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原酸性红壤区保水增肥用生物质菌肥及其使用方法



1.本发明属于生物菌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原酸性红壤区保水增肥用生物质菌肥及其使用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高原酸性红壤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干湿季节分明、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经长期风化形成的一类酸性土壤,其集中分布云南贵州等地。高原酸性红壤由于酸、粘、瘦的特性和保水保肥能力弱,使得进行农业种植过程中养分供应不足。由于高原酸性红壤分布区域降水季节分明,春冬季节长期干旱而极大的影响农业生产。土壤保水性与土壤粒大小和土孔隙度大小相关,高原酸性红壤土粒较细且紧实,导致保水性较差。土壤保肥性随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增加,高原酸性红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保肥性较差和微生物多样性较低等因素,严重限制了土地生产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传统土壤改良方式主要是施用化肥补充养分或施用生物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性质,但对改善高原酸性红壤的保水性和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不显著,对土壤生产力提升相对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原酸性红壤区保水增肥用生物质菌肥,能有效提升高原酸性红壤的保水性,补充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微生物落多样性,恢复土壤微生物生态功能,提高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和土壤生产力。
4.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高原酸性红壤区保水增肥用生物质菌肥,本发明所述的生物质菌肥原料包括玉米秸秆、蔬菜废弃物、生物质炭、鸡粪、锯木面、豆粕、发酵菌剂a、益生菌剂b和钙镁磷肥。
6.本发明所述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为,将木质素含量较高的农业废弃物在350

400℃下碳化3-5小时,升温速率保持5℃/min,最终制备成生物质炭;所述木质素含量较高的农业废弃物包括果木修剪废弃物、木屑、竹料和橡胶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7.本发明所述生物质炭参数为,ph大于9.5,电导率大于4.5 ms/cm,总磷和总钾含量分别大于6.0 g/kg和15.0 g/kg。
8.本发明所述发酵菌剂a的制备方法为,利用细菌通用培养基lb液体培养基分别对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进行单独培养24小时,用通用真菌培养基pda液体培养基对绿木霉进行培养1周;使用前临时将三种菌液按体积等比混合制备获得发酵菌剂a。
9.本发明所述益生菌剂b的制备方法为,利用细菌通用培养基lb液体对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与短小芽孢杆菌分别进行单独培养24小时,利用通用真菌培养基pda液体对哈茨木霉菌培养1周;使用前临时将菌悬液按体积等比混合制备而成。
10.本发明所述生物质菌肥的制备方法步骤为:步骤1),生物质炭的制备将木质素含量较高的农业废弃物碳化三小时,制备成生物质炭备用;所述木质素
含量较高的农业废弃物包括果木修剪废弃物、木屑、竹料和橡胶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步骤2)、氮素调剂料的制备以重量计,将鸡粪、锯木面和豆粕按照比例混合制成氮素调剂料备用;步骤3)、发酵菌剂a的制备发酵菌剂a为利用细菌通用培养基lb液体培养基分别对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进行培养24小时;用通用真菌培养基pda液体培养基对绿木霉进行培养1周;使用前临时将三种菌液按体积等比混合制备获得发酵菌剂a;步骤4)、发酵原料的制备与一次混料再分别将玉米秸秆和蔬菜废弃物分别粉碎后,与生物质炭和氮素调剂料按比混合制备发酵原料,调节物料含水率在55-65%之间,将发酵原料按2l/m3加入发酵菌剂a;步骤5)、堆酵将物料在硬化避雨场地通过条式堆放,当堆体温度大于70℃后并保持两天后用翻堆机进行初次翻堆,初次翻堆后调节水分含量45-50%继续堆酵,此后每间隔三天翻堆一次,期间不再补水调节含水率,翻堆三次后完成堆酵处理,将堆酵腐熟料铺开晾干,控制腐熟料中水分降至25%以下制成生物质菌肥初料;步骤6)、二次混料将生物质菌肥初料、钙镁磷肥、豆粕按比例混合,并通过喷洒方式将活性益生菌剂b的培养液进行稀释接种,并调节有机肥水分维持在25%-28%之间,完成生物质菌肥的制备,装袋备用。
11.本发明所述生物质菌肥的制备方法步骤,具体为:步骤1),生物质炭的制备将木质素含量较高的农业废弃物在350

