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船舶用救生圈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救生圈支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船舶用救生圈支架。


背景技术:



2.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救生圈外表颜应为橙红、无差、表面无凹凸、无开裂、且沿救生圈周长四个相等间距位置,应环绕贴有50

宽度的逆向反光带。救生圈反光带是用反光材料由粘结在一种压敏胶上的高强度回归反射性玻璃微珠构成的。它被缝制或粘贴于救生圈的表面后,对提高救生圈在海上夜间及视线不良环境中的被可视性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不论在白天或黑夜均有良好的逆反射光学性能。尤其是晚上,能够发挥如同白天一样的高能见度。无论使用者是在遥远处,还是在着光或散射光干扰的情况下,都可以比较容易地被发现。救生圈通常位于救生圈支架上存放。
3.目前,市面上的救生圈支架大多为简易的框架或箱体,使用极为不便,易造成救生圈上的绳索打结、老化等问题,而且在发生险情需要救助时,需要先利用人工将救生圈从支架中取出再抛掷,无法第一时间实施救援,可能错过最佳救援时间,且现有的救生圈支架仅具备支撑作用,功能较单一,比如救生圈表面的反光带是为了在夜间或视线不良环境中更容易确定其位置,由于反光层与压敏胶层之间不可拆卸,反光带在长时间使用时,会造成反光层出现氧化现象,使得反光层的使用效果不好,但是装置无法无法对反光带的性能进行检测。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船舶用救生圈支架,具备检测反光带反光效果以及便于快速取出救生圈等优点,解决了救生圈取出时间较长以及反光层氧化后反光效果不可测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解决上述救生圈取出时间较长以及反光层氧化后反光效果不可测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船舶用救生圈支架,包括外壳、救生圈释放机构和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救生圈释放机构活动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救生圈,其中:所述救生圈释放机构包括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滑轮活动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用于移动至所述外壳外部对所述救生圈进行快速释放;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有逆反射系数测定仪,所述逆反射系数测定仪连接在螺杆上,所述螺杆利用第二电机进行驱动,用于对所述救生圈上的反光带进行检测反光效果。
9.优选地,所述救生圈释放机构包括有多个夹持模块和支撑板,所述夹持模块位于所述支撑板上部,所述支撑板两侧均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用于在外壳内底部滑动,所述支
撑板上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第一伸缩杆和弹簧与外壳内部相连。
10.优选地,所述夹持模块位于所述救生圈两侧,所述夹持模块包括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上端连接有第三伸缩杆,所述第三伸缩杆端部连接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用于对所述救生圈进行夹持。
11.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上部开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中均设置有传送模块,用于带动所述救生圈进行转动。
12.优选地,所述传送模块包括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两端分别传动连接在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上,所述第一转动轴或所述第二转动轴端部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传送模块利用所述第一电机驱动。
13.优选地,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有逆反射系数测定仪,所述逆反射系数测定仪通过连接块与所述螺杆连接,所述螺杆端部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螺杆转动以带动逆反射系数测定仪移动。
14.优选地,所述逆反射系数测定仪测量数值较低时,信号传递至报警器进行报警。
15.优选地,所述外壳外部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用于控制所述救生圈释放机构和所述检测机构运行。
