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峭地形隧道进出洞口钢平台与钢便桥过渡段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隧道技术领域,尤其包括一种陡峭地形隧道洞口钢平台与钢便桥过渡段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建设施工中,修筑施工便道是施工阶段的首要任务。在山区跨越深沟山谷,或桥位处两岸的陆运与水运均不能满足施工和运输要求时,需修建施工便桥,施工便桥一般具备结构简单、造价低、安全牢固的特点,强度和刚度可满足工程施工和运输的要求。在复杂陡峭地形进行隧道施工时,为了尽快进洞施工满足工期需要,同时也为了保证隧道台车拼装以及洞渣运输施工,往往需要在洞口临时搭设钢便桥和钢平台。
3.钢管桩与贝雷梁组合式桁架施工便桥以其跨越能力大、承载能力高、工程造价低、养护维修费用少而成为不断发展的临时施工便桥形式。目前,国内施工钢便桥普遍采用上部结构贝雷梁,下部结构采用钢管桩基础。钢便桥或钢平台施工的关键是地基的稳固、钢管桩的打入以及贝雷梁的吊装就位。当钢便桥或钢平台跨越软弱地层时,钢管桩或混凝土基础不足以承担贝雷梁及上部交通荷载,导致不同位置地基沉降不均匀,造成便桥存在失稳、坍塌隐患,尤其是钢便桥与钢平台的过渡段,需要采取加固措施进一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钢便桥-钢平台的过渡平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陡峭地形隧道洞口钢平台与钢便桥过渡段连接结构。
5.这种陡峭地形隧道洞口钢平台与钢便桥过渡段连接结构,包括钢平台、钢便桥和钢管柱;钢管柱顶部均设有封头钢板,钢平台和钢便桥均设于钢管柱上,其中钢平台沿山体设于隧道洞口的外侧;钢平台和钢便桥连接处共用的钢管柱为共用钢管桩;
6.钢平台和钢便桥均包括桥面板和贝雷梁,且贝雷梁下方还连接有分配梁;钢平台底部依次连接有双排加劲工字钢和接长缩径钢管桩,接长缩径钢管桩底部连接共用钢管桩的封头钢板;所述的钢便桥底部通过双排加劲工字钢连接共用钢管桩的封头钢板。
7.作为优选:钢平台和钢便桥的桥面板平顺过渡连接。
8.作为优选:钢平台与山体的连接处设有数个桥台。
9.作为优选:钢平台和钢便桥边缘均设有护栏。
10.作为优选:所述的接长缩径钢管桩顶端也设有封头钢板,双排加劲工字钢和接长缩径钢管桩通过封头钢板连接;接长缩径钢管桩四周和内部还设有加强板。
11.作为优选:钢管柱底部连接条形基础,条形基础设于山体的地面内;钢管柱之间设有数道横向连接和剪力撑。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加劲工字钢、接长缩径钢管桩和封头钢板,将钢平台和钢便桥焊接在共用钢管桩上,并通过合适长度的接长缩径钢管桩实现钢平台与钢便桥
过渡段的桥面板的平顺,从而减少后续施工过程中钢平台和钢便桥过渡段之间的不均匀沉降,降低陡峭地形隧道进出口的施工风险。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隧道进洞口钢平台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隧道进洞口钢平台与钢便桥的平面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隧道进洞口钢便桥与钢平台连接的纵断面图;
16.图4为图3中钢便桥、钢平台和共用钢管桩连接位置的放大图。
17.附图标记说明:1钢平台,2钢便桥,3桥面板,4贝雷梁,5护栏,6分配梁,7剪力撑, 8钢管桩,9桥台,10条形基础,11山体,12隧道洞口,13混凝土搅拌车,14行车方向, 15共用钢管桩,16双排加劲工字钢,17封头钢板,18接长缩径钢管桩,19加强板,20横向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19.作为一种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陡峭地形隧道洞口钢平台与钢便桥过渡段连接结构包括钢平台1、钢便桥2和钢管柱8;钢平台1和钢便桥2边缘均设有护栏5。钢管柱 8底部连接条形基础10,条形基础10设于山体11的地面内;钢管柱8之间设有数道横向连接20和剪力撑7进行横向连接。钢管柱8顶部均设有封头钢板17,钢平台1和钢便桥2均设于钢管柱8上,其中钢平台1沿山体11设于隧道洞口12的外侧,钢平台1与山体11的连接处设有数个桥台9。
20.钢平台1和钢便桥2连接处共用的钢管柱8为共用钢管桩15;钢平台1和钢便桥2均包括桥面板3和贝雷梁4,所述的桥面板3采用8mm花纹钢板,钢平台1和钢便桥2的桥面板3 平顺过渡连接,减少后续钢平台1和钢便桥2过渡段之间的不均匀沉降,混凝土搅拌车13可以在桥面板3上按照相应的行驶方向14行驶。
21.且贝雷梁4下方还连接有分配梁6;钢平台1底部依次连接有双排加劲工字钢16和接长缩径钢管桩18,其中,双排加劲工字钢16采用45b工字钢,接长缩径钢管桩18采用φ720
ꢀ×
8mm的钢管。
22.接长缩径钢管桩18底部连接共用钢管桩15的封头钢板17,所述的接长缩径钢管桩18 顶端也设有封头钢板17,双排加劲工字钢16和接长缩径钢管桩18通过封头钢板17焊接连接;接长缩径钢管桩18四周和内部还焊接有加强板19,同时接长缩径钢管桩18的尺寸可根据标高灵活调整,以保证钢平台1和钢便桥2的桥面板3平顺过渡连接。所述的钢便桥2底部通过45b工字钢制成的双排加劲工字钢16焊接在共用钢管桩15的封头钢板17。
23.在钢平台1和钢便桥2连接位置竖立钢管桩8,钢管桩8顶部焊接安装水平的封头钢板 17,然后安装钢管桩8之间的横向连接20及剪力撑7;在封头钢板17上方钢平台1一侧焊接双排加劲工字钢16和接长缩径钢管桩18,在钢便桥2一侧焊接双排加劲工字钢16,在双排加劲工字钢16上方架设钢平台1和钢便桥2的贝雷梁4结构,然后铺设桥面板3,随即安装护
栏5,即可完成图1至图3所示的陡峭地形隧道洞口钢平台与钢便桥过渡段连接结构的搭建。


