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机驱动的磨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电机驱动的磨墨装置。


背景技术:



2.当今书画人,用墨汁的人比较多,主要是墨汁相对磨墨更方便,倒墨即写。但还有很多人坚持用墨块,因为墨汁作为液体保存,本身含胶量比较大会沉淀,另外骨胶在液体中容易变质,所以需要添加防腐剂。而墨块的含胶量小,书写更流畅不滞笔,经过研磨后墨水也更细腻,活性更强,墨块不添加化学防腐剂,书写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在小楷书写和传统水墨画方面,墨块是难以替代的。使用墨块需要手动磨墨水,而手动磨墨水的磨墨需要时间较长,且手腕会很累。因此,磨墨装置应运而生,让书画人既能体验墨块的好用,又让磨墨变得简单。
3.现有的磨墨装置主要是通过驱动夹持墨条的装置来研磨墨条,产生墨水。夹持墨条数量较少,基本是单个,而且大多是墨条转动研磨砚台,磨墨效率较低。部分装置体积较大,结构复杂,对于磨墨帮助不大。
4.另外,由于纸张不同,对于墨水浓度要求也不同,如果水加多了,墨会涨开;如果水加少了,写起字来就不流畅,所以需要自己调整墨水浓度。国画对于墨水的浓度要求更高,讲究五六彩,需要通过控制墨水的浓淡来达到渲染的效果,更加充分地展现作品表现力。墨水的浓度配比比较麻烦,总要耽误比较长的时间,现有的磨墨装置没有也检测墨水浓度和浓度调配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磨墨装置磨墨效率低、体积大和结构复杂。
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磨墨装置无法调配墨水浓度,导致墨水调配不准、磨墨费时。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双电机驱动的磨墨装置,包括:使用墨条研磨砚台的研磨机构和主控模块所述研磨机构包括:框架、夹持机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其中,所述框架配置有第一电机支撑结构和第二电机支撑结构;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夹持机构,所述第二电机连接砚台;所述夹持机构配置有若干用于夹持墨条的墨条位;在磨墨状态,所述夹持机构夹持的墨条与所述砚台内的研磨处接触,所述主控模块控制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夹持机构转动,所述主控模块控制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砚台转动,所述夹持机构的转动方向和所述砚台的转动方向相反。
8.可选的,所述若干墨条位相对于夹持机构的中心均匀或对称布置。
9.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滑轨与所述夹持机构连接,所述夹持机构配置有供所述滑轨穿过的滑轨位。
10.可选的,所述双电机驱动的磨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的浊度传感器,
所述浊度传感器置于所述砚台内或装配于所述滑轨的一端;在磨墨状态,所述浊度传感器与所述砚台内的墨水接触,所述主控模块接收所述浊度传感器的检测数值,控制所述墨条与所述砚台相对转动。
11.可选的,所述滑轨包括十字滑杆和底座,所述十字滑杆穿过所述滑轨位,所述浊度传感器通过滑环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其中,所述滑环安装在所述十字滑杆和底座之间,所述滑环一端的连接线穿过底座与安装在所述底座的浊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滑环另一端的连接线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十字滑杆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
12.可选的,所述双电机驱动的磨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夹持机构与砚台相对位置变化的移位机构。
13.可选的,所述移位机构包括舵机,所述舵机与所述第一电机支撑结构连接;所述主控模块控制所述舵机转动所述第一电机支撑机构,以翻上或放下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的夹持机构。
14.可选的,所述双电机驱动的磨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向所述砚台内加水的水泵;所述水泵的吸水管通入水源,所述水泵的出水管通入所述砚台内;所述水泵的出水量由所述主控模块控制。
15.可选的,所述双电机驱动的磨墨装置还包括:用于向所述主控模块发送按键控制指令的按键模块。
