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板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led显示背板的背板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2.相比于目前的lcd和oled显示器件,micro-led显示器件具有反应快、域广、高ppi、低能耗等突出优势,因而逐渐发展成未来的显示技术热点之一件,并趋向于取代lcd和oled显示器件。
3.micro-led显示器件作为多个红、绿、蓝三micro-led芯片按照一定规则排列并与led显示背板键合的产物,micro-led芯片和led显示背板中的任一个存在缺陷时都会影响micro-led显示器件的使用。其中,led显示背板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表面划伤、表面污染等外观缺陷,也可能会存在电极短路或者电极断路等内部缺陷,这些都会影响micro-led显示器件的使用,因此led显示背板的检测十分重要。
4.目前,led显示背板的检测通常采用光学检测的方式。具体而言,将良好的micro-led芯片和led显示背板键合后,向led显示背板施加电信号并通过拍摄micro-led芯片是否点亮来判断led显示背板是否存在电极短路或者电极断路(即不良电极)。然而,上述光学检测的方法虽然可以检测出led显示背板上的不良电极,但这些不良电极已经和micro-led芯片键合,大大增加了led显示背板的修复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背板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用于检测led显示背板时,能够提前检测出所述led显示背板是否存在不良电极,从而避免不良电极与led芯片键合,降低修复难度。
6.一种背板检测系统,用于检测led显示背板,所述led显示背板的一侧阵列设置多对电极,所述背板检测系统包括:
7.偏光组件,包括位于所述led显示背板的一侧的第一偏光件及位于所述第一偏光件远离所述led显示背板的一侧的第二偏光件,所述第一偏光件的偏光轴与所述第二偏光件的偏光轴垂直;
8.液晶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偏光件和所述第二偏光件之间,所述液晶装置包括至少覆盖所述led显示背板上的所述多对电极的液晶层;
9.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偏光件远离所述液晶装置的一侧,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光源及成像设备,所述光源用于发射光线,所述成像设备用于接收反射光线并生成特征图像;以及
10.信号加载装置,所述信号加载装置用于向所述led显示背板施加电信号,以使所述led显示背板上的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具有呈周期性变化的电压差值。
11.上述背板检测系统中,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向所述led显示背板施加电信号,使
所述led显示背板的每对电极之间具有呈周期性变化的电压差值,进而能够在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形成电场大小也呈周期性变化的横向电场,由此,在所述横向电场的作用下,所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也呈周期性变化,从而可以周期性调节透过所述偏光组件和所述液晶装置并照射到所述led显示背板上的入射光线的总量,使得所述成像设备能够接收所述led显示背板的反射光线并对应生成显示有多个闪烁点的所述特征图像。通过观察所述特征图像的显示画面,即可判断所述led显示背板的每一所述电极是否良好,从而提前检测出所述led显示背板是否存在不良电极,避免该不良电极与led芯片键合,降低了所述led显示背板的修复难度。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偏光件为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液晶装置靠近所述led显示背板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一偏光件为第一偏光膜,所述第一偏光膜贴设于所述液晶装置靠近所述led显示背板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偏光件为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二偏光片位于所述液晶装置远离所述led显示背板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二偏光件为第二偏光膜,所述第二偏光膜贴设于所述液晶装置远离所述led显示背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偏光件和所述第二偏光件均可以是偏光片或者偏光膜,并对应设于所述液晶装置的相对两侧,使得所述偏光组件可以具有多种组合,提高了所述背板检测系统的多样性。
13.可选地,所述液晶装置还包括配向组件,所述配向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偏光件和所述液晶层之间的第一配向层及位于所述第二偏光件和所述液晶层之间的第二配向层。通过在所述液晶层的相对两侧分别对应设置一配向层,使所述液晶层的所有液晶分子具有相同的初始排列朝向,优选所有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在初始状态下均平行于所述第一偏光件的偏光轴的延伸方向,使得所有液晶分子能够在所述横向电场的作用下偏转相同的角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所述液晶装置透射光线的均匀性。
14.可选地,所述液晶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液晶层和所述第二偏光件之间的透明导电层,用于屏蔽所述液晶层远离所述led显示背板的一侧的电学信号。在所述液晶层远离所述led显示背板的一侧设置透明导电层,既不影响所述液晶层的透光性,还可以屏蔽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电学信号,从而避免该电学信号对所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干扰。
15.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背板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上述背板检测系统对led显示背板进行检测,所述背板检测方法包括:
16.将信号加载装置电连接于所述led显示背板,并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向所述led显示背板施加电信号,以使所述led显示背板上的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具有呈周期性变化的电压差值;
17.通过图像采集装置中的光源向所述led显示背板发射光线,并通过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中的成像设备接收经所述led显示背板反射并依次透过偏光组件和液晶装置的反射光线,所述成像设备生成特征图像;以及
18.根据所述特征图像判断所述led显示背板的每一所述电极是否良好。
19.上述背板检测方法中,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向所述led显示背板施加电信号,使所述led显示背板的每对电极之间具有呈周期性变化的电压差值,进而能够在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形成电场大小也呈周期性变化的横向电场,由此,在所述横向电场的作用下,所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也呈周期性变化,从而可以周期性调节透过所述偏光组件和所述液晶装置并照射到所述led显示背板上的入射光线的总量,使得所述成像设备接收到所
述led显示背板的反射光线对应生成显示有多个闪烁点的所述特征图像。通过观察所述特征图像的显示画面,即可以判断所述led显示背板的每一所述电极是否良好,从而提前检测出所述led显示背板是否存在不良电极,避免该不良电极与led芯片键合,降低了所述led显示背板的修复难度。
20.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特征图像判断所述led显示背板的每一所述电极是否良好的步骤具体包括:
21.当观察到任一所述电极在所述特征图像中对应的图像为闪烁的点图像时,确定所述电极良好;以及
