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训练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下肢训练仪。


背景技术:



2.长期卧床患者由于疾病因素影响或活动无耐力时,为预防双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或延缓肌萎缩,保障机体功能,常需要针对下肢进行训练。
3.目前,针对于患者的下肢训练存在多种训练设备,如在申请号为201921789399.0,专利名称为一种下肢康复训练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下肢康复训练装置,通过板状以及支撑杆的结构设计,在实现人体上身支撑的同时,通过支撑杆实现小腿的膝关节的支撑,从而使用者可以通过抬举小腿的动作,进行膝关节弯曲以及下肢肌肉力量的恢复训练,在使用该种训练装置进行康复训练,需要进行患者的转移,将患者转移到板状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又如申请号为202120604952.x专利名称为一种下肢康复训练装置的实心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床体结构,患者能够实现卧床的训练,采用该种装置直接作为病床结构,病床的需要特殊定制,成本较高,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设计,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下肢训练仪,能够达到实现患者下肢恢复训练,且所述下肢训练仪能够移动到患者病床边从而实现患者的训练,需要将患者转移到训练仪器上,通过本装置的使用能够提高患者的使用体验,提高适用性。
6.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肢训练仪,包括移动组件以及用于实现腿部训练的训练件;所述移动组件用于实现所述训练件的移动,所述训练件包括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侧还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第一支撑板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沿铰接位置发生相对旋转的驱动件,并且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可相对移动,以调节间距。
8.在现有技术中,针对于下肢的恢复训练,通常是将对应的训练仪器设置在康复训练室内,需要将患者移动到对应位置再进行康复训练;在本方案中,提供了一种下肢训练仪,其结构简单,设置有移动组件,可通过所述移动组件实现所述下肢训练仪的移动,可将所述下肢训练仪移动到患者床边,方便患者实现,且所述下肢训练仪,包括移动组件以及训练件,所述训练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板,在使用时,可将患者大腿以及小腿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相互配合,从而通过驱动所述驱动件的方式,实现所述第一支撑板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相对角度的变化,从而实现患者的康复训练,通过该下肢训练仪的结构设计,结构简单,在能够有效的实现患者下肢的康复训练的同时,可移动所述下肢训练仪的相对位置,从而更加能够方便患者的使用,能够达到实
现患者下肢恢复训练,保障机体功能的目的。
9.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底轴、第二底轴以及第三底轴;所述第一底轴以及所述第二底轴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底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底轴以及所述第二底轴之间,所述第三底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底轴以及所述第二底轴,所述第一底轴以及所述第二底轴的两端远离所述训练件的一侧还设置有万向轮,通过所述移动组件的结构设计,采用多个底轴结构,在保证稳定性的同时,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的降低所述下肢训练仪的重量,方便移动。
10.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轴以及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移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轴连接,所述训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轴上,通过所述支撑组件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实现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训练件的连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11.进一步的,所述训练件为两个,两个所述训练件间隔设置,分别用于实现患者左腿与右腿的训练,通过设置两个训练件,能够有效的实现患者两腿的康复训练。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轴上设置有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于实现其中一个所述训练件与所述第二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实现其中另一个所述训练件与所述第二连接轴活动连接;可通过改变所述第一固定件以及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两个所述训练件的间距的变化,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两个训练件之间的间距调整,更好的提高所述下肢训练仪的适用性。
13.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件分别与两个所述训练件相互配合;所述下肢训练仪还设置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按钮以及第二控制按钮,所述第一控制按钮以及所述第二控制按钮分别与两个驱动件,实现两个所述驱动件的单独控制,通过所述驱动件以及所述控制组件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两个训练件的单独控制,方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康复训练。
14.进一步的,所述训练件还包括用于实现腿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的绑带,通过绑带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保证小腿的稳定性,保证训练效果。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轴为伸缩结构,用于实现所述第二连接轴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变化,通过将所述第一连接轴设置为伸缩结构,能够更好的实现高度调节,提高所述下肢训练仪的适用性。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轴与所述第一连接轴的连接位置靠近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任意一端,通过针对于所述第一连接轴以及所述第二连接轴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避免第一连接轴对所述下肢训练仪在使用时带来的影响。
17.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第四底轴,所述第三底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底轴与所述第二底轴形成的间隔空间的一端,所述第四底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底轴与所述第二底轴形成的间隔空间的一端,且所述第三底轴与所述第四底轴之间的间距大于1m,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接轴,所述第三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底轴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轴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任意另一端相互配合,实现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固定,通过针对于所述移动组件以及所述支撑组件的结构设计,进一步保证了所述下肢训练仪的稳定性。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下肢训练仪,通过该下肢训练仪的结构设计,结构简单,在能够有效的实现患者下肢的康复训练的同时,可移动所述下肢训练仪的相对位置,从而更加能够方便患者的使用,能够达到实现患者下肢恢复训练,保障机体功能的目的;
