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元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元件。


背景技术:



2.雾化装置是使发热元件在电驱动下加热待雾化装置产生雾气供用户吸食,从而获得吸食体验。
3.传统用于雾化装置的加热元件一般为扁平的加热片,由于待雾化物料待雾化物料一般为圆柱形,扁平的加热片需要插入到待雾化物料内部后对待雾化物料进行加热,加热面积和加热片尺寸有关,而加热面积与所述加热效率有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加热效率而提出的一种加热元件。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加热元件,包括导热基体,所述导热基体为弧形片状结构,所述导热基体沿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具有尖部,所述加热元件具有电热膜和电极层,所述电热膜位于所述导热基体的内弧壁部和/或外弧壁部,所述电极层与所述电热膜电连接,所述加热元件至少具有加热部和接电部,所述加热部相对所述接电部靠近所述尖部或者所述尖部为所述加热部的一部分,沿着所述导热基体的长度方向,所述接电部位于所述电极层远离所述尖部的一侧。
7.所述导热基体具有主体部,所述尖部具有外延部和至少两个根部,沿着所述导热基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外延部相对所述根部凸出,所述根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所述尖部向所述主体部投影时,所述外延部在所述导热基体的长度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根部在所述导热基体的长度方向的投影之间。
8.所述导热基体具有主体部,所述尖部具有外延部和至少两个根部,沿着所述导热基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外延部相对所述根部凸出,所述根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所述尖部向所述主体部投影时,所述外延部在所述导热基体的长度方向的投影和其中一个根部在所述导热基体的长度方向的投影重合。
9.所述电热膜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导热基体的外弧壁部,定义位于所述导热基体外弧壁部的电极层为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导热基体外弧壁部的电热膜为第一电热膜层;
10.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两个分隔设置的第一电极部,所述第一电极部沿导热基体长度方向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别位于第一电热膜层宽度方向的两侧;
11.和/或所述电热膜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导热基体的内弧壁部,定义位于所述导热基体内弧壁部的电极层为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导热基体内弧壁部的电热膜为第二电热膜层;
12.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两个分隔设置的第二电极部,所述第二电极部沿导热基体长度方向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二电极部分别位于第二电热膜层宽度方向的两侧。
13.所述电热膜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导热基体的外弧壁部,定义位于导热基体外弧壁部
的电极层为第一电极层,位于导热基体外弧壁部的电热膜为第一电热膜层;
14.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至少三个分隔设置的第一电极部,所述第一电极部沿导热基体长度方向设置,三个以上所述第一电极部沿导热基体宽度方向分隔所述第一电热膜层,所述第一电热膜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电热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电热区在通电时能够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
15.和/或所述电热膜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导热基体的内弧壁部,定义位于导热基体内弧壁部的电极层为第二电极层,位于导热基体内弧壁部的电热膜为第二电热膜层;
16.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至少三个分隔设置的第二电极部,所述第二电极部沿导热基体长度方向设置,三个以上所述第二电极部沿导热基体宽度方向分隔所述第二电热膜层,所述第二电热膜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热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电热区在通电时能够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
17.所述导热基体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和所述尖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导热基体的两端部,
