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泄压结构及燃油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燃油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泄压结构及燃油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混合动力车型由于低油耗,高续航、动力性较好等优点越来越被市场所认可。混动车型中的发动机的燃油系统工作原理为:由发动机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控制低压燃油泵,使低压燃油泵经由主油路输送油液进入高压燃油泵中,高压燃油泵泵动油液进入油轨进行后续操作,在此,主油路是指在特定的压力和流量下,利用低压燃油泵将油箱燃油从油箱输送至发动机相关部件,以供发动机工作所需。
3.低压燃油泵在工作过程中,主油路的压力需要通过调压阀控制,然而,由于在发动机启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汽油饱和蒸气压存在,低压状态下的蒸汽容易在主油路中产生气泡,进而导致发动机运行抖动或者熄火,为了避免上述情况,需要使调节后的主油路压力尽量避免完全泄压,或者泄压到较低程度,在这种不能完全泄压的状态下,主油路内始终存在一定压力,导致稳定性较差,在车辆受到碰撞时容易激发而产生安全隐患。
4.因此,目前亟需解决现有技术中燃油系统容易受主油路中气泡的影响致使泄压不彻底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泄压结构及燃油系统和车辆,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
6.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泄压结构,应用于车辆的燃油系统中,包括:
7.回流管线,用于与车辆的油箱连通,所述油箱连接有燃油泵,所述燃油泵能够通过主油路将所述油箱内的燃油输送至发动机总成中;
8.集气部,其内具有集气腔体,所述集气部的一端与所述回流管线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主油路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集气部还包括输送管路,所述输送管路的一端与所述集气腔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油路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集气腔体的过流截面大于所述回流管线的过流截面,和/ 或,所述集气腔体的过流截面大于所述输送管路的过流截面。
11.进一步地,所述集气腔体的过流截面积是所述回流管线和/或所述输送管路的过流截面积的1.2倍-2倍。
12.进一步地,所述集气部与所述主油路的连接点靠近所述发动机总成的进油口设置;和/或,
13.所述输送管路为长度小于所述回流管线的直通管路。
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30.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
3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泄压结构,其应用于车辆的燃油系统中,在此,本实施例以混动车辆的汽油发动机所处的燃油系统进行说明,当然,该泄压结构也可以应用于柴油发动机或纯汽油驱动车辆的燃油系统中。
3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燃油系统,包括油箱8及设于油箱8中的燃油泵3,还包括连接燃油泵3和发动机总成6的主油路2。在此,发动机总成6指代燃油系统中其他的连接部件,例如,用以接收主油路2油液的高压油泵,及经由高压油泵泵动输出的高压油轨等,根据泄压结构应用场景和对象,发动机总成6可以采用相应的安装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燃油泵3也可以不设置在油箱8中。
33.仍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泄压结构包括回流管线11和集气部12,回流管线11与油箱8连通,油箱8与燃油泵3连接,燃油泵3能够通过主油路2 将油箱8内的燃油输送至发动机总成6中;集气部12的一端与回流管线11连接,另一端用于与主油路2连接。
34.经由上述设置,在发动机启停过程中,集气腔体121可以先行收集因发动机启停的压力瞬变产生的气体,气体和油液混合后回流至油箱8中以便于燃油泵3经主油路2重新进行给油工序,避免了气体在主油路2中混合后进入发动机而影响发动机正常运转;此外,由于气体被引导回流,使得主油路2中汽油饱和蒸气压降低,利用调压阀4可以使主油路2泄压至较低程度或直接泄压至 0kpa,较低压状态的主油路2能够避免车辆受撞击时因冲击而炸裂飞溅,从而有效降低了车辆碰撞产生的安全隐患。
35.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气部12还包括输送管路122,输送管路122的一端与集气腔体121连接,另一端与主油路2连接。进一步地,该输送管路122为长度小于回流管线11的直通管路,输送管路122直通设置能够避免气体进入集气盒的路径折弯,从而能够使气体更加顺滑方便的进入集气腔体121中;另外,输送管路122的长度小于回流管线11,又能使发动机总成6产生的气泡通过输送管路122尽快进入集气部12中,保证回流管线11的输送效果。
36.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气部12与主油路2的连接点靠近发动机总成6设置,如此设置,发动机总成6在启停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可以更快的就近进入集气腔体121中,并经由集气腔体121收集混合油液回流油箱8,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集气腔体121对气体的汇集效果。
37.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气腔体121的过流截面大于回流管线11的过流截面设置,进一步地,集气腔体121的过流截面积是回流管线11的过流截面积的 1.2-2倍,具体的,集气腔体121的过流截面积是回流管线11的过流截面积的 1.2倍、1.5倍、1.8倍或者2倍等,只要使集气腔体121的过流截面积大于回流管线11的过流截面积即可。经由此设置,被发动机启停排出的气体可以先行被集气腔体121容纳储存,避免回流管线11不能完全输送气体。
38.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气腔体121的过流截面大于输送管路122的过流截面设置,进一步地,集气腔体121的过流截面积是输送管路122的过流截面积的 1.2-2倍,具体的,集气腔体121的过流截面积是输送管路122的过流截面积的1.2倍、1.5倍、1.8倍或者2倍等,只要使集气腔体121的过流截面积大于输送管路122的过流截面积即可。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集气腔体121的过流截面可以仅大于回流管线11的过流截面、或者仅大于输送管路122的过流
截面设置。
39.在一些实施例中,沿车身的高度方向,集气腔体121的安装位置位于主油路2的安装位置的相对上方,由于汽油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气体在油液中的运动趋势为向相对上方运动,因此,集气腔体121设于主油路2的相对上方能够顺应气体的运动趋势收集气体,从而有效减少气体溢出集气腔体121,保证集气腔体121有效的集气效果。
40.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气部12具体为一集气盒,集气盒围构成型集气腔体 121的体积与主油路2的长度呈正比,在此具体的,主油路2的长度越长,整个主油路2容易混合的气体越多,需要设计的集气盒的体积越大;反之,主油路2的长度越短,主油路2中混合的气体越少,需要设计的集气盒的体积越小。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主油路2的实际长度灵活选用不同体积的集气盒。
