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上弦功能的陀飞轮机芯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陀飞轮机械手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自动上弦功能的陀飞轮机芯。


背景技术:



2.手表又称为腕表,是指戴在手腕上,用以计时或者显示时间的仪器。根据手表其自身的工作原理不同,可以将手表分为机械表、电子表、以及石英表等。其中带有陀飞轮的手表因其制造的精密、走时的精准受到广泛的欢迎。
3.陀飞轮是指机械手表中的“旋转擒纵调速机构”,即在陀飞轮机械手表中设置一个旋转支架,该支架包括调速组件、擒纵叉组件、擒纵轮部件。这种装置的特点是摆轮游丝系统和擒纵机构在自身运行的同时还能够一起作度旋转,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由于地球引力所导致的手表位置误差,从而提高了手表的走时精度。机械手表在发条释放能量的最后阶段力矩下降很快,不足以使摆轮的振幅达到最低要求,而影响手表的走时精度;特别是能够提高手表走时精度的陀飞轮手表,在走时最后延时阶段由于摆幅达不到要求,而影响手表走时精度。
4.相关技术中的陀飞轮手表包括机壳以及安装在机壳内的机芯,机芯包括原动机构、传动机构、调速机构、指针机构、上条拨针机构以及陀飞轮机构。上条拨针机构进行发条的上条,使得原动机构存储一定的能量,然后原动机构利用其自身的能量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指针机构转动,实现手表机芯的计时功能。
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的原动机构只能通过手动转动上条拨针机构对原动机构的发条进行转动,使得发条储能,在手表使用一段时间后,原动机构能量耗尽,需要通过上条拨针机构原动机构进行供能。如果忘记对原动机构进行供能,原动机构在其自身存储的能量耗尽之后,会使得指针机构停转,导致机芯的走时偏差,机芯重新供能后需要重新调整指针机构至准确时间,存在机芯使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改善手表机芯使用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自动上弦功能的陀飞轮机芯。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自动上弦功能的陀飞轮机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自动上弦功能的陀飞轮机芯,包括机座、安装在所述机座上的指针机构以及安装在所述机座上的陀飞轮,还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机座上的轴承、套设安装在所述轴承外壁的锤齿轮和珍珠陀、转动安装在所述机座上的增力组件以及发条组件,所述增力组件与所述发条组件啮合设置,所述增力组件与所述锤齿轮啮合设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珍珠陀,手表在佩戴时,佩戴人会带动机芯晃动,从而带动珍珠陀转动,珍珠陀带动轴承外圈的锤齿轮转动,锤齿轮将转动动力传递给增力组件,增力组件降低传动的转速,增大传动的扭矩,并将动力传递至发条组件内进行储
能,无需人工转动上条拨针机构进行发条的上弦,降低发条机构能量耗尽导致指针机构停转的风险,提高机芯走时的准确度,改善机芯使用不便的问题。
9.可选的,所述增力组件包括与所述锤齿轮啮合设置的自动一轮、与所述自动一轮啮合设置的自动二轮、与所述自动二轮啮合设置的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与所述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啮合设置的自动三轮以及与所述自动三轮啮合设置的自动四轮,所述自动四轮与所述发条组件啮合设置,所述自动一轮、所述自动二轮、所述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所述自动三轮以及所述自动四轮均转动安装在所述机座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力组件工作时,锤齿轮带动自动一轮转动,自动一轮带动自动二轮转动,自动二轮带动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转动,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带动自动三轮转动,自动三轮带动自动四轮转动,自动四轮带动发条组件转动,实现对发条的动力传递。
