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悬挂机构、座椅通风系统及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通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扇悬挂机构、座椅通风系统及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2.随着车辆交通领域的发展,人们对于车辆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座椅的通风装置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由于汽车座椅背部及底部空间有限,风扇等通风部件布置空间显得捉襟见肘,无法合理布局,因此通风部件尺寸需要尽可能减小,来满足座椅空间需求,但尺寸的减小势必会对通风性能产生影响;如已公开的《风扇连接结构及汽车座椅》202010580820.8中所公布的风扇连接结构直接与座椅发泡底面连接,并未挤压伸入发泡,座椅底部空间为达到充分利用,需要加以技术改进;因此合理利用座椅底部空间完成舒适性能配件布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风扇悬挂机构、座椅通风系统及汽车座椅。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风扇悬挂机构,设于支撑骨架上,包括:
5.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支撑骨架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具有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座中部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轴线方向为第一方向;
6.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二端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7.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安装座及所述第一凸台之间形成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用于容纳所述风扇的部分或整体,所述风扇的一端与各所述第一凸台连接;当所述连接组件受到朝向所述第一安装座侧的压力变形时,其与所述第一安装座之间距离缩短,当所述压力消失时,所述连接组件恢复至初始状态,其与所述第一安装座之间距离也恢复至初始状态。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组件的结构为柔性结构。
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各所述连接件周向呈阵列分布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安装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开口方向一致,均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面端。
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各所述连接件周向呈阵列分布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各所述连接件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安装面之间形成第二夹角,各所述第二夹角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一通孔轴线。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各所述连接件周向呈阵列分布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各所述连接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安装面之间形成第三夹角,各所述第三夹角
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一通孔轴线,各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一安装面端设有第二通孔。
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设于各所述连接件第二端的第一凸台互相连接形成第一凸起部。
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风扇悬挂机构与所述支撑骨架可为一体式或分体式。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骨架包括第一架体和/或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设于座椅底部,所述第二架体设于座椅靠背远离人体侧。
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凸台的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大于其与所述第一安装座连接处的连接强度。
1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出一种座椅通风系统,所述座椅通风系统包括上述的风扇悬挂机构;所述座椅通风系统还包括通风组件,所述风扇的进风口或出风口与所述通风组件风路连通;所述风扇可采用插接、旋转卡接、橡胶拉钉及自攻钉等任意一种方式与所述风扇悬挂机构连接。
17.第三方面,本技术提出一种汽车座椅,所述汽车座椅包括上述的座椅通风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座椅底部的第一座椅发泡,所述通风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座椅发泡与所述第一架体之间,所述风扇悬挂机构与所述第一架体连接。
18.第四方面,本技术提出一种汽车座椅,所述汽车座椅包括上述的座椅通风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座椅靠背的第二座椅发泡,所述通风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座椅发泡与所述第二架体之间,用于流通所述汽车座椅内的空气。
19.综上所述,本技术提出一种风扇悬挂机构、座椅通风系统及汽车座椅,其中风扇悬挂机构设于支撑骨架上,包括与支撑骨架连接的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具有第一安装面且中部具有第一通孔;第一安装座上设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件,连接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端设有第一凸台;连接组件与第一安装座及第一凸台之间形成第一空间,第一空间用于容纳风扇的部分或整体,当连接组件受到朝向第一安装座侧的压力变形时,其与第一安装座之间距离缩短,当压力消失时,连接组件恢复至初始状态,其与第一安装座之间距离也恢复至初始状态;使用中,该风扇悬挂机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避免了减小所述风扇的尺寸。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为第一斜向弹片的风扇悬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为第一斜向弹片的风扇悬挂机构受力前和受力后的对比图;