22.当观察到任一所述电极在所述特征图像中对应的图像为黑的点图像时,确定所述电极不良。
23.本技术提供的背板检测方法中,所述led显示背板上的良好电极和不良电极在所述特征图像中分别对应有特征明显不同的图像,便于观察,有利于提高判断每一所述电极是否良好的准确性。
24.可选地,每对所述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向所述led显示背板施加电信号,以使所述led显示背板上的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具有呈周期性变化的电压差值的步骤具体包括:
25.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向每一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第一电信号,向每一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第二电信号;
26.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调节所述第一电信号和所述第二电信号的电压值,使所述第一电极上的电压值与所述第二电极上的电压值的差值呈周期性变化。
27.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向每一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第一电信号,向每一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第二电信号具体包括:
28.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向每一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第一电信号,使得所述第一电极产生第一正电压值,向每一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第二电信号,使得所述第二电极产生第二正电压值;或者
29.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向每一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第一电信号,使得所述第一电极产生第一负电压值,向每一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第二电信号,使得所述第二电极产生第二负电压值;或者
30.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向每一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第一电信号,使得所述第一电极产生正电压值,向每一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第二电信号,使得所述第二电极产生负电压值。
31.本技术提供的背板检测方法中,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提供上述任一种电信号组合,从而向所述led显示背板的每对所述电极中的不同电极分别施加电压值不同的电信号,即可在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形成所述电压差值,不同电信号的组合具有多种搭配方案,有利于提高所述信号加载装置的使用灵活性,也有利于提供所述背板检测方法的方案多样性。
32.可选地,所述电压差值为第一电压阈值时,所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开始偏转;所述电压差值为第二电压阈值时,所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偏转90度;所述电压差值的取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电压阈值。
33.本技术提供的背板检测方法中,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控制施加于所述led显示背板的电信号,从而使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形成的所述电压差值在适当范围内变化,即可控
制所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在0度到90度的范围内变化,进而使得所述入射光线的总量也具有一个较大的变化范围,使得每一个良好的所述电极在所述特征图像中对应的闪烁点具有较大的亮度变化,便于观察者进行观察,从而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34.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电压差值的变化周期大于暂留阈值。
35.本技术提供的背板检测方法中,所述暂留阈值可以是人眼的视觉暂留阈值,也可以是及其的判别反应阈值,通过调节所述信号加载装置以控制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形成的所述电压差值的变化周期大于所述暂留阈值,有利于保证每一所述电极在所述特征图像中对应的图像被识别,避免该电极对应的图像变化太快而无法识别,从而能够提高根据所述特征图像判别每一所述电极是否良好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3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检测系统在led显示背板未施加电信号状态下的示意图。
37.图2为图1所示背板检测系统在led显示背板施加有电信号状态下的示意图。
38.图3为图2所示led显示背板上的一对电极施加有电信号时产生的横向电场的示意图。
39.图4为图2所示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与外部电压的对应关系曲线图。
40.图5为图2所示led显示背板上的每对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值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41.图6为图2所示偏光组件和液晶装置构成的透光组合的光线透过率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42.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3.附图标记说明:
44.1-背板检测系统;2-led显示背板;
45.10-偏光组件;11-第一偏光件;12-第二偏光件;21-第一电极;22-第二电极;22'-不良电极;30-液晶装置;31-液晶层;40-图像采集装置;41-光源;42-成像设备;50-信号加载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4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48.现有技术中,在检测led显示背板时,需要先将led显示背板上的所有电极与led芯片键合,然后通过光学检测的方法检测led显示背板上是否存在不良电极,但这些不良电极已经和micro-led芯片键合,会大大增加了led显示背板的修复难度。
49.基于此,本技术希望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其详细内容将在后续实施例中得以阐述。
50.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检测系统1,用于检测led显示背板2上的多对电极是否存在不良电极。其中,所述led显示背板2上的每对所述电极包括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led显示背板2在制作过程中具有多个制程,因此所述led显示背板2上可能存在一个或者多个不良电极,所述不良电极可能是所述第一电极21,也可能是所述第二电极22。为了便于描述,如图1及图2所示,以所述led显示背板2包括一个不良电极22'为例进一步说明所述背板检测系统1。
