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套机构及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套机构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2.随着无人机行业的不断发展,无人机应用的场景不断地增多,对无人机的各项要求也不断地增加,尤其是无人机在长时间工作的过程中,电动机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电动机的散热处理不当,则会严重影响无人机的工作性能。
3.现在技术中通常通过外加散热装置来对电动机实现散热,导致了无人机的重量增加,显然外加散热装置并不适合无人机向轻量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设计电动机的散热装置则成为无人机领域的一道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力套机构及无人机,能够有效地提升无人机的电机组件的散热效果,延长电机组件的使用寿命。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动力套机构,包括基座组件、电调组件以及电机组件,基座组件设有收容腔;电调组件设置于收容腔;电机组件设置于基座组件,电机组件包括定子座、定子绕组、磁瓦以及转子,定子绕组设置于定子座,磁瓦设置于转子,电调组件与定子绕组电连接,定子座设有进风口,转子朝向定子座的表面设有凸起的风扇叶片,以及转子边缘设有出风口,当转子转动时,外界的气体从进风口进入电机组件内部,以将电机组件的热量从出风口吹出。
6.可选地,风扇叶片包括第一叶片,第一叶片的两端分别与转子的边缘和转子的转动中心连接。
7.可选地,风扇叶片还包括第二叶片,第二叶片自转子的边缘朝转子的转动中心延伸,沿转子的径向方向,第二叶片的长度小于第一叶片的长度。
8.可选地,定子座设有第一过线孔,基座组件设有第二过线孔,电调组件包括电调功率板、三相线缆以及总线缆,三相线缆分别穿过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并且三相线缆的第一端与定子绕组电连接,三相线缆的第二端与电调功率板电连接,总线缆将电调功率板与外部设备电连接;动力套机构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设置于三相线缆与第一过线孔之间,第二密封件设置于基座组件或者定子座,第二密封件用于密封三相线缆与第二过线孔之间的间隙。
9.可选地,定子座朝转子的表面设有环绕第一过线孔设置的第一密封槽,第一密封件设置于第一密封槽内;定子座朝基座组件的表面设有环绕第一过线孔设置的第二密封槽,第二密封件设置于第二密封槽内。
10.可选地,基座组件朝定子座的表面设有环绕第二过线孔设置的环形凸台,并且第二密封槽与环形凸台相对应,第二密封件分别与第二密封槽和环形凸台抵接。
11.可选地,基座组件包括管夹座、连接部以及盖板,管夹座设有收容腔、第二过线孔、
开口以及第三过线孔,第二过线孔将收容腔与外界连通,开口与收容腔连通,盖板设置于开口,连接部设置于管夹座的侧壁,连接部设有插接槽,第三过线孔将收容腔与插接槽连通;电调功率板设置于盖板朝收容腔的表面,总线缆的第一端与电调功率板电连接,总线缆的第二端穿过第三过线孔后自插接槽伸出;基座组件还包括第三密封件,第三密封件设置于总线缆与第三过线孔之间的间隙。
12.可选地,基座组件还包括第四密封件,第四密封件设置于管夹座的开口边缘处或者盖板朝向管夹座的表面,第四密封件分别与管夹座和盖板抵接。
13.可选地,连接部设有第三密封槽,第三密封槽环绕第三过线孔设置,第三密封件设置于第三密封槽内。
14.可选地,盖板背离管夹座的表面设有若干散热鳍,和/或,电调组件还包括导热件,导热件设置于电调功率板和盖板之间,并且导热件分别与电调功率板和盖板抵接。
1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人机,包括如上述的动力套机构。
16.本技术实施例动力套机构包括电机组件、基座组件以及电调组件,基座组件设有收容腔,电机组件设置于收容腔外,电调组件设置于收容腔内,电机组件包括定子座、定子绕组、磁瓦以及转子,定子座设置于基座组件上,定子绕组设置于定子座上,磁瓦设置于转子,并且转子可以相对于定子座转动,定子座设有进风口,转子朝定子座的表面设有凸起的风扇叶片,转子的边缘设有出风口,通过在转子上设置风扇叶片可以巧妙利用转子的动能,当转子转动时,外界的气体从进风口进入电机组件的内部,以将电机组件的热量从出风口吹出,有效提升电机组件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动力套机构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动力套机构的电机组件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动力套机构的定子座一视角的示意图。
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动力套机构的转子一视角的剖视示意图。
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动力套机构的基座组件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2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动力套机构的管夹座和连接部一视角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2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动力套机构的电调组件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
