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地下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还是一种锚拉式顶管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顶管施工方法具有施工安全、施工速度快、设备比盾构机便宜、不用开挖路面和进行管线改迁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下穿通道、隧洞和管道等非开挖工程中。传统顶管工程包括工作井、接收井、顶管机和管节结构等主要部分,利用接收井后靠背提供顶管机前进的推力,推动管节和顶管机前进,完成顶管工程的施工;但工作井和接收井工程费用较高,当下穿距离较短时,工作井和接收井的工程费用甚至占整个下穿工程的绝大部分,并且工作井和接收井通常只作为施工用的临时结构,当顶井下穿施工完成后,需要回填,工程浪费较为严重。随着建设工程的增多,中、短距离下穿项目越来越多,如果采用传统顶管施工方法,工作井和接收井的施工造价占整个下穿项目的比例较高,经济效益非常差,而其它的下穿方案也存在着各种限制适用条件,如盾构法设备造价高;水平定向钻工艺虽然施工费用较低,但是主要用于小直径管道下穿,并且施工精度较低;螺旋顶管虽然能够减小工作井尺寸,但是同样需要设置工作井,并用主要用于小直径管道下穿。
3.中国专利cn 1693667 a,公开日期2005年11月9日,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管涵直线暗挖的对拉装置》,其优点是两个机头相向前进,拉力均衡,可适应更多的工程情况;钢索连续工作,使工作面始终保持土压力平衡,但其也存在以下明显缺点:1、机头拉着管涵前进,管涵间需要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等强连接措施,不适用于承插式接口的管节;2、因拉索穿过机头,机头不能旋转切削土体,机头只能采用敞开式工具头,需要人工出头,施工效率较低,并且敞开式工具头不适用于掌子面稳定性较差或地下水较高的地层,也不适用于岩质地层;3、机头在下穿工程中间汇合,需要把机头外壳作为永久结构埋于地下,机头无法重复利用,设备重复利用率低,增加了工程造价;4、仍然设置了工作井和接收井,工作井和接收井施工费用较高。
4.中国专利cn 101749028 a,公开日期2010年6月23日,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水位高的软土地区的对拉施工方法》,提出了采用降水方案,来实现对拉施工方法在高水位软土地区的应用情况,但同样存在中国专利cn 1693667 a的一系列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上述拉着管涵前进而导致的适用范围小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所述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将推力作用于掘进单元的尾部,从而实现推动掘进单元和管节前进,在满足安全下穿施工需求的同时,能够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尤其适用于中短距离下穿,经济效益明显。
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包括掘进单元、锚索和前进驱动机构,锚索能够穿过施
工地段,锚索的一端能够位于始发端外,锚索的另一端能够位于接收端外,前进驱动机构与锚索连接,前进驱动机构能够推动掘进单元前进。
8.一种锚拉式顶管施工方法,采用了上述的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前进驱动机构含有顶座和第一穿芯油缸,所述锚拉式顶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步骤1、施工前的准备;
10.步骤2、将施工地段内穿入锚索,锚索的一端位于始发端外,锚索的另一端位于接收端外;
11.步骤3、安装掘进单元和前进驱动机构;
12.步骤4、前进驱动机构推动顶座和掘进单元前进至少一节管节的长度;
13.步骤5、顶座后退所述至少一节管节的长度,向顶座和掘进单元之间插入所述至少一节管节。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不设置工作井和接收井的情况下,利用两端明挖的工作面,实现下穿顶管工程的施工,大幅度节约了工程造价。适用于钢管、混凝土管等各种类型管节,开挖形状可为圆形、矩形、类矩形等形状,顶管机采用人工开挖或机械式开挖均可,可较好适用于各种地层。
