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力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身体性能评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握力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握力(handgrip strength,hgs)是单手紧握握力器所产生的力量总和,是由手内和前臂肌共同收缩而产生,不仅能够反映手部和前臂肌肉力量,同时也能够反映全身肌肉总体力量和机体体质状态。握力既是评估上肢力量、肌肉力量,也是目前已知的能够确切预测多种关键结局的重要指标。且握力具有测量简单、工具简便及容易操作等优点。
3.相关技术中,为了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行动能力进行有效评估,往往会使用握力测量工具对老年人的握力进行测量,比如,采用液压式、气压式、电子读表式等握力计进行测量。然而在握力测试过程中,要强调受试人员(即接受测试的人员)以个人尽可能的最大努力快速将力量加速至最大,达到最大力量后受试人员必须以如此最大努力持续施力,直到无法或不愿继续维持施力为止。因持续握力测试为肌肉等长收缩,易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而老年人多有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疾病,因此,在握力测量过程中,若疏于监管,可能会导致受试人员的不良反应,进而造成老年人的突发疾病等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握力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对受试人员进行个性化、安全有效地握力测量。
5.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握力测量方法,包括:
7.获取受试人员的身份信息;
8.基于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受试人员对应的安全心率范围;
9.获取在握力测试模式下监测的所述受试人员的心率值和握力值;
10.基于所述心率值与确定的所述安全心率范围进行比较;
11.若所述心率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安全心率范围的最大值,则退出所述握力测试模式。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13.若在所述握力测试模式下,所述心率值均小于所述安全心率范围的最大值,则基于所述握力测试模式的运行时长达到设定时长或者所述握力测试模式下的握力测试次数达到设定次数,退出所述握力测试模式。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退出所述握力测试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15.基于所述握力测试模式下已获取的握力值及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握力测试模式下已获取的握力值及所述身份信
息,确定所述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包括:
17.若所述握力测试模式下已获取至少两次握力测试的握力值,将所述至少两次握力测试的最大握力值作为握力测试结果,基于所述握力测试结果及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
18.若所述握力测试模式下仅获取一次握力测试的握力值,将所述一次握力测试的最大握力值作为握力测试结果,基于所述握力测试结果及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
19.若所述握力测试模式下未成功获取握力值,则输出测试失败的提示信息。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身份信息包括:性别及年龄,所述基于所述握力测试结果及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包括:
21.基于所述受试人员的性别、年龄及所述握力测试结果与预先存储的基于性别、年龄及握力值范围划分的握力等级划分区间确定所述握力测试结果对应的握力等级,作为所述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或者,
22.发送所述受试人员的性别、年龄及所述握力测试结果给应用服务器,接收所述应用服务器返回的握力等级,作为所述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身份信息至少包括:年龄,所述基于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受试人员对应的安全心率范围,包括:
24.基于额定心率与所述受试人员的年龄的差值,得到第一心率;
25.基于所述第一心率和运动状态对应的取值区间,得到所述受试人员的安全心率范围。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身份信息还包括:疾病状况,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心率和运动状态对应的取值区间,得到所述受试人员的安全心率范围,包括:
27.若所述受试人员的疾病状况符合设定的疾病类型,则将所述取值区间进行校正,基于所述第一心率和校正后的取值区间,得到所述受试人员的安全心率范围。
28.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握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9.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受试人员的身份信息;
30.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受试人员对应的安全心率范围;
31.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握力测试模式下监测的所述受试人员的心率值和握力值;
32.测量保护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心率值与确定的所述安全心率范围进行比较;若所述心率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安全心率范围的最大值,则退出所述握力测试模式。
33.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握力测量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步骤。
34.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步骤。