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7.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28.请参阅图1,动力套机构100包括电机组件10、基座组件20以及电调组件30。电调组件30设置于基座组件20的内部,电机组件10设置于基座组件20的外部,并且电调组件30与电机组件10电连接,电调组件30用于对电机组件10的参数进行调节,以使得电机组件10可以按照预设的转速转动。
29.对于上述的电机组件10,请参阅图2,电机组件10包括定子座11、定子绕组12、磁瓦13以及转子14。定子座11固定于基座组件20上,定子绕组12设置于定子座11的内部,磁瓦13固定于转子14,并且转子14与定子座11盖合,磁瓦13套设于定子绕组12的外周,转子14 可相对于定子座11转动。定子绕组12与电调组件30电连接,电调组件30通过调节通入定子绕组12的电流大小、电流方向等参数以调节转子14的转动方向、转动速度等。
30.请参阅图2和图3,定子座11设有进风口111、第一过线孔112、第一密封槽113以及第二密封槽114。进风口111设置于定子座11的座底并且贯穿定子座11,从而使得定子座11的内部与外界连通。进风口 111用于供外界的气流进入定子座11的内部,从而将定子绕组12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散发至外界,降低定子绕组12的温度,提升转子14的转动性能。第一过线孔112设置于定子座11的底部,第一过线孔112 也贯穿定子座11,第一过线孔112用于供电调组件30的线缆穿过定子座11,以与定子绕组12实现电连接。第一密封槽113位于定子座11朝向转子14的表面,并且第一密封槽113环绕第一过线孔112设置。第二密封槽114位于定子座11朝向基座组件20的表面,并且第二密封槽 114环绕第一过线孔112设置。
31.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动力套机构100还包括第一密封件40和第二密封件50。第一密封件40设置于第一密封槽113内,以将电调组件30的线缆与第一过线孔112之间的间隙密封。第二密封件 50设置于第二密封槽114内,第二密封件50用于密封定子座11与基座组件20之间的间隙。第一密封件40和第二密封件50可以防止外界的水汽、灰尘等杂物经过第一过线孔112进入基座组件20中,可以提升基座组件20的密封效果,保证电调组件30工作的环境不受外界干扰。
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40为灌胶,通过灌胶将电调组件30的线缆与第一过线孔112之间的间隙密封,由于灌胶浇筑时呈液体状,可以更好的密封第一过线孔112与线缆之间的间隙,灌胶风干后呈硬质固体,可以将线缆较好的固定于第一过线孔112处,防止线缆在工作过程中相对运动以导致线缆与灌胶之间产生间隙。第二密封件50可以采用灌胶或者普通的橡胶圈均可。
33.对于上述的转子14,请参阅图4,转子14设有风扇叶片141和出风口142。风扇叶片141设置于转子14朝向定子座11的表面并且朝定子座11凸起,出风口142设置于转子14的边
缘,并且出风口142将转子14的内部与外界连通。当转子14相对于定子座11转动时,风扇叶片141可以产生负压,以使得外界的气流从定子座11上的进风口111 吸入定子座11和转子14共同围合的腔室内,将定子绕组12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从转子14的出风口142吹出,以降低腔室内的温度,防止定子绕组12的温度过高而影响其工作性能。
34.风扇叶片141包括第一叶片1411。其中第一叶片1411沿转子14的径向方向延伸,并且第一叶片1411的两端分别与转子14的边缘和转子 14的中心连接。第一叶片14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当第一叶片1411的数量为两个或者多个时,为了转子14的重心平衡以及第一叶片1411的散热效果,可以采用将若干个第一叶片1411呈对称或者圆周阵列的方式设置于转子14的表面。为了进一步加快腔室内的散热效果,可以设置多个出风口142,较好地,可以在相邻两个第一叶片 1411之间设置一个出风口142,以使得每个第一叶片1411都可以对应有出风口142,加快气流的流通。
35.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风扇叶片141还可以包括第二叶片1412。第二叶片1412自转子14的边缘朝转子14的中心方向延伸,并且沿转子14的径向方向,第二叶片1412的长度小于第一叶片1411 的长度。由于若干第一叶片1411呈点射状分布,即相邻两个第一叶片 1411在靠近转子14转动中心的一端的距离小于在靠近转子14边缘的一端的距离,也就是说自转子14转动中心朝转子14边缘的方向,气流的压力逐渐减小。而过多地设置第一叶片1411又会导致靠近转子14转动中心端的相邻两个第一叶片1411之间的距离过小,对气流的驱动压力大大降低。因此,为了确保气流的流动顺畅,可以在相邻两个第一叶片 1411靠近转子14边缘的一端设置第二叶片1412,来对气流继续加压。另一方向,第二叶片1412的长度小于第一叶片1411的长度,还可以有效地减轻转子14的重量,从而减轻整个动力套机构100的重量,这对于动力套机构100的使用场景非常有利。
36.对于上述的基座组件20,请参阅图5,基座组件20包括管夹座21、连接部22、盖板23以及第三密封件24。连接部22设置于管夹座21的外侧壁,盖板23用于盖合管夹座21的一侧,以使得管夹座21能够形成封闭空间,第三密封件24设置于连接部22。管夹座21用于收容电调组件30,电调组件30的线缆从连接部22伸出与外界的设备连接,连接部22用于供外部的设备连接,以将管夹座21固定于外部的设备。第三密封件24用于密封电调组件30的线缆与连接部22之间的间隙,防止外界的水汽、灰尘等的杂物进入管夹座21内部,对电调组件30的工作性能造成影响。
