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起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人机起降平台。


背景技术:



2.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操作。无人机分为军用与民用两种,军用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无人机主要是配合行业进行使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等等领域的应用,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
3.无人机在使用的过程中都需要设置起降平台,目前的起降平台主要分为固定地面和移动平台两种,固定地面的需要在预设的位置固定安装,使用不方便,而移动平台由于考虑无人机降落精度问题,所以自身的体积较大,现有的移动平台都需要专用的车载箱体,通过皮卡运载,不适用于普通家用轿车的安装,使用适应性差,不利于市场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5.无人机移动平台使用适应性差,不利于市场推广。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起降平台,包括:
7.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基板、与所述基板两侧相铰接的翻盖、与所述翻盖连接的翻转驱动件;所述翻转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翻盖相对所述基板转动;
8.归中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归中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两侧的拦臂、设置在两侧所述拦臂上的滑块、与所述滑块相配合的滑轨、连接两侧所述滑块的归中驱动件;所述归中驱动件用于驱动两侧的所述滑块沿所述滑轨设置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及
9.夹持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相向设置的两个夹臂、及与所述夹臂连接的夹持驱动件;所述夹持驱动件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夹臂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夹臂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拦臂的移动方向相垂直。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拦臂包括推杆及与所述推杆连接的抽拉件;所述推杆与所述滑块连接固定。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抽拉件为抽屉导轨;所述抽拉件包括第一导条及滑设在所述第一导条上的第二导条,两侧所述拦臂的抽拉件自两侧的所述推杆相向延伸设置,两侧所述抽拉件的第一导条连接固定。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归中驱动件包括伸缩件及设置在所述伸缩件两侧的连杆;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伸缩件相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相铰接。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缩件垂直于所述滑轨,所述滑轨与所述抽拉件平行设置。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轨由两段轨体拼接组成,两段轨体的拼接位置位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翻盖的铰接位置,所述基板与所述翻盖对应所述滑轨的位置设置有开槽,所述滑块对应滑设在所述开槽内。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两排滚轮,所述滑轨的上下两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轨对应穿设在两排的所述滚轮之间,两排的所述滚轮分别对应滑设在两侧的所述滑槽内。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驱动件包括与所述翻盖固定连接的挂耳、与所述挂耳相铰接的推拉件;所述推拉件一端与所述基板相铰接,所述推拉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挂耳相铰接。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臂呈v状结构设置,两个v状所述夹臂的开口方向相向设置。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整流罩,所述整流罩与所述基板连接固定,所述翻盖远离所述整流罩的一端设置有挡板。