11.可选的,所述自动一轮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机座上的自动第一一轮以及与所述自动第一一轮同轴固定设置的自动第二一轮,所述自动第一一轮与所述锤齿轮啮合设置;所述自动二轮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机座上与所述自动第二一轮啮合设置的自动第一二轮以及与所述自动第一二轮同轴固定设置的自动第二二轮,所述自动第二二轮与所述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啮合设置,且所述自动第一二轮的直径大于所述自动第二二轮的直径;所述自动三轮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机座上与所述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啮合设置的自动第一三轮以及与所述自动第一三轮同轴固定设置的自动第二三轮,且所述自动第一三轮的直径大于所述自动第二三轮的直径;所述自动四轮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机座上与所述自动第二三轮啮合设置的自动第一四轮以及与所述自动第一四轮同轴固定设置的自动第二四轮,所述自动第二四轮与所述发条组件啮合设置,且所述自动第一四轮的直径大于所述自动第二四轮的直径。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力组件工作时,锤齿轮带动自动第一一轮转动,自动第一一轮带动自动第二一轮转动。自动第二一轮带动自动第一二轮以及自动第二二轮转动。自动第二二轮与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啮合,并带动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转动,实现第一级降速增力矩。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带动自动第一三轮转动以及自动第二三轮转动,实现第二级降速增力矩。自动第二三轮与自动第一四轮啮合,并带动自动第一四轮以及自动第二四轮转动,实现第三级降速增力矩。最终第二四轮将动力传递给发条组件,实现发条组件的上条。
13.可选的,所述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机座上与所述自动第二二轮啮合设置的第一换向一齿轮、与所述第一换向一齿轮同轴转动设置的第一棘轮、与所述第一棘轮同轴固定设置的第一换向二齿轮、以及摆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换向一齿轮上的第一单向卡钩,所述第一单向卡钩抵紧在所述第一棘轮的外壁,所述第一换向二齿轮与所述自动第一三轮啮合设置,所述第一换向一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换向二齿轮的直径。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自动第二二轮带动第一换向一齿轮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换向一齿轮带动第一单向卡钩沿第一换向一齿轮的中心轴线转动,第一单向卡钩在第一棘轮的齿背上滑动,无法带动第一棘轮以及第一换向二齿轮转动。超越离合器换向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自动第二二轮带动第一换向一齿轮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换向一齿轮带动第一单向卡钩沿第一换向一齿轮的中心轴
线转动,第一单向卡钩钩挂在第一棘轮的齿槽内,带动第一棘轮以及第一换向二齿轮转动,从而实现对发条组件的上条。由于珍珠陀转动的顺逆具有无序性,通过换向机构实现珍珠陀对发条组件的单向传动,从而使得珍珠陀的转动始终给发条组件正向的上条力。
15.可选的,所述第一单向卡钩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且关于所述第一换向一齿轮的轴线中心对称啮合设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单向卡钩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一单向卡钩共同对第一棘轮作用,提高第一棘轮受力的平衡性,在其一第一单向卡钩失效时,其余卡钩继续对第一棘轮进行驱动,提高第一单向卡钩对第一棘轮驱动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第一换向一齿轮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棘轮以及所述第一单向卡钩均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单向卡钩上方设置有卡环,所述卡环抵紧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壁。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槽的设置使得第一单向卡钩以及第一棘轮置于安装槽内,降低了第一换向齿轮的厚度,从而降低了机芯的厚度,使得机芯更加轻薄。