附图说明
1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16.图1是本发明所述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在顶进前的俯视示意图。
17.图2是本发明所述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的顶进前的左视示意图。
18.图3是推动掘进单元前进的示意图。
19.图4是掘进单元出接收端的示意图。
20.图5是施工地段两端设置始发井和接收井的示意图。
21.图6是第二穿芯油缸位于接收端的示意图。
22.图7是第一穿芯油缸位于始发端且第二穿芯油缸位于接收端的示意图。
23.图8是本发明所述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含有两台掘进单元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5.1、掘进单元;2、始发端;3、接收端;4、锚索;5、管节;6、前进驱动机构;7、端头加固;8、接收端反力架;9、始发端反力架;10、坑底硬化地面;11、施工地段;
26.101、始发端顶管机;102、接收端顶管机;
27.501、已顶进管节;502、待顶进管节;
28.601、顶座;602、第一穿芯油缸;603、第一道锚具及止退夹片;604、第二道锚具及止退夹片;605、第二穿芯油缸;
29.801、第四道锚具及止退夹片;
30.901、第三道锚具及止退夹片。
具体实施方式
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32.实施例1
33.一种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包括掘进单元1、锚索4和前进驱动机构6,锚索4能够穿过施工地段11,锚索4的一端能够位于始发端2外,锚索4的另一端能够位于接收端3外,前进驱动机构6与锚索4连接,前进驱动机构6能够推动掘进单元1前进,如图1至图4所示。
34.掘进单元1含有头部和尾部,掘进单元1的头部用于掘进,前进驱动机构6能够直接或间接通过锚索4直接或间接对掘进单元1的尾部施加推力,从而推动掘进单元1前进。当掘进单元1的尾部设有管节5时,前进驱动机构6直接或间接对掘进单元1的尾部施加推力,管节5和掘进单元1同时前进,管节5间不再需要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
35.在本实施例中,掘进单元1可以为顶管机,所述顶管机的头部含有刀盘,刀盘能够旋转,多条锚索4沿掘进单元1的周向间隔排列,锚索4位于掘进单元1外,所述顶管机可采用人工开挖敞开式顶管机、机械开挖敞开式顶管机、密闭式顶管机等设备类型,顶管机形状根据管道形状可为圆形、矩形、类矩形等形状。或者,掘进单元1也可以为机头(如中国专利cn 1693667 a中所述),多条锚索4沿掘进单元1的周向间隔排列,锚索4位于掘进单元1内,即锚索4穿过掘进单元1。
36.优选,掘进单元1可以为顶管机,锚索4的延伸方向与掘进单元1的轴线方向平行,前进驱动机构6位于始发端2外,前进驱动机构6含有顶座601和第一穿芯油缸602,锚索4穿过顶座601和第一穿芯油缸602,第一穿芯油缸602、顶座601和掘进单元1沿锚索4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由接收端3向接收端3的方向),顶座601和掘进单元1之间能够插入管节5,如图1至图4所示。
37.在本实施例中,掘进单元1的刀盘朝向接收端3,前进驱动机构6能够推动掘进单元1从始发端2向接收端3前进,第一穿芯油缸602含有缸筒和活塞杆,当第一穿芯油缸602的活塞杆伸出的过程中,第一穿芯油缸602能够对锚索4施加拉力,同时第一穿芯油缸602能够通过顶座601向掘进单元1施加推力,所述拉力与推力的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也理解为第一穿芯油缸602将对锚索4施加的拉力转换为对掘进单元1施加的推力。
38.具体的,第一穿芯油缸602与锚索4一一对应,锚索4穿过第一穿芯油缸602的缸筒和活塞杆,第一穿芯油缸602的缸筒与锚索4连接固定,当第一穿芯油缸602的活塞杆伸出的过程中,第一穿芯油缸602的缸筒保持固定不动,锚索4处于拉紧状态,第一穿芯油缸602的活塞杆逐渐伸出,第一穿芯油缸602的活塞杆推动顶座601和掘进单元1远离第一穿芯油缸602的缸筒,从而实现推动掘进单元1前进,顶座601将第一穿芯油缸602输出的推力传递给掘进单元1的尾部。