16.(三)有益效果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船舶用救生圈支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该高效船舶用救生圈支架,通过设置逆反射系数测定仪,利用其对救生圈侧面的反光带进行检测,若检测的数值较低则代表反光带的反光效果不好,然后将信号传递至报警器进行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更换反光带,避免在夜间或视线不良环境中无法确定救助者的位置,且待前一个救生圈的最后一个反光带检测完后,逆反射系数测定仪移动至第二个救生圈上方对其进行检测,即利用一个逆反射系数测定仪对所有的救生圈进行检测。
19.2、该高效船舶用救生圈支架,通过设置救生圈释放装置,在遭遇险情时快速将多个救生圈推出外壳外,并利用夹持模块将各个救生圈移出支架通孔外,救援人员可直接拿起救生圈并抛出,节省时间,第一时间实施救援,避免错过最佳救援时间。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21.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22.图3为本发明的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发明的救生圈放置位置示意图;
24.图5为本发明的传送模块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发明的夹持模块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发明的检测机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外壳;2、隔板;3、滑轮;4、支撑板;5、连接板;6、第一伸缩杆;7、弹簧;8、凹槽;9、第一转动轴;10、第一电机;11、主动轮;12、传送带;13、从动轮;14、第二转动轴;15、支架;16、支架通孔;17、救生圈;18、反光带;19、第二伸缩杆;20、第三伸缩杆;21、夹持板;22、螺杆;23、第二电机;24、第二电机支撑板;25、连接块;26、逆反射系数测定仪;27、报警器;
28、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请参阅图1-7,一种高效船舶用救生圈支架,包括外壳1、救生圈释放机构和检测机构,检测机构设置在外壳1内部,救生圈释放机构活动设置在外壳1内,外壳1内部设置有救生圈17,其中:救生圈释放机构包括有支撑板4,支撑板4通过滑轮3活动设置在外壳1内部,用于移动至外壳1外部对救生圈17进行快速释放;检测机构包括有逆反射系数测定仪26,逆反射系数测定仪26连接在螺杆22上,螺杆22利用第二电机23进行驱动,用于对救生圈17上的反光带18进行检测反光效果。
30.进一步地,救生圈释放机构包括有多个夹持模块和支撑板4,夹持模块位于支撑板4上部,支撑板4两侧均设置有滑轮3,滑轮3与外壳1内部下表面相接触,外壳1内部下表面两侧均固定设置有隔板2,且滑轮3位于隔板2与外壳1内壁之间,滑轮3用于在外壳1内底部滑动,支撑板4上表面靠近外壳1封闭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连接板5远离夹持模块侧面中间固定连接有弹簧7,连接板5远离夹持模块侧面位于弹簧7两侧固定设置有第一伸缩杆6,第一伸缩杆6和弹簧7远离连接板5端部与外壳1内壁相连接。在遇到险情时,控制箱28控制第一伸缩杆6伸长,向前推动救生圈释放机构利用滑轮3的滚动作用将其推至外壳1外部,方便救援人员直接拿起救生圈进行抛掷,节省时间,第一时间实施救援。此外,救生圈释放机构中包含多个夹持模块,能够存放多个救生圈,避免在实施救援时出现缺乏救生圈的情况出现。
31.进一步地,夹持模块位于救生圈17两侧,夹持模块包括有第二伸缩杆19,第二伸缩杆19上端连接有第三伸缩杆20,第三伸缩杆20靠近救生圈17端部连接有夹持板21,夹持板21用于对救生圈17进行夹持,在第三伸缩杆20长度最短时,夹持板21的位置恰好与救生圈17的位置相对应。待救生圈释放机构被推出外壳1外部时,控制箱28控制救生圈17两侧的第三伸缩杆20伸长至将救生圈17夹住,然后控制第二伸缩杆19伸长,将被夹住的救生圈17从支架通孔16中移出,方便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取出救生圈。
32.进一步地,支撑板4上部开设有若干凹槽8,凹槽8中均设置有传送模块,用于带动救生圈17进行转动。在实际应用中,各凹槽8的位置与各救生圈17的位置相对应,通过凹槽8内部的传送模块带动其上方的救生圈17转动,进而方便对救生圈17侧面的多个反光带18进行检测。
33.进一步地,传送模块包括有传送带12,传送带12两端分别传动连接有主动轮11和从动轮13,主动轮11中间贯穿设置有第一转动轴9,从动轮13中间贯穿设置有第二转动轴14,第一转动轴9远离连接板5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10,传送模块利用第一电机10驱动。待救生圈17放入支架15上的支架通孔16中后,控制箱28控制第一电机10启动,第一电机10带动第一转动轴9转动,继而带动其侧面的主动轮11转动,再利用传送带12带动从动轮13转动,继而带动第二转动轴14转动,在传送带12转动过程中,由于传送带12外表面与救生圈17
