的牵拉辊1的功能如下:

在图1和2中假设,在牵拉辊1的左侧各自在三个并排放置的第一 调整环6和中间部分2之间布置各自一个形成环形间隙22的第二调整 环16,而且所有调整环6、16和中间部分2在其端部都彼此沿各自一个 像头发那样细的接缝紧靠。针织品12的纵向边缘14可从图2看出。层 2a、16a彼此齐平地过渡。

如果用从图2看到的牵拉装置牵拉一其宽度大于图2中的针织品的 针织品12,则例如从如图3的布置出发,首先松开第一和第二调整环6、 16的夹紧螺钉7、23。然后如同图4通过所绘的箭头所示的那样向左移 动调整环6,由此,第二调整环16的台肩28从相邻的第一调整环6的 附属的槽27中出来,以后,第二调整环16也通过沿箭头方向向左移动 脱开它的与中间部分2的接合。为此目的,在图1和2中,在布置在最 左面的第一调整环6与所属的驱动齿轮之间设有足够大的轴向间距,它 使调整环6、16的轴向移动成为可能。以后,两个半壳24、25就可沿 径向从轴颈3上取下(图5)。在下一个过程中,在实施例中,两个第 一调整环6沿箭头方向向右移动(图6),直至它们与中间部分2接触, 在后者上,两个外壳24、25按照图6中的箭头沿径向重新放置在轴颈3 上,最终位于沿轴向比图3更靠外的位置上。最后,沿轴向朝中间部分 2移动第二调整环16的外壳24、25,并由此使之与图7中的在右面相 邻的第一调整环6接合,图7中的位于最左面的第一调整环6向右移动 到靠上右面的第一调整环6。最后,用夹紧螺钉7、23固定调整环6、 16,由此,在采取相应的操作后,第二牵拉辊1也得到如图8的布置。 通过牵拉辊1的环形间隙形成的自由空间15现在与图3相比向外移动 两个第一调整环6的宽度,使针织品12也按相应的程度变宽,但是可 以同样以其一个侧面边缘14布置在空间15中。相应地,这也适用于牵 拉装置在图3至8中未示出的右侧。各层2a、6a和16a(图1)同时彼 此表面齐平地过渡至朝向中间部分2的一侧,以致即使在此工作状态, 在过渡段18的范围内也可能有一平滑的、无尖锐的边缘的朝向环形间 隙22的过渡。

另一种方案为,也可以使第一调整环6由至少两个可以沿径向安装 和拆卸的外壳装配在一起,并用合适的紧固螺钉固定,防止它在轴颈3 上转动,但是可以沿轴向移动。

本发明使之有可能用比较简单的措施改变空间15或环形间隙22 的轴向位置,而不必卸下牵拉辊1。另一方面,可以得到特别是从图1 至8知道的重要优点,即不管环形间隙22或第二调整环16在个别情况 下位于什么地方,都能沿第二调整环16的比较轻微地弯曲的过渡段18 减小牵拉辊1的直径。此外,所有参与的周向段都齐平地彼此过渡,而 与调整环16的位置无关,除了在从第二调整环16过渡到图1中位于其 左面的第一调整环6处在对于形成折皱的边缘不重要的直径突变的区域 内以外。由此可以避免牵拉辊1有尖锐的角或边缘,后者在夹紧间隙11 的范围内压向针织品12并可将其损坏。换句话说,可以做到针织品12 有一特别柔和的牵拉,它与在个别情况给出的针织品12的宽度无关。

在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环形间隙22的轴向位置通过第二调整 环16的轴向位置的相应的改变来提供。与之相反,图9和10示出了一 个实施例,其中总是至少只有一个第二调整环30或30a,而没有第一调 整环6。在图9和10中,同样的零件都配备与图1至8相同的符号。

与图1和2不同,辊子1的左轴颈31没有纵向槽5,而有多个沿 轴线4的方向彼此隔开、沿径向并在外表面上做出的螺纹孔32、33,它 们成对地彼此相对地布置。如同图1至8一样,调整环30、30a由两个 外壳34和35(图10)装配而成,后者作为半壳形成,并且在安装在轴 颈31上的情况下沿像头发那样细的接缝36彼此紧靠,同时还有轴向端 部37和37a、一个过渡段38和一个形成环形间隙39的段40。此时, 过渡段38最好做成与图1至8的过渡段18相似,也就是说,设有一个 外表面,其外径逐步从一个位于端部37上的、与中间部分2的外径相 应的值减小至位于段40的范围内的较小的值。此外,在端部37上设有 与台肩28(图1)相应的台肩41,后者形状吻合地在中间部分2的槽 27中配合,而在另一端部37a则可以去掉。