39.或者,第一穿芯油缸602的活塞杆与锚索4连接固定,当第一穿芯油缸602的活塞杆伸出的过程中,第一穿芯油缸602的活塞杆保持固定不动,锚索4处于拉紧状态,第一穿芯油缸602的活塞杆逐渐伸出,第一穿芯油缸602的缸筒推动顶座601和掘进单元1远离第一穿芯油缸602的缸筒,从而实现推动掘进单元1前进,顶座601将第一穿芯油缸602输出的推力传递给掘进单元1的尾部。
40.在本实施例中,顶座601呈直立的板状结构,掘进单元1的轴线与顶座601垂直,顶座601的边缘到掘进单元1的轴线的距离大于掘进单元1的半径,第一穿芯油缸602位于顶座601的边缘和掘进单元1的外周面之间。顶座601的强度应该能够保证将第一穿芯油缸602输
出的推力传递给掘进单元1的尾部。
41.具体的,顶座601可以为环形结构,顶座601的外轮廓可以为矩形,顶座601的内轮廓可以为圆形,顶座601的内轮廓的半径小于掘进单元1的半径,顶座601的内轮廓的轴线与掘进单元1的轴线重合,顶座601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三条锚索4和三台第一穿芯油缸602,如图2所示。
42.在本实施例中,顶座601和锚索4之间连接有第一道锚具及止退夹片603,第一道锚具及止退夹片603位于顶座601背向始发端2的一侧,第一穿芯油缸602(的缸筒或活塞杆)和锚索4之间连接有第二道锚具及止退夹片604(第一穿芯油缸602的缸筒和锚索4之间连接有第二道锚具及止退夹片604),第二道锚具及止退夹片604位于第一穿芯油缸602背向始发端2的一端。
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还包括始发端反力架9,始发端反力架9能够位于始发端2外,始发端反力架9能够与始发端2层叠连接,始发端反力架9能够套设于掘进单元1外,锚索4穿过始发端反力架9,始发端反力架9和锚索4之间连接有第三道锚具及止退夹片901,第三道锚具及止退夹片901位于始发端反力架9背向始发端2的一侧。
4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还包括接收端反力架8,接收端反力架8能够位于接收端3外,接收端反力架8能够与接收端3层叠连接,接收端反力架8能够套设于掘进单元1外,锚索4穿过接收端反力架8,接收端反力架8和锚索4之间连接有第四道锚具及止退夹片801,第四道锚具及止退夹片801位于接收端反力架8背向接收端3的一侧。
45.设置第一道锚具及止退夹片603、第二道锚具及止退夹片604、第三道锚具及止退夹片901和第四道锚具及止退夹片801的作用在于,使锚索4始终处于拉紧状态,避免了锚索4松驰后需要反复拉紧,提高工作效率。顶座601、接收端反力架8和始发端反力架9均可以采用型钢、铸铁构件或钢构件等材料焊接而成。
46.下面介绍一种锚拉式顶管施工方法,所述锚拉式顶管施工方法采用了上述的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所述锚拉式顶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7.步骤1、施工前的准备;
48.明挖出下穿工程(即施工地段11)两端的作业面,形成始发端1和接收端2,当下穿工程两端与明挖段相连时,可直接利用明挖段已经挖开的作业面作为始发端1和接收端2,然后施工制作坑底硬化地面10,当地层较软弱时可在始发端1和接收端2内进行端头加固7的施工。为保证两端垂直开挖的工作面(即始发端1和接收端2)稳定,可对工作面采用钢板桩、工法桩、围护桩等形式进行支护。
49.步骤2、将施工地段11内穿入锚索4,锚索4的一端位于始发端2外,锚索4的另一端位于接收端3外;
50.可以利用地质钻机或水平定向机等在施工地段11内钻出水平孔,水平孔应位于预挖掘隧道外,然后将锚索4穿入水平孔内。
51.步骤3、安装掘进单元1和前进驱动机构6;
52.加工并安装接收端反力架8和始发端反力架9,接收端反力架8和始发端反力架9均可以放置在坑底硬化地面10上,也可下部悬空固定在始发端2或接收端3的端面上,安装第三道锚具及止退夹片901和第四道锚具及止退夹片801,把锚索4固定在接收端反力架8和始发端反力架9上;
53.在始发端2内,下吊掘进单元1并组装调试,下吊顶座601,顶座601上需预留锚索4的穿越的孔洞,安装第一道锚具及止退夹片603、第二道锚具及止退夹片604和穿芯油缸602,穿芯油缸602、顶座601和掘进单元1依次连接。
