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子安装座及天线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振子安装座与配置所述振子安装座的天线组件。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用户对于高容量、低延时通信的需求与日俱增,由此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应运而生。在国内5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过程中,需要多种网络制式协同发展,例如5g与4g网络同时工作;但不同的网络制式需要采用不同频段的天线,使得每个站址上的天线数量急剧增加,极大地增加了天线站址的建设和维护费用,导致了天线环境资源的浪费,且过多的天线也会影响城市面貌。
3.为解决上述问题,业内提出了将不同将高频振子与低频振子相嵌套设置的解决方法,也即是将高频振子嵌入低频振子中,以提高天线的空间利用率,节省天面资源。但由于高频振子嵌设于低频振子中时,高频振子与低频振子之间不能实现电绝缘,且因高频振子与低频振子之间设置于同一反射板上,使得高频振子与低频振子之间存在强烈地耦合作用,极大地影响了高频振子与低频振子的辐射性能,造成了不同频带天线之间的端口隔离度恶化与方向图畸变等问题,进而影响多频天线的合成波束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而提供一种振子安装座及天线组件。
5.适应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适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而提供一种振子安装座,包括基座与固定在基座上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自由端形成安装台,所述安装台形成馈电插接槽,用于插置具有第一辐射口径的第一振子,所述馈电插接槽通过走线通道连通至所述基座之外。
7.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在安装柱外侧形成第一周沿部,所述第一周沿部用于安装承托具有第二辐射口径的第二振子,所述第二辐射口径大于所述第一辐射口径。
8.具体的,所述第一周沿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振子的连接结构和/或导向结构。
9.具体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二振子相配合实现互锁的锁定结构。
10.具体的,所述馈电插接槽中设有多个限位卡件,该多个限位卡件用于与所述第一振子的插接脚相卡接。
11.进一步的,所述自由端在所述安装台的外侧形成第二周沿部,所述第二周沿部用于安装承托所述第一振子相对应的反射板。
12.具体的,所述自由端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反射板的连接结构和/或导向结构。
13.具体的,所述基座设有装配结构,该装配结构用于与外部底板相固定,以将振子安装座固设于外部底板上。
14.具体的,所述装配结构包括多个弹性卡夹,所述弹性卡夹用于设置在底板上的安
装孔中。
15.适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而提供一种天线组件,包括如前一目的任意一项所述振子安装座、插置于振子安装座的馈电安装槽上的具有第一辐射口径的第一振子及安装于所述振子安装座的基座上的具有第二辐射口径的第二振子,所述第二辐射口径大于所述第一辐射口径。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包括但不限于:
17.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振子安装座用于承托第二振子,且振子安装座的安装柱伸入第二振子之内,以通过安装柱固定第一振子,使得第一振子安装于第二振子之内,节约天线安装空间,使得天线可小型化,便于生产安装。
18.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振子安装座可分隔第一振子与第二振子,降低第一振子与第二振子之间的互耦作用,实现电隔离,提高第一振子与第二振子的辐射性能,以便于第一振子嵌设于第二振子中,且两个振子各不影响辐射性能。
19.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0.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的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振子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振子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的天线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图7的天线安装座的c-c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26.图6为图5的天线安装座的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的天性安装座的俯视示意图。
28.图8为图5的b部分的放大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反射板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振子、天线安装座及第一反射板相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的天线安装座的局部剖视图。
32.图12为图11的d部分的放大图。
33.图13为一个实施例的第二振子与天线安装座的装配示意图。
34.图1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部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的天线组件安装于外部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6为图6为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实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
制。
38.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39.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4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振子安装座,所述振子安装座用于承托第二振子,振子安装座的安装柱设置于第二振子的容置槽之内,安装柱用于支撑第一振子,使得第一振子设置于第二振子的容置槽中,分隔第一振子与第二振子,降低第一振子与第二振子之间的互耦,实现电隔离,提高第一振子与第二振子的辐射性能。