与图1至8不同,每个外壳34、35在段40的范围内至少有一个螺 钉孔42,后者用于安装紧定螺钉43的头部,该螺钉可拧入所属的螺纹 孔32或33中,以便将有关的外壳34、35固定在轴颈31上,使之不能 沿轴向、径向和转动方向移动。此时,紧定螺钉43最好做成埋头螺钉, 并将其头部如此下沉在螺钉孔42中,以致它不会越过段40的表面伸出。

如果希望同在图1至8的情况一样,将形成环形间隙39的段40 相对于中间部分2以不同的并可预选的间距设置,则按照本发明,可以 设置多个调整环30、30a,它们有不同的轴向长度,以致在安装后的状 态,过渡段38在不同的轴向位置44(图9)与段40相接,也就是说, 此离开各自的第一端部37的位置44的轴向间距不一样大。此时,最好 预先规定,所有现有的调整环30、30a的过渡段38有同样的轴向长度, 从而不管调整环30、30a的长度如何,对针织品12的纵向边缘14(图 2)总是得到同样的关系,即如同比较图9和10所示出的那样,其中段 40中有同样的轴向长度。但是也可以使所有调整环30、30a有同样的轴 向长度,并在此时使段40和过渡段38做成不同的长度。

螺钉孔42的轴向和径向位置以及螺纹孔32、33的轴向位置要如此 选择,以使每个由多个不同的长度的调整环30、30a组成的组的现有的 调整环30可如此安装在轴颈31上,以致一方面其第一端37靠在中间 部分2的相配的端面上,另一方面,两个外壳34、35形成可由图10看 出的像头发那样细的接缝36。此时,在图9中,螺纹孔33用来安装比 较短的调整环30的紧定螺钉43,而与之相反,螺纹孔32则在采用轴向 较长的调整环30a时使用,后者例如用其过渡段38盖住螺纹孔33。如 果所有调整环30、30a一样长,则只需要设置一对螺纹孔(例如32)。

调整环30、30a的安装或拆卸与调整环16的安装和拆卸相似。为 了拆卸,要在松开紧定螺钉43后首先沿轴向略微移动外壳34、35(在 图9中向左),以便台肩41与槽27分离,然后沿径向将其从轴颈31 上取下,而安装则按相反的顺序进行。

本发明主要带来这样的优点,即牵拉辊1由于其弯曲的段18或38 而特别柔和地作用在被牵拉的针织品12上,这是因为,它完全去掉尖 利的与针织品12接触的或与其边缘相配的棱边。由此,可以避免针织 品12上的压痕和/或印痕。

本发明并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后者可按很多种方式略加改变。 特别是它可以做到,将中间部分和调整环6、16、30、30a或其外壳各 自都按单件做出,并做有光滑的或必要时做有带波纹的或带齿的表面, 以代替防滑层2a、6a、16a或45,此时,调整环16、30、30a自然也可 以称为第一调整环,调整环6自然也可以称为第二调整环。再有,过渡 段18、38也可以有与从图中看到的那样不同的其它形状(倒圆)。这 已经在例如图2至8中提到,其中,过渡段18各自通过一小的径向台 阶46(图3至5)过渡至形成环形间隙22的段20。此外,也可以使过 渡段18、38在远离中间部分2的端部17a、37a终止并且完全去掉段20、 40,在后一情况下,由过渡段18、38和必要时相邻的轴颈3、31的一 部分形成环形间隙22、39。其次还可以将轴颈3、31做成非圆的横截面, 在此情况下,调整环6、16、30、30a不需要有专门的防转动装置。环 形间隙22、39在第二调整环16、30、30a的范围内的形状也可以与图1 至10所示的不同,这也适于只作为例子示出的连接措施27、28和41, 后者也可以例如通过销钉和与之相配的孔形成。特别是,当如同在图9 和10中那样,每个外壳34、35用与之相配的紧定螺钉43固定在轴颈 31上时,则连接措施27、28和41可完全去掉。此外,所述辊子1也可 以不用于牵拉针织品而用于其它目的,特别是例如用作卷取辊的驱动 辊,在卷取辊上,从牵拉辊上取下的针织品卷在此卷取辊上。卷取辊本 身也可以做成所述的辊子1那样。最后,不言而喻,辊子1的个别特点 也可以在不同于所示并描述的组合中予以应用。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3:16: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713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可视电话
下一篇:圆盘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