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电子元器件不断朝着高性能、微型化方向发展,尤其是核心元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伴随而来的是电子元器件工作时热流密度的不断增大。随着热量的积聚,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热量若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将对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工作频率产生严重影响。
3.现多采用传统风冷或者液冷的散热方式为电子元器件进行降温,但是传统风冷存在换热能力有限以及能耗较高的缺点,无法满足高功率、高集成度的电子元器件的散热需求。液冷包括浸没式液冷,浸没式液冷是将电子元器件直接浸没于液态冷却工质中,通过液态冷却工质的不断流动带走电子元器件的热量,但是现有的浸没式液冷多为单相,依旧存在换热能力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该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热交换能力更强,散热效果更好,且更加节能。
5.一种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包括:液冷柜,具有冷却液腔,所述冷却液腔用于容置冷却液以及待冷却件,所述待冷却件浸没于所述冷却液内,且所述冷却液被配置为在预设温度下能够发生相变;第一补液组件,所述第一补液组件包括第一补液箱、第一补液管道、第一泵体、第一蒸汽管道和第一冷却机构;所述第一补液箱具有第一补液腔,所述第一补液腔用于容置所述冷却液;所述第一补液管道的进液端与所述第一补液箱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补液管道的出液端与所述液冷柜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泵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补液管道上,所述第一泵体能够驱动所述冷却液由所述第一补液腔流入所述冷却液腔内;所述第一蒸汽管道的进气端与所述液冷柜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一蒸汽管道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一补液箱的顶部连通,置于所述冷却液腔内的所述冷却液发生相变后形成的冷却蒸汽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蒸汽管道进入所述第一补液腔内;所述第一冷却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补液腔内,且用于使得进入所述第一补液腔内的所述冷却蒸汽发生相变形成所述冷却液。
6.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7.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其中:
8.图1是根据本公开提供的一种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的示意图。
9.图中:
10.100、液冷柜;101、冷却液腔;
11.200、待冷却件;
12.300、第一补液箱;301、第一补液腔;
13.310、第二补液箱;311、第二补液腔;
14.400、第一补液管道;410、第二补液管道;
15.500、第一泵体;510、第二泵体;
16.600、第一蒸汽管道;610、第二蒸汽管道;
17.700、第一冷却机构;701、第一冷却盘管;702、第一风扇;
18.710、第二冷却机构;711、第二冷却盘管;712、第二风扇;
19.800、蒸汽输出总管;
20.900、液体旁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22.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23.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该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采用将待冷却件200直接浸没在冷却液的液冷方式实现对待冷却件200的散热和冷却,从而带走待冷却件200工作产生的热量,避免热量积聚导致待冷却件200处的温度过高从而影响待冷却件200的正常工作。在本实施例中,待冷却件200可以为高功率、高集成度的电子元器件,冷却液可以为氟化液,氟化液是无透明全氟化学品,具有良好的化学惰性、电气绝缘性能以及热传导性,在与电子元器件接触的过程中不会腐蚀电子元器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待冷却件200和冷却液根据需求可以灵活调整,并不局限于电子元器件和氟化液。
