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对称光源的LED模组的制作方法


一种非对称光源的led模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对称的led光源模组。


背景技术:



2.传统的led背光模组的设计,全都是采用“对称式光源”的入光设计,且光源灯珠的反射灯杯也都是采用一种注塑工艺成型,并且具反射功能的白塑料材质,而该材质虽反射率可达90%以上,但其“扩散率达92~95%”,此称为“漫反射”;对于光学设计而言,在入光时必须进行光能量的收敛,进而将能量导入模组中的导光板中,进而利用导光板上的反射网点的分布来进行能量分配,其过程必须经由数道光学膜片的反射与折射,此称为二次光学,过程中的损耗极大,最终模组的出光效果仅达40~50%不等的出光效果;虽然,近年来各家光学膜片厂积极在开发提升光学的光学微结构设计,但大致都只停留在提升1~2%的瓶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非对称的led光源模组,在无需光源功率增加之下,最终的模组出光的提升效果可达6~10%以上。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非对称的led光源模组,包括非对称的led灯珠及设置于非对称led灯珠出光口的导光模块,所述非对称的led灯珠包括反光灯杯以及设置于反光灯杯之内的发光二极体;于所述反光灯杯上设置有若干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包括漫反射面以及直反射面,所述漫反射面以及直反射面均分布于发光二极体周围;如此可有效提升出光效率且可实现响应国家环保节能的政策。
5.进一步地,所述直反射面以及漫反射面对称分布于发光二极体左右两侧。
6.进一步地,所述反光灯杯为复合结构,包括外围裹件以及嵌于外围裹件之内用于承载发光二极体的基座。
7.进一步地,所述直反射面位于基座之上,且所述漫反射面位于裹件之上。
8.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为l形,包括用于承载发光二极体的水平平台以及与水平平台呈一定角度的直反射面。
9.进一步地,于所述水平平台底部还设置有阶梯结构,用于保证基座与外围裹件的连接紧密。
10.进一步地,所述外围裹件由ppa、pet以及emc中任意一种制作。
11.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模块包括底反射片以及设置于底反射片之上的导光板。
12.进一步地,于所述导光板之上分布有反射网点,所述反射网点由疏而密排布。
13.所述光源投射距离越远,其能量将递减,因此导光板上所印刷之网点将会依入光方向而分布越密,使其出光能量均齐。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应用非对称光源的led灯珠,
入光前在能量减少损耗的前提下先做特定方向的能量收敛,以便增加入光强度,其效果可达 15~20%以上,进而利用二次光学导光板反射网点分布的搭配设计,在无需光源功率增加之下,最终的模组出光的提升效果可达6~10%以上。
附图说明
15.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应当了解,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代相同的部件。其中:
16.图1示意性显示了非对称的led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示意性显示了非对称光源的led灯珠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示意性显示了非对称的led光源模组中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之中显示了非对称光源的led灯珠于不同角度之下的发光强度;
20.图5示意性显示了对称式灯珠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之中显示了对称式灯灯珠于不同角度之下的发光强度。
22.图中标号:1-反光灯杯,2-发光二极体,3-直反射面,4-漫反射面,5-外围裹件,6-基座,7-导光板,8-底反射片。
具体实施方式
23.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24.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非对称的led光源模组,包括非对称光源的led灯珠及设置于非对称光源的led灯珠出光口的导光模块,前述导光模块包括底反射片8以及设置于底反射片8之上的导光板7上印刷有反射网点,前述非对称光源的led灯珠设置于前述导光模块的侧面,故而由非对称光源的led灯珠所散发出的灯光自导光模块一侧进入,并在导光板7上印刷有反射网点与底反射片8的作用下完成光反射分布过程。
25.前述非对称光源的led灯珠,包括反光灯杯1以及设置于反光灯杯1之内的发光二极体 2,前述反光灯杯1为复合结构,包括外围裹件5以及嵌于外围裹件5之内用于承载发光二极体2的基座6。基座6为l形,包括用于承载发光二极体2的水平平台以及于水平平台呈一定角度的直反射面3,前述直反射面3与用于承载发光二极体2的水平平台上表面呈一连续平面。
26.前述基座6整体为金属材质,而设置于其上的直反射面3则可以钣金冲压成型,并于直反射面3上以抛光的形式降低其表面粗糙度以提升其对于自发光二极体2中所散发出的光的反射能力。
27.于上述基座6的水平平台底部还设置有阶梯结构,阶梯结构的设置可有效防止基座6自外围裹件5下侧滑出且一定程度上可有效保证基座6与外围裹件5的连接紧密。
28.前述外围裹件5由ppa、pet以及emc中任意一种制作而成,而漫反射面4设置于外围裹件5之上,且漫反射面4相对于直反射面3设置于发光二极体2的另一侧。