51.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背板检测系统1具体包括偏光组件10、液晶装置30、图像采集装置40以及信号加载装置50。其中,所述偏光组件10包括位于所述led显示背板2的一侧的第一偏光件1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偏光件11远离所述led显示背板2的一侧的第二偏光件12,所述第一偏光件11的偏光轴与所述第二偏光件12的偏光轴垂直。所述液晶装置30位于所述第一偏光件11和所述第二偏光件12之间,所述液晶装置30包括至少覆盖所述led显示背板2上的所述多对电极的液晶层31。所述图像采集装置40位于所述第二偏光件12远离所述液晶装置30的一侧,所述图像采集装置40包括光源41以及成像设备42,所述光源41用于发射光线,所述成像设备42用于接收反射光线并生成特征图像。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电连接于所述led显示背板2,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用于向所述led显示背板2施加电信号,使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具有呈周期性变化的电压差值以形成使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偏转的横向电场e(见图3),从而调节依次透过所述第二偏光件12、所述液晶装置30及所述第一偏光件11并照射到所述led显示背板2上的入射光线的总量。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入射光线经所述led显示背板2反射后再依次透过所述第一偏光件11、所述液晶装置30和所述第二偏光件12而被所述成像设备42接收并形成特征图像,所述特征图像用于判断每一所述电极是否良好。
52.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悉知的是,光线照射在所述偏光组件10上时,所述第一偏光件11用于透射沿第一方向偏振的线偏振光,所述第二偏光件12用于透射沿第二方向偏振的线偏振光,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在外部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偏转,其光特性也即相应改变,光线在透过所述液晶层31时会发生双折射,从而改变透过所述液晶层31的光线的偏振方向,且该光线的偏振方向的改变角度与所述液晶层31的偏转角度相同。结合所述偏光组件10的滤光作用以及所述液晶层31在有无外部电场的作用下的旋光作用,所述成像设备42能够形成不同的图像。
53.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led显示背板2未施加电信号时,每对所述电极的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22之间不存在电压差值,每对所述电极之间未形成横向电场e,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不发生偏转,从而不会改变透过所述液晶层31的光线的偏振方向,使得来自所述光源41的光线透过所述第二偏光件12之后的偏振方向不发生改变而直接透过所述液晶装置30的液晶层31,最后到达所述第一偏光件11。因为所述第二偏光件12的偏光轴与所述第一偏光件11的偏光轴相互垂直,透过所述液晶层31的光线的偏振方向也即与所述第一偏光件11的偏光轴垂直,使得透过所述液晶层31的光线全部被所述第一偏光件11吸收,从而没有光线能照射在所述led显示背板2上并反射至所述成像设备42,因此所述成像设备42显示黑图像。
54.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led显示背板2施加有电信号时,每对所述电极的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22之间具有电压差值,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形成横向电场e,使得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发生偏转,会改变透过所述液晶层31的光线的偏振方向,进而使得来自所述光源41的光线透过所述第二偏光件12及所述液晶层31之后的偏振方向发生改变,最后到达所述第一偏光件11。因为透过所述液晶层31的光线的偏振方向发生改变,也即该光线的偏振方向不会垂直于所述第一偏光件11的偏光轴,所以透过所述第二偏光件12及所述液晶层31的光线至少有部分光线分量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一偏光件11的偏光轴平行,进而使得该部分光线分量能够透过所述第一偏光件11而照射在所述led显示背板2上,并被反射至所述成像设备42,因此所述成像设备42能够形成特征图像。
55.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悉知的是,在合理范围内,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具有的电压差值越大时,形成于每对所述电极之间的所述横向电场e的电场越大,使得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也越大,进而使得来自所述光源41的光线透过所述第二偏光件12之后被所述液晶层31改变的偏振角度也越大。可以理解的是,透过所述第二偏光件12的光线的偏振方向被所述液晶层31改变的偏振角度越大,最后到达所述第一偏光件11上的光线的偏振方向也即越趋近于和所述第一偏光件11的偏光轴平行,因此到达所述第一偏光件11上的光线与所述第一偏光件11的偏光轴平行的光线分量越多,从而透过所述第一偏光件11并照射在所述led显示背板2上的所述入射光线越多,所述入射光线被所述led显示背板2反射至所述成像设备42的光线总量也越多,使得所述成像设备42形成的特征图像亮度越大。
56.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每对所述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值呈周期性变化,使得所述横向电场e的电场大小也呈周期性变化,进而使得透过所述第二偏光件12的光线的偏振方向被所述液晶层31改变的偏振角度也呈周期性改变,由此,照射在所述led显示背板2上并反射至所述成像设备42的光线总量呈周期性变化,使得所述成像设备42形成的特征图像的亮度呈现闪烁的状态。
57.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led显示背板2存在不良电极22'时,所述不良电极22'与对应的第一电极21之间不能形成所述横向电场e,但是所述第一电极21能够和位于其远离所述不良电极22'的一侧的另一第二电极22之间形成横向电场e,因此所述液晶层31中对应覆盖所述不良电极22'的液晶分子不会发生偏转,但所述液晶层31覆盖与所述不良电极22'对应的第一电极21的液晶分子会发生偏转,由此,只有透过所述液晶层31并照射在所述第一偏光件11对应所述不良电极22'的部分上的光线会被所述第一偏光件11吸收,从而使得所述led显示背板2上的不良电极22'不反射光线、而其他的良好电极均能反射光线,进而使得所述不良电极22'在所述成像设备42对应形成的特征图像中呈黑的点图像、而其他良好的电极在所述成像设备42对应形成的特征图像中呈闪烁的点图像。
58.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所述背板检测系统1中,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向所述led显示背板2施加电信号,使所述led显示背板2的每对电极之间具有呈周期性变化的电压差值,进而能够在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形成电场大小也呈周期性变化的横向电场e,由此,在所述横向电场e的作用下,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也呈周期性变化,从而可以周期性调节透过所述偏光组件10和所述液晶装置30并照射到所述led显示背板2上的入射光线的总量,使得所述成像设备42能够接收所述led显示背板2的反射光线并对应生成显示
有多个闪烁点(每一闪烁点即对应一良好的电极)的特征图像。通过观察所述特征图像的显示画面,即可判断所述led显示背板2的每一所述电极是否良好,从而提前检测出所述led显示背板2是否存在不良电极。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光学检测的方法来检测led显示背板是否存在不良电极,本技术提供的所述背板检测系统1用于所述led显示背板2的检测时,可以在所述led显示背板2与led芯片键合之前检测出所述led显示背板2是否存在不良电极,从而避免该不良电极与对应的led芯片进行键合,降低了所述led显示背板2在后期的修复难度。
59.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led显示背板2可以是mini-led显示背板,也可以是micro-led显示背板,对此不作限定。