20.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下肢训练仪,通过所述移动组件的结构设计,采用多个底轴结构,在保证稳定性的同时,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的降低所述下肢训练仪的重量,方便移动;
21.3、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下肢训练仪,通过所述支撑组件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实现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训练件的连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22.4、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下肢训练仪,通过设置两个训练件,能够有效的实现患者两腿的康复训练,且通过控制组件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两个训练件的单独控制,方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康复训练;
23.5、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下肢训练仪,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两个训练件之间的间距调整,更好的提高所述下肢训练仪的适用性;
24.6、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下肢训练仪,通过针对于所述支撑组件以及移动组件的结构设计,在保证所述下肢训练仪的适用性的同时,有效的保证所述下肢训练仪结构上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肢训练仪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训练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下肢训练仪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下肢训练仪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下肢训练仪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训练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底轴、第二底轴、第三底轴配合示意图;
33.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底轴、第二底轴、第三底轴配合示意图。
34.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35.110-第一底轴、120-第二底轴、130-第三底轴、140-万向轮、150-第四底轴、200-训练件、210-第一支撑板、220-第二支撑板、300-驱动件、410-第一连接轴、420-第二连接轴、430-第三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7.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
38.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
4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肢训练仪,包括移动组件以及用于实现腿部训练的训练件200;所述移动组件用于实现所述训练件200的移动,所述训练件200包括第一支撑板210以及第二支撑板220,所述第一支撑板2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20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10的下侧还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第一支撑板210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220沿铰接位置发生相对旋转的驱动件300。
41.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板210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220分别用于与患者的大腿以及小腿相互配合实现患者下肢的训练,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210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220相互铰接,且所述驱动件300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210的下侧,即靠近所述移动组件的一侧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撑件旋转,从而完成患者的康复训练。
42.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支撑板220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0之间形成的夹角α可在所述驱动件300的驱动下实现30
°
—180
°
的可变范围。
43.具体的,为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可在所述第一支撑板210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20用于与腿部配合的表面设置高密度泡沫垫。
44.具体的,所述驱动件300包括但不限于伸缩气缸以及伸缩弹簧。
45.在现有技术中,针对于下肢的恢复训练,通常是将对应的训练仪器设置在康复训练室内,需要将患者移动到对应位置再进行康复训练;在本方案中,提供了一种下肢训练仪,其结构简单,设置有移动组件,可通过所述移动组件实现所述下肢训练仪的移动,可将所述下肢训练仪移动到患者床边,方便患者实现,且所述下肢训练仪,包括移动组件以及训练件200,所述训练件200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支撑板210以及第二支撑板220,在使用时,可将患者大腿以及小腿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0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220相互配合,根据患者训练时大腿间距调节第一支撑板210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220宽度,从而通过驱动所述驱动件300的方式,实现所述第一支撑板210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220之间的相对角度的变化,
从而实现患者的康复训练,通过该下肢训练仪的结构设计,结构简单,在能够有效的实现患者下肢的康复训练的同时,可移动所述下肢训练仪的相对位置,从而更加能够方便患者的使用,能够达到实现患者下肢恢复训练,保障机体功能的目的。
4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底轴110、第二底轴120以及第三底轴130;所述第一底轴110以及所述第二底轴120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底轴130设置于所述第一底轴110以及所述第二底轴120之间,所述第三底轴13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底轴110以及所述第二底轴120,所述第一底轴110以及所述第二底轴120的两端远离所述训练件200的一侧还设置有万向轮140,通过所述移动组件的结构设计,采用多个底轴结构,在保证稳定性的同时,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的降低所述下肢训练仪的重量,方便移动。
47.具体的,所述第一底轴110、第二底轴120以及第三底轴130均包括但不限于方形杆件或者是圆心杆件,设置成轴状的主要目的在于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能够有效的降低重量,方便移动。
48.如图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底轴110以及所述第二底轴120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底轴110与所述第二底轴120可平行设置,也可非平行设置,当所述第一底轴110与所述第二底轴120非平行设置时,即是指所述第一底轴110以及所述第二底轴120的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间隔设置,组成类似于三角形的形状,此时,所述第三底轴130设置所述第一底轴110以及第二底轴120之间,可有效的保证所述移动组件的稳定性。
49.具体的,所述万向轮140应当还具有用于实现所述万向轮140锁定的刹车件,从而保证所述下肢训练仪的位置固定。