19.可选的,所述增力组件还包括第二超越离合器换向轮,所述第二超越离合器换向轮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机座上与所述第一换向一齿轮啮合设置的第二换向一齿轮、与所述第二换向一齿轮同轴转动设置的第二棘轮、与所述第二棘轮同轴固定设置的第二换向二齿轮、以及摆动安装在所述第二换向一齿轮上的第二单向卡钩,第二单向卡钩在所述第二换向一齿轮内的布置方式与所述第一单向卡钩在所述第一换向一齿轮内的布置方式相同,所述第二换向二齿轮与所述自动第一三轮啮合设置,所述第二换向一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换向二齿轮的直径。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转动带动第二超越离合器换向轮转动,使得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与第二超越离合器换向轮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顺时针转动,使得第一单向卡钩无法对第一棘轮进行驱动时,第二超越离合器换向轮逆时针转动,使得第二单向卡钩对第二棘轮进行驱动,第二棘轮通过第二换向二齿轮驱动第一三轮转动,从而带动发条组件进行上条。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和第二超越离合器换向轮的设置将珍珠陀的正转和反转均转化为第一三轮的单向转动,最终实现对发条组件的上条。
21.可选的,所述发条组件包括与所述自动第二四轮啮合设置的自动上条介轮、与所述自动上条介轮啮合设置的上条棘轮,与所述上条棘轮同轴固定设置的条盒轮、绕设安装在所述条盒轮上的弹性发条以及与所述上条棘轮卡接配合的棘爪轮,所述自动上条介轮、所述上条棘轮以及所述棘爪轮均转动安装在所述机座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条组件工作时,自动第二四轮驱动自动上条介轮转动,自动上条介轮带动上条棘轮转动,上条棘轮带动条盒轮转动,条盒轮将弹性发条旋紧,实现弹性发条的储能,自动上条介轮将自动第二四轮的动力传递至上条棘轮,起到调整自动第二四轮和上条棘轮中心距的作用。
23.可选的,所述机座上开设有避让槽,所述指针机构嵌设安装在所述避让槽内。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避让槽,使得指针机构下沉安装在避让槽内,一方面防止指针机构与珍珠陀之间发生干涉,另一方面增大了珍珠陀的安装空间,继而增大珍珠陀的体积和质量,提高珍珠陀转动一周的做功效率。
25.可选的,所述机座上可拆卸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便于展示所述陀飞轮和所述珍珠陀的镂空。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对安装在机座上的零部件进行遮盖,降低机座内的零部件发生掉落的风险,镂空便于陀飞轮和珍珠陀的展示,提高机芯的美观性。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珍珠陀,手表在佩戴时,佩戴人会带动机芯晃动,从而带动珍珠陀转动,珍珠陀带动轴承外圈的锤齿轮转动,锤齿轮将转动动力传递给增力组件,增力组件降低传动的转速,增大传动的扭矩,并将动力传递至发条组件内进行储能,无需人工转动上条拨针机构进行发条的上弦,降低发条机构能量耗尽导致指针机构停转的风险,提高机芯走时的准确度,改善机芯使用不便的问题;2.通过设置增力组件,增力组件工作时,锤齿轮带动自动第一一轮转动,自动第一一轮带动自动第二一轮转动。自动第二一轮带动自动第一二轮以及自动第二二轮转动。自动第二二轮与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啮合,并带动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转动,实现第一级降速增力矩。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带动自动第一三轮转动以及自动第二三轮转动,实现第二级降速增力矩。自动第二三轮与自动第一四轮啮合,并带动自动第一四轮以及自动第二四轮转动,实现第三级降速增力矩。最终第二四轮将动力传递给发条组件,实现发条组件的上条;3.通过设置第二超越离合器换向轮,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转动带动第二超越离合器换向轮转动,使得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与第二超越离合器换向轮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顺时针转动,使得第一单向卡钩无法对第一棘轮进行驱动时,第二超越离合器换向轮逆时针转动,使得第二单向卡钩对第二棘轮进行驱动,第二棘轮通过第二换向二齿轮驱动第一三轮转动,从而带动发条组件进行上条。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和第二超越离合器换向轮的设置将珍珠陀的正转和反转均转化为第一三轮的单向转动,最终实现对发条组件的上条。