60.再者,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偏光组件10和所述液晶装置30可以设于靠近所述led显示背板2设有所述多对电极的一侧,也可以设于远离所述led显示背板2设有所述多对电极的一侧,优选设于靠近所述led显示背板2设有所述多对电极的一侧,使得所述液晶层31与所述led显示背板2上的所述多对电极之间的距离较小,也即意味着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具有的电压差值不必很大,即可在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形成电场大小足够的所述横向电场e以使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发生偏转,由此,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不需要施加具备很大电压值的电信号(即输出功率小),有利于节省能量,而且能够提高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的使用寿命。
61.此外,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液晶装置30可以是利用横向电场实现旋光作用的ips液晶装置或者是ffs液晶装置,优选ips液晶装置;所述光源41可以是led点光源,也可以是ccfl线光源,还可以是由led点光源或者ccfl线光源配合导光板构成的面光源,对此不作限定;所述成像设备42可以是ccd摄像机或者tft平板探测器,优选ccd摄像机。
62.如前所述,在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形成的所述横向电场e的作用下,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能够发生偏转,且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与所述横向电场e的电场大小呈正比,而所述横向电场e的电场大小又与每对所述电极之间的所述电压差值的大小呈正比,因此,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与所述电压差值的大小呈正比。
63.具体地,请参阅图4,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悉知的是,所述液晶层31的外部电压(即相当于每对所述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值)从零逐渐增大时,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也逐渐增大。其中,如图4所示,所述外部电压从零增大至第一电压阈值v1的过程中,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几乎不发生偏转或者偏转角度极小;当所述外部电压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v1增大至第二电压阈值v2时,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开始增大直至完全偏转90度;而当所述外部电压从所述第二电压阈值v2继续增大时,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则保持偏转90度。即,所述液晶层31的外部电压的电压值超过所述第一电压阈值v1时,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开始偏转,并在所述外部电压的电压值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v1增大至所述第二电压阈值v2时完全偏转90度,且不再跟随所述外部电压的增大而改变。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液晶层31的种类或者说分子属性不同时,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在所述外部电压的作用下开始偏转时对应的所述第一电压阈值v1以及完全偏转时对应的所述第二电压阈值v2会有所不同,对此不作限定。示例性地,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压阈值v1为1v,所述第二电压阈值v2为2v。
64.进一步的,如前所述,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越大,透过所述第二偏
光件12的光线被所述液晶层31改变的偏振角度也越大,进而使得到达所述第一偏光件11上的光线与所述第一偏光件11的偏光轴平行的光线分量越多,从而透过所述第一偏光件11并照射在所述led显示背板2上的所述入射光线越多,即所述入射光线的总量与所述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呈正比,而所述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与每对所述电极之间的所述电压差值呈正比。可见,在合理的取值范围内,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所述入射光线的总量均与所述电压差值的大小呈正比。
65.优选地,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压差值的取值范围设置为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v1且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电压阈值v2的电压值范围。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控制施加于所述led显示背板2的电信号,从而使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形成的所述电压差值在所述适当范围内变化,即可控制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在0度到90度的范围内变化,进而使得所述入射光线的总量也具有一个较大的变化范围,使得每一个良好的所述电极在所述特征图像中对应的闪烁点具有较大的亮度变化,便于观察者进行观察,从而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66.请再次参阅2及图3,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向所述led显示背板2施加电信号时,所述电信号包括施加于每一所述第一电极21的第一电信号及施加于每一所述第二电极22的第二电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电信号和所述第二电信号可以均为具有正电压值的电信号,也可以均为具有负电压值的电信号,还可以是其中一个为具有正电压值的电信号、另一个为具有负电压值的电信号,只要所述第一电信号的电压值大于所述第二电信号的电压值以在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形成所述电压差值即可。具体地,如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信号为具有正电压值(例如0.5v至1v中的任一值)的电信号,所述第二电信号为具有负电压值(例如-1v至-0.5v中的任一值)的电信号。
67.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以提供上述任一种电信号组合,从而向每对所述电极中的不同电极分别施加电压值不同的电信号,即可在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形成所述电压差值,电信号组合的搭配方案多样,有利于提高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的使用灵活性。
68.其中,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可以是输出装置和调节装置的组合,所述输出装置用于输出所述第一电信号和所述第二电信号,所述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电信号和所述第二电信号;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还可以是第一加载装置和第二加载装置的组合,所述第一加载装置用于输出并调节第一电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加载装置用于输出并调节第二电信号;当然,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装置组合,只要能对应输出不同的所述第一电信号和所述第二电信号即可,对此不作限定。