5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轴410以及第二连接轴420,所述第一连接轴4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底轴13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4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轴420连接,所述训练件200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轴420上,通过所述支撑组件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实现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训练件200的连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51.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轴410用于连接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轴420,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轴410的一端可与所述第三底轴130连接,也可与所述第一底轴110以及所述第二底轴120连接,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当所述第一底轴110与所述第二底轴120平行设置时,所述第一连接轴410与所述第三底轴130连接,且对应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三底轴130的中点;当所述第二底轴120以及所述第一底轴110非平行设置时,所述第一连接轴410可直接与所述第一底轴110与所述第二底轴120的连接点位置连接。
52.具体的,如图7-图8所示,所述针对于所述第一底轴110与所述第二底轴120平行设置时,所述第三底轴130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所述第一底轴110与所述第二底轴120,所述第一底轴110与所述第二底轴120可沿相应的铰接位置旋转从而改变所述第一底轴110与所述第二底轴120相对位置关系。
53.如图1-图2所示,作为所述训练件与所述第二连接轴420的一种具体的连接关系,所述第一支撑板210相对于水平面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210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连接轴420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220可在所述驱动件300的作用下,实现所述第一支撑板210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20间的夹角变化,在使用该训练仪时,可将该训练仪推到到患者床边,患者可采用坐于床边的方式,将大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0配合,将小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20
相互配合,实现训练。
54.如图5-图6所示,作为所述训练件与所述第二连接轴420的另一种具体的连接关系,所述第二支撑板22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220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连接轴420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10可在所述驱动件300的作用下,实现所述第一支撑板210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20间的夹角变化,在使用该训练仪时,可将该训练仪推到到患者床边,患者可采用卧于床上的方式,直接抬腿的方式,将大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20配合,将小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0相互配合,实现训练。
5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训练件200为两个,两个所述训练件200间隔设置,分别用于实现患者左腿与右腿的训练,通过设置两个训练件200,能够有效的实现患者两腿的康复训练。
5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轴420上设置有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于实现其中一个所述训练件200与所述第二连接轴42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实现其中另一个所述训练件200与所述第二连接轴420活动连接;可通过改变所述第一固定件以及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两个所述训练件200的间距的变化,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两个训练件200之间的间距调整,更好的提高所述下肢训练仪的适用性。
57.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以及所述第二固定件分别用于发现两个所述训练件200的固定,具体的,需要注意固定件的位置设置,避免设置固定件对所述第二支撑板220以及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相对旋转造成影响,所述第二固定件可为卡扣结构,可通过解锁的方式,接触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二连接轴420的连接关系,从而实现第二固定件的相对位置调节,但是需要说明的,针对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以及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结构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主要是通过改变两个所述训练件200,从而提供所述训练仪的适用性,即能够实现两个所述训练件200的固定且相对位置可调节均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内。
5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300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件300分别与两个所述训练件200相互配合;所述下肢训练仪还设置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按钮以及第二控制按钮,所述第一控制按钮以及所述第二控制按钮分别与两个驱动件300,实现两个所述驱动件300的单独控制,通过所述驱动件300以及所述控制组件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两个训练件200的单独控制,方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康复训练。
59.具体的,两个控制按钮分别与两个所述驱动件300信号连接,可实现所述驱动件300的控制。
60.其中,所述控制组件可直接设置在所述下肢训练仪上,也可与所述下肢训练仪分体设置,并与所述驱动件300信号连接,实现对所述驱动件300的控制
6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训练件200还包括用于实现腿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20固定的绑带,通过绑带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保证小腿的稳定性,保证训练效果。
62.其中,针对于所述绑带而言,可通过扩大所述绑带的宽度扩大与患者腿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舒适度。
6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轴410为伸缩结构,用于实现所述第二连接轴420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变化,通过将所述第一连接轴410设置为伸缩结构,能够更好的实现高度调节,提高所述下肢训练仪的适用性。
64.需要说明的,所述第一连接轴410为伸缩结构,能够实现高度调节,但是在使用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答知晓,应当保证相应的高度固定,从而方便患者使用。
6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轴420与所述第一连接轴410的连接位置靠近所述第二连接轴420的任意一端,通过针对于所述第一连接轴410以及所述第二连接轴420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避免第一连接轴410对所述下肢训练仪在使用时带来的影响。
