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配器的抗摇摆接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适配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配器的抗摇摆接头结构。


背景技术:



2.适配器也称充电器,用于将输入电压转换为预定的电流,进而实现交流-直流地变电或将预定值的电流转换。其中适配器最多的是电子设备的充电,随着排插的发展,也会在排插设置预定的电子元件,从而实现排插的快速充电,但是这种情况下(将适配器和排插一体),则存在电缆和电子元件的连接安全问题,现有的一般在壳体内设置卡扣结构,通过弹性挤压或将电缆的线芯折弯,进而达到预定的抗摇摆测试,但是这种情况依旧存在线芯损坏的问题(出现短路的问题),且安装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适配器的抗摇摆接头结构,旨在改进现有的适配器的抗摇摆结构,提高排插的使用安全,且减少线芯受损的问题,且组装更方便。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适配器的抗摇摆接头结构,包括:
5.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一端设有开口的主体以及可拆卸安装于主体的外盖,所述外盖设有非圆形状过孔;
6.内壳体,所述内壳体设于主体内,所述内壳体设有金属铜片以及电子元件,所述内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围成非圆形卡箍孔;
7.线缆,所述线缆的外壁设有绝缘层,所述线缆位于过孔的位置设有网尾部以及与网尾部间隔设置的卡部,所述卡部和网尾部之间设有定位槽,所述卡部穿过过孔后旋转勾挂于外盖的内壁,所述外盖的两侧壁卡于定位槽内;
8.所述卡箍孔的直径小于线缆的直径,所述线缆穿过卡箍孔后与金属铜片相连接。
9.具体地,所述过孔呈腰型状,所述卡部与过孔的形状相适。
10.具体地,所述外盖的内壁设有限位槽,所述内壳体凸设有与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座,所述限位座部分伸入限位槽内。
11.具体地,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分别设有第一卡箍部和第二卡箍部,所述第一卡箍部和第二卡箍部分别设有第一半槽和第二半槽,所述第一半槽和第二半槽围成所述卡箍孔。
12.具体地,所述第一卡箍部和第二卡箍部分别设有两组。
13.具体地,所述卡箍孔呈三角形状或梯形状。
14.具体地,所述卡箍孔的内壁设有卡齿。
15.具体地,所述第一半槽呈椭圆形状,所述第二半槽呈梯形状。
16.具体地,所述网尾部和卡部一体成型。
17.具体地,所述过孔和卡箍孔相对设置。
1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具体的安装中,首先卡部穿过外盖的过孔,然后旋转至预
定的位置时,定位槽将外盖的侧壁卡定,此时线缆部分伸入(在实际中线缆会预留较多的线材),然后将线芯与下壳体金属铜片相焊接,然后将上壳体安装在下壳体上,通过上壳体和下壳体相互围成的卡箍孔对绝缘层进行卡定,形成卡箍,减少了后续的卡箍的设置,当上壳体和下壳体相互固定即可实现卡箍效果,当相应的电子元件已经初步安装于内壳体后,即可将主体和外盖相互安装固定,即可完成了适配器的组装,比之前结构相比,结构更为简单,组装更为快捷,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通过卡箍孔、网尾部以及卡部的配合,实现了线缆的多点受力,即限位的长度更长,有效提高了线缆和适配器接头之间的抗摇摆测试,提高了用电的安全。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状态剖视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一;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二;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一;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二。
24.图中,1为外壳体,11为主体,12为外盖,13为过孔,2为内壳体,21为上壳体,22为下壳体,3为线缆,31为绝缘层,32为网尾部,33为卡部,30为定位槽,41为金属铜片,42为电子元件,51为限位座,52为限位槽,6为卡箍孔,61为第一卡箍部,62为第二卡箍部,601为第一半槽,602为第二半槽,7为卡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7.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8.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适配器的抗摇摆接头结构,包括:
29.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包括一端设有开口的主体11以及可拆卸安装于主体11的外盖12,所述外盖12设有非圆形状过孔13;
30.内壳体2,所述内壳体2设于主体11内,所述内壳体2设有金属铜片41以及电子元件
42,所述内壳体2包括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所述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围成非圆形卡箍孔6;
31.线缆3,所述线缆3的外壁设有绝缘层31,所述线缆3位于过孔13的位置设有网尾部32以及与网尾部32间隔设置的卡部33,所述卡部33和网尾部32之间设有定位槽30,所述卡部33穿过过孔13后旋转勾挂于外盖12的内壁,所述外盖12的两侧壁卡于定位槽30内;
32.所述卡箍孔6的直径小于线缆3的直径,其中也可以理解为卡箍孔6的面积小于线缆3的面积,从而实现过盈配合,当然卡箍孔6为椭圆形时可以理解为直径,当其他形状时也可以理解为长度或高度,所述线缆3穿过卡箍孔6后与金属铜片41相连接。
33.在具体的安装中,首先卡部33穿过外盖12的过孔13,然后旋转至预定的位置时,定位槽30将外盖12的侧壁卡定,此时线缆3部分伸入(在实际中线缆3会预留较多的线材),然后将线芯与下壳体22金属铜片41相焊接,然后将上壳体21安装在下壳体22上,通过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相互围成的卡箍孔6对绝缘层31进行卡定,形成卡箍,减少了后续的卡箍的设置,当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相互固定即可实现卡箍效果,当相应的电子元件42已经初步安装于内壳体2后,即可将主体11和外盖12相互安装固定,即可完成了适配器的组装,比之前结构相比,结构更为简单,组装更为快捷,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通过卡箍孔6、网尾部32以及卡部33的配合,实现了线缆3的多点受力,即限位的长度更长,有效提高了线缆3和适配器接头之间的抗摇摆测试,提高了用电的安全。