69.进一步的,请参阅图5,可选地,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调节所述第一电信号和所述第二电信号各自的电压值,可以使所述电压差值的电压值先增大后减小且呈周期性变化。具体地,如图5所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压差值的变化曲线为锯齿波曲线;在0-t的时间段内,每对所述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值从零逐渐增大,然后在时间t之后的每一周期t内,所述电压差值先线性增大再线性减小。
70.其中,在每一变化周期t内,每对所述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值先线性增大再线性减小可以通过多种实施方式实现。例如,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信号的电压值保持不变,所述第一电信号的电压值在每一周期t内先线性增大再线性减小;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
第一电信号的电压值保持不变,所述第二电信号的电压值在每一周期t内先线性减小再线性增大;又一种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信号的电压值和所述第二电信号的电压值均可以在每一周期t内先线性增大再线性减小,但所述第一电信号的递增量或者递减量大于所述第二电信号对应的递增量或者递减量;当然,所述电压差值先线性增大再线性减小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实施方式实现,对此不作赘述。
71.在其他实施例中,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调节所述第一电信号和所述第二电信号各自的电压值,所述电压差值的电压值先增大后减小且呈周期性变化时,所述电压差值的变化曲线也可以为为余弦波曲线。
72.在其他实施例中,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调节所述第一电信号和所述第二电信号各自的电压值,还可以使所述电压差值的电压值在高电压值和低电压值之间呈周期性交替变化,所述电压差值对应的变化曲线为高电压值和低电压值交替切换的脉冲曲线。
73.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提供前述任一种电信号组合以在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形成电压差值后,还可以进一步调节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以改变不同电信号的电压值,使得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形成的所述电压差值可以具有上述任一种电压图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的使用灵活性。
74.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在每一周期t内,所述电压差值具有一最小值vmin和一最大值vmax,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每对所述电极之间的所述电压差值的最小值vmin不小于前述第一电压阈值v1,以保证每一周期t内的所述电压差值均能够使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发生偏转,所述电压差值的最大值vmax不大于前述第二电压阈值v2,以保证每一周期t内的所述电压差值持续改变时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也能持续改变。优选地,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压差值的最小值vmin等于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开始偏转时对应的第一电压阈值v1(1v),所述电压差值的最大值vmax等于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完全偏转时对应的第二电压阈值v2(2v),从而在每一周期t内,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在0度至90度之间连续变化。
75.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每一所述电极在所述特征图像中对应的图像能够被人眼或者机器观察到,所述电压差值的变化周期t应大于一暂留阈值,所述暂留阈值可以是人眼的视觉暂留阈值,也可以是机器的判别反应阈值。通过调节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以控制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形成的所述电压差值的变化周期t大于所述暂留阈值,有利于保证每一所述电极在所述特征图像中对应的图像被识别,避免该电极对应的图像变化太快而无法识别,从而能够提高根据所述特征图像判别每一所述电极是否良好的准确性。
76.具体地,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利用判别反应阈值为0.01s的机器去观察所述特征图像时,所述电压差值增加至所述第一电压阈值v1所需要的时间t可以设定为0.05s,所述电压差值的变化周期t可以设定为0.25s。本实施例中,当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向所述led显示背板2施加电信号0.05s后,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即可形成足够大的电压差值以使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开始偏转,并且在每0.25s内,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完成一次0度至90度之间的往复偏转,相应地,所述机器能够观察到:每一个良好的所述电极在所述成像设备42形成的所述特征图像中对应的点图像在0.05s后开始发亮并且在随后的每0.25s内完成一次闪烁。也即是说,所述时间t和周期t的设定,分别会影响每一个良好的所述电极在所述特征图像中对应的点图像开始发亮的时间和完成一次闪烁所需的时间。当然,在其
他实施例中,时间t和变化周期t还可以根据观察所述特征图像的主体(人或者机器)的实际需要设定为其他合理的时间,一般的,人眼的视觉暂留阈值要大于机器的判别反应阈值,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77.进一步的,请再次参阅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光源41发射的光线依次透过所述第二偏光件12、所述液晶装置30及所述第一偏光件11之后照射在所述led显示背板2上,将所述第二偏光件12与所述第一偏光件11(即所述偏光组件10)和所述液晶装置30视为透光组合,所述照射到所述led显示背板2上的光线即所述透光组合的透过光线。
78.其中,如前所述,所述第二偏光件12与所述第一偏光件11分别用于过滤透射沿不同方向偏振的线偏振光,所述液晶装置30的液晶层31用于偏转所述第二偏光件12透射的线偏振光的偏振角度以改变到达所述第一偏光件11上的光线的偏振方向,从而调节所述透光组合的透过光线量。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偏光组件10的光特性不变,但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随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呈周期性变化的所述电压差值的改变而改变,因此所述透光组合的光线透过率与呈周期性变化的所述电压差值呈正比,故所述透光组合的光线透过率也呈周期性变化。
79.具体地,请参阅图5,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压差值在每一个周期t内先线性增大后线性减小;相应地,请参阅图6,所述透光组合的光线透过率也在每一个周期t内先线性增大后线性减小。
80.其中,如图6所示,在0-t的时间段内,所述透光组合的光线透过率均为0,且在t之后的每一周期t内,所述透光组合的光线透过率在0与最大透过率smax之间呈先线性增大后线性减小的周期变化。