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为第二斜向弹片的风扇悬挂机构受力前和受力后的对比图;
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为第二斜向弹片的风扇悬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为第三斜向弹片的风扇悬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改进前和改进后的风扇悬挂机构安装于第一架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为第一斜向弹片的风扇悬挂机构安装于第一架体后受力前和受力后的对比图;
2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为第一斜向弹片、第二斜向弹片及第三斜向弹片的风扇悬挂机构安装于第二架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人体坐于设有风扇悬挂机构的座椅上后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
30.1、第一安装座;101、第一安装面;102、第一通孔;2、第一凸起部;201、第一凸台;3、第一斜向弹片;301、第一挂接孔;4、第二斜向弹片;401、第二挂接孔;5、第三斜向弹片;501、第三挂接孔;6、座椅;601、第一架体;602、第一座椅发泡;7、座椅靠背;701、第二架体;702、第二座椅发泡;8、风扇;9、通风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3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3.实施例1
34.诚如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风扇悬挂机构,设于支撑骨架上,如图1所示,包括:
35.第一安装座1,所述第一安装座1与所述支撑骨架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1具有第一安装面101,所述第一安装座1中部具有第一通孔102,所述第一通孔102轴线方向为第一方向;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座1可为圆形或方形或者长方形或者椭圆形或者长圆形等形状,所述第一安装面101为所述第一安装座1的顶面,所述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另外,所述第一安装座1可螺接或焊接于所述支撑骨架;
36.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所述第二端设有第一凸台201,所述第一凸台201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可选地,所述第一端为各所述连接件的底端,所述第二端为各所述连接件的顶端;所述连接组件形状、数量等可根据使用情况进行改变和增减;
37.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安装座1及所述第一凸台201之间形成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用于容纳所述风扇8的部分或整体,所述风扇8的一端与各所述第一凸台201连接;当所述连接组件受到朝向所述第一安装座1侧的压力变形时,其与所述第一安装座1之间距离缩短,当所述压力消失时,所述连接组件恢复至初始状态,其与所述第一安装座1之间距离也恢复至初始状态;在某些特定情景下,如图7所示,当人坐到座椅6上时,会给所述座椅6一个向下的压力,此时,所述连接组件发生形变可带动所述风扇8向下移动;使用中,该机构中
所述风扇8可随所述连接组件形变发生位移,可避免乘员乘坐时的异物感,同时也提高了空间利用率,避免了减小所述风扇8的尺寸。
3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的结构为柔性结构;其材质为聚丙烯材质;
39.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各所述连接件周向呈阵列分布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上,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安装面101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开口方向一致,均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面101端;进一步地,设于各所述连接件第二端的第一凸台201互相连接形成第一凸起部2;在某些特定情景下,所述第一凸起部2为圆环形状,且其底部与各所述连接件顶端焊接;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可为第一斜向弹片3,其底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各所述第一斜向弹片3顶端连接的所述第一凸台201上设有第一挂接孔301,所述风扇8的一端可插接于所述第一挂接孔301;当人体坐在所述座椅6上产生向下的压力时,其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座1端带动所述风扇8向下移动,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斜向弹片3的倾斜结构、其与所述第一安装座1及所述第一凸台201连接处的形变和其具有的弹力使其具备向下的位移量,可避免所述风扇8受到挤压而损坏;
40.具体的,当所述第一凸起部2为圆环形状,所述第一斜向弹片3与所述第一安装座1所在的平面夹角为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小于90度,不与所述第一安装座1所在平面垂直;进一步地,各所述第一斜向弹片3由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逐渐向所述第一安装座1外轮廓中心倾斜,且其倾斜角度小于90度。
4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斜向弹片3在所述第一安装座1所在平面的投影为第一投影,所述第一斜向弹片3底端与的连线为第一连线,所述第一投影中靠近所述外轮廓中心的一边与所述第一连线形成的夹角为第四夹角,所述第四夹角小于90度。
42.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各所述连接件周向呈阵列分布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上,各所述连接件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安装面101之间形成第二夹角,各所述第二夹角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一通孔102轴线;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可为第二斜向弹片4,各所述第二斜向弹片4的底端焊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各所述第二斜向弹片4顶端连接的所述第一凸台201上设有第二挂接孔401,所述风扇8的一端可插接于所述第二挂接孔401;具体的,各所述第二斜向弹片4的中线在中线与轴线形成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安装座1在此形成面上的投影形成所述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小于90度;当人体坐在所述座椅6上产生向下的压力时,其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座1端带动所述风扇8向下移动,可避免所述风扇8受到挤压而损坏;在某些特定情景下,其数量可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二斜向弹片4等距离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101上,可保障其带动所述风扇8向下移动时不发生偏移,始终沿竖直方向移动,可保障乘员乘坐的舒适度。