16.可选的,所述按键模块为无线遥控器,所述无线遥控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通信连接。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通过同时研磨多根墨条,让下方砚台和上方夹持墨条的夹持机构同时反向转动来加快磨墨速度和提高磨墨效率;并且利用主控模块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驱动夹持机构和砚台反向转动,从而实现更高效的自动磨墨。
19.增加用于检测砚台内墨水的浊度传感器,主控模块根据浊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墨水的浓度,能够基于检测数值控制墨条与砚台的相对转动,在达到需要的墨水浓度时,主控模块控制墨条与砚台的相对转动停止,由此达到准确调配墨水浓度,节省磨墨时间的效果。
20.在磨墨过程中,夹持机构位于砚台的上方,即使墨条研磨变短,夹持机构由于自重而沿滑轨向下滑动,使得夹持的墨条自动调整位置,墨条底部始终能够接触到砚台内的研磨处,由此实现不间断自动磨墨。
21.通过滑环实现浊度传感器与主控模块的连接,由此在磨墨转动过程中,浊度传感器的连接线不会发生缠绕而影响正常工作。
22.移位机构可以控制夹持机构与砚台相对位置变化,在磨墨完成后,通过移位机构改变夹持机构的位置,或者改变砚台的位置,使得砚台上方无阻挡,使用者可以无阻碍地取用砚台内的墨水。
23.主控模块控制水泵向砚台内加水,可以实现磨墨过程中自动加水,并且能够精确地控制水泵的出水量,从而减少墨水在使用中的浪费,也进一步解决磨墨的浓度调配问题。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电机驱动的磨墨装置在磨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电机驱动的磨墨装置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和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电机驱动的磨墨装置的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电机驱动的磨墨装置在夹持机构翻上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8.以下对附图作补充说明:
29.1-框架;1a-第一电机支撑结构;1b-第二电机支撑结构;
30.2-夹持机构;2a,2a'-墨条位;2b,2b'-滑轨位;2c'-螺丝旋紧位;
31.21-墨条;22-砚台;
32.3a-第一电机;3b-第二电机;4-舵机;5-主控模块;
33.6-滑轨;6a,6a'-十字滑杆;6b,6b'-底座;
34.7-浊度传感器;8-显示模块;9-射频遥控器;
35.10-水泵;10a-吸水管;10b-出水管;11-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36.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效率高和低成本,并且可实时检测墨水浓度、控制磨墨状态的磨墨装置。
37.本实施例的双电机驱动的磨墨装置实现了墨条与砚台同时反向转动,使得磨墨效率更高,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的磨墨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38.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双电机驱动的磨墨装置包括使用墨条研磨砚台的研磨机构和主控模块5,所述研磨机构包括:框架1、夹持机构2、第一电机3a和第二电机3b;其中,框架1配置有第一电机支撑结构1a和第二电机支撑结构1b;第一电机3a连接夹持机构2,第二电机3b连接砚台22;夹持机构2配置有若干用于夹持墨条21的墨条位(图1中未标示);在磨墨状态,夹持机构2夹持的墨条21与砚台22内的研磨处接触,主控模块5控制第一电机3a驱动夹持机构2转动,主控模块5控制第二电机3b驱动砚台22转动,夹持机构2的转动方向和砚台22的转动方向相反。
39.本实施例的磨墨装置通过同时研磨多根墨条,让下方砚台和上方夹持墨条的夹持机构同时反向转动来加快磨墨速度和提高磨墨效率;并且利用主控模块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驱动夹持机构和砚台反向转动,从而实现自动高效地磨墨。
40.具体实施时,第一电机3a和第二电机3b作为驱动夹持机构2和砚台22的动力装置,可以采用减速电机,主控模块5通过驱动模块(图中未示出)驱动第一电机3a和第二电机3b,以驱动夹持机构2和砚台22转动。夹持机构2可以顺时针旋转,对应地,砚台22逆时针旋转;或者,夹持机构2也可以逆时针旋转,对应地,砚台22顺时针旋转。夹持机构2夹持的墨条21和砚台22反向转动可以使得墨条21在砚台22内的研磨处进行有效研磨。
41.在实际应用中,墨条在磨墨过程会逐渐变短,如果夹持机构通过连接件与第一电机固定连接,也就是在磨墨状态夹持机构上下固定不动,当墨条变短就难以接触到砚台的研磨处进行研磨,因此在磨墨过程需要人工调整墨条位置。然而人工调整过于麻烦,因此,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磨墨装置还可以包括滑轨6,第一电机3a通过滑轨6与夹持机构2连接,夹持机构2配置有供滑轨6穿过的滑轨位(图1中未标示)。滑轨6穿过夹持机构2的滑轨