400℃下碳化三小时,升温速率保持5℃/min制备成生物质炭备用;所述木质素含量较高的农业废弃物包括果木修剪废弃物、木屑、竹料和橡胶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步骤2)、氮素调剂料的制备以重量计,将鸡粪、锯木面和豆粕按照20:20:1的比例,混合制成氮素调剂料备用;步骤3)、发酵菌剂a的制备发酵菌剂a为利用细菌通用培养基lb液体培养基分别对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进行培养24小时;用通用真菌培养基pda液体培养基对绿木霉进行培养1周;使用前临时将三种菌液按体积等比混合制备获得发酵菌剂a;步骤4)、发酵原料的制备与一次混料再分别将玉米秸秆和蔬菜废弃物分别粉碎后,与生物质炭和氮素调剂料按比混合制备发酵原料,以重量计,玉米秸秆42-48份,生物质炭16-20份,蔬菜废弃物11-14份,氮素调剂料15-18份;调节物料含水率在55-65%之间,将发酵原料按2l/m3加入发酵菌剂a;步骤5)、堆酵将物料在硬化避雨场地通过条式堆放,堆条宽为1.5米,堆体高度为1.2米,当堆体温度大于70℃后并保持两天后用翻堆机进行初次翻堆,初次翻堆后调节水分含量45-50%继续堆酵,此后每间隔三天翻堆一次,期间不再补水调节含水率,翻堆三次后完成堆酵处理,
将堆酵腐熟料铺开晾干,控制腐熟料中水分降至25%以下制成生物质菌肥初料,且ph在6.0

7.5之间;步骤6)、二次混料按每100kg生物质菌肥初料加入2kg钙镁磷肥和2kg豆粕一并混合,并通过喷洒方式将活性益生菌剂b的培养液按照1:1000的比例进行稀释接种,接种量为4l/m3,并调节有机肥水分维持在25%-28%之间,完成生物质菌肥的制备,装袋备用。
12.本发明所述生物质菌肥原料还包括堆酵接种物;所述堆酵接种的制备方法为将发酵原料与牛粪按照重量比20:1的比例混合,堆酵15天,第9天翻堆一次,驯化含有大量常规有机质腐熟降解菌。
13.本发明所述堆酵接种物步骤4中发酵原料制备时同时进行混合,混合比例为玉米秸秆42-48份,生物质炭16-20份,蔬菜废弃物11-14份,氮素调剂料15-18份,堆酵接种物2-4份。
14.本发明所述生物质菌肥的使用地域为高原酸性红壤区;使用方法为底肥+18t/ha生物质菌肥;所述底肥为氮磷钾复合肥1.5 kg/5 m2。
15.生物质菌肥的材料配比及物料选择说明:将木质素含量较高的农业废弃物进行碳化,所获得的生物质炭具有养分含量均一、重金属含量低与空隙结构发育较好的特点。生物质炭可以吸收自身重量5倍的水,对增加土壤中保水性效果显著。选择在350

400 ℃碳化是该温度下碳化能有效保留原材料中的营养成分,且碳化获得的产量较高。
16.选择将生物质炭作为原料共堆肥,炭的多孔结构为微生物的定植创造力良好的生存环境。
17.本实发明选用的物料包括玉米秸秆、锯木面和生物质炭,其难降解程度逐步增加,保障了该生物质菌肥具有持续的功能。
18.选择牛粪最为堆酵接种物的菌种来源是牛粪中生物质降解微生物菌种丰富。发酵结束后还要按照一定比例添加豆粕是为生物质菌肥施加到土壤中后益生菌的定植提供营养物质。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生物质菌肥的施加显著增加高原酸性红壤保水性,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电导率、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并增加了土壤酶活性。生物质菌肥施加后,益生菌能有效定植,增加土壤中真菌和细菌多样性,增加了土壤中木霉属、芽孢杆菌属与鞘脂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生物质菌肥对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含量和微生物落的综合作用影响了作物产量,且随生物质菌肥的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加。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21.图1不同施量处理下模拟干旱30天土壤含水量变化情况图。
22.图2不同施肥量的生物质菌肥处理对盆栽土壤物理特征和养分含量的影响图。
23.图3不同施肥量的生物质菌肥处理对耕地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图。
24.图4不同施肥量的生物质菌肥处理对耕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图。
25.图5不同施肥量的生物质菌肥处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图。
26.图6不同施肥量的生物质菌肥处理对土壤中细菌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图。
27.图7不同施肥量的生物质菌肥处理下土壤中木霉属、芽孢杆菌属和鞘脂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影响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一种高原酸性红壤区保水增肥用生物质菌肥,本发明所述的生物质菌肥原料包括玉米秸秆、蔬菜废弃物、生物质炭、鸡粪、锯木面、豆粕、发酵菌剂a、益生菌剂b和钙镁磷肥。
29.本发明所述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为,将木质素含量较高的农业废弃物在350