66.在本实施例中,提供将所述第二连接轴420与所述第一连接的连接位置,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的端部,可直接将所述下肢训练仪通过所述移动组件推到患者床的侧边,可通过抬腿的方式直接使用所述下肢训练仪,可有效的避免患者移动带来的影响。
67.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第四底轴150,所述第三底轴130设置于所述第一底轴110与所述第二底轴120形成的间隔空间的一端,所述第四底轴150设置于所述第一底轴110与所述第二底轴120形成的间隔空间的一端,且所述第三底轴130与所述第四底轴150之间的间距大于1m,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接轴430,所述第三连接轴430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底轴150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轴430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轴420的任意另一端相互配合,实现所述第二连接轴420的固定,通过针对于所述移动组件以及所述支撑组件的结构设计,进一步保证了所述下肢训练仪的稳定性。
68.需要说明的,通过所述第四底轴150以及第三连接轴430的结构设计,实现了所述第二连接轴420两端的支撑,进一步保证了稳定性,将第三底轴130与所述第四底轴150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m是因为针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患者的床宽通常是90cm,设置成1m能够有效的表面床体的宽度对所述训练仪带来的影响,且能够保证其稳定性。
69.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下肢训练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组件以及用于实现腿部训练的训练件(200);所述移动组件用于实现所述训练件(200)的移动;所述训练件(200)包括第一支撑板(210)以及第二支撑板(220),所述第一支撑板(2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20)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10)的下侧还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第一支撑板(210)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220)沿铰接位置发生相对旋转的驱动件(3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底轴(110)、第二底轴(120)以及第三底轴(130);所述第一底轴(110)以及所述第二底轴(120)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底轴(130)设置于所述第一底轴(110)以及所述第二底轴(120)之间,所述第三底轴(13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底轴(110)以及所述第二底轴(120),所述第一底轴(110)以及所述第二底轴(120)的两端远离所述训练件(200)的一侧还设置有万向轮(14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肢训练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轴(410)以及第二连接轴(420),所述第一连接轴(410)的一端与所述移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4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轴(420)连接,所述训练件(200)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轴(420)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下肢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件(200)为两个,两个所述训练件(200)间隔设置,分别用于实现患者左腿与右腿的训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下肢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轴(420)上设置有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于实现其中一个所述训练件(200)与所述第二连接轴(42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实现其中另一个所述训练件(200)与所述第二连接轴(420)活动连接;可通过改变所述第一固定件以及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两个所述训练件(200)的间距的变化。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下肢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件分别与两个所述训练件(200)相互配合;所述下肢训练仪还设置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按钮以及第二控制按钮,所述第一控制按钮以及所述第二控制按钮分别与两个驱动件,实现两个所述驱动件的单独控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件(200)还包括用于实现腿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20)固定的绑带。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下肢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轴(410)为伸缩结构,用于实现所述第二连接轴(420)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变化。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下肢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轴(420)与所述第一连接轴(410)的连接位置靠近所述第二连接轴(420)的任意一端。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下肢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第四底轴(150),所述第三底轴(130)设置于所述第一底轴(110)与所述第二底轴(120)形成的间隔空间的一端,所述第四底轴(150)设置于所述第一底轴(110)与所述第二底轴(120)形成的间隔空间的一端,且所述第三底轴(130)与所述第四底轴(150)之间的间距大于1m,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接轴(430),所述第三连接轴(430)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底轴(150)连接,
所述第三连接轴(430)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轴(420)的任意另一端相互配合,实现所述第二连接轴(420)的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肢训练仪,包括移动组件以及用于实现腿部训练的训练件;所述移动组件用于实现所述训练件的移动,所述训练件包括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侧还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第一支撑板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沿铰接位置发生相对旋转的驱动件,通过结构设计,结构简单,在能够有效的实现患者下肢的康复训练的同时,可移动所述下肢训练仪的相对位置,从而更加能够方便患者的使用,能够达到实现患者下肢恢复训练,保障机体功能的目的。障机体功能的目的。障机体功能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

罗国芳 刘春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罗国芳

技术研发日:

2021.12.14

技术公布日:

2022/12/26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5:38: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516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下肢   组件   患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