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音隧日本筝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弹拨乐器,特别涉及一种带音隧日本筝。


背景技术:



2.日本筝是一种拨奏弦鸣乐器,八世纪初,中国唐代十三弦筝传入日本,先后演变为乐筝、筑筝、俗筝等日本传统乐器。三者构造基本相同:桐木制长方形音箱面上张弦13根,每根弦用 1柱支撑。弦名从远至近分别称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斗、为、巾,琴身笔直。日本筝的长度大约180 cm,有十三根弦,弦由十三个可移动的琴柱架着,演奏者可根据需要移动琴柱的位置来调音。 演奏时以拇指、食指、中指戴上拨子拨动琴弦来演奏。
3.最早标准的日本古筝有十三根琴弦,现今使用的基本上是十七弦筝,还有25弦的古筝,当然琴身和中国古筝基本相似,由桐木作为琴身的主要材料。参见附图1-附图7,日本筝琴身的箱体主要由面板1、底板2和侧板3拼合构成,箱体内的一端设置有前封板4,另一端设置有后封板5,面板1、底板2、侧板3、前封板4以及后封板5所围的空间为共鸣腔,共鸣腔内横向设有三根音梁24。
4.十三根琴弦的日本筝音域为两个八度,存在的问题是:高音区和低音区的音不佳,具体表现是高音区亮不出来,而低音区浑厚圆润不够,另外日本筝琴声的穿透力不强,有待进一步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日本筝共鸣腔无法满足从高音区到低音区之间良好的共鸣振动要求,即不能同时适应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较宽频率变化的共鸣和振动。进一步研究表明共鸣腔中影响共鸣和振动的因素较多,除面板和底板材质和厚薄而外,共鸣腔内部结构和构造影响较大。而现有日本筝的共鸣腔因设计不合理,不利于发挥从高音区到低音区之间良好声波共鸣和振动。
5.有鉴于此,如何对现有日本筝的共鸣箱进行改进,特别是对共鸣腔内部结构和构造进行改进是本实用新型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音隧日本筝,其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日本筝共鸣腔无法兼顾高、中、低音区同时具备良好共鸣音和穿透力的问题。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音隧日本筝,包括共鸣箱,该共鸣箱的箱体由面板、底板和侧板拼合而成,所述箱体内的一端设置前封板,另一端设置后封板,所述面板、底板、侧板、前封板以及后封板所围的空间为共鸣腔,其创新在于:
8.在所述共鸣腔对应的面板的内壁上设有第一沟槽,第一沟槽沿共鸣箱的宽度方向开设;在所述共鸣腔对应的面板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沟槽,第二沟槽沿共鸣箱的长度方向开设;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在面板的内壁上交叉布置并且相互贯通,其中,第一沟槽在面板的内壁上形成上横向音隧,第二沟槽在面板的内壁上形成上纵向音隧。
9.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0.1. 上述方案中,主题为“日本筝”,而创新点集中在日本筝的“共鸣箱”上,所以没
字形音隧(即声音的隧道)迅速向共鸣腔四周传递,这对改善高音区的音和穿透力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对改善低音区的音和穿透力也起到了良好作用。
19.2.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沟槽、第二沟槽、第三沟槽和第四沟槽均采用弧形槽,可以使得面板和底板在厚度上尽量减少厚薄突变,影响共鸣箱的共鸣和振动。
20.以上优点和效果均是以最佳方式来加以说明。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本实用新型来说在面板内壁上开设沟槽的措施比在底板内壁上采用对等措施更为重要,相对而言作用和效果也更好。原因是面板上设有琴弦,而底板与琴弦不直接相连。因此在面板内壁上开设沟槽是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的关键,而在底板内壁上开设沟槽对于本实用新型来说是锦上添花,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
附图说明
21.附图1为现有日本筝共鸣箱主视图;
22.附图2为现有日本筝共鸣箱面板内壁结构示意图;
23.附图3为现有日本筝共鸣箱底板内壁结构示意图;
24.附图4为现有日本筝共鸣箱横截剖视图;
25.附图5为图4中的共鸣箱箱体视图;
26.附图6为图4中的共鸣箱音梁视图;
27.附图7为图6的左视图;
28.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日本筝共鸣箱主视结构示意图;
29.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日本筝共鸣箱的面板内壁主视图;
30.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日本筝共鸣箱的底板内壁主视图;
31.附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日本筝共鸣箱的横截剖视图;