19.上述无人机起降平台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20.通过在基板两侧设置翻盖,通过翻转驱动件驱动翻盖转动实现壳体的展开与折叠操作,有效减少了壳体的体积,同时保证了展开状态下为无人机提供足够的降落空间,适应于家用轿车安装使用,有利于市场推广;并通过设置归中组件将降落后的无人机移动至壳体中线上,通过两个夹臂将无人机进行夹持固定在壳体的中心位置,解决了无人机降落偏离的情况,降低无人机定点降落精度要求,进一步提高无人机起降平台的使用适应性,利于市场推广。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无人机起降平台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无人机起降平台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2中壳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2中壳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图2中归中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图2中滑块与滑轨连接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27.图7为图2中夹臂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中标号的含义为:
29.100、无人机起降平台;
30.10、壳体;11、基板;115、整流罩;12、翻盖;125、挡板;13、翻转驱动件;131、挂耳;132、推拉件;15、开槽;16、条形槽;
31.20、归中组件;21、拦臂;211、推杆;212、抽拉件;215、第一导条;216、第二导条;22、滑块;225、滚轮;23、滑轨;235、滑槽;24、归中驱动件;241、伸缩件;242、连杆;
32.30、夹持组件;31、夹臂。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9.请参阅图1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无人机起降平台100,包括壳体10、与壳体10连接的归中组件20及与壳体10连接的夹持组件30。该壳体10包括基板11、与基板11两侧相铰接的翻盖12、与翻盖12连接的翻转驱动件13;翻转驱动件13用于驱动翻盖12相对基板11转动,使壳体10具有展开与折叠两个工作状态,折叠状态时,两个翻盖12相互靠近闭合,展开状态时,两个翻盖12相互远离使基板11露出;归中组件20包括相对设置在两侧的拦臂21、设置在两侧拦臂21上的滑块22、与滑块22相配合的滑轨23、连接两侧滑块22的归中驱动件24;归中驱动件24用于驱动两侧的滑块22沿滑轨23设置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通过滑块22移动带动拦臂21的移动,进而将降落后的无人机推移至壳体10的中线位置;夹持组件30包括相向设置的两个夹臂31、及与夹臂31连接的夹持驱动件;夹持驱动件用于驱动两个夹臂31相互靠近或远离,夹臂31的移动方向与拦臂21的移动方向相垂直,以保证通过两
个夹臂31将无人机推移至壳体10中心位置并夹持固定。
40.上述无人机起降平台100,通过在基板11两侧设置翻盖12,通过翻转驱动件13驱动翻盖12转动实现壳体10的展开与折叠操作,有效减少了壳体10的体积,同时,展开状态下的翻盖12与基板11共同构成降落平面,可以为无人机提供足够的降落空间,适应于家用轿车安装使用,有利于市场推广;并通过设置归中组件20将降落后的无人机移动至壳体10中线上,通过两个夹臂31将无人机进行夹持固定在壳体10的中心位置,解决了无人机降落偏离的情况,降低无人机定点降落精度要求,进一步提高无人机起降平台100的使用适应性,利于市场推广。
41.进一步地,该壳体10呈中空结构设置,壳体10对应安装在外界家用轿车上。该基板11呈矩形直板状结构设置,该基板11与外界车体连接固定;该翻盖12呈l状结构设置,两侧的翻盖12相互靠近转动闭合,以形成容置无人机的空间。在本实施例中,该壳体10的一端设置有整流罩115,该整流罩115与基板11连接固定,整流罩115自基板11向远离壳体10方向呈逐渐收缩状倾斜设置,该整流罩115对应设置在壳体10靠近外界车体前进方向的一端,进而对气流具有导向作用,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壳体10所受的风阻;该翻盖12远离整流罩115的一端设置有挡板125,该挡板125呈矩形直板状结构设置,挡板125用于对壳体10进行封堵,以使壳体10内部形成相对密闭的空间,降低外界环境对内部无人机的影响。
42.进一步地,该翻转驱动件13包括与翻盖12固定连接的挂耳131、与挂耳131相铰接的推拉件132。该挂耳131呈长条状结构设置,固定耳自翻盖12向远离壳体10方向延伸设置,该推拉件132为伸缩式结构,该推拉件132一端与基板11相铰接,推拉件132的另一端与挂耳131相铰接。具体地,两侧的推拉件132伸长时,驱动两侧的翻盖12相互靠近转动直至抵接闭合,此时壳体10处于折叠状态;两侧的推拉件132缩短时,驱动两侧的翻盖12相互远离转动直至翻盖12的侧壁处于水平展开位置,此时壳体10处于展开状态。可以理解地,该推拉件132为电动、气动或液压推杆中的一种。
