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烹饪器具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在烹饪容器的上下分别设置发热装置,使烹饪容器上下同时被加热,以缩短烹饪时长。但是,多功能烹饪器具为避免壳体温度过高,需要对两套发热装置进行散热,即需要两套散热系统,导致整体结构复杂、体积大、组装困难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设计更合理的多功能烹饪器具的散热结构。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5.多功能烹饪器具的散热结构,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发热装置和烹饪容器,第一发热装置从下方向上加热烹饪容器,底座顶部转动连接有翻盖,翻盖上设有第二发热装置以及将第二发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吹向烹饪容器的导风装置,其特征是,底座设有顶部开口的安装腔,第一发热装置和烹饪容器置于安装腔内,第一发热装置和安装腔之间形成散热空腔,烹饪容器坐于第一发热装置上,烹饪容器和安装腔之间形成散热进出口, 翻盖内设有电气腔,电气腔内设有第二电机和散热风扇,第二电机同时驱动散热风扇和导风装置旋转,翻盖后部设有排风口,翻盖上设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连通排风口和凹槽侧面,翻盖盖在底座上,翻盖和烹饪容器之间水汽通过排气通道经排风口排出,翻盖底面对应散热进出口设有通孔,通孔连通电气腔,散热空腔的热风从散热进出口经电气腔从排风口排出。此款多功能烹饪器具,两套发热装置通过一套散热系统实现散热,设计合理,有效减少组装零件、减少组装工序、缩小体积,降低生产成本。
6.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作下述进一步完善。
7.更具体的方案,翻盖底面和底座之间留有间隙,散热进出口的热风混合进入间隙的冷风后经通孔进入电气腔。间隙避免进入电气腔的空气温度过高,影响电气腔内电气件的正常运行。
8.更具体的方案,翻盖底面设有凹槽,凹槽轮廓边缘凸出翻盖底面,第二发热装置和导风装置设置在翻盖底面的凹槽内,翻盖底面、凹槽外区域对应散热进出口设有所述通孔,凹槽轮廓边缘和烹饪容器相抵,使凹槽和烹饪容器之间形成相对封闭的烹饪腔。防止烹饪腔内带油烟、水汽的空气进入电气腔。
9.更具体的方案,安装腔内设有可拆卸的隔热罩,第一发热装置和和烹饪容器置于隔热罩内,第一发热装置和隔热罩之间形成所述散热空腔。隔热罩防止散热空腔内热量向传递,隔热罩也便于取出清洁。
10.更具体的方案,隔热罩通过支架支撑隔热罩内的第一发热装置。第一发热装置悬空设置在散热空腔中,减少第一发热装置向底座传递的热量。
11.更具体的方案,安装腔底部设有可拆卸的水盘,水盘位于隔热罩下方,隔热罩对应水盘设有镂空部。翻盖打开后,水盘中的水也能降低散热空腔内温度,避免底座温度过高。
12.更具体的方案,凹槽设有可拆卸的遮挡盖,遮挡盖罩住第二发热装置和导风装置,遮挡盖上设有若干通风孔。遮挡盖减少第二发热装置和导风装置的油污,方便取下清洁。
13.更具体的方案,烹饪容器为烤盘。
14.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15.(1)此款多功能烹饪器具,两套发热装置通过一套散热系统实现散热,设计合理,有效减少组装零件、减少组装工序、缩小体积,降低生产成本。
16.(2)其次,间隙设计避免进入电气腔的空气温度过高,影响电气腔内电气件的正常运行。凹槽和烹饪容器之间形成相对封闭的烹饪腔,防止烹饪腔内带油烟、水汽的空气进入电气腔。
17.(3)再有,隔热罩防止散热空腔内热量向传递,隔热罩也便于取出清洁。第一发热装置悬空设置在散热空腔中,减少第一发热装置向底座传递的热量。翻盖打开后,水盘中的水也能降低散热空腔内温度,避免底座温度过高。
18.(4)另,遮挡盖减少第二发热装置和导风装置的油污,方便取下清洁。
附图说明
19.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翻盖合上状态)。
20.图2为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翻盖合上状态)。
21.图3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翻盖打开状态)。
22.图4为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翻盖打开状态)。
23.图5为实施例中第一发热装置翻转后,取出烹饪容器、隔热罩和水盘的状态示意图。
24.图6为实施例中第一发热装置和底座的翻转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翻盖打开状态)。
26.图8为实施例的吸油烟装置和底座拆卸状态示意图。