25.具体地,该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包括液冷柜100和第一补液组件。液冷柜100具有冷却液腔101,冷却液腔101用于容置冷却液以及待冷却件200,待冷却件200直接浸没在冷却液内,从而使待冷却件200在工作工程中产生的热量能够直接传递给冷却液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风冷散热,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浸没式液冷散热方式的热交换能力更强,热交换速率更快,有利于实现待冷却件200的快速散热,散热效果更好。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
单相浸没式液冷,本实施例提供的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采用两相浸没液冷,具体来说,由于冷却液在达到预设温度(即相变温度)后能够发现相变,因此冷却液在与待冷却件200发生热交换的过程中具有两个吸热阶段,第一个阶段显热吸收阶段,即在冷却液达到相变温度之前,冷却液吸收显热升温;第二个为潜热吸收阶段,即在冷却液达到相变温度后吸收潜热,同时冷却液气化形成冷却蒸汽。需要说明的是,当冷却液为氟化液时,在氟化液的温度上升至几十度后即可实现相变。
26.第一补液组件主要用于给液冷柜100补充冷却液以及实现对冷却蒸汽的液化。具体地,第一补液组件包括第一补液箱300、第一补液管道400、第一泵体500、第一蒸汽管道600和第一冷却机构700。其中,第一补液箱300不仅用于收集液态的冷却液,还可以作为液冷柜100的补液机构使用,第一补液箱300具有第一补液腔301,第一补液腔301用于容置冷却液。第一补液管道400用于连通第一补液箱300和液冷柜100,从而实现冷却液在第一补液腔301和冷却液腔101之间的流动。具体地,第一补液管道400的进液端与第一补液箱300的底部连通,第一补液管道400的出液端与液冷柜100的底部连通。第一泵体500设置在第一补液管道400上,第一泵体500能够驱动冷却液由第一补液腔301流入冷却液腔101内。第一蒸汽管道600用于连通液冷柜100和第一补液箱300,从而实现冷却蒸汽在液冷柜100和第一补液箱300之间的流动。更具体地,第一蒸汽管道600的进气端与液冷柜100的顶部连通,第一蒸汽管道600的出气端与第一补液箱300的顶部连通,形成于冷却液腔101内的冷却蒸汽能够通过第一蒸汽管道600进入第一补液腔301内。第一冷却机构700设置在第一补液腔301内,第一冷却机构700能够与冷却蒸汽发生热交换,以吸收冷却蒸汽携带的热量,从而使进入第一补液腔301内的冷却蒸汽发生相变形成冷却液。
27.该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补液组件,不仅能够对液冷柜100内消耗的冷却液进行补充,使待冷却件200浸没在不断的更新和流动的冷却液中,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果,且能够对冷却蒸汽进行回收并使其再次发生相变,冷却蒸汽液化形成的冷却液后能够再次通过第一补液管道400流入液冷柜100内,如此实现了冷却液的循环,节能效果更好。
28.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所示,第一冷却机构700包括第一冷却盘管701,第一冷却盘管701内流通有冷却剂。第一冷却盘管701结构简单,易于购得,且热交换效率较高。可选地,冷却剂为冷却水,第一冷却盘管701为采用金属制成的蛇形管或者是类似于“蚊香”状的盘管。冷却水的温度较低,从而导致第一冷却盘管701的温度较低,冷却蒸汽在经过第一冷却盘管701时与第一冷却盘管701发生热交换,从而使冷却蒸汽液化成冷却剂。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冷却剂根据需求也可以采用其他种类。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冷却水在吸收冷却蒸汽的热量后可以通过室外冷却塔将热量散发至环境中。
29.进一步地,为了加速冷却蒸汽的流速,从而提高冷却蒸汽与第一冷却盘管701进行热交换的速率,继续参照图1所示,第一冷却机构700还包括第一风扇702,第一风扇702设置在第一冷却盘管701和第一蒸汽管道600的出气端之间。第一风扇702不仅能够加速冷却蒸汽的流动以及对冷却蒸汽的流动方向进行导向,从而能够达到提高热交换速率的效果,使冷却蒸汽加速液化,且能够与第一泵体500一同作用来调节冷却剂的流量,以满足该装置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
30.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第一泵体500为氟泵。氟泵为内衬为氟塑料的泵,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使用寿命较长,且故障率较低。进一步地,在氟泵的入口处设置有第一过滤
机构,第一过滤机构用于过滤冷却液中的杂质,从而防止带有过多杂质或者较大体积杂质的冷却液通过氟泵进入液冷柜100内,以避免液冷柜100内的冷却液受到污染以及避免氟泵寿命的下降。可选地,第一过滤机构为过滤网或者具有过滤功能的薄膜。
31.继续参照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还包括第二补液组件,第二补液组件的结构与第二补液管道410的结构相同。