54.步骤4、前进驱动机构6推动顶座601和掘进单元1前进至少一节(如一节)管节5的长度;
55.利用穿芯油缸602拉紧锚索4(拉紧工艺同预应力张拉工艺)。随着穿芯油缸602伸长,因第二道锚具及止退夹片604的锁定作用,锚索4逐渐被拉紧,当锚索4完全紧绷后,锚索4不再伸长,此时随着穿芯油缸602的活塞杆继续(伸出)伸长,穿芯油缸602产生的力会使锚索4产生回拉力,锚索4的回拉力通过顶座601转换为推力,所述推力使顶座601推动掘进单元1(顶管机)前进;
56.穿芯油缸602一般行程较短,在一节管节5顶进过程中,需要多次换步,穿芯油缸602在换步时,第一道锚具及止退夹片603能够防止顶座601和接收端3之间的锚索4不松驰,穿芯油缸602的活塞杆在换步回缩时,只需要把第二道锚具及止退夹片604和穿芯油缸602再次移动至紧贴顶座601,就可以再次使穿芯油缸602的活塞杆伸出,继续顶进,直到完成一节管节5的顶进。
57.步骤5、顶座601后退所述至少一节管节5的长度,向顶座601和掘进单元1之间插入所述至少一节管节5。
58.当一节管节5顶进完成后,松开第二道锚具及止退夹片604,把穿芯油缸602向后移动,再松开第一道锚具及止退夹片603,把顶座601向后移动,例如,顶座601向后移动略大于一节管节5的距离,腾出空间,把待顶进管节501吊入顶座601和掘进单元1之间,在此过程中,因第三道锚具及止退夹片901的锁定作用,能够防止始发端2和接收端3之间的锚索4不松驰,避免反复张拉锚索4。然后把顶座601、第一道锚具及止退夹片603、穿芯油缸602和第二道锚具及止退夹片604移动至顶座601贴紧待顶进管节501。
59.然后,参考步骤4和步骤5,多次顶进管节5和掘进单元1,每次可以顶进一节管节5的距离,每个在已顶进管节502和顶座601之间插入一节待顶进管节501。当顶进完成后,可以把掘进单元1顶出接收端3,松开锚索4,吊出掘进单元1、收端反力架8和始发端反力架9,完成下穿顶进作业。
60.所述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能够实现,在不设置工作井和接收井的情况下,利用两端明挖的工作面,实现下穿顶管工程的施工,大幅度节约了工程造价。该方法适用于钢管、混凝土管等各种类型管节,开挖形状可为圆形、矩形、类矩形等形状,顶管机采用人工开挖或机械式开挖均可,可较好适用于各种地层。所述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也可以在设置工作井和接收井的情况下实现,如图5所示。
61.实施例2
62.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穿芯油缸可以位于接收端3,或者穿芯油缸可以同时位于始发端2和接收端3。
63.具体的,前进驱动机构6含有顶座601和第二穿芯油缸605(前进驱动机构6仅含有第二穿芯油缸605,而不含有第一穿芯油缸602),顶座601位于始发端2外,第二穿芯油缸605位于接收端3外,锚索4穿过顶座601和第二穿芯油缸605,顶座601、掘进单元1和第二穿芯油缸605沿锚索4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由接收端3向接收端3的方向);第二穿芯油缸605含有
缸筒和活塞杆,当第二穿芯油缸605的活塞杆伸出的过程中,第二穿芯油缸605能够对锚索4施加拉力,锚索4能够通过顶座601向掘进单元1施加推力,所述拉力与推力的大小和方向均相同,如图6所示。
64.或者,前进驱动机构6含有顶座601、第一穿芯油缸602和第二穿芯油缸605,顶座601和第一穿芯油缸602均位于始发端2外,第二穿芯油缸605位于接收端3外,锚索4穿过顶座601、第一穿芯油缸602和第二穿芯油缸605,第一穿芯油缸602、顶座601、掘进单元1和第二穿芯油缸605沿锚索4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由接收端3向接收端3的方向),第一穿芯油缸602和第二穿芯油缸605能够同时推动掘进单元1前进,如图7所示。
65.本实施例中的其余技术特征可以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或以实施例1作为参考,为了解决篇幅,本实施例不再详细介绍。
66.实施例3
67.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可以设置两台掘进单元1,掘进单元1为顶管机,对向掘进,在洞内对接后,弃壳,把顶管机外壳作为永久管道使用。