400℃下碳化3-5小时,升温速率保持5℃/min,最终制备成生物质炭;所述木质素含量较高的农业废弃物包括果木修剪废弃物、木屑、竹料和橡胶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30.本发明所述生物质炭参数为,ph大于9.5,电导率大于4.5 ms/cm,总磷和总钾含量分别大于6.0 g/kg和15.0 g/kg。
31.本发明所述发酵菌剂a的制备方法为,利用细菌通用培养基lb液体培养基分别对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进行单独培养24小时,用通用真菌培养基pda液体培养基对绿木霉进行培养1周;使用前临时将三种菌液按体积等比混合制备获得发酵菌剂a。
32.本发明所述益生菌剂b的制备方法为,利用细菌通用培养基lb液体对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与短小芽孢杆菌分别进行单独培养24小时,利用通用真菌培养基pda液体对哈茨木霉菌培养1周;使用前临时将菌悬液按体积等比混合制备而成。
33.本发明所述生物质菌肥的制备方法步骤为:步骤1),生物质炭的制备将木质素含量较高的农业废弃物碳化三小时,制备成生物质炭备用;所述木质素含量较高的农业废弃物包括果木修剪废弃物、木屑、竹料和橡胶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步骤2)、氮素调剂料的制备以重量计,将鸡粪、锯木面和豆粕按照比例混合制成氮素调剂料备用;步骤3)、发酵菌剂a的制备发酵菌剂a为利用细菌通用培养基lb液体培养基分别对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进行培养24小时;用通用真菌培养基pda液体培养基对绿木霉进行培养1周;使用前临时将三种菌液按体积等比混合制备获得发酵菌剂a;步骤4)、发酵原料的制备与一次混料再分别将玉米秸秆和蔬菜废弃物分别粉碎后,与生物质炭和氮素调剂料按比混合制备发酵原料,调节物料含水率在55-65%之间,将发酵原料按2l/m3加入发酵菌剂a;步骤5)、堆酵将物料在硬化避雨场地通过条式堆放,当堆体温度大于70℃后并保持两天后用翻堆机进行初次翻堆,初次翻堆后调节水分含量45-50%继续堆酵,此后每间隔三天翻堆一次,期间不再补水调节含水率,翻堆三次后完成堆酵处理,将堆酵腐熟料铺开晾干,控制腐熟料中水分降至25%以下制成生物质菌肥初料;步骤6)、二次混料将生物质菌肥初料、钙镁磷肥、豆粕按比例混合,并通过喷洒方式将活性益生菌剂
b的培养液进行稀释接种,并调节有机肥水分维持在25%-28%之间,完成生物质菌肥的制备,装袋备用。
34.本发明所述生物质菌肥的制备方法步骤,具体为:步骤1),生物质炭的制备将木质素含量较高的农业废弃物在350

400℃下碳化三小时,升温速率保持5℃/min制备成生物质炭备用;所述木质素含量较高的农业废弃物包括果木修剪废弃物、木屑、竹料和橡胶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步骤2)、氮素调剂料的制备以重量计,将鸡粪、锯木面和豆粕按照20:20:1的比例,混合制成氮素调剂料备用;步骤3)、发酵菌剂a的制备发酵菌剂a为利用细菌通用培养基lb液体培养基分别对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进行培养24小时;用通用真菌培养基pda液体培养基对绿木霉进行培养1周;使用前临时将三种菌液按体积等比混合制备获得发酵菌剂a;步骤4)、发酵原料的制备与一次混料再分别将玉米秸秆和蔬菜废弃物分别粉碎后,与生物质炭和氮素调剂料按比混合制备发酵原料,以重量计,玉米秸秆42-48份,生物质炭16-20份,蔬菜废弃物11-14份,氮素调剂料15-18份;调节物料含水率在55-65%之间,将发酵原料按2l/m3加入发酵菌剂a;步骤5)、堆酵将物料在硬化避雨场地通过条式堆放,堆条宽为1.5米,堆体高度为1.2米,当堆体温度大于70℃后并保持两天后用翻堆机进行初次翻堆,初次翻堆后调节水分含量45-50%继续堆酵,此后每间隔三天翻堆一次,期间不再补水调节含水率,翻堆三次后完成堆酵处理,将堆酵腐熟料铺开晾干,控制腐熟料中水分降至25%以下制成生物质菌肥初料,且ph在6.0