外侧相接触,且两者之间具有能够带动救生圈17转动的摩擦力,故能够带动救生圈17匀速转动,方便逆反射系数测定仪26对反光带18进行检测。
34.进一步地,检测机构包括有逆反射系数测定仪26,逆逆反射系数测定仪26固定连接在连接块25上,连接块25中间螺纹连接有螺杆22,螺杆22转动连接在外壳1内部上壁开设的槽中,螺杆22位于外壳1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3,第二电机23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支撑板24,第二电机支撑板24侧面与外壳1外侧固定连接。待救生圈17放置好后,控制箱28控制第二电机23启动,第二电机23带动螺杆22进行规律性转动,继而带动其连接的连接块25和逆反射系数测定仪26进行规律性移动,即待前一个救生圈17的最后一个反光带18检测完后,逆反射系数测定仪26移动,待逆反射系数测定仪26移动至第二个救生圈17上方时,救生圈17侧面的某一反光带18恰好移动至最高点,然后逆反射系数测定仪26对该救生圈17上的反光带18检测完毕后移动至下一救生圈17位置,继而利用一个逆反射系数测定仪26对所有的救生圈17进行检测。
35.进一步地,逆反射系数测定仪26测量数值较低时,信号传递至报警器27进行报警。由于反光层与压敏胶层之间不可拆卸,反光带18在长时间使用时,会造成反光层出现氧化现象,使得反光层的使用效果不好,若不对反光带18进行检测,则在夜间或视线不良环境中无法确定救助者的位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若在抛掷救生圈17之前对反光带18进行检测,必定会浪费救援时间,可能会错过最佳救援时间,故在外壳1内部设置有逆反射系数测定仪26对救生圈17侧面的反光带18进行检测,若检测的数值较低则代表反光带18的反光效果不好,然后将信号传递至报警器27进行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更换反光带。
36.进一步地,外壳1外部设置有控制箱28,控制箱28用于控制救生圈释放机构和检测机构运行。利用控制箱28控制救生圈释放机构和检测机构运行,待遇到险情时,控制箱28先将救生圈释放机构推出外壳1,然后利用夹持模块将救生圈17移出支架通孔16,然后救援人员快速取出救生圈17再抛掷,对遇险人员进行救援,待救援行动结束后,将救生圈17依次放入支架15上的支架通孔16内部,且救生圈17的位置为其侧面的某一反光带18位于最高点,然后将救生圈17拉入外壳1内部,然后控制检测机构对反光带18进行检测,判断反光效果。
37.工作原理:在遇到险情时,控制箱28控制第一伸缩杆6伸长,向前推动救生圈释放机构利用滑轮3的滚动作用将其推至外壳1外部,待救生圈释放机构被推出外壳1外部时,控制箱28控制救生圈17两侧的第三伸缩杆20伸长至将救生圈17夹住,然后控制第二伸缩杆19伸长,将被夹住的救生圈17从支架通孔16中移出,然后救援人员快速取出救生圈17再抛掷,对遇险人员进行救援。
38.待救援行动结束后,将救生圈17依次放入支架15上的支架通孔16内部,且救生圈17的位置为其侧面的某一反光带18位于最高点,然后控制箱28控制第一伸缩杆6缩短,利用滑轮3的滚动作用将救生圈17拉入外壳1内部,然后控制检测机构对反光带18进行检测。
39.控制箱28控制第一电机10启动,第一电机10带动第一转动轴9转动,继而带动其侧面的主动轮11转动,再利用传送带12带动从动轮13转动,继而带动第二转动轴14转动,在传送带12转动过程中,由于传送带12外表面与救生圈17外侧相接触,且两者之间具有能够带动救生圈17转动的摩擦力,故能够带动救生圈17匀速转动。同时,控制箱28控制第二电机23启动,第二电机23带动螺杆22进行规律性转动,继而带动其连接的连接块25和逆反射系数测定仪26进行规律性移动。
40.检测时,待前一个救生圈17的最后一个反光带18检测完后,逆反射系数测定仪26移动,待逆反射系数测定仪26移动至第二个救生圈17上方时,救生圈17侧面的某一反光带18恰好移动至最高点,然后逆反射系数测定仪26对该救生圈17上的反光带18检测完毕后移动至下一救生圈17位置,继而利用一个逆反射系数测定仪26对所有的救生圈17进行检测,若检测的数值较低则代表反光带18的反光效果不好,然后将信号传递至报警器27进行报警。
4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船舶用救生圈支架,包括外壳(1)、救生圈释放机构和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部,所述救生圈释放机构活动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救生圈(17),所述救生圈(17)上设置有反光带(18),其中:所述救生圈释放机构包括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通过滑轮(3)活动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部,并能够移动至所述外壳(1)外部以快速释放所述救生圈(17);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有逆反射系数测定仪(26),所述逆反射系数测定仪(26)由螺杆(22)驱动能够进行往复移动,所述螺杆(22)利用第二电机(23)进行驱动,用于对所述救生圈(17)上反光带(18)的反光效果进行检