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探测装置



1.本发明涉及水下探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下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水下物品寻、水质探测、海洋环境监测等各种任务需要水下探测器来搭载各类器件进行。水下探测装置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海上等工作人员的探测工作。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水下探测装置的驱动运行还需要复杂的部件,占用了大量的探测器体积,而且操作行动不灵活。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探测装置。本发明具有潜入上浮方便,行动灵活的优点。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水下探测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两侧设有螺旋桨,外壳的顶面设有多个仿生鱼鳔所述外壳具有内部容纳腔室,容纳腔室的中部设有鱼鳔控制装置,鱼鳔控制装置与仿生鱼鳔相连接并用于控制仿生鱼鳔的体积大小;所述容纳腔室的两侧分别设有驱动控制装置,驱动控制装置与螺旋浆连接。
5.上述的水下探测装置,所述鱼鳔控制装置包括套筒,套筒内设有活塞;所述容纳腔室中设有鱼鳔电机,鱼鳔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套;所述活塞的杆部穿过转动套并呈螺纹配合;所述套筒的端部设有多个通道开关,每个通道开关均通过管道与对应的仿生鱼鳔相连通。
6.前述的水下探测装置,所述驱动控制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经第一滑动套筒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驱动控制装置还包括调节齿套,调节齿套的内侧圆周上分布有第一内圆齿、无齿部和第二内圆齿;所述调节齿套的第一内圆齿用于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调节齿套的第二内圆齿啮合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连接有传动杆,传动杆的端部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螺旋浆连接有浆杆,浆杆与传动杆相垂直,且浆杆的端部设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
7.前述的水下探测装置,所述驱动控制装置还包括角度电机,角度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蜗杆,蜗杆啮合有涡轮,涡轮的中部连接有定位杆,定位杆的端部设有杆套;所述浆杆穿设在杆套中。
8.前述的水下探测装置,所述外壳上转动设有密封盘,密封盘上设有防护套,所述定位杆穿过密封盘的中部,所述传动杆穿过密封盘的侧部,且定位杆和传动杆一同位于防护套中。
9.前述的水下探测装置,所述第一转轴上还设有电磁盘,电磁盘上穿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一端经第二滑动套筒连接有发电电机,第二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有发电齿轮,发电齿轮用于与第一内圆齿相啮合。
10.前述的水下探测装置,所述容纳腔室内还分布有多个锚电机,锚电机的输出端经
过缆绳连接有锚勾。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外壳顶面分布着多个仿生鱼鳔,仿生鱼鳔通过管道与鱼鳔控制装置相连接,通过鱼鳔控制装置对各个仿生鱼鳔的大小进行控制,进而控制整个探测装置的悬浮位置及悬浮姿态,同时通过驱动控制装置来运行螺旋浆实现探测装置的行进,通过锚勾实现定位限制。进一步地,本发明的通过驱动控制装置可以实现螺旋桨的进行和角度调节,便于探测装置在水中的进行。此外,本发明还设置了发电机,还能利用螺旋桨进行发电,便于续航。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鱼鳔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驱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是驱动控制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