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为展示机座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为展示增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为展示自动四轮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为展示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机座;2、指针机构;3、陀飞轮;4、轴承;5、锤齿轮;6、珍珠陀;7、增力组件;71、自动一轮;711、自动第一一轮;712、自动第二一轮;72、自动二轮;721、自动第一二轮;722、自动第二二轮;73、自动三轮;731、自动第一三轮;732、自动第二三轮;74、自动四轮;741、自动第一四轮;742、自动第二四轮;75、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751、第一换向一齿轮;752、第一棘轮;753、第一换向二齿轮;754、第一单向卡钩;76、第二超越离合器换向轮;761、第二换向一齿轮;762、第二棘轮;763、第二换向二齿轮;764、第二单向卡钩;8、发条组件;81、自动上条介轮;82、上条棘轮;83、条盒轮;84、弹性发条;85、棘爪轮;9、安装槽;10、卡环;11、避让槽;12、盖板;13、镂空。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具有自动上弦功能的陀飞轮机芯。
36.参照图1和图2,一种具有自动上弦功能的陀飞轮机芯包括机座1,安装在机座1上的指针机构2、陀飞轮3、珍珠陀6、与珍珠陀6传动连接的增力组件7以及与增力组件7传动连接的发条组件8。
37.机座1包括条夹板和上夹板,条夹板和上夹板相互拼接为圆形,机座1的形状可以设置为圆形或者酒桶形等不同的形状,本技术实施例中,机座1的形状设置为圆形。指针机构2和陀飞轮3设置在上夹板上,珍珠陀6、增力组件7以及发条组件8设置在条夹板上。通过将机座1拆分为条夹板和上夹板,便于后期的维修保养。
38.机芯晃动时,珍珠陀6转动,并通过增力组件7将其自身的动力传递给发条组件8进行上条,发条组件8将动力传递给陀飞轮3和指针机构2,实现机芯的走时。
39.机座1上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轴承4,轴承4的内圈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机座1上,轴承4的外圈套设安装有锤齿轮5,且珍珠陀6通过锤螺钉固定套设安装在轴承4的外圈上,珍珠陀6和锤齿轮5铆压配合。
40.参照图3和图4,增力组件7包括自动一轮71、自动二轮72、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75、第二超越离合器换向轮76、自动三轮73以自动四轮74。
41.自动一轮71包括转动安装在机座1上的自动第一一轮711以及与自动第一一轮711同步转动的自动第二一轮712,自动第一一轮711的中心轴线处一体成型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另一端与自动第二一轮712的中心轴线处一体成型,自动第一一轮711与锤齿轮5相啮合。
42.自动二轮72包括转动安装在机座1上的自动第一二轮721以及与自动第一二轮721同步转动的自动第二二轮722,自动第一二轮721的中心轴线处一体成型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另一端与自动第二二轮722的中心轴线处一体成型,自动第一二轮721的直径大于自动第二二轮722的直径,自动第一二轮721与自动第二一轮712相啮合。
43.参照图4和图5,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75包括转动安装在机座1上的第一换向一齿轮751,第一换向一齿轮751的端面开设有安装槽9,安装槽9内转动安装有与第一换向一齿轮751同轴设置的第一棘轮752,第一棘轮752远离第一换向一齿轮751端面的中心位置一体成型有第一换向二齿轮753,第一换向一齿轮751的直径大于第一换向二齿轮753的直径,第一换向一齿轮751与自动第二二轮722相互啮合设置。安装槽9的设置使得第一单向卡钩754以及第一棘轮752置于安装槽9内,降低了第一换向齿轮的厚度,从而降低了机芯的厚度,使得机芯更加轻薄。
44.安装槽9的槽底贯穿开设有摆动孔,摆动孔内插接安装有摆动杆,摆动杆的端部一体成型有第一单向卡钩754,第一单向卡钩754位于安装槽9内,且第一单向卡钩754抵紧在第一棘轮752的外壁。安装槽9的槽壁卡接安装有卡环10,卡环10置于第一单向卡钩754的上方,对第一单向卡钩754进行轴向限位,降低第一单向卡钩754在安装槽9内发生脱离的风险。
45.第一单向卡钩754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本技术实施例中,两第一单向卡钩754的数量设置为3个,且关于第一换向一齿轮751的轴线中心对称设置。多个第一单向卡钩754共同
对第一棘轮752作用,提高第一棘轮752受力的平衡性,降低第一单向卡钩754失效的风险,提高第一单向卡钩754对第一棘轮752驱动的稳定性。