37.请参阅图6,管夹座21设有收容腔211、第二过线孔212、环形凸台213、开口214以及第三过线孔215。电机组件10设置于管夹座21 的收容腔211外,电调组件30设置于收容腔211内,第二过线孔212 将收容腔211与外界连通,并且第二过线孔212的位置与第一过线孔112 的位置相对应,以使得电调组件30的线缆能够同时穿过第一过线孔112 和第二过线孔212。环形凸台213设置于管夹座21朝向电机组件10的外表面,并且环形凸台213的位置与第二密封槽114的位置相对应,即环形凸台213环绕第二过线孔212设置。在电机组件10与基座组件20 的安装过程中,可以将第二密封件50安装于第二密封槽114内,再将定子座11安装于管夹座21上,环形凸台213与第二密封件50抵接并且环形凸台213将第二密封件50压紧于第二密封槽114内。相较于仅仅是管夹座21的表面与第二密封件50抵接的连接方式,凸起的环形凸台213可以更加好地压紧第二密封件50,进一步提升第二密封件50的密封效果。开口214设置于管夹座21背离电机组件10的一表面,开口 214将收容腔211与外界连通,盖板23
用于盖合或者打开开口214,以便于电调组件30的安装于拆卸。第三过线孔215设置于管夹座21的侧壁,并且第三过线孔215也将收容腔211与外界连通,第三过线孔215 用于供电调组件30的线缆穿过。
38.请参阅图6,连接部22设有插接槽221和第三密封槽222,第三过线孔215将管夹座21的收容腔211与连接部22的插接槽221连通,第三密封槽222设置于第三过线孔215处,第三密封槽222用于收容第三密封件24。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密封件24可以灌胶也可以是普通的橡胶圈。
39.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调组件30设置于盖板23朝向收容腔211的一表面,可以使得电调组件30直接与盖板23抵接,从而使得电调组件30 工作中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通过盖板23向外界散发,有效降低电调组件30的温度。因此,如图5所示,可以在盖板23背离收容腔211的另一表面设置若干散热鳍231,以进一步增强盖板23的散热效果。
40.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中,请参阅图5,基座组件20还包括第四密封件25,第四密封件25环绕设置于管夹座21的开口214处,或者,第四密封件25环绕设置于盖板23朝收容腔211的表面的边缘处,当盖板23盖合管夹座21的开口214时,第四密封件25同时与盖板23 和管夹座21抵接,第四密封件25用于密封盖板23与管夹座21之间的间隙,提升管夹座21的收容腔211内的密封性。
41.对于上述的电调组件30,请参阅图7,电调组件30包括电调功率板31、三相线缆32以及总线缆33。三相线缆32的第一端依次穿过第二过线孔212和第一过线孔112与定子绕组12电连接,三相线缆32的第二端与电调功率板31电连接,总线缆33的第一端与电调功率板31 电连接,总线缆33的第二端穿过第三过线孔215后从插接槽221内伸出与外部的设备电连接,以实现对电调功率板31的供电以及信号传输等。
42.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电调功率板31可以设置于盖板23上以加快电调功率板31的散热,因此,为了进一步地提升散热效果,如图7所示,电调组件30还可以包括导热件34,导热件34设置于电调功率板 31和盖板23之间,并且导热件34分别与电调功率板31和盖板23抵接,导热件34由于具有较高的导热率,可以更快地将电调功率板31上的更多热量传递于盖板23上,电调功率板31的散热效果大大提升。其中导热件34可以是石墨片、导热硅胶垫等。
43.本技术实施例动力套机构100包括电机组件10、基座组件20以及电调组件30,基座组件20设有收容腔211,电机组件10设置于收容腔 211外,电调组件30设置于收容腔211内,电机组件10包括定子座11、定子绕组12、磁瓦13以及转子14,定子座11设置于基座组件20上,定子绕组12设置于定子座11上,磁瓦13设置于转子14,并且转子14 可以相对于定子座11转动,定子座11设有进风口111,转子14朝定子座11的表面设有凸起的风扇叶片141,转子14的边缘设有出风口142,通过在转子14上设置风扇叶片141可以巧妙利用转子14的动能,当转子14转动时,外界的气体从进风口111进入电机组件10的内部,以将电机组件10的热量从出风口142吹出,有效提升电机组件10的散热效果。
44.本技术又提供无人机实施例,所述无人机包括上述的动力套机构 100,对于动力套机构100的具体结构和功能可参阅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4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
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动力套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组件,设有收容腔;电调组件,设置于所述收容腔;电机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包括定子座、定子绕组、磁瓦以及转子,所述定子绕组设置于所述定子座,所述磁瓦设置于所述转子,所述电调组件与所述定子绕组电连接,所述定子座设有进风口,所述转子朝向所述定子座的表面设有凸起的风扇叶片,以及所述转子边缘设有出风口,当所述转子转动时,外界的气体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电机组件内部,以将所述电机组件的热量从所述出风口吹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叶片包括第一叶片,所述第一叶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