技术特征:


1.一种陡峭地形隧道进出洞口钢平台与钢便桥过渡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平台(1)、钢便桥(2)和钢管柱(8);钢管柱(8)顶部均设有封头钢板(17),钢平台(1)和钢便桥(2)均设于钢管柱(8)上,其中钢平台(1)沿山体(11)设于隧道洞口(12)的外侧;钢平台(1)和钢便桥(2)连接处共用的钢管柱(8)为共用钢管桩(15);钢平台(1)和钢便桥(2)均包括桥面板(3)和贝雷梁(4),且贝雷梁(4)下方还连接有分配梁(6);钢平台(1)底部依次连接有双排加劲工字钢(16)和接长缩径钢管桩(18),接长缩径钢管桩(18)底部连接共用钢管桩(15)的封头钢板(17);所述的钢便桥(2)底部通过双排加劲工字钢(16)连接共用钢管桩(15)的封头钢板(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平台与钢便桥过渡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钢平台(1)和钢便桥(2)的桥面板(3)平顺过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平台与钢便桥过渡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钢平台(1)与山体(11)的连接处设有数个桥台(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平台与钢便桥过渡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钢平台(1)和钢便桥(2)边缘均设有护栏(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平台与钢便桥过渡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长缩径钢管桩(18)顶端也设有封头钢板(17),双排加劲工字钢(16)和接长缩径钢管桩(18)通过封头钢板(17)连接;接长缩径钢管桩(18)四周和内部还设有加强板(19)。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平台与钢便桥过渡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钢管柱(8)底部连接条形基础(10),条形基础(10)设于山体(11)的地面内;钢管柱(8)之间设有数道横向连接(20)和剪力撑(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陡峭地形隧道进出洞口钢平台与钢便桥过渡段连接结构,包括:钢平台、钢便桥和钢管柱;钢平台和钢便桥均设于钢管柱上,其中钢平台沿山体设于隧道洞口的外侧;钢平台和钢便桥连接处共用的钢管柱为共用钢管桩。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加劲工字钢、接长缩径钢管桩和封头钢板,将钢平台和钢便桥焊接在共用钢管桩上,并通过合适长度的接长缩径钢管桩实现钢平台与钢便桥过渡段的桥面板的平顺,从而减少后续施工过程中钢平台和钢便桥过渡段之间的不均匀沉降,降低陡峭地形隧道进出口的施工风险。形隧道进出口的施工风险。形隧道进出口的施工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

刘财 王磊 陈鹏飞 李万鹏 王涛 成杰 王毅 唐永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四川省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14

技术公布日:

2023/2/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45: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624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便桥   钢管   平台   工字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