29.于上述导光板7上的反射网点分布如图3所示,反射网点依照由疏而密的方式自非对称光源的led灯珠的出光口进行分步,且由于应用了非对称光源的led灯珠,其光强较常规对称式的led灯珠特定方向的光强度提升15%以上,故而其相对于常规的对称式光源模组而言,分步密集的反射网点远少于常规的对称式光源模组,对其直反射面3及漫反射面4的反射能量进行有效分配,再经由底反射片8将光能量向上方导出。
30.以下针对于本实用新型之中所提出的一种非对称光源的模组,因光源led灯珠不同角度的发光强度进行测试且与传统灯杯进行比较。图4之中显示了非对称光源的led灯珠于不同角度之下的发光强度;图5示意性显示了对称式灯珠的结构,并于图6之中显示了对称式灯灯珠于不同角度之下的发光强度,及两模组的出光效果图示。
3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说明中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前提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而这些变形和修改均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非对称光源的led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非对称的led灯珠及设置于非对称led灯珠出光口的导光模块,所述非对称的led灯珠包括反光灯杯(1)以及设置于反光灯杯(1)之内的发光二极体(2);于所述反光灯杯(1)上设置有若干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包括漫反射面(4)以及直反射面(3),所述漫反射面(4)以及直反射面(3)均分布于发光二极体(2)周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光源的led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反射面(3)以及漫反射面(4)对称分布于发光二极体(2)左右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对称光源的led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灯杯(1)为复合结构,包括外围裹件(5)以及嵌于外围裹件(5)之内用于承载发光二极体(2)的基座(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对称光源的led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反射面(3)位于基座(6)之上,且所述漫反射面(4)位于裹件之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对称光源的led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6)为l形,包括用于承载发光二极体(2)的水平平台以及与水平平台呈一定角度的直反射面(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对称光源的led模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水平平台底部还设置有阶梯结构,用于保证基座(6)与外围裹件(5)的连接紧密。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对称光源的led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裹件(5)由ppa、pet以及emc中任意一种制作。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光源的led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模块包括底反射片(8)以及设置于底反射片(8)之上的导光板(7)。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对称光源的led模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导光板之上分布有反射网点,所述反射网点由疏而密排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非对称的LED光源模组,包括非对称的LED灯珠及设置于非对称LED灯珠出光口的导光模块,所述非对称的LED灯珠包括反光灯杯以及设置于反光灯杯之内的发光二极体;于所述反光灯杯上设置有若干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包括漫反射面以及直反射面,所述漫反射面以及直反射面均分布于发光二极体周围。本实用新型通过应用非对称光源的LED灯珠,入光前在能量减少损耗的前提下先做特定方向的能量收敛,以便增加入光强度,其效果可达15~20以上,进而利用二次光学的搭配设计,在无需光源功率增加之下,最终的模组出光的提升效果可达6~10%以上,如此可有效提升出光效率且可实现响应国家环保节能的政策。实现响应国家环保节能的政策。实现响应国家环保节能的政策。


技术研发人员:

翁伟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普利仕科技(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04

技术公布日:

2023/3/3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8:26: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651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反射   所述   光源   模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