位,夹持机构2可以沿滑轨6滑动。在磨墨过程中,夹持机构2位于砚台22的上方,即使墨条21研磨变短,夹持机构2由于自重而沿滑轨6向下滑动,使得夹持的墨条21自动调整位置,墨条21底部始终能够接触到砚台22内的研磨处,由此实现不间断自动磨墨。
42.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的夹持机构2为圆盘状结构,夹持机构2配置有若干用于夹持墨条的墨条位2a和供滑轨穿过的滑轨位2b,其中,墨条位2a的尺寸与墨条21的尺寸匹配,滑轨位2b设置在夹持机构2的中心位置,若干墨条位2a相对于夹持机构2的中心均匀或对称布置。墨条位2a至少有2个,墨条位2a的数量多,夹持的墨条多,磨墨效率高。兼顾考虑夹持机构2的面积,本实施例的墨条位2a的数量配置为4个。
43.为了使墨条在研磨过程中更稳固,夹持机构2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设计为如图3所示的结构,夹持机构2为圆盘状结构,圆盘的边缘具有一定的高度,墨条位2a'也具有一定的高度,夹持机构2除了配置有墨条位2a'和滑轨位2b'外,还配置有若干螺丝旋紧位2c'。具体地,在每个墨条位2a'和圆盘边缘的对应位置配置螺丝旋紧位2c',墨条21夹持到墨条位2a'中,采用螺丝穿过螺丝旋紧位2c'并旋紧,由此固定墨条21,避免墨条21在墨条位2a'中晃动甚至松动脱落。
44.滑轨6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十字滑杆6a和底座6b,十字滑杆6a与第一电机3a连接,例如可以使用螺丝和螺母将十字滑杆6a与法兰盘联轴器固定连接,再将法兰盘联轴器与第一电机3a固定连接。滑轨6也可以是如图5所示的结构,包括分离式的十字滑杆6a'和底座6b',十字滑杆6a'与第一电机3a连接。底座6b、6b'可以防止夹持机构2滑出十字滑杆6a、6a'。
45.现有技术中,由于无法直观地了解墨水浓度,大多是边磨边观察墨水,根据经验来控制磨墨时间;或者,经过蘸墨试写试画确定墨水浓度合适再停止磨墨。因此,为了解决调配墨水浓度浪费时间的问题,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磨墨装置包括:与主控模块5连接的浊度传感器7,在磨墨状态,浊度传感器7与砚台22内的墨水接触。本实施例的浊度传感器7装配于滑轨6的一端,在其他实施例中,浊度传感器也可以直接置于砚台内,只要确保在磨墨状态浊度传感器能够接触到墨水,实时检测墨水浊度即可。主控模块5可以根据浊度传感器7的检测数据判断是否需要控制第一电机3a和第二电机3b停止驱动夹持机构2和砚台22。
46.可以在现有的磨墨装置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用于检测砚台内墨水的浊度传感器,主控模块根据浊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墨水的浓度,能够基于检测数值控制墨条与砚台的相对转动,在达到需要的墨水浓度时,主控模块可以控制墨条与砚台的相对转动停止,由此达到准确调配墨水浓度,节省磨墨时间的效果。所述墨条与所述砚台相对转动可以是墨条转动、砚台静止,或者可以是墨条静止、砚台转动;本实施例的所述墨条与所述砚台相对转动是利用第一电机3a和第二电机3b驱动夹持多根墨条的夹持机构2和砚台22反向转动,达到更高效磨墨的目的。
47.浊度是由水中的悬浮颗粒引起的,悬浮颗粒会漫反射入射光,通常采用90度那个方向的散射光作为测试信号。散射光与浊度符合多段线性关系,因此传感器需要多点标定。而且光源强度和温度变化均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经多次实验研究和理论推算,发现散射光与透射光的比值与浊度符合线性关系。
48.本实施例采用的浊度传感器采用散射光与透射光比值代替单纯的散射光测量浊度,传感器的准确度、可靠性提高,维护更加简单,抗污性增强。该浊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是:传感器内部是一个ir958与pt958封装的红外线对管,当光线穿过一定量的水时,光线的透过量取决于该水的污浊程度,水越污浊,透过的光就越少。光接收端把透过的光强度转换为对应的电流大小,透过的光多,电流大,反之透过的光少,电流小。通过测量接收端电流的大小,就可以计算出水的污浊程度。
49.墨条的主要成分为烟灰,研磨出的墨水为细小颗粒。浊度传感器就是通过检测水中悬浮颗粒的多少,得出水的污浊程度,所以可以通过浊度传感器检测墨水浓度。
50.本实施例中,浊度传感器7装配于滑轨6的一端,具体地,可以装配于图4所示的滑轨的底座6b上,在磨墨状态,浊度传感器7浸入砚台22内的墨水中。浊度传感器7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向主控模块5传送检测数据,无线方式成本较高,而采用有线方式则需要考虑浊度传感器7和主控模块5的连接线缠绕问题,因为砚台22上方是夹持机构2,需要在墨条研磨过程中旋转,下方砚台在研磨过程中也旋转,浊度传感器在使用中,需要和主控、电源等模块连接,如果和旋转机构固定,会因为连接线缠绕导致不能正常工作。一种解决方式可以将连接线从滑轨6中心内部走线,保持在夹持机构2转动时浊度传感器7的连接线不会缠绕其它部件;另一种解决方式是采用滑环和图5所示的滑轨来装配浊度传感器7。