18.所述导热基体具有主体部,所述尖部具有外延部和至少两个根部,沿着所述导热基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外延部相对所述根部凸出,所述根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在所述导热基体的周向方向,所述突出部凸出于所述主体部。
19.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具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形状与所述主体部相配合,所述导热基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贯穿孔,所述尖部位于所述基座的一侧,所述突出部限位于所述基座的另一侧。
20.所述基座具有阻挡部,所述导热基体沿长度方向远离尖部的一端部位于贯穿孔内,所述突出部限位在阻挡部远离尖部的一侧。
21.所述加热元件具有隔离区,沿所述导热基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加热部位于所述隔离区一侧,所述基座位于所述隔离区的另一侧。
22.所述尖部具有侧壁部,所述侧壁部连接所述内弧壁部和所述外弧壁部,沿导热基体长度方向,所述侧壁部和所述内弧壁部的连接部位相对所述侧壁部和所述外弧壁部的连接部位凸出;
23.或者沿导热基体长度方向,所述侧壁部和所述外弧壁部的连接部位相对所述侧壁部和所述内弧壁部的连接部位凸出。
24.上述技术方案提出的一种加热元件,有益效果在于:导热基体沿长度方向的一端具有尖部,使得加热元件方便插入到待雾化物料中,且导热基体为弧形片状结构,相对于背景技术中的扁平加热片,加热面积更大,如此,当该加热元件用于插入到待雾化物料中时,相对背景技术中的扁平加热片,加热面积更大,提升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热基体外弧壁部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热基体内弧壁部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热基体与基座装配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热基体设置多个电热区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尖部位于插入端一侧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导热基体形成波浪形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座结构示意图。
32.图中:隔离区1、第一电热膜层2、尖部3、第一电极层4、导热基体5、基座6。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4.参考图1-图5,一种加热元件,包括导热基体5,导热基体5为弧形片状结构,导热基体5沿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具有尖部3,加热元件具有电热膜和电极层,电热膜位于导热基体5的内弧壁部和/或外弧壁部,电极层与电热膜电连接,加热元件至少具有加热部(其中,加热部是指加热元件具有电热膜的部分)和接电部10,加热部相对接电部靠近尖部或者尖部为加热部的一部分,沿着导热基体的长度方向,接电部位于电极层远离尖部3的一侧。
35.导热基体沿长度方向的一端具有尖部,使得加热元件方便插入到待雾化物料中,且导热基体为弧形片状结构,相对于背景技术中的扁平加热片,加热面积更大,如此,当该加热元件用于插入到待雾化物料中时,相对背景技术中的扁平加热片,加热面积更大,提升加热效率。
36.并且本装置采用单面或者双面涂覆电热膜的方式进行加热,可以保证整个加热元件很薄,有利于插入抽吸物内部,并且电热膜直接与抽吸物接触,加热速度更快、热效率更高,同时本装置的电热膜能够覆盖到尖部的位置,保证尖部的加热效果,并且接电部10远离尖部设置,方便接电。
37.本文中抽吸物可以为气溶胶等物质。
38.本装置电热膜采用纳米电热膜,纳米电热膜通过气相沉积、丝网印刷、涂装、烧结工艺、电镀(包括真空镀、等离子镀、离子溅射、气相沉积)、喷涂、热扩散法覆层处理等方式在基材表面形成纳米速热电热层发热体,纳米膜电热层厚度极薄、并且为直接加热,不仅效率高,而且可以降低整个加热元件的厚度尺寸。
39.参考图1-图3,导热基体具有主体部,尖部具有外延部和至少两个根部,沿着导热基体的长度方向,外延部相对根部凸出,根部连接于主体部,尖部向主体部投影时,外延部在导热基体的长度方向的投影位于根部在导热基体的长度方向的投影之间。
40.参考图5,导热基体具有主体部,尖部具有外延部13和至少两个根部12,沿着导热基体的长度方向,外延部相对根部凸出,根部连接于主体部,尖部向主体部投影时,外延部在导热基体的长度方向的投影和其中一个根部在导热基体的长度方向的投影重合。
4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电热膜的一部分位于导热基体的外弧壁部,定义位于导热基体5外弧壁部的电极层为第一电极层,位于导热基体5外弧壁部的电热膜为第一电热膜层2;
42.第一电极层4包括两个分隔设置的第一电极部,第一电极部沿导热基体5长度方向设置、且两个第一电极部分别位于第一电热膜层2宽度方向的两侧,该种结构采用外弧壁部设置电热层的方式;
43.和/或电热膜的一部分位于导热基体的内弧壁部,定义位于导热基体5内弧壁部的电极层为第二电极层,位于导热基体5内弧壁部的电热膜为第二电热膜层;
44.第二电极层包括两个分隔设置的第二电极部,第二电极部沿导热基体长度方向设置、且两个第二电极部分别位于第二电热膜层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二电极部及第二电热膜层图中未示出,该种结构采用内弧壁部设置电热层的方式。
45.参考图1-图3,本装置可以单独在外弧壁部设置电热膜及电极,可以单独在内弧壁部设置电热膜及电极,也可以同时在外弧壁部和内弧壁部都设置电热膜及电极。
46.参考图4,电热膜的一部分位于导热基体的外弧壁部,定义位于导热基体5外弧壁部的电极层为第一电极层,位于导热基体5外弧壁部的电热膜为第一电热膜层2;