18.1、外壳;2、螺旋桨;3、仿生鱼鳔;4、鱼鳔控制装置;5、驱动控制装置;6、锚电机;7、锚勾;8、套筒;9、活塞;10、鱼鳔电机;11、转动套;12、通道开关;13、驱动电机;14、第一滑动套筒;15、第一转轴;16、第一齿轮;17、调节齿套;18、第一内圆齿;19、无齿部;20、第二内圆齿;21、第二齿轮;22、传动杆;23、第一锥齿轮;24、浆杆;25、第二锥齿轮;26、角度电机;27、蜗杆;28、涡轮;29、定位杆;30、杆套;31、密封盘;32、防护套;33、电磁盘;34、第二转轴;35、第二滑动套筒;36、发电电机;37、发电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20.实施例:一种水下探测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外壳1,外壳1的两侧设有螺旋桨2,外壳1的顶面设有6个仿生鱼鳔3;所述外壳1具有内部容纳腔室,容纳腔室内可集成相关的控制电路板等电子器件,用于进行电控。所述容纳腔室的中部设有鱼鳔控制装置4,鱼鳔控制装置4与仿生鱼鳔3相连接并用于控制仿生鱼鳔3的体积大小;所述容纳腔室的两侧分别设有驱动控制装置5,驱动控制装置5与螺旋浆连接;所述容纳腔室内还分布有3个锚电机6,锚电机6的输出端经过缆绳连接有锚勾7。本发明通过在外壳1顶面分布着多个仿生鱼鳔3,仿生鱼鳔3通过管道与鱼鳔控制装置4相连接,通过鱼鳔控制装置4对各个仿生鱼鳔3的大小进行控制,进而控制整个探测装置的悬浮位置及悬浮姿态,同时通过驱动控制装置5来运行螺旋浆实现探测装置的行进,通过锚勾7实现定位限制。
21.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鱼鳔控制装置4包括套筒8,套筒8中填充有低密度液体如戊烷),套筒8内设有活塞9;所述容纳腔室中设有鱼鳔电机10,鱼鳔电机10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套11;所述活塞9的杆部穿过转动套11并呈螺纹配合;所述套筒8的端部设有多个通道开关12,每个通道开关12均通过管道与对应的仿生鱼鳔3相连通。通过鱼鳔电机10控制活塞9的运行,进而控制套筒8内盛装的低密度液体(如戊烷)的体积来实现对安装于探测器外部
鱼鳔的控制,进而实现探测装置在水中的悬停及悬停角度的控制。控制方法如下:
22.1.对于每个仿生鱼鳔3的体积进行控制时,将其它通道开关12关闭,仅打开需控制鱼鳔所对应的通道开关12,对其内部液体体积进行控制。
23.2.对悬停位置的控制:控制电路板通过计算探测装置本身的重力与所需要的浮力,将所需要增加或减少的体积进行平均分配,依次对各个仿生鱼鳔3进行注入或抽取液体的操作,使探测装置整体悬浮在固定位置。
24.3.在进行探测器悬浮状态调整时,通过对需要提高或降低位置进行判断,将所需要增加或减少的体积进行平均分配,对其它仿生鱼鳔3内液体进行抽取或注入,将抽取或注入的液体总体积注入或抽取至相应位置的仿生鱼鳔3。
25.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驱动控制装置5包括驱动电机13,驱动电机13的输出端经第一滑动套筒14连接有第一转轴15,第一转轴15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齿轮16;所述驱动控制装置5还包括调节齿套17,调节齿套17的内侧圆周上分布有第一内圆齿18、无齿部19和第二内圆齿20;所述调节齿套17的第一内圆齿18用于与第一齿轮16相啮合,所述调节齿套17的第二内圆齿20啮合有第二齿轮21,第二齿轮21连接有传动杆22,传动杆22的端部设有第一锥齿轮23;所述螺旋浆连接有浆杆24,浆杆24与传动杆22相垂直,且浆杆24的端部设有第二锥齿轮25,第二锥齿轮25与第一锥齿轮23相啮合。所述驱动控制装置5还包括角度电机26,角度电机26的输出端连接有蜗杆27,蜗杆27啮合有涡轮28,涡轮28的中部连接有定位杆29,定位杆29的端部设有杆套30;所述浆杆24穿设在杆套30中。所述外壳1上转动设有密封盘31,密封盘31上设有防护套32,所述定位杆29穿过密封盘31的中部,所述传动杆22穿过密封盘31的侧部,且定位杆29和传动杆22一同位于防护套32中。所述第一转轴15上还设有电磁盘33;所述内部腔室中还设置电磁铁,电磁铁与控制电路板进行连接,用于进行电路通断使得电磁铁来产生对电磁盘33的吸力或斥力;所述电磁盘33上穿设有第二转轴34,第二转轴34的一端经第二滑动套筒35连接有发电电机36,第二转轴34的另一端连接有发电齿轮37,发电齿轮37用于与第一内圆齿18相啮合。其中第二转轴34相比第一转轴15要短一些,可实现第一齿轮16和第二齿轮21分别与调节齿套17发生啮合时的错位。
26.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控制装置5存在发电状态和行进状态两种。
27.在探测装置要进入自发电状态时,探测器进入行进状态,其速度与水流速度相同,方向相反,放下三个锚装置,驱动电机13螺旋桨2停机,将锚装置在水流的作用下锚入水流底部进行固定。通过电磁铁对电磁盘33吸引及排斥实现第一滑动套筒14和第二滑动套筒35的移动,使得第一齿轮16前行至无齿部19中不与调节齿套17发生啮合,而第二齿轮21前行至与调节齿套17中的第一内圆齿18啮合。此时水流对螺旋桨2做功,带动螺旋桨2转动,通过浆杆24、第二锥齿轮25、第一锥齿轮23、传动杆22、第二齿轮21、调节齿套17、发电齿轮37和第二转轴34将动能传递至发电机中,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28.在探测装置转换为行进状态时,通过电磁铁对电磁盘33吸引及排斥实现第一滑动套筒14和第二滑动套筒35的一端,使得第一齿轮16后退至与调节齿套17中的第一内圆齿18,而第二齿轮21后退至与调节齿套17中的第一内圆齿18分开,然后角度电机26运行,利用涡轮28、蜗杆27、定位杆29、杆套30和浆杆24作用使得螺旋桨2的叶轮整体旋转至与水流底部垂直,然后驱动电机13启动,通过第一转轴15、第一齿轮16、调节齿套17、第二齿轮21、传动杆22、第一锥齿轮23、第二锥齿轮25和浆杆24带动螺旋桨2旋转产生推力,将锚勾7自底部
拉出,锚电机6启动将锚勾7收起。