32.附图12为图11中的共鸣箱箱体剖视图;
33.附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日本筝的横音梁主视图;
34.附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日本筝的横音梁左视图;
35.附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日本筝的上音梁主视图;
36.附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日本筝的上音梁左视图;
37.附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日本筝的下音梁主视图;
38.附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日本筝的下音梁左视图。
39.以上附图中:1.面板;2.底板;3. 侧板;4. 前封板;5.后封板;6.上音梁;7.下音梁;8.第一沟槽;9.第二沟槽;10.第三沟槽;11.第四沟槽;12.上桥洞;13.下桥洞;16.横音梁;17.上加强板;18.下加强板;19.第一圆缺;20.第一月芽孔;21.第二圆缺;22.第二月芽孔;23.通孔;24.音梁。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41.实施例:一种带音隧日本筝
4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均集中在共鸣箱上,因此本实施例将重点描述日本筝共鸣箱的结构和构造,而其他结构可以认为采用现有技术来实现,在本实施例中不再作详细介
绍。
43.本实施例日本筝共鸣箱的结构和构造:如图8-18所示,该共鸣箱的箱体由面板1、底板2和侧板3拼合而成(见图12),所述箱体内的一端设置前封板4,另一端设置后封板5(见图8),所述面板1、底板2、侧板3、前封板4以及后封板5所围的空间为共鸣腔(见图8)。
44.在所述共鸣腔内设有两根上音梁6和两根下音梁7(见图11),上音梁6和下音梁7均为长条状的音梁构件(见图15-图18)。所述上音梁6上设有上桥洞12,上桥洞12在上音梁6的一侧为洞缺并使上音梁6形成上桥式音梁结构(见图15),上桥洞12架设在第一沟槽8上(见图9)。所述下音梁7上设有下桥洞13,下桥洞13在下音梁7的一侧为洞缺并使下音梁7形成下桥式音梁结构(见图17),下桥洞13架设在第三沟槽10上(见图10)。两根上音梁6的一侧紧贴固定在所述面板1的内壁上(见图11),两根上音梁6的另一侧相对于底板2在共鸣腔内悬空,两根上音梁6的长度方向与共鸣箱的长度方向一致,在共鸣箱的宽度方向上看两根上音梁6并列且相隔一段距离(见图9)。两根下音梁7的一侧紧贴固定在所述底板2的内壁上(见图11),两根下音梁7的另一侧相对于面板1在共鸣腔内悬空,两根下音梁7的长度方向与共鸣箱的长度方向一致,在共鸣箱的宽度方向上看两根下音梁7并列且相隔一段距离(见图10)。
45.在所述共鸣腔对应的面板1的内壁上设有三条第一沟槽8(见图9),三条第一沟槽8均沿共鸣箱的宽度方向开设,并且三条第一沟槽8在共鸣箱的长度方向相隔布置。同时,在所述共鸣腔对应的面板1的内壁上设有一条第二沟槽9(见图9),第二沟槽9沿共鸣箱的长度方向开设,并且第二沟槽9在共鸣箱的宽度方向位于中央位置。三条第一沟槽8与一条第二沟槽9在面板1的内壁上呈“丰”字形沟槽并且相互贯通,其中,第二沟槽9位于两根上音梁6之间的位置,第二沟槽9的长度方向与上音梁6的长度方向一致;三条第一沟槽8在共鸣箱的宽度方向上横跨两根上音梁6,并在面板1的内壁上形成三条上横向音隧,第二沟槽9在面板1的内壁上形成上纵向音隧(见图9)。
46.所述第一沟槽8的长度小于共鸣腔内面板1在第一沟槽8对应位置的长度(见图9),第一沟槽8的两端处与面板1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圆滑过渡面。第二沟槽9的长度小于共鸣腔内面板1在第二沟槽9对应位置的长度,第二沟槽9的两端处与面板1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圆滑过渡面(见图9)。
47.在所述共鸣腔对应的底板2的内壁上设有三条第三沟槽10(见图10),三条第三沟槽10均沿共鸣箱的宽度方向开设,并且三条第三沟槽10在共鸣箱的长度方向相隔布置。同时,在所述共鸣腔对应的底板2的内壁上设有一条第四沟槽11(见图10),第四沟槽11沿共鸣箱的长度方向开设,并且第四沟槽11在共鸣箱的宽度方向位于中央位置。三条第三沟槽10与一条第四沟槽11在底板2的内壁上呈“丰”字形沟槽并且相互贯通(见图10),其中,第四沟槽11位于两根下音梁7之间的位置,第四沟槽11的长度方向与下音梁7的长度方向一致;三条第三沟槽10在共鸣箱的宽度方向上横跨两根下音梁7,并在底板2的内壁上形成三条下横向音隧,第四沟槽11在底板2的内壁上形成下纵向音隧(见图10)。
48.所述第三沟槽10的长度小于共鸣腔内底板2在第三沟槽10对应位置的长度(见图10),第三沟槽10的两端处与底板2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圆滑过渡面。第四沟槽11的长度小于共鸣腔内底板2在第四沟槽11对应位置的长度(见图10),第四沟槽11的两端处与底板2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圆滑过渡面。
49.所述面板1内壁上的“丰”字形沟槽与底板2内壁上的“丰”字形沟槽在共鸣箱的高