47.第一电极层4包括至少三个分隔设置的第一电极部,第一电极部沿导热基体5长度方向设置,三个以上第一电极部沿导热基体5宽度方向分隔第一电热膜层2,第一电热膜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电热区,至少两个第一电热区在通电时能够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
48.和/或电热膜的一部分位于导热基体的内弧壁部,定义位于导热基体5内弧壁部的电极层为第二电极层,位于导热基体5内弧壁部的电热膜为第二电热膜层;
49.第二电极层包括至少三个分隔设置的第二电极部,第二电极部沿导热基体5长度方向设置,三个以上第二电极部沿导热基体宽度方向分隔第二电热膜层,第二电热膜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热区,至少两个第二电热区在通电时能够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
50.该种结构采用多个电热区的设置方式,可以使加热元件局部加热,方便控温,使用户体验更好。
51.参考图1、图2、图3,导热基体5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具有突出部7,突出部7和尖部3分别设置于导热基体的两端部,导热基体具有主体部,尖部具有外延部和至少两个根部,沿着导热基体的长度方向,外延部相对根部凸出,根部连接于主体部,在导热基体的周向方向,突出部7凸出于主体部。还包括基座6,基座6具有贯穿孔8,贯穿孔的形状与主体部相配合,导热基体5的至少部分位于贯穿孔8,尖部位于基座的一侧,突出部7限位于基座6的另一侧。本装置采用导热基体5由尖部3的一端贯穿基座6的贯穿孔8的方式使导热基体5与基座6固定在一起,这样从导热基体5上拔掉抽吸物的时候,防止导热基体5脱离基座6。
5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参考图7,基座6具有阻挡部9,导热基体5沿长度方向远离尖部3的一端部位于贯穿孔8内,突出部7限位在阻挡部9远离尖部3的一侧。本装置使导热基体5远离尖部3的一端完全隐藏在基座6的贯穿孔8内,这样基座6的一侧就不会暴露出导热基体5,不仅提高电加热的安全性,而且使整个加热元件更加简洁。
53.参考图3,加热元件具有隔离区1,沿导热基体的长度方向,加热部位于隔离区1一侧,基座位于隔离区1的另一侧,将导热基体固定在基座上,并且使电热膜与基座隔离设置,防止加热层烧坏基座或者电加热的其他元器件。
54.尖部具有侧壁部11,侧壁部连接内弧壁部和外弧壁部,沿导热基体5长度方向,侧壁部和内弧壁部的连接部位相对侧壁部和外弧壁部的连接部位凸出,该种结构使尖部形成内高外低的刀锋状;
55.或者沿导热基体5长度方向,侧壁部和外弧壁部的连接部位相对侧壁部和内弧壁部的连接部位凸出,该种结构使尖部形成外高内低的刀锋状。
56.参考图6,本装置也可以由多个导热基体组合而成的加热元件,多个导热基体形成整体或者分体结构的波浪形导热基体,本装置导热基体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石英、铝合金、陶瓷等。
57.本文中,导热基体的端部不仅指末端部位,还包括导热基体的离末端部位的一段距离处。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得到的技术方案、构思、设计,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基体(5),所述导热基体(5)为弧形片状结构,所述导热基体(5)沿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具有尖部(3),所述加热元件具有电热膜和电极层,所述电热膜位于所述导热基体(5)的内弧壁部和/或外弧壁部,所述电极层与所述电热膜电连接,所述加热元件至少具有加热部和接电部,所述接电部相对所述加热部远离所述尖部或者所述尖部为所述加热部的一部分,沿着所述导热基体的长度方向,所述接电部位于所述电极层远离所述尖部(3)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基体具有主体部,所述尖部具有外延部和至少两个根部,沿着所述导热基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外延部相对所述根部凸出,所述根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所述尖部向所述主体部投影时,所述外延部在所述导热基体的长度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根部在所述导热基体的长度方向的投影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基体具有主体部,所述尖部具有外延部(13)和至少两个根部(12),沿着所述导热基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外延部相对所述根部凸出,所述根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所述尖部向所述主体部投影时,所述外延部在所述导热基体的长度方向的投影和其中一个根部在所述导热基体的长度方向的投影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膜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导热基体的外弧壁部,定义位于所述导热基体(5)外弧壁部的电极层为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导热基体(5)外弧壁部的电热膜为第一电热膜层(2);所述第一电极层(4)包括两个分隔设置的第一电极部,所述第一电极部沿导热基体(5)长度方向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别位于第一电热膜层(2)宽度方向的两侧;和/或所述电热膜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导热基体