43.进一步地,该归中组件20将降落在壳体10内的无人机推移至中心线上(中心线定义为两侧翻盖12的对称面与基板11所在平面的相交线)。该拦臂21的设置位置与翻盖12的设置位置相对应;该拦臂21包括推杆211及与推杆连接的抽拉件212。该推杆211呈长条杆状结构设置,该推杆211沿中心线方向延伸设置,两侧拦臂21的推杆211并列设置;该抽拉件212呈长条杆状结构设置,抽拉件212为可伸缩结构,抽拉件212相对设置在推杆211的两端,抽拉件212自两侧的推杆211相向延伸设置,两侧拦臂21的抽拉件212交错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抽拉件212为抽屉导轨;该抽拉件212包括第一导条215及滑设在第一导条215上的第二导条216。该第一导条215呈长条状结构设置,第一导条215的一侧设置有凹槽;第二导条216呈长条状结构设置,第二导条216对应嵌设在第一导条215的凹槽内,第二导条216可相对第一导条215沿自身设置方向移动,以实现抽拉件212的伸长与缩短操作,该第二导条216的一端与推杆211连接固定,两侧抽拉件的第一导条215相互连接固定,当两侧拦臂21相互远离时,第二导条216对应自第一导条215内滑出,当两侧拦臂21相互靠近时,第二导条216对应插入第一导条215内,进而提高拦臂21移动的稳定性。可以理解地,抽拉件212采用抽屉导轨可以有效降低装置的生产成本,有利于市场推广。
44.进一步地,该滑块22呈矩形方块状结构设置,该滑块22与推杆211连接固定,该滑块22滑设在滑轨23上,该滑轨23呈长条状结构设置,该滑轨23与抽拉件212平行设置。具体
地,该滑轨23由两段轨体拼接组成,两段轨体的拼接位置位于基板11与翻盖12的铰接位置,以实现滑轨23分别对应设置在基板11与翻盖12上,进而保证壳体10在展开状态下,无人机落在翻盖12位置也可通过拦臂21将无人机推移至中心线上,提高了整体平台的起降面积,而且通过将滑轨23设置为两段轨体的拼接结构,适应壳体10的折叠与展开两种状态的转换,实现壳体10在折叠状态下可以为较小的体积,保证了在家用轿车安装使用。在本实施例中,该基板11与翻盖12对应滑轨23的位置设置有开槽15,该开槽15呈长条形设置,开槽15的设置方向与滑轨23的设置方向相同,该开槽15呈通孔状连通基板11与翻盖12的内外两侧,该滑块22对应滑设在开槽15内,该滑轨23安装在开槽15内侧壁的一侧;该滑块22上设置有两排滚轮225,滑轨23的上下两侧设置有滑槽235,该滑轨23对应穿设在两排滚轮225之间,两排的滚轮225分别对应滑设在两侧的滑槽235内,保证了对滑块22移动的导向,同时提高了滑块22与滑轨23连接位置的可靠性。更近一步地,为了保证滑块22平稳通过翻盖12与基板11铰接形成的缝隙,两排滚轮225每排的设置数量为至少三个,以保证滑块22在通过上述缝隙时始终可以获得滑轨23的可靠支撑,避免滚轮225陷入缝隙的情况。具体地,滑轨23采用v-slot截面形状的铝型材,以降低装置的生产成本,有利于市场推广。
45.进一步地,该归中驱动件24包括伸缩件241及设置在伸缩件241两侧的连杆242。该伸缩件241呈长条状固定在基板11下表面,该伸缩件241垂直于滑轨23,该连杆242一端与伸缩件241相铰接,连杆242的另一端与滑块22相铰接,进而通过伸缩件241驱动连杆242与伸缩件241连接的一端移动,进而带动两侧的滑块22相互靠近或远离。可以理解地,该伸缩件241为电动、气动或液压推杆中的一种,保证伸缩件241可以驱动连杆242的一端沿伸缩件241设置方向移动即可,不具体限制伸缩件241的结构。
46.进一步地,该夹臂31呈v状结构设置,两个v状夹臂31的开口方向相向设置,外界无人机对应夹臂31位置设置有圆环块,两个v状夹臂31对应夹持圆环块的两侧,对无人机夹持固定的同时对无人机进行居中校位,以保证无人机停靠在基板11的中心位置。该夹持驱动件(图未示)驱动两个夹臂31相互靠近或远离;可以理解地,该夹持驱动件为电动、气动或液压推杆中的一种,保证夹持驱动件可以驱动两个夹臂31相互靠近或远离即可,不具体限制夹持驱动件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该夹持驱动件垂直于滑轨23,即该夹臂31的移动方向垂直于拦臂21的移动方向;该基板11对应该夹臂31的移动位置设置有条形槽16,该条形槽16呈长条形通槽状设置,该夹臂31穿过该条形槽16与夹持驱动件连接,条形槽16的设置方向垂直于开槽15的设置方向,该条形槽16对应设置在基板11的中心线上。
4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起飞时,推拉件132拉动挂耳131带动两侧的翻盖12转动,归中驱动件24驱动两侧的拦臂21相互背离移动,同时夹持驱动件驱动两个夹臂31相互背离移动。无人机起飞后,归中驱动件24驱动两侧的拦臂21相互靠近,夹持驱动件驱动两个夹臂31相互靠近,推拉件132推动挂耳131使两侧的翻盖12闭合,完成起飞工作。降落时,同起飞时流程相同,先控制翻盖12打开,控制两侧的拦臂21远离同时两个夹臂31远离,完成准备工作后无人机降落在展开的壳体10内,再通过归中驱动件24驱动两侧的拦臂21相互靠近,拦臂21靠近同时将无人机推移至基板11中心线上,再通过夹持驱动件驱动两个夹臂31相互靠近,夹臂31相互靠近的同时对无人机进行校位,将无人机夹持固定在基板11的中心位置,最后推拉件132推动挂耳131使两侧的翻盖12闭合,将无人机固定在相对封闭的壳体10内,完成降落工作。