43.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各所述连接件周向呈阵列分布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上,各所述连接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安装面101之间形成第三夹角,各所述第三夹角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一通孔102轴线,各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一安装面101端设有第二通孔;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可为第三斜向弹片5,所述第一安装座1形状可为正方形,各所述第三斜向弹片5的底端焊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的四个直角处,各所述第三斜向弹片5顶端连接的所述第一凸台201上设有第三挂接孔501,所述风扇8的一端可插接于所述第三挂接孔501;具体的,各所述第三斜向弹片5的中线在中线与轴线形成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安装座1在此形成面上的投影形成所述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小于90度;当人体坐在所述座椅6上产生向
下的压力时,其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座1端带动所述风扇8向下移动,可避免所述风扇8受到挤压而损坏;在某些特定情景下,所述第三斜向弹片5的分体结构可使其带动所述风扇8向下移动时更加稳定,可避免所述风扇8受到挤压而损坏。
44.进一步地,所述风扇悬挂机构与所述支撑骨架可为一体式或分体式;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支撑骨架包括第一架体601和/或第二架体701,所述第一架体601设于座椅6底部,所述第二架体701设于座椅靠背7远离人体侧;在某些特定情景下,如图8所示,所述风扇悬挂机构可与所述第一架体601和/或所述第二架体701为分体结构且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601和/或所述第二架体701,也可与所述第一架体601和/或所述第二架体701一体注塑形成;当人体坐在所述座椅6上时,分别给所述座椅6和所述座椅靠背7压力,使设于所述第一架体601及所述第二架体701上的所述风扇悬挂机构带动所述风扇8发生位移,可避免所述风扇8受到挤压而损坏,同时也可避免乘员感受到异物感。
4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凸台201的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大于其与所述第一安装座1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在某些特定情景下,当人体坐下所述座椅6时,所述连接件发生形变带动所述第一凸台201和所述风扇8向下移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凸台201之间的连接处几乎不发生形变,形变主要发生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安装座1连接处,可保障所述风扇8向下移动时更加稳定,提高乘坐舒适性,还可提高所述风扇悬挂机构的耐用性。
46.实施例2
4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本技术提出一种座椅通风系统,所述座椅通风系统包括上述的风扇悬挂机构;所述座椅通风系统还包括通风组件9,所述风扇8的进风口或出风口与所述通风组件9风路连通;所述风扇8可采用插接、旋转卡接、橡胶拉钉及自攻钉等任意一种方式与所述风扇悬挂机构连接;在某些特定情景下,所述风扇8与所述第一凸台201连接形式可为多种;设于所述座椅6底部的所述通风组件9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端与所述第一凸台201远离所述连接件端抵接,所述通风组件9用于流通所述座椅6内的空气;设于所述座椅靠背7远离所述人体侧的所述通风组件9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端与所述第一凸台201远离所述连接件端抵接;可选地,所述通风组件9为风袋,所述风袋顶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或所述第二支架紧贴,所述座椅通风系统为吸风形态时,空气可由所述风袋进入所述座椅6和所述座椅靠背7,再由所述座椅6面上和所述座椅靠背7上的孔排出,可保障所述座椅6和所述座椅靠背7的通风性能,从而提高乘员乘坐的舒适度。
48.实施例3
49.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本技术提出一种汽车座椅,如图9所示,所述汽车座椅包括上述的座椅通风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座椅6底部的第一座椅发泡602,所述通风组件9设于所述第一座椅发泡602与所述第一架体601之间,所述风扇悬挂机构与所述第一架体601连接;在某些特定情景下,所述第一座椅发泡602为聚氨酯材料,底端可被挤压,从而增大所述座椅6底端的利用空间。
50.进一步地,本技术提出一种汽车座椅,所述汽车座椅包括上述的座椅通风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座椅靠背7的第二座椅发泡702,所述通风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座椅发泡702与所述第二架体701之间,用于流通所述汽车座椅内的空气;所述第二架体701可为背簧或腰托背板,所述风扇悬挂机构可与所述背簧连接,也可与所述腰托背板连接;所述第二座椅发
泡702为聚氨酯材料,远离所述人体侧可被挤压,从而增大所述座椅靠背7的利用空间。
51.另外,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可能只在所述第一座椅发泡602与所述第一架体601之间设有所述通风组件9或只在所述第二座椅发泡702和所述第二架体701之间设有所述通风组件9,也可能在所述第一座椅发泡602与所述第一架体601之间及所述第二座椅发泡702和所述第二架体701之间都设有所述通风组件9,具体安装情况可根据不同车型和使用场景进行改变。