度方向上位置对应。在“丰”字形沟槽中的三横左半部和三横右半部这六个位置上分别设有一个横音梁16(见图9),这六个横音梁16均为板片状(见图13和图14),其中,每个横音梁16的顶部与面板1的对应部位固定连接,每个横音梁16的底部与底板2对应的部位固定连接,每个横音梁16的侧部与侧板3对应的部位固定连接(见图11)。所述横音梁16布置在共鸣腔内的横向上,横音梁16的中央开设有通孔23(见图13)。所述横音梁16与面板1和侧板3连接侧边上设有第一圆缺19(见图13),在装配状态下该第一圆缺19与面板1和侧板3内壁之间形成第一月芽孔20(见图11)。所述横音梁16与底板2和侧板3连接侧边上设有第二圆缺21(见图13),在装配状态下该第二圆缺21与底板2和侧板3内壁之间形成第二月芽孔22(见图11)。
50.所述两根上音梁6之间固定架设有上加强板17(见图9和图11),两根下音梁7之间固定架设有下加强板18(见图10和图11)。所述第一沟槽8、第二沟槽9、第三沟槽10和第四沟槽11均为弧形槽。
51.下面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情况以及结构变化作如下说明:
52.1.以上实施例中,在共鸣箱的宽度方向上看两根上音梁6平行并列(见图9)。两根下音梁7平行并列(见图10)。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两根上音梁6不一定要平行,两根下音梁7也不一定要平行,但平行设置为最佳,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53.2.以上实施例中,在面板1和底板2内壁上均设置有双音梁结构以及均开设沟槽等措施。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可以将底板2内壁上采用的双音梁及沟槽等措施取消掉或者改变为其他结构形式,仅仅保留面板1内壁上设置的技术措施也是可行的,只是效果方面稍微差一些。对于日本筝共鸣箱而言面板1比底板2更为重要。原因是面板1上设有琴弦,而底板2与琴弦不直接相关,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
54.3.以上实施例中,在面板1和底板2内壁上均设置有双音梁结构。即在面板1上设有两根上音梁6,在底板2上设有两根下音梁7。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可以将两根上音梁6从形式上改变为四根上音梁6并列使用。对于本实用新型来说,四根上音梁6与两根上音梁6虽然数量和形式有所不同,但其本质是相同的。假设四根上音梁6中的两根外侧音梁向两根内侧音梁靠近,就可以等同于双音梁。因此可以认为这种变化没有带来意料不到的效果,应理解为实质性等同。同理,底板2上双音梁结构也应包含如此变化。在本实用新型中双音梁包含有双数音梁对称布置的含意,因此六音梁对称布置也是本实用新型等同变化方式。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
55.4.以上实施例中,所述面板1的内壁上设有三条第一沟槽8(见图9),底板2的内壁上设有三条第三沟槽10(见图10)。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第一沟槽8和第三沟槽10在数量上可以是一条、二条、四条或者五条等。这样的变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从本质上看第一沟槽8和第三沟槽10的数量至少为一条。
56.5.以上实施例中,由六个横音梁16(见图9)。其中,六个横音梁16分成三组,每组两个横音梁16都是以第二沟槽9中心面为基准呈左右对称(见图9),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每组两个横音梁16可以通过相互连接合并为一个横音梁16,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57.6.以上实施例中,在上音梁6上设有上桥洞12,在下音梁7上设有下桥洞13。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可以不设上桥洞12,也可以不设下桥洞13,甚至只在上音梁6和下音梁7两者中的一者上设置桥洞。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58.7.以上实施例中,两根上音梁6之间固定架设有上加强板17(见图11), 两根下音梁7之间固定架设有下加强板18(见图11)。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可以不设上加强板17,而使两根上音梁6在共鸣箱内悬空。同理,也可以不设下加强板18,而使两根下音梁7在共鸣箱内悬空。上加强板17和下加强板18一是可以增加面板和底板中部区域,特别是上音梁之间和下音梁之间的强度,二是可以增加两根上音梁和两根下音梁产生共鸣时的载荷。