子的边缘和所述转子的转动中心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叶片还包括第二叶片,所述第二叶片自所述转子的边缘朝所述转子的转动中心延伸,沿所述转子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二叶片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叶片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座设有第一过线孔,所述基座组件设有第二过线孔,所述电调组件包括电调功率板、三相线缆以及总线缆,所述三相线缆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过线孔和所述第二过线孔,并且所述三相线缆的第一端与所述定子绕组电连接,所述三相线缆的第二端与所述电调功率板电连接,所述总线缆将所述电调功率板与外部设备电连接;所述动力套机构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三相线缆与所述第一过线孔之间,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基座组件或者所述定子座,所述第二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三相线缆与所述第二过线孔之间的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座朝所述转子的表面设有环绕所述第一过线孔设置的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槽内;所述定子座朝所述基座组件的表面设有环绕所述第一过线孔设置的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组件朝所述定子座的表面设有环绕所述第二过线孔设置的环形凸台,并且所述第二密封槽与所述环形凸台相对应,所述第二密封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密封槽和所述环形凸台抵接。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组件包括管夹座、连接部以及盖板,所述管夹座设有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二过线孔、开口以及第三过线孔,所述第二过线孔将所述收容腔与外界连通,所述开口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开口,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管夹座的侧壁,所述连接部设有插接槽,所述第三过线孔将所述收容腔与所述插接槽连通;所述电调功率板设置于所述盖板朝所述收容腔的表面,所述总线缆的第一端与所述电调功率板电连接,所述总线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三过线孔后自所述插接槽伸出;所述基座组件还包括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设置于所述总线缆与所述第三过线
孔之间的间隙。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有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三密封槽环绕所述第三过线孔设置,所述第三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三密封槽内。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背离所述管夹座的表面设有若干散热鳍,和/或,所述电调组件还包括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电调功率板和所述盖板之间,并且所述导热件分别与所述电调功率板和所述盖板抵接。10.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力套机构。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动力套机构及无人机。所述动力套机构包括电机组件、基座组件以及电调组件。基座组件设有收容腔,电机组件设置于收容腔外,电调组件设置于收容腔内。电机组件包括定子座、定子绕组、磁瓦以及转子,定子座设置于基座组件上,定子绕组设置于定子座上,磁瓦设置于转子,并且转子可以相对于定子座转动。定子座设有进风口,转子朝定子座的表面设有凸起的风扇叶片,转子的边缘设有出风口。通过在转子上设置风扇叶片可以巧妙利用转子的动能,当转子转动时,外界的气体从进风口进入电机组件的内部,以将电机组件的热量从出风口吹出,有效提升电机组件的散热效果。件的散热效果。件的散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梁土荣 张威 梁巨帅 刘友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好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07

技术公布日:

2023/2/13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4:18: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539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定子   所述   组件   转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