29.收起后,还是通过角度电机26运行,利用涡轮28、蜗杆27、定位杆29、杆套30和浆杆24作用使得螺旋桨2的叶轮整体旋转至合适角度,然后驱动电机13启动,通过第一转轴15、第一齿轮16、调节齿套17、第二齿轮21、传动杆22、第一锥齿轮23、第二锥齿轮25和浆杆24带动螺旋桨2旋转产生推力,进而实现行进。当然,在行进的过程中,角度电机26同样可以进行运行,使其在行进时进行角度的调整。
30.综上,本发明通过在外壳1顶面分布着多个仿生鱼鳔3,仿生鱼鳔3通过管道与鱼鳔控制装置4相连接,通过鱼鳔控制装置4对各个仿生鱼鳔3的大小进行控制,进而控制整个探测装置的悬浮位置及悬浮姿态,同时通过驱动控制装置5来运行螺旋浆实现探测装置的行进,通过锚勾7实现定位限制。进一步地,本发明的通过驱动控制装置5可以实现螺旋桨2的进行和角度调节,便于探测装置在水中的进行。此外,本发明还设置了发电机,还能利用螺旋桨2进行发电,便于续航。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下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外壳(1)的两侧设有螺旋桨(2),外壳(1)的顶面设有多个仿生鱼鳔(3);所述外壳(1)具有内部容纳腔室,容纳腔室的中部设有鱼鳔控制装置(4),鱼鳔控制装置(4)与仿生鱼鳔(3)相连接并用于控制仿生鱼鳔(3)的体积大小;所述容纳腔室的两侧分别设有驱动控制装置(5),驱动控制装置(5)与螺旋浆(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鳔控制装置(4)包括套筒(8),套筒(8)内设有活塞(9);所述容纳腔室中设有鱼鳔电机(10),鱼鳔电机(10)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套(11);所述活塞(9)的杆部穿过转动套(11)并呈螺纹配合;所述套筒(8)的端部设有多个通道开关(12),每个通道开关(12)均通过管道与对应的仿生鱼鳔(3)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装置(5)包括驱动电机(13),驱动电机(13)的输出端经第一滑动套筒(14)连接有第一转轴(15),第一转轴(15)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齿轮(16);所述驱动控制装置(5)还包括调节齿套(17),调节齿套(17)的内侧圆周上分布有第一内圆齿(18)、无齿部(19)和第二内圆齿(20);所述调节齿套(17)的第一内圆齿(18)用于与第一齿轮(16)相啮合,所述调节齿套(17)的第二内圆齿(20)啮合有第二齿轮(21),第二齿轮(21)连接有传动杆(22),传动杆(22)的端部设有第一锥齿轮(23);所述螺旋浆(2)连接有浆杆(24),浆杆(24)与传动杆(22)相垂直,且浆杆(24)的端部设有第二锥齿轮(25),第二锥齿轮(25)与第一锥齿轮(23)相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装置(5)还包括角度电机(26),角度电机(26)的输出端连接有蜗杆(27),蜗杆(27)啮合有涡轮(28),涡轮(28)的中部连接有定位杆(29),定位杆(29)的端部设有杆套(30);所述浆杆(24)穿设在杆套(30)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转动设有密封盘(31),密封盘(31)上设有防护套(32),所述定位杆(29)穿过密封盘(31)的中部,所述传动杆(22)穿过密封盘(31)的侧部,且定位杆(29)和传动杆(22)一同位于防护套(32)中。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15)上还设有电磁盘(33),电磁盘(33)上穿设有第二转轴(34),第二转轴(34)的一端经第二滑动套筒(35)连接有发电电机(36),第二转轴(34)的另一端连接有发电齿轮(37),发电齿轮(37)用于与第一内圆齿(18)相啮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室内还分布有多个锚电机(6),锚电机(6)的输出端经过缆绳连接有锚勾(7)。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外壳的两侧设有螺旋桨,外壳的顶面设有多个仿生鱼鳔;所述外壳具有内部容纳腔室,容纳腔室的中部设有鱼鳔控制装置,鱼鳔控制装置与仿生鱼鳔相连接并用于控制仿生鱼鳔的体积大小;所述容纳腔室的两侧分别设有驱动控制装置,驱动控制装置与螺旋桨连接。本发明具有潜入上浮方便,行动灵活的优点。行动灵活的优点。行动灵活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

陈振木 王山磊 庞淑铰 丁嘉伟 王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温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2.11.14

技术公布日:

2023/3/10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4:22: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674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鱼鳔   装置   所述   齿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