7.5之间;步骤6)、二次混料按每100kg生物质菌肥初料加入2kg钙镁磷肥和2kg豆粕一并混合,并通过喷洒方式将活性益生菌剂b的培养液按照1:1000的比例进行稀释接种,接种量为4l/m3,并调节有机肥水分维持在25%-28%之间,完成生物质菌肥的制备,装袋备用。
35.本发明所述生物质菌肥原料还包括堆酵接种物;所述堆酵接种的制备方法为将发酵原料与牛粪按照重量比20:1的比例混合,堆酵15天,第9天翻堆一次,驯化含有大量常规有机质腐熟降解菌。
36.本发明所述堆酵接种物步骤4中发酵原料制备时同时进行混合,混合比例为玉米秸秆42-48份,生物质炭16-20份,蔬菜废弃物11-14份,氮素调剂料15-18份,堆酵接种物2-4份。
37.本发明所述生物质菌肥的使用地域为高原酸性红壤区;使用方法为底肥+18t/ha生物质菌肥;所述底肥为氮磷钾复合肥1.5 kg/5 m2。
38.试验验证:不同施加量的生物质菌肥增强土壤保水性的室内盆栽试验将创制生物质菌肥在室内开展盆栽试验,选择合适花盆称取6kg高原旱地红壤,分别以0,1%、2%、3%与4%处理,对应的记为ck、s1、s2、s3和s4。施加后将其与土壤混匀,并浇水
至饱和后模拟干旱,每天定时称重测定土壤含水量变化情况,30天后采集土样测定土壤ph、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
39.试验结果:见图1,不同施加量的生物质菌肥处理下干旱30天后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不施肥处理,且土壤含水量随有机肥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加,3%的施肥量处理干旱30天后土壤含水量为14.2%,而当施肥量为4%时,土壤含水量为13.9%,表明在3%施加量处理下对提升土壤含水量最为显著,当增加生物质菌肥施肥量对提升土壤保水性不再随施加量增加而增加。
40.土壤养分含量变化情况见图2,盆栽试验表明:施加有机肥显著增加了土壤增加了土壤ph、有机质、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与有效磷含量,且随时加量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相比,超过2%的生物质菌肥处理能显著增加了土壤ph;而1%的生物质菌肥处理就能显著增加土壤中有机质、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与有效磷含量。3%和4%两个施肥量处理下,对土壤ph、有机质、速效钾与铵态氮四项指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而土壤硝态氮和有效磷在4%处理下最高。室内盆栽培养试验表明,3%施加量处理对改善高原酸性红壤的物理特性和提升养分含量效果较为显著,再增加施肥量对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明显减弱。
41.不同施加量生物质菌肥改良耕地土壤的田间试验为进一步验证田间施用生物质菌肥的效果,在云南石林选择一块多年玉米与辣椒轮作酸性红壤耕地,近8年均未施加过有机肥。
42.测定试验地土壤理化特征如下:ph为5.73,、电导率为0.28 ms/cm、容重为1.32 g/cm3、有机质为12.48 g/kg、总氮为1.64%、总磷为1.15%、总钾为1.86%。
43.选择平整地块旋耕后开展田间试验,共设置五个处理:底肥+不施生物质菌肥,记为ck;底肥+10t/ha生物质菌肥,记为t1;底肥+14t/ha生物质菌肥,记为t2;底肥+18t/ha生物质菌肥,记为t3;底肥+22 t/ha生物质菌肥,记为t4。
44.每个处理重复4次,共计20个小区;每个小区为1
×
5 m2,每小区种植80株棵玉米,行距为35
×
25,底肥为氮磷钾复合肥1.5 kg/小区。
45.将所有肥料通过穴施后覆一层薄土再移栽秧苗。在3月15日移栽长势均一玉米幼苗,并覆薄膜,移栽后所有小区统一水肥管理。种植3月后,于6月20日采集各处理玉米根际土壤测定土壤理化指标、酶活性和微生物落多样性。种植125天后统一采收鲜食玉米,将带包衣的玉米称重记为产量,另外采收各小区秸秆称重。
46.试验结果表明:见图3,生物质菌肥的施加显著影响了田间土壤ph、电导率、容重、土壤含水量、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
47.与不施加菌肥相比,当生物质菌肥施加量为10 t/ha时,能显著增加土壤ph、土壤含水量、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与速效钾,而对增加土壤电导率和降低土壤容重影响不显著。
48.与不施加菌肥相比,在18t/ha处理下对改善增加土壤ph与水解氮和降低土壤容重
效果最为显著,ph和水解氮分别增加到6.30和84.44mg/kg,ph增加了0.5个单位,水解氮增加了127%;容重降低至0.93g/cm3,降低了30%。
49.与不施加菌肥相比,在22t/ha处理下对增加土壤电导率、土壤含水量、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最为显著,分别达到0.59ms/cm、42.35%、29.15g/kg、22.38mg/kg和0.89g/kg。生物质菌肥以22t/ha处理下,电导率增加了89%,土壤含水量增加了8.2%,有机质增加了118%,有效磷增加了125%速效钾增加了201%。但与18t/ha处理相比,22t/ha对土壤电导率、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50.针对于多年未施加生物质有机肥的土壤,土壤理化特征与养分含量随生物质菌肥施加量增加,但当施用量超过18t/ha时,增加施加量对改善土壤特征的效益明显减弱。