32.具体地,第二补液组件包括第二补液箱310、第二补液管道410、第二泵体510、第二蒸汽管道610和第二冷却机构710。其中,第二补液箱310不仅用于收集液态的冷却液,还可以作为液冷柜100的补液机构使用,第二补液箱310具有第二补液腔311,第二补液腔311用于容置冷却液。第二补液管道410用于连通第二补液箱310和液冷柜100,从而实现冷却液在第二补液腔311和冷却液腔之间的流动。具体地,第二补液管道410的进液端与第二补液箱310的底部连通,第二补液管道410的出液端与液冷柜100的底部连通。第二泵体510设置在第二补液管道410上,第二泵体510能够驱动冷却液由第二补液腔311流入冷却液腔内。第二蒸汽管道610用于连通液冷柜100和第二补液箱310,从而实现冷却蒸汽在液冷柜100和第二补液箱310之间的流动。更具体地,第二蒸汽管道610的进气端与液冷柜100的顶部连通,第二蒸汽管道610的出气端与第二补液箱310的顶部连通,形成于冷却液腔内的冷却蒸汽能够通过第二蒸汽管道610进入第二补液腔311内。第二冷却机构710设置在第二补液腔311内,第二冷却机构710能够与冷却蒸汽发生热交换,以吸收冷却蒸汽携带的热量,从而使进入第二补液腔311内的冷却蒸汽发生相变形成冷却液。
33.第一补液组件和第二补液组件互为备用,在第一补液组件和第二补液组两者中的一个发生故障时,第一补液组件和第二补液组中的另一个在用户的控制下能够及时启动或者自动启动,从而提高了该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的故障应对能力,有利于保证该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能够进行长时间工作。
34.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所示,第二冷却机构710包括第二冷却盘管711,第二冷却盘管711内流通有冷却剂。第二冷却盘管711结构简单,易于购得,且热交换效率较高。可选地,冷却剂为冷却水,第二冷却盘管711为采用金属制成的蛇形管或者是类似于“蚊香”状的盘管。冷却水的温度较低,从而导致第二冷却盘管711的温度较低,冷却蒸汽在经过第二冷却盘管711时与第二冷却盘管711发生热交换,从而使冷却蒸汽液化成冷却剂。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冷却剂根据需求也可以采用其他种类。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冷却水在吸收冷却蒸汽的热量后可以通过室外冷却塔将热量散发至环境中。
35.进一步地,为了加速冷却蒸汽的流速,从而提高冷却蒸汽与第二冷却盘管711进行热交换的速率,继续参照图1所示,第二冷却机构710还包括第二风扇712,第二风扇712设置在第二冷却盘管711和第二蒸汽管道610的出气端之间。第二风扇712不仅能够加速冷却蒸汽的流动以及对冷却蒸汽的流动方向进行导向,从而能够达到提高热交换速率的效果,使冷却蒸汽加速液化,且能够与第二泵体510一同作用来调节冷却剂的流量,以满足该装置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
36.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第二泵体510为氟泵。氟泵为内衬为氟塑料的泵,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使用寿命较长,且故障率较低。进一步地,在氟泵的入口处设置有第二过滤机构,第二过滤机构用于过滤冷却液中的杂质,从而防止带有过多杂质或者较大体积杂质的冷却液通过氟泵进入液冷柜100内,以避免液冷柜100内的冷却液受到污染以及避免氟泵
寿命的下降。可选地,第二过滤机构为过滤网或者具有过滤功能的薄膜。
37.可选地,液冷柜100的顶部仅设置有一个蒸汽出口。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还包括蒸汽输出总管800,蒸汽输出总管800的一端与蒸汽出口连通,另一端同时与第一蒸汽管道600的进气端和第二蒸汽管道610的进气端连通。如此可减少液冷柜100的顶部的开孔数量以及避免管路杂乱无章。
38.进一步地,蒸汽输出总管800、第一蒸汽管道600和第二蒸汽管道610为一体成型的“e”字型管,“e”字型管具有三个端部,三个端部分别与液冷柜100的蒸汽出口、第一补液箱300顶部的第一蒸汽进口以及第二补液箱310顶部的第二蒸汽进口连通。
39.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液冷柜100的顶部设置两个间隔的蒸汽出口,第一蒸汽管道600的进气端与其中一个蒸汽出口连通,第二蒸汽管道610的进气端与另一个蒸汽出口连通。
40.可选地,液冷柜100的底部上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第一补液管道400的出液端与第一进液口连通,第二补液管道410的出液端与第二进液口连通。如此可简化管路结构,降低第一补液管道400的出液端与液冷柜100的第一进液口连接的难度,以及降低第二补液管道410的出液端和第二进液口连接的难度。
4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液冷柜100的底部仅设置一个进液口,第一补液管道400的出液端和第二补液管道410的出液端同时通过补液输入总管连通在该进液口内,即,补液输入总管的一端与进液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一补液管道400的出液端以及第二补液管道410的出液端同时连通。当然,补液输入总管、第一补液管道400和第二补液管道410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e”字型管。