3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获取在握力测试模式下监测的受试人员的心率值和握力值,基于心率值与确定的受试人员的安全心率范围进行比较;若心率值大于或等于安全心率范围的最大值,则退出握力测试模式。如此,可以针对受试人员设置个性化的安全
心率范围,并基于个性化的安全心率范围与监测的心率进行比较,在心率超限时及时退出握力测试模式,使得受试人员在握力测试过程中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从而可以对受试人员进行个性化、安全有效地握力测量,尤其适用于老年人的握力测量。
附图说明
3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握力测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握力测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8.图3为本技术应用示例握力测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握力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握力测量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4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43.相关技术中,在握力测量过程中,若疏于监管,可能会导致受试人员的不良反应,进而造成老年人的突发疾病等安全事故。基于此,本技术各种实施例中,针对受试人员设置个性化的安全心率范围,并基于个性化的安全心率范围与监测的心率进行比较,在心率超限时及时退出握力测试模式,使得受试人员在握力测试过程中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从而可以对受试人员进行个性化、安全有效地握力测量,尤其适用于老年人的握力测量。
4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握力测量方法,应用于握力测量设备,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45.步骤101,获取受试人员的身份信息;
46.步骤102,基于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受试人员对应的安全心率范围;
47.步骤103,获取在握力测试模式下监测的所述受试人员的心率值和握力值;
48.步骤104,基于所述心率值与确定的所述安全心率范围进行比较;
49.步骤105,若所述心率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安全心率范围的最大值,则退出所述握力测试模式。
50.这里,握力测量设备可以基于人机交互单元获取受试人员的身份信息,示例性地,操作人员可以基于人机交互单元(键盘、按钮、触摸屏等)输入受试人员的身份信息,比如,受试人员的年龄、性别、疾病状况等。示例性地,人机交互单元可以包括:用于输出语音的喇叭及用于采集语音的麦克风,握力测量设备可以基于喇叭输出语音提示信息,比如,询问受试人员的年龄、性别、疾病状况等,握力测量设备还可以基于麦克风采集的受试人员回答前述问题对应的语音信号,进而获取受试人员的年龄、性别、疾病状况等身份信息。
51.在一些实施例中,握力测量设备基于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受试人员对应的安全心率范围,包括:
52.基于额定心率与所述受试人员的年龄的差值,得到第一心率;
53.基于所述第一心率和运动状态对应的取值区间,得到所述受试人员的安全心率范
围。
54.示例性地,额定心率取值为220次/分钟,第一心率=额定心率-受试人员的年龄,运动状态对应的取值区间为65%~85%。以受试人员60岁为例,第一心率为160次/分钟,对应的安全心率范围为104~136次/分钟。
5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受试人员的身份信息包括疾病状况时,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心率和运动状态对应的取值区间,得到所述受试人员的安全心率范围,包括:若所述受试人员的疾病状况符合设定的疾病类型,则将所述取值区间进行校正,基于所述第一心率和校正后的取值区间,得到所述受试人员的安全心率范围。
56.这里,设定的疾病类型可以包括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种类,各疾病种类均设置对应的取值区间。示例性地,以受试人员60岁且患有心脏病为例,第一心率为160次/分钟,校正后的取值区间为55%~75%,对应的安全心率范围为88~120次/分钟。
57.这里,握力测量设备可以获取在握力测试模式下监测的受试人员的心率值和握力值。可以理解的是,握力测量设备包括:用于检测人体心率的心率传感器及用于检测人体握力的握力传感器。
58.如图2所示,在一应用示例中,握力测量设备包括:座椅21及设置于座椅21上的心率传感器22和握力传感器23。示例性地,座椅21两侧的扶手上均分别设置心率传感器22和握力传感器23。如图2所示,座椅21两侧的心率传感器22可以分别设置于座椅21的扶手上,供受试人员的手臂放置在扶手上时,监测受试人员的心率。握力传感器23可以设置在连接于座椅21的手柄上,从而在受试人员握持该手柄时检测握力。心率传感器22和握力传感器23均可以采用已知技术来实现,在此不做赘述。
59.示例性地,座椅21上还设置人机交互模块24,该人机交互模块24上可以设置触摸屏,从而供操作人员输入受试人员的身份信息,该人机交互模块24还可以设置语音输出单元,从而可以在握力测试时输出语音提示等信息。比如,操作人员输入受试人员的年龄、性别、疾病状况等信息后,启动握力测试,此时,握力测量设备进入握力测试模式,语音输出单元输出语音提示:“请您保持坐姿,膝、髋关节均呈90度弯曲,双脚自然平放于地面,前臂呈中立位且肩部保持内收,屈肘90
°
。限制手腕的活动范围在30度以内,然后用最大力挤压握力手柄。请再用最大力挤压握力手柄。请再用最大力挤压握力手柄”。受试人员基于语音提示,执行相应的测试动作,从而完成握力测试。基于语音提示,可以使得老年人在测试过程中得到规范的指导,利于握力测试的顺利进行。
60.为了评估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需要说明的是,握力测试模式下,需要对受试人员进行多次握力测试。示例性地,在握力测试模式下,可以语音提示,对受试人员进行三次握力测试。握力测试的次数可以基于需求进行设定,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定。
61.可以理解的是,在握力测试模式下,握力测量设备可以采集心率传感器22检测的心率值和握力传感器23检测的握力值。握力测量设备可以基于采集的心率值与确定的受试人员的安全心率范围进行比较,若当前的心率值大于或等于安全心率范围的最大值,则退出握力测试模式。握力测试设备可以基于语音来提示受试人员退出当前的握力测试,比如,语音播放:“当前心率过高,请退出握力测试”等提示信息。
62.示例性地,握力测量设备的心率传感器22和握力传感器23可以响应于握力测试模式,进入检测工作模式,若握力测量设备退出握力测试模式,则心率传感器22和/或握力传
感器23可以进入低功耗的待机模式,从而有效降低设备功耗。