41.在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的,为便于论述振子安装座120,结合天线组件100论述振子安装座100。结合图1,所述天线组件100包括第一振子110、第二振子120及振子安装座130,第一振子110具有第一辐射口径,第二振子120具有第二辐射口径,所述第二辐射口径大于第一辐射口径,使得第一振子110可通过振子安装座130嵌设安装于第二振子120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振子110为高频振子,所述第二振子120为低频振子。
42.具体言之,结合图2,所述第一振子110包括第一底座111和支承在第一底座111上的多个第一辐射臂112,所述第一底座111包括多个第一插接脚1111,所述第一插接脚1111与相对应的第一辐射臂112电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脚1111为巴伦臂。
43.结合图3,所述第二振子120包括第二底座121和支撑在第二底座121上的多个第二辐射臂122,所述多个第二辐射臂122环绕同一中心设置,所述同一中心为第二振子120的极化中心,所述第二底座121包括多个第二插接脚1211,所述第二插接脚1211与相对应的第二辐射臂122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辐射臂122环绕所述极化中心设置,以构成槽状结构,称该槽状结构为容置槽123。所述容置槽123为开放状结构,以便于安装第一振子110,使得第一振子110可嵌设安装于第二振子120中。
44.在一个实施例,所述多个第二辐射臂122构成容置槽123的边沿,所述底座的多个第二插接脚1211分别自极化中心延伸至相对应的第二辐射臂122处,构成容置槽123的侧壁。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二辐射臂122构成所述容置槽123的侧壁。
45.结合图4,所述振子安装座130包括基座131和固定设置于基座131上的安装柱132,所述基座131用于承托第二振子120,所述安装柱132用于安装第一振子1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子安装座130由介质材料一体成型设置。优选的,所述介质材料为塑料或高分子材料。
46.具体言之,所述安装柱132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1321与自由端1322,所述固定端1321与基座131相固定连接,固定端1321的尺寸小于基座131的尺寸,使得基座131环绕所述固定端1321设有第一周沿部133。具体的,固定端1321与基座131的正面相连接,固定端1321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基座131的正面的面积,固定端1321与基座131的正面相连接时,固定端1321不能完全覆盖基座131的正面,使得基座131的正面相对于固定端1321具有一定的面积余量,该面积余量构成所述第一周沿部133。
47.结合图13,所述第二振子120套入所述安装柱132,以将第二振子120承托于基座131上。具体言之,结合图3,所述第二振子120在其第二底座12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212,所述第一安装孔1212设置于第二振子120的极化中心处,第二振子120通过其第一安装孔1212套接所述安装柱132,第二振子120的第二底座121与第一周沿部133相接设置,也即是说,第二振子120的第二底座121设置于基座131上,使得第二振子120承托于基座131上。所述安装柱132的自由端1322经第二振子120的第一安装孔1212,伸入第二振子120的容置槽123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孔1212由第二底座121的多个第二插接脚1211相连接构成。
48.结合图4,所述基座131上设有用于将第二振子120固定承托于基座131上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一导向结构。具体言之,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一导向结构设置于基座131的第一周沿部133上,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一导向结构用于将第二振子120固定于第一周沿部133上。
4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二振子120相配合实现互锁的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包括第一插接臂1332,所述第一插接臂1332与安装柱132相平行设置,且设置于安装柱132的外侧,第一插接臂1332、安装柱132及基座131三者相围设形成第一插接槽1334。所述第二振子120的第二底座121对应所述第一插接槽1334设有第二插接臂(未示出),对应所述第一插接臂1332设有第二插接槽(未示出),锁定结构的第一插接臂1332插接于第二振子120的第二插接槽中,第二振子120的第二插接臂插接于锁定结构的第一插接槽1334中,由此,实现了第二振子120与锁定结构之间的互锁,使得第二振子120可固定承托于基座131的第一周沿部133上。
50.在另一实施例中,结合图6,所述第一插接臂1332的顶端上设有卡扣1333,第二振子120的第二底座121对应所述第一插接臂1332设有卡槽(未示出),第一插接臂1332的卡扣1333扣接于所述卡槽中,以将第二振子120固定承托于基座131的第一周沿部133上。优选的,第一插接臂1332上设有加强筋,以提高第一插接臂1332的结构强度。
51.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设置于基座131的正面上的多个第一定位柱1331,结合图3,第二振子120的第二底座121上对应所述多个第一定位柱1331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1213,第一导向结构的多个第一定位柱1331对应插接于第二底座121上的多个第一定位孔1213,以对第二振子120定位,使得第二振子120不会相对于第一周沿部133周向移动。
52.在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述安装柱132的自由端1322上设有安装台135,所述安装台135形成馈电安装槽136,所述馈电安装槽136用于插置第一振子110的第一底座111,以将第一振子110安装于馈电安装槽136上。
53.具体言之,结合图7,所述馈电安装槽136中设有走线孔1363,该走线孔1363自安装柱132的自由端1322经固定端1321延伸贯通至基座131的反面,也即是说走线孔1363在馈电安装槽136的槽底设有开口与在基座131的反面设有开口,以形成走线通道,使得外部馈线