42.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所示,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还包括液体旁通管900,液体旁通管9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补液管道400和第二补液管道410连通。液体旁通管900的设置能够实现第一补液组件和第二补液组件的互联,以使第一补液组件的第一补液箱300内的冷却液可以通过液体旁通管900流入第二补液组件的第二补液管道410,并通过第二补液管道410流入液冷柜100中,以及使第二补液组件的第二补液箱310内的冷却液可以通过液体旁通管900流入第一补液组件的第一补液管道400,并通过第一补液管道400流入液冷柜100中。如此可在第一补液管道400和第二补液管道410两者中的一个发生堵塞或者破裂时,为冷却液提供另外一条进入液冷柜100的流动路径。可选地,在液体旁通管900上设置有开关阀,开关阀用于控制液体旁通管900的通断。
43.更进一步地,在液体旁通管900上,液体旁通管900与第一补液管道400的连通处位于第一泵体500远离第一进液口的一侧,液体旁通管900与第二补液管道410的连通处位于第二泵体510远离第二进液口的一侧。如此设置可在第一泵体500和第二泵体510两者中一个发生故障时,利用第一泵体500和第二泵体510两者中另一个为冷却液的流动提供动力。
44.进一步地,该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还包括压力检测机构(图中未示出)和报警机构(图中未示出),压力检测机构用于检测冷却液腔101内的压力,报警机构用于在冷却液腔101内的压力超过预设值时发出报警信号。由于液冷柜100内的冷却液会发生相变,因此冷却液腔101内的压力时刻在变化,当冷却液腔101内的压力过大时如果不及时泄压,整个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会有很大的安全风险,通过设置压力检测机构和报警机构,能够在冷却液腔101内的压力超过预设值时发出报警信号,以通知使用人员及时进行泄压。
45.可选地,压力检测机构为压力传感器。报警机构可以为报警灯、蜂鸣器或者振动器等能够发出报警信号的机构。
46.进一步地,第一泵体500和第二泵体510能够根据冷却液腔101内的压力可选择性地启闭,从而使第一补液组件和第二补液组件能够同时运行,达到自动泄压的目的。也就是说,当冷却液腔101内的压力超过预设值时,该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的控制机构可以控制第一泵体500和第二泵体510同时开启,从而使冷却液腔101内冷却蒸汽分流进入第一补液箱300和第二补液箱310内进行分别液化,从而达到泄压的目的。而在冷却液腔101内的压力降低至安全值以下时,控制机构可以控制仅开启第一泵体500或者第二泵体510,从而使包括该开启泵体的补液组件单独工作,以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4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机构可以是集中式或分布式的控制器,比如,控制器可以是一个单独的单片机,也可以是分布的多块单片机构成,单片机中可以运行控制程序,进而控制第一泵体500、第二泵体510、开关阀、压力检测机构以及报警机构实现其功能。
48.以下以仅启动第一补液组件为例,对该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介绍:
49.液冷柜100中的冷却液首先吸收待冷却件200的显热并开始升温,待冷却液的温度升高至相变温度后,冷却液发生气化形成冷却蒸汽,此后,由于相变过程的持续进行开始吸收潜热,从而实现了对待冷却件200的快速冷却。完成相变后的冷却蒸汽上升并通过第一蒸汽管道600进入第一补液腔301内,在第一风扇702的作用下,冷却蒸汽与第一冷却盘管701接触并与第一冷却盘管701进行热交换,完成热交换后的冷却蒸汽液化形成冷却液。完成液化后的冷却液在氟泵的驱动下通过第一补液管道400能够再次流入液冷柜100中,以实现对液冷柜100内冷却液的补充,至此完成循环。
50.以下以仅启动第二补液组件为例,对该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介绍:
51.液冷柜100中的冷却液首先吸收待冷却件200的显热并开始升温,待冷却液的温度升高至相变温度后,冷却液发生气化形成冷却蒸汽,此后,由于相变过程的持续进行开始吸收潜热,从而实现了对待冷却件200的快速冷却。完成相变后的冷却蒸汽上升并通过第二蒸汽管道610进入第二补液腔311内,在第二风扇712的作用下,冷却蒸汽与第二冷却盘管711接触并与第二冷却盘管711进行热交换,完成热交换后的冷却蒸汽液化形成冷却液。完成液化后的冷却液在氟泵的驱动下通过第二补液管道410能够再次流入液冷柜100中,以实现对液冷柜100内冷却液的补充,至此完成循环。
52.以下以同时启动第一补液组件和第二补液组件为例,对该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介绍:
53.液冷柜100中的冷却液首先吸收待冷却件200的显热并开始升温,待冷却液的温度升高至相变温度后,冷却液发生气化形成冷却蒸汽,此后,由于相变过程的持续进行开始吸收潜热,从而实现了对待冷却件200的快速冷却。完成相变后的冷却蒸汽上升并进行分流,其中部分冷却蒸汽通过第一蒸汽管道600进入第一补液腔301内,剩余部分冷却蒸汽通过第二蒸汽管道610进入第二补液腔311内。进入第一补液腔301内的冷却蒸汽在第一风扇702的作用下与第一冷却盘管701接触并与第一冷却盘管701进行热交换;而进入第二补液腔311
内的冷却蒸汽在第二风扇712的作用下与第二冷却盘管711接触并与第二冷却盘管711进行热交换。完成热交换后的冷却蒸汽液化形成冷却液。完成液化后的冷却液在对应的氟泵的驱动下分别通过第一补液管道400和第二补液管道410能够再次流入液冷柜100中,以实现对液冷柜100内冷却液的补充,至此完成循环。
54.该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55.1、该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不仅换热效率高,能够更高效地解决超高热流密度发热元件散热慢的问题,且运行能耗和成本低;
56.2、该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内结构布置紧凑,占用空间小;
57.3、该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补液组件和第二补液组件,增强了系统容错能力。
58.显然,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公开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59.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包括:液冷柜(100),具有冷却液腔(101),所述冷却液腔(101)用于容置冷却液以及待冷却件(200),所述待冷却件(200)浸没于所述冷却液内,且所述冷却液被配置为在预设温度下能够发生相变;第一补液组件,所述第一补液组件包括第一补液箱(300)、第一补液管道(400)、第一泵体(500)、第一蒸汽管道(600)和第一冷却机构(700);所述第一补液箱(300)具有第一补液腔(301),所述第一补液腔(301)用于容置所述冷却液;所述第一补液管道(400)的进液端与所述第一补液箱(300)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补液管道(400)的出液端与所述液冷柜(100)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泵体(500)设置在所述第一补液管道(400)上,所述第一泵体(500)能够驱动所述冷却液由所述第一补液腔(301)流入所述冷却液腔(101)内;所述第一蒸汽管道(600)的进气端与所述液冷柜(100)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一蒸汽管道(600)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一补液箱(300)的顶部连通,置于所述冷却液腔(101)内的所述冷却液发生相变后形成的冷却蒸汽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蒸汽管道(600)进入所述第一补液腔(301)内;所述第一冷却机构(700)设置在所述第一补液腔(301)内,且用于使得进入所述第一补液腔(301)内的所述冷却蒸汽发生相变形成所述冷却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冷却机构(700)包括第一冷却盘管(701),所述第一冷却盘管(701)内流通有冷却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冷却机构(700)还包括第一风扇(702),所述第一风扇(702)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盘管(701)和所述第一蒸汽管道(600)的出气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泵体(500)为氟泵。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其中,所述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还包括第二补液组件,所述第二补液组件包括第二补液箱(310)、第二补液管道(410)、第二泵体(510)、第二蒸汽管道(610)和第二冷却机构(710);所述第二补液箱(310)具有第二补液腔(311),所述第二补液腔(311)用于容置所述冷却液;所述第二补液管道(410)的进液端与所述第二补液箱(310)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补液管道(410)的出液端与所述液冷柜(100)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泵体(510)设置在所述第二补液管道(410)上,所述第二泵体(510)能够驱动所述冷却液由所述第二补液腔(311)流入所述冷却液腔(101)内;所述第二蒸汽管道(610)的进气端与所述液冷柜(100)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二蒸汽管道(610)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二补液箱(310)的顶部连通,置于所述冷却液腔(101)内的所述冷却液发生相变后形成的冷却蒸汽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蒸汽管道(610)进入所述第二补液腔(311)内;