81.这是因为:如图5所示,在0-t的时间段内,所述电压差值的电压值小于最小值vmin,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最小值vmin即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开始偏转时对应的前述第一电压阈值v1,故在时间t之前,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未发生偏转,所述第二偏光件12透过的光线的偏振方向未在透过所述液晶装置30时未改变而垂直于所述第一偏光件11的偏光轴,使得到达所述第一偏光件11上的光线全部被所述第一偏光件11吸收,从而没有光线透过所述第一偏光件11,也即没有光线透过所述透光组合。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在时间t之后,所述电压差值呈周期性在所述最小值vmin和一最大值vmax之间变化,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最大值vmax即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完全偏转(即偏转90度)时对应的前述第二电压阈值v2,由此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在每一周期t内在0度至90度之间偏转,使得所述第二偏光件12透过的光线的偏振方向也在0度至90度之间变化,也即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偏光件11的偏光轴和垂直于所述第一偏光件11的偏光轴之间变化;当所述第二偏光件12透过的光线的偏振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偏光件11的偏光轴时,到达所述第一偏光件11上的光线透过所述第一偏光件11,此时所述透光组合的光线透过率为最大值smax;当所述第二偏光件12透过的光线的偏振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偏光件11的偏光轴时,到达所述第一偏光件11上的光线被所述第一偏光件11全部吸收,此时所述透光组合的光线透过率为0。
8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光源41发出的光线中,只有偏振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偏光件12的偏光轴的部分光线透过所述第二偏光件12并最终透过所述液晶装置30及所述第一偏光件11照射在所述led显示背板2上,因此所述透光组合的光线透过率的最大值smax也小于
100%(见图6)。
83.还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压差值对应的变化曲线为电压值先增大后减小且呈周期性变化的余弦波曲线时,所述透光组合的光线透过率对应的曲线也为先增大后减小且呈周期性变化的余弦曲线;而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压差值对应的变化曲线为高电压值和低电压值交替切换的脉冲曲线时,所述透光组合的光线透过率对应的曲线也为高透过率和低透过率交替切换的脉冲曲线,对此不作赘述。
84.请再次参阅图1,可选地,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光件11可以为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液晶装置30靠近所述led显示背板2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一偏光件11可以为第一偏光膜,所述第一偏光膜贴设于所述液晶装置30靠近所述led显示背板2的一侧。
85.同样的,所述第二偏光件12可以为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二偏光片位于所述液晶装置30远离所述led显示背板2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二偏光件12为第二偏光膜,所述第二偏光膜贴设于所述液晶装置30远离所述led显示背板2的一侧。
86.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光件11和所述第二偏光件12均可以是偏光片或者偏光膜,并对应设于所述液晶装置30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偏光件11和所述第二偏光件12采用偏光片、偏光膜的任意组合,使得所述偏光组件10可以具有多种组合,提高了所述背板检测系统1的多样性。
87.优选地,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液晶装置30还可以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液晶层31相对两侧的配向组件(图1及图2中未示),所述配向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偏光件11和所述液晶层31之间的第一配向层及位于所述第二偏光件12和所述液晶层31之间的第二配向层。通过在所述液晶层31的相对两侧分别对应设置一配向层,使所述液晶层31的所有液晶分子具有相同的初始排列朝向,优选所有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在初始状态下均平行于所述第一偏光件11的偏光轴的延伸方向(见图1),使得所有液晶分子能够在所述横向电场e的作用下偏转相同的角度后整齐排列,从而有利于提高所述液晶装置30透过光线的均匀性。
88.优选地,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液晶装置30还包括位于所述液晶层31和所述第二偏光件12之间的透明导电层(图1及图2中未示),用于屏蔽所述液晶层31远离所述led显示背板2的一侧的电学信号。在所述液晶层31远离所述led显示背板2的一侧设置所述透明导电层,既不影响所述液晶层31的透光性,还可以屏蔽所述图像采集装置40产生的电学信号,从而避免该电学信号对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的干扰。
89.可选地,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背板检测系统1还包括载台,所述载台用于承载所述led显示背板2,还用于通过一些固定组件分别将所述偏光组件10、所述液晶装置30、所述图像采集装置40及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固定在所述载台上。
90.请参阅图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背板检测方法,所述背板检测方法应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所述背板检测系统1对led显示背板2进行检测。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及图7,所述背板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91.步骤s1,将信号加载装置50电连接于所述led显示背板2,并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向所述led显示背板2施加电信号,以使所述led显示背板2上的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具有呈周期性变化的电压差值。
92.步骤s2,通过图像采集装置40中的光源41向所述led显示背板2发射光线,并通过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40中的成像设备42接收经所述led显示背板2反射并依次透过偏光组件10和液晶装置30的反射光线,所述成像设备42生成特征图像。
93.步骤s3,根据所述特征图像判断所述led显示背板2的每一所述电极是否良好。
94.上述背板检测方法中,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向所述led显示背板2施加电信号,使所述led显示背板2的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具有呈周期性变化的电压差值,进而能够在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形成电场大小也呈周期性变化的横向电场e(见图3),由此,在所述横向电场e的作用下,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也呈周期性变化,从而可以周期性调节透过所述偏光组件10和所述液晶装置30并照射到所述led显示背板2上的入射光线的总量,使得所述成像设备42接收到所述led显示背板2的反射光线对应生成显示有多个闪烁点的所述特征图像。通过观察所述特征图像的显示画面,即可判断所述led显示背板2的每一所述电极是否良好,从而提前检测出所述led显示背板2是否存在不良电极,避免该不良电极与led芯片键合,降低了所述led显示背板2的修复难度。