59.8.以上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沟槽8、第二沟槽9、第三沟槽10和第四沟槽11均为弧形槽。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可以将沟槽设计成其它形状,比如v形、u形、w形等凹形结构。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60.9.以上实施例中,从共鸣箱的横截面上观察,两根下音梁7与两根上音梁6在上下方向上位置呈对应布置(见图11)。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可以不对齐布置,但对齐布置效果最佳。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61.10.以上实施例中,两根上音梁6的形状和尺寸大小相同(见图15)。两根下音梁7的形状和尺寸大小相同(见图17)。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两根上音梁6的形状和尺寸大小可以不相同,两根下音梁7的形状和尺寸大小也可以不相同。具体可以根据共鸣箱调试音和音质时来确定。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62.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带音隧日本筝,包括共鸣箱,该共鸣箱的箱体由面板(1)、底板(2)和侧板(3)拼合而成,所述箱体内的一端设置前封板(4),另一端设置后封板(5),所述面板(1)、底板(2)、侧板(3)、前封板(4)以及后封板(5)所围的空间为共鸣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共鸣腔对应的面板(1)的内壁上设有第一沟槽(8),第一沟槽(8)沿共鸣箱的宽度方向开设;在所述共鸣腔对应的面板(1)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沟槽(9),第二沟槽(9)沿共鸣箱的长度方向开设;第一沟槽(8)与第二沟槽(9)在面板(1)的内壁上交叉布置并且相互贯通,其中,第一沟槽(8)在面板(1)的内壁上形成上横向音隧,第二沟槽(9)在面板(1)的内壁上形成上纵向音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本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共鸣腔对应的底板(2)的内壁上设有第三沟槽(10),第三沟槽(10)沿共鸣箱的宽度方向开设;在所述共鸣腔对应的底板(2)的内壁上设有第四沟槽(11),第四沟槽(11)沿共鸣箱的长度方向开设;第三沟槽(10)与第四沟槽(11)在底板(2)的内壁上交叉布置并且相互贯通,其中,第三沟槽(10)在底板(2)的内壁上形成下横向音隧,第四沟槽(11)在底板(2)的内壁上形成下纵向音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本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8)的长度小于共鸣腔内面板(1)在第一沟槽(8)对应位置的长度,第一沟槽(8)的两端处与面板(1)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圆滑过渡面;第二沟槽(9)的长度小于共鸣腔内面板(1)在第二沟槽(9)对应位置的长度,第二沟槽(9)的两端处与面板(1)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圆滑过渡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日本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沟槽(10)的长度小于共鸣腔内底板(2)在第三沟槽(10)对应位置的长度,第三沟槽(10)的两端处与底板(2)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圆滑过渡面;第四沟槽(11)的长度小于共鸣腔内底板(2)在第四沟槽(11)对应位置的长度,第四沟槽(11)的两端处与底板(2)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圆滑过渡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日本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8)、第二沟槽(9)、第三沟槽(10)和第四沟槽(11)均为弧形槽。

技术总结


一种带音隧日本筝,包括共鸣箱,该共鸣箱的箱体由面板、底板和侧板拼合而成,箱体内设有共鸣腔,其特征在于:在面板内壁上开设上“丰”字形沟槽,形成上部“丰”字形音隧;在底板内壁上开设下“丰”字形沟槽,形成下部“丰”字形音隧;在共鸣腔内的横向设置有横音梁,横音梁布置在“丰”字形沟槽的左半部和右半部槽体位置上。本方案打破了以往日本筝共鸣箱内部构造传统设计的束缚,大胆提出新的改进设计方案,解决了以往日本筝演奏时高音区亮不出来,而低音区浑厚圆润不够以及琴声穿透力不强的问题。音区浑厚圆润不够以及琴声穿透力不强的问题。音区浑厚圆润不够以及琴声穿透力不强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金海鸥 吴念博 何新喜 朱信智 李碧英 杨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苏州礼乐乐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0.08.13

技术公布日:

2023/3/9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5:31: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702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沟槽   共鸣   底板   日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