51.土壤磷酸酶是催化土壤中有机类磷转化为无机磷的重要酶类,脲酶是促进酰胺类氮转化成铵态氮的酶,蔗糖酶是促进土壤中有机质转化的重要酶类,这些土壤酶对提升土壤的肥力供应能力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生物质菌肥的施加显著影响了田间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且随菌肥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见图4,与不施加生物质菌肥相比,10t/ha施加量处理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而当施加达14t/ha时脲酶才显著增加。在不同施加量处理下,22t/ha处理下土壤酶活性最高,但较18t/ha处理无显著差异。
52.见图5,不同施肥处理下玉米产量和秸秆产量随生物质菌肥施肥量增加而增加,10t/ha施加量处理下玉米产量较不施加生物质菌肥组没有显著差异,而秸秆产量显著高于不施加生物质菌肥组。14t/ha处理下玉米和秸秆产量菌高于不施加生物质菌肥组,18t/ha处理下玉米和秸秆产量均为最高,达到16.05t/ha和18.67t/ha,而22t/ha处理下玉米产量和秸秆产量都较18t/ha处理有降低趋势。表明在该多年未施加有机肥的土壤中,生物质菌肥施加量为18t/ha处理对提升作物产量效果最佳,继续增加施肥量的增产效益明显减弱。
53.chao1多样性指数是评价物种总数的重要指标。见图6,玉米根际微生物多样性性分析表明,不同施加量的生物质菌肥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中细菌和真菌chao1多样性指数,且随生物质菌肥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加。10t/ha处理较不施加生物质菌肥组显著增加了向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在22t/ha处理下多样性最高,分别较不施加生物质菌肥组增加了1.06倍和0.51倍,但当施用量大于14t/ha时,增加施用量对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不在显著差异。表明该创制生物质菌肥的施加能显著增加土壤中细菌和真多样性,有利于促进贫瘠的高原酸性红壤微生物落重建。
54.见图7,不同施加量的生物质菌肥处理对土壤中木霉属、芽孢杆菌属和鞘脂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都有增加趋势,其中木霉和芽孢杆菌属均为创制生物质菌肥生产过程中添加的主要益生菌菌种,18t/ha处理下木霉属和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都显著高于不施加生物质菌肥组,分别达到6.8%和0.52%。当增加生物质菌肥施用量时,木霉属和芽孢杆菌属的相对相对丰度不再显著增加。
55.研究表明:该创制生物质菌肥的施加后,添加的活性益生菌种能在土壤中有效定植,改善土壤细菌和真菌的落结构。鞘脂单胞菌属是土壤中与固氮相关的细菌类,10t/ha处理就显著增加了其相对丰度,不同施加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该生物质菌肥的施加显著增加了土壤中固氮菌的相对丰度,对提升土壤固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56.通过室内盆栽模拟实验和田间鲜食玉米种植试验,验证了创制的生物质菌肥对增
强高原酸性红壤保水性、改善土壤物理特征、提升土壤养分含量,提高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增加益生菌相对丰富,提高作物产量效果显著。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原酸性红壤保水增肥用生物质菌肥具有科学、高效特点。
57.本实例仅提供一种参考,而不是一种限制,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改善高原酸性红壤区土壤退化问题均实用,在高原酸性红壤区特农业,如:花卉、烟草、中药材和果蔬等,同时主要粮食作物和常规经济作物均可使用。
58.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具体实施例(由于本发明包含数值范围,故实施例不能穷举,本发明所记载的保护范围包含本发明的数值范围和其他技术要点范围),方案中公知的具体内容或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包括但不仅限于简写、缩写、本领域惯用的单位等)。应当指出,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是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原酸性红壤区保水增肥用生物质菌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质菌肥原料包括玉米秸秆、蔬菜废弃物、生物质炭、鸡粪、锯木面、豆粕、发酵菌剂a、益生菌剂b和钙镁磷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原酸性红壤区保水增肥用生物质菌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为,将木质素含量较高的农业废弃物在350