95.可以理解的是,结合所述偏光组件10的滤光作用以及所述液晶层31在有无外部电场的作用下的旋光作用,所述成像设备42能够形成不同的图像。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led显示背板2未施加电信号时,每对所述电极的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22之间不存在电压差值,每对所述电极之间未形成横向电场e,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不发生偏转,从而不会改变透过所述液晶层31的光线的偏振方向,使得来自所述光源41的光线透过所述第二偏光件12之后的偏振方向不发生改变而直接透过所述液晶装置30的液晶层31,最后到达所述第一偏光件11。因为所述第二偏光件12的偏光轴与所述第一偏光件11的偏光轴相互垂直,透过所述液晶层31的光线的偏振方向也即与所述第一偏光件11的偏光轴垂直,使得透过所述液晶层31的光线全部被所述第一偏光件11吸收,从而没有光线能照射在所述led显示背板2上并反射至所述成像设备42,因此所述成像设备42显示黑图像。
96.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led显示背板2施加有电信号时,每对所述电极的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22之间具有电压差值,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形成横向电场e,使得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发生偏转,会改变透过所述液晶层31的光线的偏振方向,进而使得来自所述光源41的光线透过所述第二偏光件12及所述液晶层31之后的偏振方向发生改变,最后到达所述第一偏光件11。因为透过所述液晶层31的光线的偏振方向发生改变,也即该光线的偏振方向不会垂直于所述第一偏光件11的偏光轴,所以透过所述第二偏光件12及所述液晶层31的光线至少有部分光线分量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一偏光件11的偏光轴平行,进而使得该部分光线分量能够透过所述第一偏光件11而照射在所述led显示背板2上,并被反射至所述成像设备42,因此所述成像设备42能够形成特征图像。
97.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悉知的是,在合理范围内,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具有的电压差值越大时,形成于每对所述电极之间的所述横向电场e的电场越大,使得所述液晶层31的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也越大,进而使得来自所述光源41的光线透过所述第二偏光件12之后被所述液晶层31改变的偏振角度也越大。可以理解的是,透过所述第二偏光件12的光线的偏振方向被所述液晶层31改变的偏振角度越大,最后到达所述第一偏光件11上的光线的偏振方向也即越趋近于和所述第一偏光件11的偏光轴平行,因此到达所述第一偏光件11上的光线与所述第一偏光件11的偏光轴平行的光线分量越多,从而透过所述第一偏光件11并照射在所述led显示背板2上的所述入射光线越多,所述入射光线被所述led显示背板2反射至
所述成像设备42的光线总量也越多,使得所述成像设备42形成的特征图像亮度越大。
98.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每对所述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值呈周期性变化,使得所述横向电场e的电场大小也呈周期性变化,进而使得透过所述第二偏光件12的光线的偏振方向被所述液晶层31改变的偏振角度也呈周期性改变,由此,照射在所述led显示背板2上并反射至所述成像设备42的光线总量呈周期性变化,使得所述成像设备42形成的特征图像的亮度呈现闪烁的状态。
99.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led显示背板2存在不良电极22'时,所述不良电极22'与对应的第一电极21之间不能形成所述横向电场e,但是所述第一电极21能够和位于其远离所述不良电极22'的一侧的另一第二电极22之间形成横向电场e,因此所述液晶层31中对应覆盖所述不良电极22'的液晶分子不会发生偏转,但所述液晶层31覆盖与所述不良电极22'对应的第一电极21的液晶分子会发生偏转,由此,只有透过所述液晶层31并照射在所述第一偏光件11对应所述不良电极22'的部分上的光线会被所述第一偏光件11吸收,从而使得所述led显示背板2上的不良电极22'不反射光线、而其他的良好电极均能反射光线,进而使得所述不良电极22'在所述成像设备42对应形成的特征图像中呈黑的点图像、而其他良好的电极在所述成像设备42对应形成的特征图像中呈闪烁的点图像。
100.由此,本技术提供的所述背板检测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特征图像判断所述led显示背板2的每一所述电极是否良好的步骤具体包括:
101.当观察到任一所述电极在所述特征图像中对应的图像为闪烁的点图像时,确定所述电极良好;以及当观察到任一所述电极在所述特征图像中对应的图像为黑的点图像时,确定所述电极不良。
102.本技术提供的所述背板检测方法中,所述led显示背板2上的良好电极和不良电极在所述特征图像中分别对应闪烁的点图像和黑的点图像,二者对应具有特征明显不同的图像,便于观察,有利于提高判断每一所述电极是否良好的准确性。
103.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led显示背板2上的每对所述电极包括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可选地,本技术提供的所述背板检测方法中,所述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向所述led显示背板2施加电信号,以使所述led显示背板2上的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具有呈周期性变化的电压差值的步骤具体包括:
104.第一步,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向每一所述第一电极21施加第一电信号,向每一所述第二电极22施加第二电信号;
105.第二步,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调节所述第一电信号和所述第二电信号的电压值,使所述第一电极21上的电压值与所述第二电极22上的电压值的差值呈周期性变化。
106.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向每一所述第一电极21施加第一电信号,向每一所述第二电极22施加第二电信号具体包括:
107.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向每一所述第一电极21施加第一电信号,使得所述第一电极21产生第一正电压值,向每一所述第二电极22施加第二电信号,使得所述第二电极22产生第二正电压值;或者
108.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向每一所述第一电极21施加第一电信号,使得所述第一电极21产生第一负电压值,向每一所述第二电极22施加第二电信号,使得所述第二电极22
产生第二负电压值;或者
109.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向每一所述第一电极21施加第一电信号,使得所述第一电极21产生正电压值,向每一所述第二电极22施加第二电信号,使得所述第二电极22产生正电压值。
110.本技术提供的所述背板检测方法中,通过调节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以提供上述任一种电信号组合,从而向所述led显示背板2的每对所述电极中的不同电极分别施加电压值不同的电信号,即可在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形成所述电压差值,不同电信号的组合具有多种搭配方案,有利于提高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的使用灵活性,也有利于提高所述背板检测方法的方案多样性。