27.图9为实施例中吸油烟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9.实施例一,参见图1-9所示,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的散热结构,包括底座1和翻盖2,翻盖2转动设置在底座1后端的顶部。底座1的前端设有电控装置11,底座1顶面中间设有顶部开口的安装腔3,安装腔3一侧设有让位缺口31,安装腔3内侧设有可拆卸的隔热罩12,隔热罩12一侧对应让位缺口31设有开槽120。底座1内翻转连接有第一发热装置4一端,第一发热装置4另一端从让位缺口31、开槽120延伸至隔热罩12内盘绕,隔热罩12通过支架121支撑隔热罩12内的第一发热装置4,烹饪容器13置于隔热罩12内、烹饪容器13坐于第一发热装置4上方,烹饪容器13和隔热罩12之间形成散热空腔30,烹饪容器13顶部边缘和安装腔3顶部边缘为散热进出口300。优选地,第一发热装置4的正负极在同一端,即第一发热装置4和底座翻转连接的一端,第一发热装置4正负极以枢轴连接方式固定在底座1内。本实施例中,烹
饪容器13为烤盘。
30.底座1的后端侧面设有可拆卸的吸油烟装置5,吸油烟装置5在底座1后端顶部的设有吸入口50,底座1底部设有出风通道10,吸油烟装置5底部出口510连通出风通道10,出风通道10在底座1顶部与吸入孔相对的一侧设有出风口100。具体地,出风通道10设置在底座1内安装腔3下方,出风口100设置在安装腔3靠近底座1前端一侧。
31.安装腔3底部设有可拆卸的水盘14,水盘14位于出风通道10上方,安装腔3底部敞开,水盘14边缘和安装腔3侧面通过台阶配合,使水盘14构成安装腔3底面,底面为出风通道10顶面。本实施例中,安装腔3侧面向内倾斜并沿高度从上至下设有第一台阶32和第二台阶33,隔热罩12边缘坐于第一台阶32上,水盘14坐于第二台阶33上。水盘14位于隔热罩12下方,隔热罩12对应水盘14设有镂空部122。
32.底座1底面设有进风口101,进风口101连通出风通道10。
33.底座1后部设有安装槽15,安装槽15和出风通道10连通,吸油烟装置5置于安装槽15内,吸油烟装置5顶部伸出底座1顶面并形成所述吸入口50,吸油烟装置5和安装槽15通过快装机构连接固定,且吸油烟装置5和安装槽15之间设有通过底座1为吸油烟装置5供电的电耦合机构。
34.吸油烟装置5包括安装壳51、第一电机54、风轮52以及过滤净化组件53,风轮52和过滤净化组件53设置在安装壳51内,安装壳51顶部靠近底座1一侧设有所述吸入口50,第一电机54驱动风轮52转动使吸入口50处产生负压。安装壳51底部靠近底座1一侧设有所述出口510,风轮52通过出口510水平转动设置在安装壳51底部,第一电机54置于安装壳51一侧驱动风轮52转动。过滤净化组件53可以是设置在吸入口50处的滤油网,也可以是设置在安装壳51内风道路径上的过滤层。
35.本实施例中,吸油烟装置5的安装壳51和第一电机54的机壳与安装槽15通过卡扣、磁吸等快装机构连接固定,第一电机54和底座1内电路通过第一电机54的机壳与安装槽15之间的磁吸导线接头、插针接头等电耦合机构连接导电。
36.翻盖2对应吸入口50设有让位槽21,翻盖2盖在底座1上,翻盖2底面和底座1之间留有间隙16。翻盖2内设有电气腔20,翻盖2底面设有凹槽22,凹槽22轮廓边缘凸出翻盖2底面。电气腔20内设有第二电机23和散热风扇24,第二电机23的转轴驱动散热风扇24旋转。凹槽22内设置在固定有第二发热装置26,第二电机23的转轴延伸至凹槽22内驱动第二发热装置26上方的导风装置25旋转。翻盖2后部设有排风口200,翻盖2上设有排气通道210,排气通道210连通排风口200和凹槽22侧面。翻盖2底面、凹槽22外区域对应散热进出口300设有通孔220,通孔220连通电气腔20,电气腔20和排风口200连通。凹槽22设有可拆卸的遮挡盖27,遮挡盖27罩住第二发热装置26和导风装置25,遮挡盖27上设有若干通风孔。
37.多功能烹饪器具的翻盖2打开,运行煎炸、烧烤等功能时,第一发热装置4和吸油烟装置5工作,第二发热装置26和第二电机23不工作。第一发热装置4从下方向上加热烹饪容器13。第一电机54带动风轮52旋转,使出风通道10内空气向出风口100流动,同时,底座1下方空气从进风口101进入出风通道10,出风通道10内空气从出风口100吹出,吸入口50处于负压状态。出风口100吹出的风将烹饪容器13上方空气吹向吸入口50,使油烟通过吸入口50进入吸油烟装置5,防止油烟外散,尤其是防止油烟向底座1前端的用户方向扩散,带油烟空气在吸油烟装置5内过滤掉油烟继续循环流动。在此次过程中,出风口100靠近散热空腔30
前侧,吸入口50靠近散热空腔30后侧,散热空腔30内空气也会流动,实现对第一发热装置4的散热。
38.多功能烹饪器具的翻盖2合上,运行焖、空气炸等功能时,第一发热装置4、第二发热装置26和第二电机23工作,吸油烟装置5不工作。凹槽22轮廓边缘和烹饪容器13顶部相抵,凹槽22和烹饪容器13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烹饪腔,第一发热装置4从下方向上加热烹饪容器13,第二电机23同时驱动散热风扇24和导风装置25旋转,导风装置25将第二发热装置26产生的热量由上至下吹向烹饪容器13,烹饪容器13上下两面均加热,缩短烹饪时间,烹饪中在翻盖2和烹饪容器13之间产生的水汽排气通道210经排风口200排出。同时,散热风扇24将电气腔20内空气从排风口200排出并带走电气腔20内热量,外界空气经翻盖2底面和底座1之间的间隙16从通孔220补充进入电气腔20,即散热进出口300的热风混合进入间隙16的冷风后经通孔220进入电气腔20。当然了,在散热空腔30内热风流动过程中,散热空腔30也会从进风口101吸入出风通道10内空气,使底座1下方空气从进风口101进入出风通道10。
39.本实施例中,翻盖2打开,可以取出烹饪容器13,将第二发热装置26翻转打开,可以取出隔热罩12和水盘14,烹饪容器13、隔热罩12和水盘14清洁容易,还能对安装腔3下方的出风通道10进行清洁。吸油烟装置5也能取出清洁。遮挡盖27也能拆卸下能单独清洁,也方便对导风装置25以及第二发热装置26清洁。