51.滑环是负责为旋转体连通、输送能源与信号的电气部件。根据传输介质来区分,滑环分为电滑环、流体滑环、光滑环,也可通俗地统称为“旋转连通”或“旋通”。滑环通常安装在设备的旋转中心,主要由旋转与静止两大部分组成。旋转部分连接设备的旋转结构并随之旋转运动,称为“转子”,静止部分连接设备的固定结构的能源,称为“定子”。
52.导电滑环属于电接触滑动连接应用范畴,它又称集电环、或称旋转关节、旋转电气接口、滑环、集流环、回流环、线圈、换向器、转接器,是实现两个相对转动机构的图像、数据信号及动力传递的精密输电装置。特别适合应用于无限制的连续旋转,同时又需要从固定位置到旋转位置传送功率或数据的场所。
53.针对采用的浊度传感器是正极线、负极线和信号线,所以选择三路滑环,来解决浊度传感器固定连接使用中,会因旋转导致连接线缠绕的问题。为了实现滑环的功能,需要将滑环的中心处于旋转物体中心旋转轴上,因此,为了将滑环的中心安装在夹持机构旋转轴上,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的滑轨,所述滑轨包括十字滑杆6a'和底座6b'两个部分,十字滑杆6a'穿过所述滑轨位,所述滑环安装在所述十字滑杆6a'和底座6b'之间,所述滑环一端的连接线穿过底座与安装在所述底座的浊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滑环另一端的连接线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具体地,十字滑杆6a'和底座6b'中间安装三路滑环,三路滑环一端的连接线穿过底座6b'的通孔,以与安装在底座6b'的浊度传感器的正极线、负极线和信号线分别连接,三路滑环另一端的对应连接线连接到i/o扩展模块的5v、gnd、和模拟信号口,然后将i/o扩展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i/o扩展模块可以集成于所述主控模块。所述十字滑杆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例如,可以使用螺丝和螺母将十字滑杆6a'与法兰盘联轴器固定连接,再将法兰盘联轴器与第一电机3a固定连接。
54.采用上述方式安装滑环和浊度传感器,可以解决浊度传感器的连接线缠绕问题,但发现当滑环主体上方和电机之间有阻碍时连接线仍有可能会缠绕,因此采用光轴和联轴器来解决。其中,滑环安装在十字滑杆6a'和底座6b'之间,滑环一端的连接线穿过底座6b'、与安装在底座6b'的浊度传感器连接,滑环另一端的连接线穿过光轴、与主控模块连接;光轴的一端通过第一联轴器与第一电机连接,光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联轴器与穿过夹持机构
的十字滑杆连接。具体实施时,滑环安装在滑轨的十字滑杆6a'和具有通孔的底座6b'之间,滑环一端的连接线穿过底座6b'的通孔,以与安装在底座6b'的浊度传感器的正极线、负极线和信号线分别连接;滑环另一端的连接线穿过光轴,并通过i/o扩展模块连接主控模块;光轴的一端通过第一联轴器与第一电机连接,光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联轴器与穿过夹持机构的滑轨的十字滑杆连接,第二联轴器为法兰盘联轴器。通过滑环、光轴和联轴器的连接结构实现浊度传感器与主控模块的连接,由此可以实现磨墨装置在磨墨转动过程中,浊度传感器的连接线不会发生缠绕而影响正常工作。
55.为了能够让使用者直观地了解墨水浓度,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磨墨装置还可以包括与主控模块5连接、用于显示墨水浓度的显示模块8。
56.本实施例采用的浊度传感器,其检测数值越大表示水的污浊程度越小,例如,清水的检测数值为440,超浓墨水的检测数值为0,这与我们正常认知略有不同,一般我们认为墨水浓度越高,数值越大。因此,主控模块5可以对浊度传感器7的检测数值进行处理和转换,使得显示模块8显示符合常规认知的可以体现墨水浓度的数值,例如,主控模块5定义清水的浓度数值为0,超浓墨水的浓度数值为100,对应地,浊度传感器7检测清水时显示模块8显示的墨水浓度数值为0,浊度传感器7检测超浓墨水时显示模块8显示的墨水浓度数值为100。
57.在磨墨过程中,需要参考墨水浓度向砚台中加水再磨墨,可以人工加水,而为了实现自动加水并且更准确地控制加水量,本实施例的磨墨装置还可以包括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向所述砚台内加水的加水机构。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加水机构可以采用水泵10,水泵10与主控模块5连接,水泵10的吸水管10a通入水源,例如吸水管10a可以伸入装水的水箱11,水泵10的出水管10b通入砚台22内;水泵10的出水量由主控模块5控制。主控模块5控制水泵10加水,可以实现磨墨过程中自动加水,并且能够精确地控制出水量,减少墨水在使用中的浪费,也进一步解决磨墨的浓度调配问题。