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船舶用救生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圈释放机构包括有多个夹持模块和支撑板(4),所述夹持模块位于所述支撑板(4)上部,并能够将所述救生圈(17)以大体竖直的方式固定在支撑板(4)上,所述支撑板(4)两侧均设置有滑轮(3),所述滑轮(3)用于在外壳(1)内底部滑动,所述支撑板(4)上连接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通过第一伸缩杆(6)和弹簧(7)与外壳(1)内部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船舶用救生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模块位于所述救生圈(17)两侧,所述夹持模块包括有第二伸缩杆(19),所述第二伸缩杆(19)上端连接有第三伸缩杆(20),所述第三伸缩杆(20)端部连接有夹持板(21),所述夹持板(21)用于对所述救生圈(17)进行夹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船舶用救生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上部开设有若干凹槽(8),所述凹槽(8)中均设置有传送模块,传送模块与所述救生圈(17)摩擦接触,用于带动所述救生圈(17)进行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船舶用救生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模块包括有传送带(12),所述传送带(12)两端分别传动连接在第一转动轴(9)和第二转动轴(14)上,所述第一转动轴(9)或所述第二转动轴(14)端部连接有第一电机(10),所述传送模块利用所述第一电机(10)驱动,传送带(12)外表面与救生圈(17)外侧相接触,进而能够摩擦驱动救生圈(17)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船舶用救生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有逆反射系数测定仪(26),所述逆反射系数测定仪(26)通过连接块(25)与所述螺杆(22)连接,所述螺杆(22)端部连接有第二电机(23),所述第二电机(23)驱动螺杆(22)转动以带动逆反射系数测定仪(26)移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船舶用救生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反射系数测定仪(26)测量数值较低时,信号传递至报警器(27)进行报警。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效船舶用救生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外部设置有控制箱(28),所述控制箱(28)用于控制所述救生圈释放机构和所述检测机构运行,待前一个救生圈(17)的最后一个反光带(18)检测完后,逆反射系数测定仪(26)移动,待逆反射系数测定仪(26)移动至第二个救生圈(17)上方时,救生圈(17)侧面的某一反光带(18)恰好移动至最高点,然后逆反射系数测定仪(26)对该救生圈(17)上的反光带(18)检测完毕后移动至下一救生圈(17)位置,继而利用一个逆反射系数测定仪(26)对所有的救生圈(17)进行检测。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救生圈支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效船舶用救生圈支架,包括外壳、救生圈释放机构和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设置在外壳内部,救生圈释放机构活动设置在外壳内,外壳内部设置有救生圈,其中:救生圈释放机构包括有支撑板,支撑板通过滑轮活动设置在外壳内部,用于移动至外壳外部对救生圈进行快速释放;检测机构包括有逆反射系数测定仪,逆反射系数测定仪连接在螺杆上,螺杆利用第二电机进行驱动,用于对救生圈上的反光带进行检测。该支架通过设置逆反射系数测定仪对反光带进行检测,并及时报警,避免在夜间或视线不良环境中无法确定救助者的位置。此外,通过设置救生圈释放装置,救援人员可直接拿起救生圈并抛出,第一时间实施救援。时间实施救援。时间实施救援。


技术研发人员:

刘媛 高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刘媛

技术研发日:

2022.01.25

技术公布日:

2022/8/4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7:21: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51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救生圈   所述   光带   外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