46.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75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一换向一齿轮751带动第一单向卡钩754沿第一换向一齿轮751的中心轴线转动,第一单向卡钩754在第一棘轮752的齿背上滑动,无法带动第一棘轮752以及第一换向二齿轮753转动。超越离合器换向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一换向一齿轮751带动第一单向卡钩754沿第一换向一齿轮751的中心轴线转动,第一单向卡钩754钩挂在第一棘轮752的齿槽内,带动第一棘轮752以及第一换向二齿轮753转动,从而实现对发条组件8的上条。由于珍珠陀6转动的顺逆具有无序性,通过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75实现珍珠陀6对发条组件8的单向传动,从而使得珍珠陀6的转动始终给发条组件8正向的上条力。
47.第二超越离合器换向轮76包括转动安装在机座1上的第二换向一齿轮761,第二换向一齿轮761的结构与第一换向一齿轮751的结构相同,第二换向一齿轮761的安装槽9呃逆转动安装有与第二换向一齿轮761同轴设置的第二棘轮762,第二棘轮762远离第二换向一齿轮761端面的中心位置一体成型有第二换向二齿轮763,第二换向一齿轮761的直径大于第二换向二齿轮763的直径,第二换向一齿轮761与第一换向一齿轮751相互啮合设置。
48.安装槽9内摆动安装有第二单向卡钩764,第二单向卡钩764在第二换向一齿轮761内的布置方式、与第二棘轮762的作用关系、结构形状以及数量与第一单向卡钩754相对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75的设置方式相同。
49.第一换向一齿轮751转动带动第二换向一齿轮761转动,使得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75与第二超越离合器换向轮76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75顺时针转动,第一单向卡钩754无法对第一棘轮752进行驱动时,第二超越离合器换向轮76逆时针转动,第二单向卡钩764对第二棘轮762进行驱动,第二棘轮762通过第二换向二齿轮763驱动自动三轮73转动,从而带动发条组件8进行上条,反之亦然。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75和第二超越离合器换向轮76的设置将珍珠陀6的正转和反转均转化为第一三轮的单向转动,最终实现对发条组件8的上条。
50.自动三轮73包括转动安装在机座1上的自动第一三轮731以及与自动第一三轮731同步转动的自动第二三轮732,自动第一三轮731的中心轴线处一体成型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的另一端与自动第二三轮732的中心轴线处一体成型,自动第一三轮731的直径大于自动第二三轮732的直径,自动第一三轮731与第一换向二齿轮753以及第二换向二齿轮763相啮合。
51.自动四轮74包括转动安装在机座1上的自动第一四轮741以及与自动第一四轮741同步转动的自动第二四轮742,自动第一四轮741的中心轴线处一体成型有第四转轴,第四转轴的另一端与自动第二四轮742的中心轴线处一体成型,自动第一四轮741的直径大于自动第二四轮742的直径,自动第一四轮741与自动第二三轮732相啮合。
52.增力组件7工作时,锤齿轮5带动自动第一一轮711以及自动第二一轮712转动。自动第二一轮712带动自动第一二轮721以及自动第二二轮722转动。自动第二二轮722与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75啮合,并带动第一换向一齿轮751转动,实现第一级降速增力矩。第一换向一齿轮751带动第二换向一齿轮761转动,且第一换向二齿轮753以及第二换向二齿轮763带动自动第一三轮731转动,实现第二级降速增力矩。自动第二三轮732与自动第一四轮
741啮合,并带动自动第一四轮741以及自动第二四轮742转动,实现第三级降速增力矩。最终第二四轮将动力传递给发条组件8,实现发条组件8的上条。
53.发条组件8包括转动安装在机座1上的自动上条介轮81、与自动上条介轮81啮合设置的上条棘轮82、通过转轴与上条棘轮82同轴一体成型设置的条盒轮83、绕设在条盒轮83上的弹性发条84以及转动安装在机座1上的棘爪轮85。上条棘轮82与轴承4同轴设置,自动上条介轮81与第二四轮啮合设置。发条组件8进行上条时,第二四轮带动自动上条介轮81转动,自动上条介轮81带动上条棘轮82转动,上条棘轮82将弹性发条84旋紧,棘爪轮85与上条棘轮82啮合,防止上条棘轮82的反转。
54.指针机构2包括时轮、以及通过螺钉安装在机座1上的压片,压片作用在时轮的端面上。机座1上开谁有避让槽11,时轮以及压片置于避让槽11内。避让槽11使得时轮下沉安装在避让槽11内,增大了珍珠陀6的安装空间,使得机芯内可安装更大规格和质量的珍珠陀6,提高珍珠陀6单轴转动的做功效率。珍珠陀6、陀飞轮3以及时轮沿机座1坐标系的y轴分布,使得机芯的结构更加紧凑美观。
55.机座1上通过螺钉可拆卸安装有盖板12,盖板12上位于珍珠陀6和陀飞轮3的位置开设有镂空13。以便于珍珠陀6和陀飞轮3的展示,提高手表的美观度。