4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基板、与所述基板两侧相铰接的翻盖、与所述翻盖连接的翻转驱动件;所述翻转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翻盖相对所述基板转动;归中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归中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两侧的拦臂、设置在两侧所述拦臂上的滑块、与所述滑块相配合的滑轨、连接两侧所述滑块的归中驱动件;所述归中驱动件用于驱动两侧的所述滑块沿所述滑轨设置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及夹持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相向设置的两个夹臂、及与所述夹臂连接的夹持驱动件;所述夹持驱动件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夹臂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夹臂的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拦臂的移动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拦臂包括推杆及与所述推杆连接的抽拉件;所述推杆与所述滑块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件为抽屉导轨;所述抽拉件包括第一导条及滑设在所述第一导条上的第二导条,两侧所述拦臂的抽拉件自两侧的所述推杆相向延伸设置,两侧所述抽拉件的第一导条连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归中驱动件包括伸缩件及设置在所述伸缩件两侧的连杆;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伸缩件相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相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垂直于所述滑轨,所述滑轨与所述抽拉件平行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由两段轨体拼接组成,两段轨体的拼接位置位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翻盖的铰接位置,所述基板与所述翻盖对应所述滑轨的位置设置有开槽,所述滑块对应滑设在所述开槽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两排滚轮,所述滑轨的上下两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轨对应穿设在两排的所述滚轮之间,两排的所述滚轮分别对应滑设在两侧的所述滑槽内。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驱动件包括与所述翻盖固定连接的挂耳、与所述挂耳相铰接的推拉件;所述推拉件一端与所述基板相铰接,所述推拉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挂耳相铰接。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臂呈v状结构设置,两个v状所述夹臂的开口方向相向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整流罩,所述整流罩与所述基板连接固定,所述翻盖远离所述整流罩的一端设置有挡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人机起降平台,包括壳体、归中组件及夹持组件;壳体包括基板、与基板两侧相铰接的翻盖、翻转驱动件;翻转驱动件用于驱动翻盖相对基板转动;归中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两侧的拦臂、滑块、滑轨及归中驱动件;夹持组件包括相向设置的两个夹臂及夹持驱动件;夹持驱动件用于驱动两个夹臂相互靠近或远离。通过在基板两侧设置翻盖,通过翻转驱动件驱动翻盖转动实现壳体展开与折叠操作,减少体积同时保证足够的降落空间,适应于家用轿车安装使用,有利于市场推广;并通过归中组件与夹臂将无人机固定在壳体中心,解决了无人机降落偏离情况,降低定点降落精度要求,进一步提高使用适应性,利于市场推广。广。广。


技术研发人员:

杨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杨骥

技术研发日:

2022.08.18

技术公布日:

2023/2/16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4:24: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539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无人机   壳体   滑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