41.作为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集气盒的体积与主油路2内的油液体积成正比,即,主油路2内的油液体积越大,主油路2中混合气体越多,需要设计的集气盒的体积越大,反之,主油路2内的油液体积越小,主油路2中混合的气体越少,需要设计的集气盒的体积越小。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集气盒在实际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主油路2的长度和主油路2内的油液体积因素。
42.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中所示,黑深箭头方向即为油液的流动路径示意方向,黑浅箭头方向即为油液混合物的流动路径示意方向。
43.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气部12围构集气腔体121的上内壁面与回流管线11之间平滑过渡设置。具体的,集气盒的上端面与回流管线11的内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当集气盒内气体进入回流管线11时,平滑过渡设置能够更加顺滑的回流至油箱8中,减小气体进入回流管线11的阻涩感。
44.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泄压结构还包括一调压阀4,调压阀4的一端与主油路2连通,调压阀4的另一端与油箱8连通,调压阀4能够调节主油路2的液体压力。在此,该调压阀4可以采用现有成熟的弹片式调压阀部件,其具有泄压口9,当主油路2压力较大时,通过调节使调压阀4的泄压9面积变化实现启闭,从而实现主油路2的压力调节。在此,设置调压阀4可以是主油路的油压完全泄压至低压或者零压状态,从而能够进一步便于调节主油路2 的压力和泄压程度,有利于实现对主油路2的压力控制。
45.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燃油系统,该燃油系统包括如上所述泄压结构。
46.在一些实施例中,燃油系统中还包括衍射泵7,衍射泵7设于油箱8中,并用以向燃油泵3提供油液,前述的集气盒12连接至油箱8的一端与衍射泵7 的进液管连通。集气腔体121内的油气混合物进入衍射泵7,经衍射泵7输送至燃油泵3重新进行给油操作。在此,衍射泵7可以采用现有发动机燃油系统中常用的泵体设备,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再举例说明。
47.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泄压结构,或者如上所述的燃油系统,由于具有如上所述的燃油系统,因此具有泄压结构和燃油系统的所有的优点。
48.本技术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技术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泄压结构,应用于车辆的燃油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流管线,用于与车辆的油箱连通,所述油箱连接有燃油泵,所述燃油泵能够通过主油路将所述油箱内的燃油输送至发动机总成中;集气部,其内具有集气腔体,所述集气部的一端与所述回流管线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主油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部还包括输送管路,所述输送管路的一端与所述集气腔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油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泄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腔体的过流截面大于所述回流管线的过流截面,和/或,所述集气腔体的过流截面大于所述输送管路的过流截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泄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腔体的过流截面积是所述回流管线和/或所述输送管路的过流截面积的1.2倍-2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泄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部与所述主油路的连接点靠近所述发动机总成的进油口设置;和/或,所述输送管路为长度小于所述回流管线的直通管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沿车身的高度方向,所述集气腔体的安装位置位于所述主油路的安装位置的上方;和/或,所述集气腔体的体积与所述主油路的长度或主油路内的油液体积成正比。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泄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结构还包括调压阀,所述调压阀的一端与所述主油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油箱连接,所述调压阀用以对所述主油路泄压。8.一种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和发动机总成,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泄压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衍射泵,所述衍射泵设于所述油箱中,并用以向所述燃油泵提供油液,所述集气腔体连接至所述油箱的一端与所述衍射泵的进液管连通。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泄压结构或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燃油系统。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泄压结构及燃油系统和车辆,属于车辆燃油技术领域,其中,泄压结构应用于燃油系统中,泄压结构包括回流管线和集气部,回流管线用于与车辆的油箱连通,所述油箱连接有燃油泵,所述燃油泵能够通过主油路将所述油箱内的燃油输送至发动机总成中;集气部内具有集气腔体,所述集气部的一端与所述回流管线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主油路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泄压结构,通过设置集气部和回流管线能够使主油路压力完全释放,降低了车辆碰撞安装隐患;此外,回流管线能够将油液中混合的饱和蒸汽引导回流至油箱中,从而避免气体进入发动机而影响发动机正常运转。进入发动机而影响发动机正常运转。进入发动机而影响发动机正常运转。


技术研发人员:

牛瑞峰 秦昊 郭彦军 李文彬 句丙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2

技术公布日:

2023/3/9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21:21: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691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油路   所述   截面   管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