可经走线孔1363延伸至馈电安装槽136,从而使得外部馈线在所述馈电安装槽136内与所述第一振子110电连接,以为第一振子110馈电,避免为第一振子110馈电的外部馈线需要从第二振子120的表面上延伸才能为第一振子110馈电。优选的,所述走线孔1363为多个,该多个走线孔1363分别对应第一振子110的不同极化的辐射臂,每个走线孔1363用于引入为对应极化的辐射臂馈电的外部馈线。所述外部馈线优选为同轴电缆。
54.在一个实施例,结合图2,所述第一振子110的第一底座111的多个第一插接脚1111为巴伦,经走线孔1363引入的外部馈线与所述多个巴伦相物理连接,以经巴伦为第一振子110馈电。
55.结合图4,所述馈电安装槽136中还设有多个限位卡件1361,该多个限位卡件1361用于与第一振子110的第一底座111的多个第一插接脚1111相卡接,以固定该多个第一插接脚1111,使得第一振子110稳定地插置于馈电安装槽136中。结合图8,所述限位卡件1361设置于所述馈电安装槽136的槽壁上,限位卡件1361设有第一限位凸起1362,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362斜向下朝向馈电安装槽136的槽底。所述限位卡件1361成对设置,一对限位卡件1361分别设置于馈电安装槽136的两侧,使得该一对限位卡件1361关于安装柱132的中轴线呈对称结构。一对限位卡件1361各自的第一限位凸起1362相对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插接脚1111设置于一对限位卡件1361的各自第一限位凸起1362之间,通过一对第一限位凸起1362对设置于其间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插接脚1111限位,以通过固定第一插接脚1111,固定第一振子110,使得第一振子110通过振子安装座130稳定地设置于第二振子120的容置槽123之中。优选,每一对限位卡件1361对属于同一极化的多个第一插接脚1111进行限位。
56.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7,所述馈电安装槽136中还设有多个插接孔1364,第一振子110的多个第一插接脚1111分别对应插接于所述多个插接孔1364中,以固定第一振子110。
57.在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中,结合图9,所述天线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反射板150,所述第一反射板150用作第一振子110的反射板,所述第一反射板150设置于安装柱132的自由端1322上,且居于第一振子110之下。
58.具体言之,结合图4,所述安装台135凸出于自由端1322设置,且安装台135的横截面积小于自由端1322的横截面积,也就是说安装台135不能完全覆盖自由端1322,使得自由端1322相对于安装台135具有一定余量空间,该余量空间构成第二周沿部137,所述第二周沿部137用于承托所述第一反射板150。
59.结合图9与图10,所述第一反射板150对应所述安装台135设有第二安装孔151,第一反射板150通过第二安装孔151套入安装台135中,以使得第一反射板150可承托于第二周沿部137上。为将第一反射板150固定设置于第二周沿部137上,自由端1322设有用于固定第一反射板150的第二连接结构和/或第二导向结构。
60.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二周沿部137上的多个第二定位柱1371,结合图9,第一反射板150上对应所述多个第二定位柱1371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152,结合图10,第二定位柱1371插接于第二定位孔152中,以实现对第一反射板150的定位。
61.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1与图12,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自由端1322上的多个限位卡口1372,所述限位卡口1372由设置于安装台135的外侧面上的第二限位凸起
1373与第二周沿部137构成,第二限位凸起1373斜向下朝第二周沿部137延伸,使得在安装台135的外侧形成限位卡口1372。结合图10,第一反射板150在套接于安装台135时,第一反射板150的第二安装孔151,在从安装台135的顶部向安装台135的底部的第二周沿部137移动时,第一反射板150通过其第二安装孔151可顺畅地滑过第二限位凸起1373;但当第一反射板150需要从第二周沿部137向安装台135顶部移动时,则会被第二限位凸起1373阻挡限位,使得第一反射板150不能从限位卡口1372出脱出,实现对第一反射板150的限位。
62.在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中,结合图14与图15,所述振子安装座130安装于外部底板160上,振子安装座130的基座131上设有与外部底板160相装配的装配结构,通过所述装配结构以将振子安装座130固定于外部底板160上。优选的,所述底板为所述第二振子120的反射板。所述弹性卡夹139设置于基座131的反面上。
63.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6与图16,所述装配结构包括多个弹性卡夹139,所述弹性卡夹139设置于基座131上,弹性卡夹139呈u形状,且弹性卡夹139的第一端与基座131相连接,另一端上设有限位卡槽1391。结合图14,所述外部底板160对应所述多个弹性卡夹139设有多个第三安装孔161,弹性卡夹139设置于第三安装孔161之中,弹性卡夹139上的限位卡槽1391于第三安装孔161的孔壁相抵接。弹性卡夹139受所安装的第三安装孔161挤压,使得弹性卡夹139呈压缩状,从而使得弹性卡夹139具有朝第三安装孔161的孔壁伸展的弹性力,使得弹性卡夹139可通过弹性力固定于第三安装孔161中,进而使得振子安装座130固设于所述外部底板160上。
64.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6,所述限位卡槽1391呈由第一限位壁1392与第二限位臂构成v形结构,限位卡槽1391的两个限位壁分别与第三安装孔161的孔壁和外部底板160的正面或反面相抵接,以实现固定。优选的,第一限位壁1392与第二限位壁1393呈垂直关系。
6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振子120的底座上还设有隔离台(未示出),所述隔离台自所述第二底座121向所述外部底板160所在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隔离台用于分隔第二振子120与外部底板160,增加第二振子120的第二底座121与外部底板160之间的距离,降低第二振子120的第二底座121与外部底板160之间的耦合作用,减小耦合电流,改善第二振子120的交叉极化,提高第二振子120的增益。优选的,所述隔离台的高度为第二振子120的工作信号的频段的0.05λ-0.1λ。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台与上述的支撑台127一体成型。