111.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提供的所述背板检测方法中,所述偏光组件10、所述液晶装置30、所述图像采集装置40及所述信号加载装置50还分别具有与前述背板检测系统1中对应元件相同的结构和功能,更具体的内容可以参见前述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112.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背板检测系统,用于检测led显示背板,所述led显示背板的一侧阵列设置多对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检测系统包括:偏光组件,包括位于所述led显示背板的一侧的第一偏光件及位于所述第一偏光件远离所述led显示背板的一侧的第二偏光件,所述第一偏光件的偏光轴与所述第二偏光件的偏光轴垂直;液晶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偏光件和所述第二偏光件之间,所述液晶装置包括至少覆盖所述led显示背板上的所述多对电极的液晶层;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偏光件远离所述液晶装置的一侧,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光源及成像设备,所述光源用于发射光线,所述成像设备用于接收反射光线并生成特征图像;以及信号加载装置,所述信号加载装置用于向所述led显示背板施加电信号,以使所述led显示背板上的每对所述电极之间具有呈周期性变化的电压差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件为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液晶装置靠近所述led显示背板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一偏光件为第一偏光膜,所述第一偏光膜贴设于所述液晶装置靠近所述led显示背板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偏光件为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二偏光片位于所述液晶装置远离所述led显示背板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二偏光件为第二偏光膜,所述第二偏光膜贴设于所述液晶装置远离所述led显示背板的一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装置还包括配向组件,所述配向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偏光件和所述液晶层之间的第一配向层及位于所述第二偏光件和所述液晶层之间的第二配向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液晶层和所述第二偏光件之间的透明导电层,用于屏蔽所述液晶层远离所述led显示背板的一侧的电学信号。5.一种背板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应用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背板检测系统对led显示背板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检测方法包括:将信号加载装置电连接于所述led显示背板,并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向所述led显示背板施加电信号,以使所述led显示背板上的每对电极之间具有呈周期性变化的电压差值;通过图像采集装置中的光源向所述led显示背板发射光线,并通过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中的成像设备接收经所述led显示背板反射并依次透过偏光组件和液晶装置的反射光线,所述成像设备生成特征图像;以及根据所述特征图像判断所述led显示背板的每一所述电极是否良好。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特征图像判断所述led显示背板的每一所述电极是否良好的步骤具体包括:当观察到任一所述电极在所述特征图像中对应的图像为闪烁的点图像时,确定所述电极良好;以及当观察到任一所述电极在所述特征图像中对应的图像为黑的点图像时,确定所述电极不良。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背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
第二电极,所述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向所述led显示背板施加电信号,以使所述led显示背板上的每对电极之间具有呈周期性变化的电压差值的步骤具体包括: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向每一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第一电信号,向每一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第二电信号;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调节所述第一电信号和所述第二电信号的电压值,使所述第一电极上的电压值与所述第二电极上的电压值的差值呈周期性变化。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向每一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第一电信号,向每一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第二电信号具体包括: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向每一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第一电信号,使得所述第一电极产生第一正电压值,向每一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第二电信号,使得所述第二电极产生第二正电压值;或者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向每一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第一电信号,使得所述第一电极产生第一负电压值,向每一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第二电信号,使得所述第二电极产生第二负电压值;或者通过所述信号加载装置向每一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第一电信号,使得所述第一电极产生正电压值,向每一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第二电信号,使得所述第二电极产生负电压值。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差值为第一电压阈值时,所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开始偏转;所述电压差值为第二电压阈值时,所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偏转90度;所述电压差值的取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电压阈值。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差值的变化周期大于暂留阈值。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LED显示背板的背板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背板检测系统包括偏光组件、位于偏光组件之间的液晶装置、位于偏光组件远离LED显示背板一侧的图像采集装置,及电连接于LED显示背板的信号加载装置。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光源及成像设备;信号加载装置用于向LED显示背板施加电信号,使LED显示背板的每对电极之间具有呈周期性变化的电压差值。该电压差值可改变光源发射的透过偏光组件和液晶装置入射到LED显示背板上的光线的总量,进而使得成像设备接收LED显示背板反射并透过偏光组件和液晶装置的反射光线后能对应形成特征图像,基于特征图像即可判断每一电极是否良好,避免不良电极与LED芯片键合,降低修复难度。降低修复难度。降低修复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

蒋光平 林浩翔 蔡明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8.23

技术公布日:

2023/2/23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8:19: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582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电极   偏光   背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