400℃下碳化3-5小时,升温速率保持5℃/min,最终制备成生物质炭;所述木质素含量较高的农业废弃物包括果木修剪废弃物、木屑、竹料和橡胶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混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质菌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炭参数为,ph大于9.5,电导率大于4.5ms/cm,总磷和总钾含量分别大于6.0g/kg和15.0g/kg。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菌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菌剂a的制备方法为,利用细菌通用培养基lb液体培养基分别对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进行单独培养24小时,用通用真菌培养基pda液体培养基对绿木霉trichoderma viride进行培养1周;使用前临时将三种菌液按体积等比混合制备获得发酵菌剂a。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菌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剂b的制备方法为,利用细菌通用培养基lb液体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与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分别进行单独培养24小时,利用通用真菌培养基pda液体对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培养1周;使用前临时将菌悬液按体积等比混合制备而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菌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菌肥的制备方法步骤为:步骤1),生物质炭的制备将木质素含量较高的农业废弃物碳化三小时,制备成生物质炭备用;所述木质素含量较高的农业废弃物包括果木修剪废弃物、木屑、竹料和橡胶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步骤2)、氮素调剂料的制备以重量计,将鸡粪、锯木面和豆粕按照比例混合制成氮素调剂料备用;步骤3)、发酵菌剂a的制备发酵菌剂a为利用细菌通用培养基lb液体培养基分别对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进行培养24小时;用通用真菌培养基pda液体培养基对绿木霉进行培养1周;使用前临时将三种菌液按体积等比混合制备获得发酵菌剂a;步骤4)、发酵原料的制备与一次混料再分别将玉米秸秆和蔬菜废弃物分别粉碎后,与生物质炭和氮素调剂料按比混合制备发酵原料,调节物料含水率在55-65%之间,将发酵原料按2l/m3加入发酵菌剂a;步骤5)、堆酵将物料在硬化避雨场地通过条式堆放,当堆体温度大于70℃后并保持两天后用翻堆机进行初次翻堆,初次翻堆后调节水分含量45-50%继续堆酵,此后每间隔三天翻堆一次,期间不再补水调节含水率,翻堆三次后完成堆酵处理,将堆酵腐熟料铺开晾干,控制腐熟料中水分降至25%以下制成生物质菌肥初料;步骤6)、二次混料
m2。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原酸性红壤区保水增肥用生物质菌肥及其使用方法,所述生物质菌肥原料包括:玉米秸秆、蔬菜废弃物、生物质炭、鸡粪、锯木面、豆粕、发酵剂、堆酵接种物、发酵菌剂A、益生菌剂B和钙镁磷肥。本发明生物质菌肥的施加显著增加高原酸性红壤保水性,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电导率、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并增加了土壤酶活性。生物质菌肥施加后,益生菌能有效定植,增加土壤中真菌和细菌多样性,增加了土壤中木霉属、芽孢杆菌属与鞘脂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生物质菌肥对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含量和微生物落的综合作用影响了作物产量,且随生物质菌肥的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增加。


技术研发人员:

徐武美 王豪吉 官会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云南师范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2.10.31

技术公布日:

2022/12/30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3:22: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553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菌肥   生物   土壤   培养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