58.水泵的工作原理是:当电机带动轴上的叶轮高速旋转时,充满在叶轮内的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叶轮中心沿着叶片间的流道甩向叶轮的四周,压入蜗壳,叶轮入口形成真空,水池的水在外界大气压力下沿吸水管被吸入补充了这个空间。继而吸入的水又被叶轮甩出经蜗壳而进入出水管。由此可见,若离心泵叶轮不断旋转,则可连续吸水、压水,水便可源源不断地从低处扬到高处或远方。离心泵是由于在叶轮的高速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水提向高处。
59.本实施例采用的水泵10的出水量(单位:毫升)与水泵功率(单位:瓦特)、每次出水的时长(单位:秒)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60.表1
[0061][0062]
主控模块5可以根据砚台的容量设置水泵10的加水控制参数,包括水泵功率、每次
出水的时长、出水次数,在磨墨过程需要加水时,主控模块5就可以控制水泵10的出水口10b放出合适出水量的清水,然后再进行磨墨。
[0063]
为了在研磨完成后不影响墨水正常取用,本实施例的磨墨装置还可以包括: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夹持机构与砚台相对位置变化的移位机构。在磨墨完成后,通过移位机构改变夹持机构的位置,或者改变砚台的位置,使砚台上方无障碍使用者可以无阻碍地取用砚台内的墨水。
[0064]
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6,本实施例的移位机构包括舵机4,舵机4与第一电机支撑结构1a连接,第一电机支撑结构1a用于装配第一电机3a以支撑第一电机3a;主控模块5与舵机4连接,控制舵机4转动第一电机支撑结构1a,以翻上或放下与第一电机3a连接的夹持机构2。舵机4可以安装在框架1的顶部,框架1可以配置舵机安装位(图中未示出)以稳定安装舵机。通过舵机4可以实现让砚台22上方的夹持机构2在完成研磨后转动至不影响墨水取用的位置,如图6所示,舵机4驱动第一电机支撑机构1a向上翻转,从而带动与第一电机3a连接的夹持机构2向上翻转,砚台22上方无障碍,可以方便地蘸取墨水。
[0065]
移位机构不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的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移位机构也可以设计为与支撑第二电机的第二电机支撑结构连接,主控模块控制移位机构向外或向内转动第二电机支撑结构,从而转动与第二电机连接的砚台,在磨墨完成后,主控模块控制移位机构驱动第二电机支撑结构向外转动,从而使得与第二电机连接的砚台向外转动至离开夹持机构的位置,砚台上方无障碍,可以方便地蘸取墨水。
[0066]
进一步地,主控模块可以接收不同的控制指令来控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舵机、水泵工作。本实施例的磨墨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向所述主控模块发送按键控制指令的按键模块。所述按键模块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以无线方式连接为例,所述按键模块可以为无线遥控器,所述无线遥控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通信连接,无线通信模块可以是射频通信模块、红外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等,无线通信模块也可以集成于主控模块。如图1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无线遥控器为射频遥控器9,通过射频通信模块(图中未示出)与主控模块5通信连接,按下射频遥控器9上的功能按键,射频遥控器9向主控模块5发送对应的按键控制指令,具体地,功能按键可以包括:电机按键、舵机按键、水泵按键、草书按键、行书按键、隶楷书按键,通过射频遥控器9的不同按键来控制磨墨装置的不同工作状态。
[0067]
射频遥控器9可以挂在框架1上,在使用时,可以从框架1取下射频遥控器9。射频遥控器9对主控模块5发送按键控制指令,浊度传感器7对墨水浓度进行检测,主控模块5控制第一电机3a、第二电机3b、水泵10和舵机4工作,从而实现磨墨、加水、上部夹持机构的转动。本实施例的磨墨装置的使用实例如下所述,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6:
[0068]
如果是用浓墨和水调配需要的墨水浓度,只需要将墨汁倒入砚台22,磨墨装置通电打开,观看显示屏墨水浓度,添加浓墨或者清水到达合适数值即可,需要添加清水时,按下射频遥控器9上的水泵按键,主控模块5接收水泵控制指令,根据设置的加水控制参数控制水泵10加水。在墨汁和水调配墨水中也可以控制夹持机构2夹持的墨条21研磨砚台22。
[0069]
如果需要研磨墨条,在将墨条21固定在夹持机构2上后,磨墨装置通电打开,主控模块5设置舵机4的初始化角度,确保舵机4在刚工作时控制夹持机构2垂直向下靠近砚台22,夹持机构2夹持的墨条21位于砚台22的上方且接触砚台22内的研磨处;按下射频遥控器