3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过孔13呈腰型状,所述卡部33与过孔13的形状相适,其中过孔13也可以为三角形状,当卡部33穿过后,旋转一定的角度,即可实现对网尾部32的限位和卡定。
35.具体地,所述外盖12的内壁设有限位槽52,所述内壳体2凸设有与限位槽52相配合的限位座51,所述限位座51部分伸入限位槽52内,从而实现了内壳体2和外壳体1之间的定位,同时也延长了对线缆3的限位长度。
36.更具体地,所述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分别设有第一卡箍部61和第二卡箍部62,所述第一卡箍部61和第二卡箍部62分别设有第一半槽601和第二半槽602,所述第一半槽601和第二半槽602围成所述卡箍孔6。当然在第二实施例中(未图示),也可以将卡箍孔6只设置在上壳体21或下壳体22,也可以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
3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箍部61和第二卡箍部62分别设有两组。通过设置两组可以进一步提高卡箍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将第一卡箍部61和第二卡箍部62的厚度提高,也可以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
38.更进一步地,所述卡箍孔6呈三角形状或梯形状(如图3所示)。
3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卡箍孔6的内壁设有卡齿7。当卡箍孔6和线缆为等径的圆形时,也可以设置卡齿7对线缆3的绝缘层31进行卡定。
40.具体地,所述第一半槽601呈椭圆形状,所述第二半槽602呈梯形状。
41.更具体地,所述网尾部32和卡部33一体成型。
4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过孔13和卡箍孔6相对设置。当然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错位设置,只是线缆3的安装比较麻烦。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适配器的抗摇摆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一端设有开口的主体以及可拆卸安装于主体的外盖,所述外盖设有非圆形状过孔;内壳体,所述内壳体设于主体内,所述内壳体设有金属铜片以及电子元件,所述内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围成非圆形卡箍孔;线缆,所述线缆的外壁设有绝缘层,所述线缆位于过孔的位置设有网尾部以及与网尾部间隔设置的卡部,所述卡部和网尾部之间设有定位槽,所述卡部穿过过孔后旋转勾挂于外盖的内壁,所述外盖的两侧壁卡于定位槽内;所述卡箍孔的直径小于线缆的直径,所述线缆穿过卡箍孔后与金属铜片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的抗摇摆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呈腰型状,所述卡部与过孔的形状相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的抗摇摆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的内壁设有限位槽,所述内壳体凸设有与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座,所述限位座部分伸入限位槽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的抗摇摆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分别设有第一卡箍部和第二卡箍部,所述第一卡箍部和第二卡箍部分别设有第一半槽和第二半槽,所述第一半槽和第二半槽围成所述卡箍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配器的抗摇摆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箍部和第二卡箍部分别设有两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的抗摇摆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孔呈三角形状或梯形状。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的抗摇摆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孔的内壁设有卡齿。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配器的抗摇摆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槽呈椭圆形状,所述第二半槽呈梯形状。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的抗摇摆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尾部和卡部一体成型。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的抗摇摆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和卡箍孔相对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配器的抗摇摆接头结构,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和线缆,外壳体包括主体以及外盖,外盖设有非圆形状过孔,内壳体设于主体内,内壳体设有金属铜片以及电子元件,内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围成卡箍孔,所述线缆的外壁设有绝缘层,所述线缆设有网尾部以及卡部,所述卡部和网尾部之间设有定位槽,所述卡部穿过过孔后旋转勾挂于外盖的内壁,所述外盖的两侧壁卡于定位槽内;所述卡箍孔的直径小于线缆的直径,所述线缆穿过卡箍孔后与金属铜片相连接。通过卡箍孔、网尾部以及卡部的配合,实现了线缆的多点受力,即限位的长度更长,有效提高了线缆和适配器接头之间的抗摇摆测试,提高了用电的安全。全。全。


技术研发人员:

刘所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东莞市皇育智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26

技术公布日:

2023/2/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44: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634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壳体   卡箍   线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