66.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述第二振子120包括多对辐射臂,该多对辐射臂分别沿不同极化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振子120在其同一极化方向设有两个偶极子129以及分别所述两个偶极子馈电的两个馈电部件1211,所述两个馈电部件1211的各自一端与其相应的偶极子电连接,各自另一端通过该第二振子120所固有的同一物理的合路端口1291实现合路。每个偶极子129由一对相邻的辐射臂122构成。
6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子安装座130的基座131上还设有多个通孔1311,该些通孔1311用于引入外部馈线,该些外部馈线用于与第二振子120的第二底座121相连接,以为第二振子120馈电。
68.所述外部底板160对应基座131上的通孔1311设有连通孔162,所述连通孔162用于将外部馈线引入基座131上的通孔1311中,以便于外部馈线经连通孔162与通孔1311而与第二振子120的第二底座121相电连接。所述外部底板160上还设有第四定位孔164,通过所述
第四定位孔164而与第二振子120的第二底座121上的定位销相连接,或者经第四定位孔164螺纹连接第二振子120的第二底座。
6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部底板160中还设有第四安装孔163,所述第四安装孔163与振子安装座130的上的走线孔1363相对应,以便于外部馈线经第四安装孔163与走线孔1363而为第一振子110馈电。
7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天线,所述天线包括上文所述天线组件,所述天线组件设置于所述外部底板上。
7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振子安装座可将第一振子设置于第二振子之内,提高天面空间资源的利用率,便于多频天线的布设,且第一振子与第二振子之间不会相互影响辐射性能,提高天线的辐射性能。
72.以上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实用新型中实用新型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73.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振子安装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与固定在基座上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自由端形成安装台,所述安装台形成馈电插接槽,用于插置具有第一辐射口径的第一振子,所述馈电插接槽通过走线通道连通至所述基座之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子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在安装柱外侧形成第一周沿部,所述第一周沿部用于安装承托具有第二辐射口径的第二振子,所述第二辐射口径大于所述第一辐射口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子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沿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振子的连接结构和/或导向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子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二振子相配合实现互锁的锁定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子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插接槽中设有多个限位卡件,该多个限位卡件用于与所述第一振子的插接脚相卡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子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端在所述安装台的外侧形成第二周沿部,所述第二周沿部用于安装承托所述第一振子相对应的反射板。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子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端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反射板的连接结构和/或导向结构。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子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有装配结构,该装配结构用于与外部底板相固定,以将振子安装座固设于外部底板上。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子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结构包括多个弹性卡夹,所述弹性卡夹用于设置在底板上的安装孔中。10.一种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振子安装座、插置于振子安装座的馈电安装槽上的具有第一辐射口径的第一振子及安装于所述振子安装座的基座上的具有第二辐射口径的第二振子,所述第二辐射口径大于所述第一辐射口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振子安装座及天线组件,所述振子安装座,包括基座与固定在基座上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自由端形成安装台,所述安装台形成馈电插接槽,用于插置具有第一辐射口径的第一振子,所述馈电插接槽通过走线通道连通至所述基座之外。所述振子安装座用于承托第二振子,振子安装座的安装柱设置于第二振子的容置槽之内,安装柱用于支撑第一振子,使得第一振子设置于第二振子的容置槽中,分隔第一振子与第二振子,降低第一振子与第二振子之间的互耦,实现电隔离,提高第一振子与第二振子的辐射性能。振子的辐射性能。振子的辐射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

刘永军 姜维维 陈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24

技术公布日:

2023/2/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2:04: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634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多个   基座   结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