所述第二冷却机构(710)设置在所述第二补液腔(311)内,且用于使得进入所述第二补液腔(311)内的所述冷却蒸汽发生相变形成所述冷却液。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其中,所述液冷柜(100)的顶部设置有一个蒸汽出口;所述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还包括蒸汽输出总管(800),所述蒸汽输出总管(800)的一端与所述蒸汽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蒸汽管道(600)的进气端和所述第二蒸汽管道(610)的进气端均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其中,所述液冷柜(100)的底部上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一补液管道(400)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一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补液管道(410)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二进液口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其中,所述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还包括液体旁通管(900),所述液体旁通管(9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补液管道(400)和所述第二补液管道(410)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其中,在所述液体旁通管(900)上,所述液体旁通管(900)与所述第一补液管道(400)的连通处位于所述第一泵体(500)远离所述第一进液口的一侧,所述液体旁通管(900)与所述第二补液管道(410)的连通处位于所述第二泵体(510)远离所述第二进液口的一侧。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其中,所述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还包括压力检测机构和报警机构,所述压力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冷却液腔(101)内的压力,所述报警机构用于在所述冷却液腔(101)内的压力超过预设值时发出报警信号,且所述第一泵体(500)和所述第二泵体(510)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冷却液腔(101)内的压力可选择性地启闭。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属于冷却设备技术领域。该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的液冷柜具有冷却液腔,待冷却件浸没于冷却液内,且冷却液在预设温度下能够发生相变,第一补液箱具有第一补液腔,在第一泵体的驱动下,冷却液能够由第一补液腔流入冷却液腔内,而在冷却液腔内由冷却液发生相变形成的冷却蒸汽能够通过第一蒸汽管道流入第一补液腔内,进入第一补液腔内的冷却蒸汽能够与第一冷却机构发生热交换并再次发生相变形成冷却液。由于待冷却件直接与冷却液接触,冷却液吸收显热升温,同时在达到预设温度后吸收潜热,因此热交换能力更强,散热效果更好,且由于该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形成了冷却液以及冷却蒸汽的循环回路,因此节能效果更好。因此节能效果更好。因此节能效果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

杨程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5

技术公布日:

2023/1/31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6:50: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661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冷却液   所述   蒸汽   管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