5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具有自动上弦功能的陀飞轮机芯的实施原理为:对发条组件8进行上条时,使用者佩戴装载该机芯的手表时,会使得偏心设置的珍珠陀6发生转动,珍珠陀6带动锤齿轮5转动,锤齿轮5将动力传递给增力组件7,实现传递动力的降速增力矩,并且增力组件7内的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75和第二超越离合器换向轮76改变了力的传递方向,使得珍珠陀6的顺向转动和逆向转动始终以上发条的单向转动传递至发条组件8,实现对弹簧发条的上条。
5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自动上弦功能的陀飞轮机芯,包括机座(1)、安装在所述机座(1)上的指针机构(2)以及安装在所述机座(1)上的陀飞轮(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机座(1)上的轴承(4)、套设安装在所述轴承(4)外壁的锤齿轮(5)和珍珠陀(6)、转动安装在所述机座(1)上的增力组件(7)以及发条组件(8),所述增力组件(7)与所述发条组件(8)啮合设置,所述增力组件(7)与所述锤齿轮(5)啮合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上弦功能的陀飞轮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力组件(7)包括与所述锤齿轮(5)啮合设置的自动一轮(71)、与所述自动一轮(71)啮合设置的自动二轮(72)、与所述自动二轮(72)啮合设置的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75)、与所述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75)啮合设置的自动三轮(73)以及与所述自动三轮(73)啮合设置的自动四轮(74),所述自动四轮(74)与所述发条组件(8)啮合设置,所述自动一轮(71)、所述自动二轮(72)、所述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75)、所述自动三轮(73)以及所述自动四轮(74)均转动安装在所述机座(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上弦功能的陀飞轮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一轮(71)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机座(1)上的自动第一一轮(711)以及与所述自动第一一轮(711)同轴固定设置的自动第二一轮(712),所述自动第一一轮(711)与所述锤齿轮(5)啮合设置;所述自动二轮(72)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机座(1)上与所述自动第二一轮(712)啮合设置的自动第一二轮(721)以及与所述自动第一二轮(721)同轴固定设置的自动第二二轮(722),所述自动第二二轮(722)与所述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75)啮合设置,且所述自动第一二轮(721)的直径大于所述自动第二二轮(722)的直径;所述自动三轮(73)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机座(1)上与所述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75)啮合设置的自动第一三轮(731)以及与所述自动第一三轮(731)同轴固定设置的自动第二三轮(732),且所述自动第一三轮(731)的直径大于所述自动第二三轮(732)的直径;所述自动四轮(74)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机座(1)上与所述自动第二三轮(732)啮合设置的自动第一四轮(741)以及与所述自动第一四轮(741)同轴固定设置的自动第二四轮(742),所述自动第二四轮(742)与所述发条组件(8)啮合设置,且所述自动第一四轮(741)的直径大于所述自动第二四轮(742)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上弦功能的陀飞轮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越离合器换向轮(75)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机座(1)上与所述自动第二二轮(722)啮合设置的第一换向一齿轮(751)、与所述第一换向一齿轮(751)同轴转动设置的第一棘轮(752)、与所述第一棘轮(752)同轴固定设置的第一换向二齿轮(753)、以及摆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换向一齿轮(751)上的第一单向卡钩(754),所述第一单向卡钩(754)抵紧在所述第一棘轮(752)的外壁,所述第一换向二齿轮(753)与所述自动第一三轮(731)啮合设置,所述第一换向一齿轮(75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换向