52.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风扇悬挂机构,设于支撑骨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座(1),所述第一安装座(1)与所述支撑骨架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1)具有第一安装面(101),所述第一安装座(1)中部具有第一通孔(102),所述第一通孔(102)轴线方向为第一方向;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所述第二端设有第一凸台(201),所述第一凸台(201)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安装座(1)及所述第一凸台(201)之间形成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用于容纳所述风扇(8)的部分或整体,所述风扇(8)的一端与各所述第一凸台(201)连接;当所述连接组件受到朝向所述第一安装座(1)侧的压力变形时,其与所述第一安装座(1)之间距离缩短,当所述压力消失时,所述连接组件恢复至初始状态,其与所述第一安装座(1)之间距离也恢复至初始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悬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的结构为柔性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悬挂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件周向呈阵列分布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上,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安装面(101)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开口方向一致,均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面(101)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悬挂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件周向呈阵列分布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上,各所述连接件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安装面(101)之间形成第二夹角,各所述第二夹角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一通孔(102)轴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悬挂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件周向呈阵列分布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上,各所述连接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安装面(101)之间形成第三夹角,各所述第三夹角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一通孔(102)轴线,各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一安装面(101)端设有第二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悬挂机构,其特征在于:设于各所述连接件第二端的第一凸台(201)互相连接形成第一凸起部(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悬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悬挂机构与所述支撑骨架可为一体式或分体式。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悬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包括第一架体(601)和/或第二架体(701),所述第一架体(601)设于座椅(6)底部,所述第二架体(701)设于座椅靠背(7)远离人体侧。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悬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凸台(201)的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大于其与所述第一安装座(1)连接处的连接强度。10.一种座椅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通风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风扇悬挂机构;所述座椅通风系统还包括通风组件(9),所述风扇(8)的进风口或出风口与所述通风组件(9)风路连通;所述风扇(8)可采用插接、旋转卡接、橡胶拉钉及自攻钉等任意一种方式与所述风扇悬挂机构连接。11.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通风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座椅(6)底部的第一座椅发泡(602),所述通风组件(9)设于所述第一座椅
发泡(602)与所述第一架体(601)之间,所述风扇悬挂机构与所述第一架体(601)连接。12.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通风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座椅靠背(7)的第二座椅发泡(702),所述通风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座椅发泡(702)与所述第二架体(701)之间,用于流通所述汽车座椅内的空气。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扇悬挂机构、座椅通风系统及汽车座椅,其中风扇悬挂机构设于支撑骨架上,包括与支撑骨架连接的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具有第一安装面且中部具有第一通孔;第一安装座上设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件,连接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端设有第一凸台;连接组件与第一安装座及第一凸台之间形成第一空间,第一空间用于容纳风扇的部分或整体,当连接组件受到朝向第一安装座侧的压力变形时,其与第一安装座之间距离缩短,当压力消失时,连接组件恢复至初始状态,其与第一安装座之间距离也恢复至初始状态;使用中,该风扇悬挂机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避免了减小所述风扇的尺寸。所述风扇的尺寸。所述风扇的尺寸。


技术研发人员:

张海涛 刘涛 尹海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廊坊市金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2.08

技术公布日:

2023/3/10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8:33: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692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座椅   风扇   组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