9上的水泵按键,主控模块5接收水泵控制指令,根据设置的加水控制参数控制水泵加水;添加适合量的清水后,按下射频遥控器9上的电机按键,主控模块5接收电机控制指令,控制第一电机3a和第二电机3b启动,夹持墨条21的夹持机构2和砚台22逆向转动,快速磨墨;观察显示模块8的墨水浓度,当达到合适浓度,按下电机按键,主控模块5接收电机控制指令,控制第一电机3a和第二电机3b停止,夹持墨条21的夹持机构2和砚台22停止转动,磨墨停止;按下射频遥控器9上的舵机按键,主控模块5接收舵机控制指令,控制舵机4将夹持机构2升起,墨水正常取用。电机按键可以分为电机启动按键和电机停止按键;或者,电机启动和电机停止也可以共用一个电机按键,由主控模块根据电机当前状态确定启动或停止。舵机按键也可以分为翻上按键和放下按键;或者,翻上和放下也可以共用一个舵机按键,由主控模块根据夹持机构当前状态确定翻上或放下。
[0070]
射频遥控器9的草书按键、行书按键、隶楷书按键分别对应三个特定的墨水浓度值,其中,草书对应的墨水浓度的显示数值为50,行书对应的墨水浓度的显示数值为60,隶书和楷书对应的墨水浓度的显示数值为80。这些特定墨水浓度值是根据在不同纸张上书写不同字体并观察书写效果而设定的,可以是一个数值,也可以是数值范围。
[0071]
以书写草书为例,按下射频遥控器9上的水泵按键,主控模块5接收水泵控制指令,根据设置的加水控制参数控制水泵加水;添加适合量的清水后,按下射频遥控器9的草书按键,主控模块5接收草书书写控制指令,控制第一电机3a和第二电机3b启动,夹持墨条21的夹持机构2和砚台22逆向转动,快速磨墨;主控模块5在墨水浓度达到草书书写需要的墨水浓度后,控制第一电机3a和第二电机3b停止,夹持墨条21的夹持机构2和砚台22停止转动,磨墨停止;按下射频遥控器9上的舵机按键,主控模块5接收舵机控制指令,控制舵机4将夹持机构2升起,墨水正常取用。在磨墨过程中,也可以观察显示模块8的墨水浓度,当达到或接近设定的墨水浓度,按下电机按键,主控模块5接收电机控制指令,控制磨墨停止;如果墨水浓度太高,也可以按下水泵按键,主控模块5接收水泵控制指令,根据设置的加水控制参数控制水泵10加水。
[0072]
本实施例所述主控模块可以是mcu、cpu等具有数据发送、接收和处理能力的控制/处理硬件模块,所述主控模块与电源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显示和标示本实施例的磨墨装置各部分结构,所述主控模块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舵机、水泵、浊度传感器通过电线连接未在图中示出,在实际应用中,主控模块与各部分的连接电线可以采用隐藏式走线,例如,大部分的电线可以在框架内走线。
[007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双电机驱动的磨墨装置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且经济实用,不影响书法绘画的正常使用。区别于现有的单墨条磨墨,采用多根墨条同时磨墨。在兼顾磨墨工作的稳定性前提下,通过上下逆向转动,多根墨条同时磨墨,能够有效提高磨墨效率,可以比现有磨墨装置效率提高两倍以上。
[0074]
磨墨装置通过浊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墨水浓度,为书画爱好者调配墨水浓度或者研磨墨条提供更为直观地依据,为他们艺术学习创作提供很大的便利。在磨墨过程中,可以实时检测墨水浓度、自动加水、自动磨墨,能够解决墨水浓度调配问题。
[0075]
磨墨装置具有显示墨水浓度、自动加水、自动磨墨、自定义墨水浓度并进行自动调配等功能,可以帮助书画爱好者在墨水使用中,更加精确地掌握墨水浓度。并且通过自动磨墨和自动精确加水可以实现自动磨墨达到设定墨水浓度的控制,减少墨水在使用中的浪
费,也进一步解决磨墨调配浓度问题。
[0076]
本实用新型虽然已以较佳实施方式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双电机驱动的磨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墨条研磨砚台的研磨机构和主控模块,所述研磨机构包括:框架、夹持机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其中,所述框架配置有第一电机支撑结构和第二电机支撑结构;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夹持机构,所述第二电机连接砚台;所述夹持机构配置有若干用于夹持墨条的墨条位;在磨墨状态,所述夹持机构夹持的墨条与所述砚台内的研磨处接触,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发送按键控制指令的按键模块以控制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夹持机构转动和控制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砚台转动,所述夹持机构的转动方向和所述砚台的转动方向相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驱动的磨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墨条位相对于夹持机构的中心均匀或