二齿轮(753)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上弦功能的陀飞轮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卡钩(754)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且关于所述第一换向一齿轮(751)的轴线中心对称啮合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上弦功能的陀飞轮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一齿轮(751)上开设有安装槽(9),所述第一棘轮(752)以及所述第一单向卡钩(754)均
安装在所述安装槽(9)内,所述第一单向卡钩(754)上方设置有卡环(10),所述卡环(10)抵紧在所述安装槽(9)的槽壁。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上弦功能的陀飞轮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力组件(7)还包括第二超越离合器换向轮(76),所述第二超越离合器换向轮(76)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机座(1)上与所述第一换向一齿轮(751)啮合设置的第二换向一齿轮(761)、与所述第二换向一齿轮(761)同轴转动设置的第二棘轮(762)、与所述第二棘轮(762)同轴固定设置的第二换向二齿轮(763)、以及摆动安装在所述第二换向一齿轮(761)上的第二单向卡钩(764),第二单向卡钩(764)在所述第二换向一齿轮(761)内的布置方式与所述第一单向卡钩(754)在所述第一换向一齿轮(751)内的布置方式相同,所述第二换向二齿轮(763)与所述自动第一三轮(731)啮合设置,所述第二换向一齿轮(76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换向二齿轮(763)的直径。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上弦功能的陀飞轮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条组件(8)包括与所述自动第二四轮(742)啮合设置的自动上条介轮(81)、与所述自动上条介轮(81)啮合设置的上条棘轮(82),与所述上条棘轮(82)同轴固定设置的条盒轮(83)、绕设安装在所述条盒轮(83)上的弹性发条(84)以及与所述上条棘轮(82)卡接配合的棘爪轮(85),所述自动上条介轮(81)、所述上条棘轮(82)以及所述棘爪轮(85)均转动安装在所述机座(1)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上弦功能的陀飞轮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1)上开设有避让槽(11),所述指针机构(2)嵌设安装在所述避让槽(11)内。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上弦功能的陀飞轮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1)上可拆卸安装有盖板(12),所述盖板(12)上设置有便于展示所述陀飞轮(3)和所述珍珠陀(6)的镂空(13)。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自动上弦功能的陀飞轮机芯,涉及陀飞轮机械手表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机座、安装在机座上的指针机构、陀飞轮,还包括转动安装在机座上的轴承、套设安装在轴承外壁的锤齿轮和珍珠陀、转动安装在机座上的增力组件以及发条组件,增力组件与发条组件啮合设置,增力组件与锤齿轮啮合设置。本申请利用珍珠陀的转动带动轴承外圈的锤齿轮转动,锤齿轮将动力传递给增力组件,增力组件降低传动的转速,增大传动的扭矩,并将动力传递至发条组件内进行储能,发条组件将能量输出至指针机构进行走时。无需人工转动上条拨针机构进行发条的上弦,降低发条机构能量耗尽导致指针机构停转的风险,提高机芯走时的准确度,改善机芯使用不便的问题。不便的问题。不便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常永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上海靖和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19

技术公布日:

2022/10/18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8:25: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54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齿轮   棘轮   机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