68.具体的,掘进单元1包括始发端顶管机101和接收端顶管机102,始发端顶管机101的轴线和接收端顶管机102的轴线重合,始发端顶管机101的刀盘朝向接收端3,接收端顶管机102的刀盘朝向始发端2,前进驱动机构6位于始发端2和接收端3外,即始发端2和接收端3外均设有前进驱动机构6。前进驱动机构6含有顶座601和第一穿芯油缸602,锚索4穿过顶座601和第一穿芯油缸602,第一穿芯油缸602、顶座601、始发端顶管机101、接收端顶管机102、顶座601和第一穿芯油缸602沿锚索4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由接收端3向接收端3的方向),如图8所示。
69.本实施例中的其余技术特征可以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或以实施例1作为参考,为了解决篇幅,本实施例不再详细介绍。
7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发明实施的范围,所以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专利涵盖的范畴。另外,本发明中的技术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技术特征与技术方案、技术方案与技术方案、实施例与实施例之间均可以自由组合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包括掘进单元(1)、锚索(4)和前进驱动机构(6),锚索(4)能够穿过施工地段(11),锚索(4)的一端能够位于始发端(2)外,锚索(4)的另一端能够位于接收端(3)外,前进驱动机构(6)与锚索(4)连接,前进驱动机构(6)能够推动掘进单元(1)前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掘进单元(1)为顶管机,多条锚索(4)沿掘进单元(1)的周向排列,锚索(4)位于掘进单元(1)外,前进驱动机构(6)位于始发端(2)外,前进驱动机构(6)含有顶座(601)和第一穿芯油缸(602),锚索(4)穿过顶座(601)和第一穿芯油缸(602),第一穿芯油缸(602)、顶座(601)和掘进单元(1)沿锚索(4)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顶座(601)和掘进单元(1)之间能够插入管节(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掘进单元(1)的刀盘朝向接收端(3),第一穿芯油缸(602)含有缸筒和活塞杆,当第一穿芯油缸(602)的活塞杆伸出的过程中,第一穿芯油缸(602)能够对锚索(4)施加拉力,同时第一穿芯油缸(602)能够通过顶座(601)向掘进单元(1)施加推力,所述拉力与推力的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顶座(601)呈直立的板状结构,掘进单元(1)的轴线与顶座(601)垂直,顶座(601)的边缘到掘进单元(1)的轴线的距离大于掘进单元(1)的半径,第一穿芯油缸(602)位于顶座(601)的边缘和掘进单元(1)的外周面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顶座(601)和锚索(4)之间连接有第一道锚具及止退夹片(603),第一道锚具及止退夹片(603)位于顶座(601)背向始发端(2)的一侧,第一穿芯油缸(602)和锚索(4)之间连接有第二道锚具及止退夹片(604),第二道锚具及止退夹片(604)位于第一穿芯油缸(602)背向始发端(2)的一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还包括始发端反力架(9),始发端反力架(9)能够位于始发端(2)外,始发端反力架(9)能够套设于掘进单元(1)外,锚索(4)穿过始发端反力架(9),始发端反力架(9)和锚索(4)之间连接有第三道锚具及止退夹片(901),第三道锚具及止退夹片(901)位于始发端反力架(9)背向始发端(2)的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还包括接收端反力架(8),接收端反力架(8)能够位于接收端(3)外,接收端反力架(8)能够套设于掘进单元(1)外,锚索(4)穿过接收端反力架(8),接收端反力架(8)和锚索(4)之间连接有第四道锚具及止退夹片(801),第四道锚具及止退夹片(801)位于接收端反力架(8)背向接收端(3)的一