对称布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驱动的磨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滑轨与所述夹持机构连接,所述夹持机构配置有供所述滑轨穿过的滑轨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电机驱动的磨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的浊度传感器,所述浊度传感器置于所述砚台内或装配于所述滑轨的一端;在磨墨状态,所述浊度传感器与所述砚台内的墨水接触,所述主控模块接收所述浊度传感器的检测数值以在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的显示模块显示墨水浓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电机驱动的磨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包括十字滑杆和底座,所述十字滑杆穿过所述滑轨位,所述浊度传感器通过滑环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其中,所述滑环安装在所述十字滑杆和底座之间,所述滑环一端的连接线穿过底座与安装在所述底座的浊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滑环另一端的连接线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十字滑杆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驱动的磨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夹持机构与砚台相对位置变化的移位机构。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电机驱动的磨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机构包括舵机,所述舵机与所述第一电机支撑结构连接;所述主控模块控制所述舵机转动所述第一电机支撑机构,以翻上或放下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的夹持机构。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驱动的磨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向所述砚台内加水的水泵;所述水泵的吸水管通入水源,所述水泵的出水管通入所述砚台内;所述水泵的出水量由所述主控模块控制。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驱动的磨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模块为无线遥控器,所述无线遥控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通信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双电机驱动的磨墨装置。所述双电机驱动的磨墨装置包括:使用墨条研磨砚台的研磨机构和主控模块,所述研磨机构包括:框架、夹持机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框架配置有第一电机支撑结构和第二电机支撑结构;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夹持机构,所述第二电机连接砚台;所述夹持机构配置有若干用于夹持墨条的墨条位;在磨墨状态,所述夹持机构夹持的墨条与所述砚台内的研磨处接触,所述主控模块控制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夹持机构转动,所述主控模块控制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砚台转动,所述夹持机构的转动方向和所述砚台的转动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的磨墨装置能够有效提高磨墨效率,并且能够解决墨水浓度调配问题。浓度调配问题。浓度调配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李彦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李彦青

技术研发日:

2022.07.11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26: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58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砚台   电机   模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