的内弧壁部,定义位于所述导热基体(5)内弧壁部的电极层为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导热基体(5)内弧壁部的电热膜为第二电热膜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两个分隔设置的第二电极部,所述第二电极部沿导热基体长度方向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二电极部分别位于第二电热膜层宽度方向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膜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导热基体的外弧壁部,定义位于导热基体(5)外弧壁部的电极层为第一电极层,位于导热基体(5)外弧壁部的电热膜为第一电热膜层(2);所述第一电极层(4)包括至少三个分隔设置的第一电极部,所述第一电极部沿导热基体(5)长度方向设置,三个以上所述第一电极部沿导热基体(5)宽度方向分隔所述第一电热膜层(2),所述第一电热膜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电热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电热区在通电时能够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和/或所述电热膜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导热基体的内弧壁部,定义位于导热基体(5)内弧壁部的电极层为第二电极层,位于导热基体(5)内弧壁部的电热膜为第二电热膜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至少三个分隔设置的第二电极部,所述第二电极部沿导热基体(5)长度方向设置,三个以上所述第二电极部沿导热基体宽度方向分隔所述第二电热膜层,所述第二电热膜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热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电热区在通电时能够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基体(5)沿长度方向的
另一端部具有突出部(7),所述突出部(7)和所述尖部(3)分别设置于所述导热基体的两端部,所述导热基体具有主体部,所述尖部具有外延部和至少两个根部,沿着所述导热基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外延部相对所述根部凸出,所述根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在所述导热基体的周向方向,所述突出部(7)凸出于所述主体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座(6),所述基座(6)具有贯穿孔(8),所述贯穿孔的形状与所述主体部相配合,所述导热基体(5)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贯穿孔(8),所述尖部位于所述基座的一侧,所述突出部(7)限位于所述基座(6)的另一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6)具有阻挡部(9),所述导热基体(5)沿长度方向远离尖部(3)的一端部位于贯穿孔(8)内,所述突出部(7)限位在阻挡部(9)远离尖部(3)的一侧。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具有隔离区(1),沿所述导热基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加热部位于所述隔离区(1)一侧,所述基座位于所述隔离区(1)的另一侧。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尖部具有侧壁部(11),所述侧壁部连接所述内弧壁部和所述外弧壁部,沿导热基体(5)长度方向,所述侧壁部和所述内弧壁部的连接部位相对所述侧壁部和所述外弧壁部的连接部位凸出;或者沿导热基体(5)长度方向,所述侧壁部和所述外弧壁部的连接部位相对所述侧壁部和所述内弧壁部的连接部位凸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加热元件,包括导热基体,所述导热基体为弧形片状结构,所述导热基体沿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具有尖部,所述加热元件具有电热膜和电极层,所述电热膜位于所述导热基体的内弧壁部和/或外弧壁部,所述电极层与所述电热膜电连接,所述加热元件至少具有加热部和接电部,所述加热部相对所述接电部靠近所述尖部或者所述尖部为所述加热部的一部分,沿着所述导热基体的长度方向,所述接电部位于所述电极层远离所述尖部的一侧。本结构加热面更大,有利于提高加热效率,有利于插入抽吸物内部,并且电热膜层直接与抽吸物接触,加热速度更快、热效率更高。热效率更高。热效率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

姜贤基 胡如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艾尔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9

技术公布日:

2023/3/9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7:35: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711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基体   电极   方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