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掘进单元(1)为顶管机,多条锚索(4)沿掘进单元(1)的周向排列,锚索(4)位于掘进单元(1)外,前进驱动机构(6)含有顶座(601)和第二穿芯油缸(605),顶座(601)位于始发端(2)外,第二穿芯油缸(605)位于接收端(3)外,锚索(4)穿过顶座(601)和第二穿芯油缸(605),顶座(601)、掘进单元(1)和第二穿芯油缸(605)沿锚索(4)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第二穿芯油缸(605)含有缸筒和活塞杆,当第二穿芯油缸(605)的活塞杆伸出的过程中,第二穿芯油缸(605)能够对锚索(4)施加拉力,锚索(4)能够通过顶座(601)向掘进单元(1)施加推力,所述拉力与推力的大小和方向均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掘进单元(1)为顶管机,多条锚索(4)沿掘进单元(1)的周向排列,锚索(4)位于掘进单元(1)外,掘进单元(1)包括始发端顶管机(101)和接收端顶管机(102),始发端顶管机(101)的刀盘朝向接收端(3),接收端顶管机(102)的刀盘朝向始发端(2),前进驱动机构(6)位于始发端(2)和接收端(3)外,前进驱动机构(6)含有顶座(601)和第一穿芯油缸(602),锚索(4)穿过顶座(601)和第一穿芯油缸(602),第一穿芯油缸(602)、顶座(601)、始发端顶管机(101)、接收端顶管机(102)、顶座(601)和第一穿芯油缸(602)沿锚索(4)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10.一种锚拉式顶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拉式顶管施工方法采用了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前进驱动机构(6)含有顶座(601)和第一穿芯油缸(602),所述锚拉式顶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施工前的准备;步骤2、将施工地段(11)内穿入锚索(4),锚索(4)的一端位于始发端(2)外,锚索(4)的另一端位于接收端(3)外;步骤3、安装掘进单元(1)和前进驱动机构(6);步骤4、前进驱动机构(6)推动顶座(601)和掘进单元(1)前进至少一节管节(5)的长度;步骤5、顶座(601)后退所述至少一节管节(5)的长度,向顶座(601)和掘进单元(1)之间插入所述至少一节管节(5)。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地下隧道施工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拉着管涵前进而导致的适用范围小的问题,所述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包括掘进单元(1)、锚索(4)和前进驱动机构(6),锚索(4)能够穿过施工地段(11),锚索(4)的一端能够位于始发端(2)外,锚索(4)的另一端能够位于接收端(3)外,前进驱动机构(6)与锚索(4)连接,前进驱动机构(6)能够推动掘进单元(1)前进。所述锚拉式顶管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将推力作用于掘进单元的尾部,从而实现推动掘进单元和管节前进,在满足安全下穿施工需求的同时,能够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尤其适用于中短距离下穿,经济效益明显。经济效益明显。经济效益明显。


技术研发人员:

何志敏 赵修旺 李洋 白中坤 毕程程 付增 任韶鹏 薛永涛 王亚威 朱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21

技术公布日:

2023/3/3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23:28: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669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单元   油缸   顶管   所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