技术特征:


1.多功能烹饪器具的散热结构,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的第一发热装置(4)和烹饪容器(13),第一发热装置(4)从下方向上加热烹饪容器(13),底座(1)顶部转动连接有翻盖(2),翻盖(2)上设有第二发热装置(26)以及将第二发热装置(26)产生的热量吹向烹饪容器(13)的导风装置(25),其特征是,底座(1)设有顶部开口的安装腔(3),第一发热装置(4)和烹饪容器(13)置于安装腔(3)内,第一发热装置(4)和安装腔(3)之间形成散热空腔(30),烹饪容器(13)坐于第一发热装置(4)上,烹饪容器(13)和安装腔(3)之间形成散热进出口(300),翻盖(2)内设有电气腔(20),电气腔(20)内设有第二电机(23)和散热风扇(24),第二电机(23)同时驱动散热风扇(24)和导风装置(25)旋转,翻盖(2)后部设有排风口(200),翻盖(2)上设有排气通道(210),排气通道(210)连通排风口(200)和凹槽(22)侧面,翻盖(2)盖在底座(1)上,翻盖(2)和烹饪容器(13)之间水汽通过排气通道(210)经排风口(200)排出,翻盖(2)底面对应散热进出口(300)设有通孔(220),通孔(220)连通电气腔(20),散热空腔(30)的热风从散热进出口(300)经电气腔(20)从排风口(200)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的散热结构,其特征是,翻盖(2)底面和底座(1)之间留有间隙(16),散热进出口(300)的热风混合进入间隙(16)的冷风后经通孔(220)进入电气腔(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的散热结构,其特征是,翻盖(2)底面设有凹槽(22),凹槽(22)轮廓边缘凸出翻盖(2)底面,第二发热装置(26)和导风装置(25)设置在翻盖(2)底面的凹槽(22)内,翻盖(2)底面、凹槽(22)外区域对应散热进出口(300)设有所述通孔(220),凹槽(22)轮廓边缘和烹饪容器(13)相抵,使凹槽(22)和烹饪容器(13)之间形成相对封闭的烹饪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的散热结构,其特征是,安装腔(3)内设有可拆卸的隔热罩(12),第一发热装置(4)和和烹饪容器(13)置于隔热罩(12)内,第一发热装置(4)和隔热罩(12)之间形成所述散热空腔(3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的散热结构,其特征是,隔热罩(12)通过支架(121)支撑隔热罩(12)内的第一发热装置(4)。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的散热结构,其特征是,安装腔(3)底部设有可拆卸的水盘(14),水盘(14)位于隔热罩(12)下方,隔热罩(12)对应水盘(14)设有镂空部(12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的散热结构,其特征是,凹槽(22)设有可拆卸的遮挡盖(27),遮挡盖(27)罩住第二发热装置(26)和导风装置(25),遮挡盖(27)上设有若干通风孔。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的散热结构,其特征是,烹饪容器(13)为烤盘。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多功能烹饪器具的散热结构,包括底座、第一发热装置和烹饪容器,第一发热装置加热烹饪容器,底座顶部转动连接有翻盖,翻盖上设有第二发热装置和导风装置,底座设有安装腔,第一发热装置和烹饪容器置于安装腔内,第一发热装置和安装腔之间形成散热空腔,烹饪容器坐于第一发热装置上,烹饪容器和安装腔之间形成散热进出口,翻盖的电气腔内设有第二电机和散热风扇,第二电机同时驱动散热风扇和导风装置旋转,翻盖后部设有排风口,翻盖上设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连通排风口和凹槽侧面,翻盖底面对应散热进出口设有通孔,通孔连通电气腔。此款多功能烹饪器具,通过一套散热系统实现散热,设计合理,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

杨振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杨振巧

技术研发日:

2022.08.03

技术公布日:

2022/12/27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22:26: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511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装置   底座   容器   凹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