63.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在所述握力测试过程中,所述心率值均小于所述安全心率范围的最大值,则基于所述握力测试的测试时长达到设定时长或者所述握力测试中测试次数达到设定次数,退出所述握力测试模式。
64.这里,设定时长可以基于采样的测量耗时进行评估确定。设定次数可以基于测试需求进行合理设置。示例性地,设定次数为三次。可以理解的,对于单次握力测试,握力传感器可以生成用于表征受试者握力变化的多个握力检测值。若握力测试过程中,检测的心率值均小于受试人员的安全心率范围的最大值,则握力测量设备不会提前退出握力测试模式,从而在设定次数的握力测试被完整执行后,退出握力测试模式。
6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退出所述握力测试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66.基于所述握力测试模式下已获取的握力值及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
67.可以理解的是,握力测量设备可以基于握力测试模式下已获取的握力值及受试人员的身份信息,确定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
6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握力测试模式下已获取的握力值及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包括:
69.若所述握力测试模式下已获取至少两次握力测试的握力值,将所述至少两次握力测试的最大握力值作为握力测试结果,基于所述握力测试结果及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
70.若所述握力测试模式下仅获取一次握力测试的握力值,将所述一次握力测试的最大握力值作为握力测试结果,基于所述握力测试结果及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
71.若所述握力测试模式下未成功获取握力值,则输出测试失败的提示信息。
72.这里,在握力测试模式下,若出现受试人员的心率超限的情形,则握力测量设备会及时推出握力测试模式,导致获取的握力值可能不会预先设计的设定次数的握力测试对应的握力值。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已获取的握力测试的握力值,将已获取的握力值的最大值作为握力测试结果,从而可以在受试人员即便因心率超限而退出握力测试模式,亦能基于已有的握力值,评估握力等级,如此,既有效防范了握力测量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又兼顾了握力测量的效率。
73.可以理解的是,若受试人员在测试之初,就因心率过限而退出握力测试模式,导致尚未获取有效的握力值,则握力测量设备可以输出提示测试失败的语音信息等提示信息,医务人员可以对受试人员进行合理评估后,确定是否让受试人员重新尝试握力测量,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握力测量的安全性。
7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身份信息包括:性别及年龄,所述基于所述握力测试结果及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包括:
75.基于所述受试人员的性别、年龄及所述握力测试结果与预先存储的基于性别、年龄及握力值范围划分的握力等级划分区间确定所述握力测试结果对应的握力等级,作为所述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或者,
76.发送所述受试人员的性别、年龄及所述握力测试结果给应用服务器,接收所述应
用服务器返回的握力等级,作为所述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
77.可以理解的是,握力测量设备可以预先存储基于性别、年龄及握力值范围划分的握力等级划分区间,示例性地,该握力等级划分区间可以采用如下表1的形式存储:
78.表1
[0079][0080]
其中,表1为标准年龄段男女握力等级表,握力值的单位为公斤(kg),握力等级包括:弱、中、强。
[0081]
握力测量设备可以基于握力测试模式下已获取的握力值确定的握力测试结果、受试人员的年龄、性别与上述表1进行匹配,确定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假定受试人员年龄60岁,性别为男,握力测试结果为40kg,则该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为“中”。
[0082]
在另一示例中,上述基于性别、年龄及握力值范围划分的握力等级划分区间可以预先存储于应用服务器,比如,应用服务器存储表1所示的标准年龄段男女握力等级表。握力测量设备基于握力测试得到握力测试结果,将受试人员的握力测试结果、性别及年龄发送给应用服务器,由应用服务器将接收的信息与表1进行匹配,确定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并将确定的握力等级发送给握力测量设备。该示例可以简化握力测量设备的处理步骤,省去握力等级评估的环节,且便于在服务器端对握力等级表进行统一更新,省去各个握力测量设备单独配置的麻烦。
[0083]
示例性地,握力测量设备还可以输出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比如,经语音或者文字等方式输出握力等级。可选地,握力测试设备还可以输出最大握力值和/或握力测试的次数。
[0084]
下面结合一应用示例对本技术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85]
图3示出了本应用示例握力测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结合图3,该方法包括:
[0086]
步骤301,获取受试人员的身份信息。
[0087]
这里,操作人员可以基于握力测量设备的人机交互单元(键盘、按钮、触摸屏等)输入受试人员的身份信息,比如,受试人员的年龄、性别、疾病状况等。
[0088]
步骤302,确定受试人员的安全心率范围。
[0089]
这里,握力测量设备可以基于获取的受试人员的身份信息,确定受试人员对应的安全心率范围,具体可以参照前述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090]
步骤303,启动握力测试模式。
[0091]
这里,握力测量设备可以基于操作人员已输入受试人员的身份信息,启动握力测试模式。或者,可以在受试人员准备就绪后,基于按键等开关启动握力测试模式。
[0092]
步骤304,获取在握力测试模式下监测的所述受试人员的心率值和握力值。
[0093]
这里,握力测量设备可以基于心率传感器采集受试人员的心率值,握力测量设备还可以基于握力传感器采集受试人员的握力值。
[0094]
示例性地,握力测量设备进入握力测试模式后,握力测量设备输出语音提示:“请您保持坐姿,膝、髋关节均呈90度弯曲,双脚自然平放于地面,前臂呈中立位且肩部保持内收,屈肘90
°
。限制手腕的活动范围在30度以内,然后用最大力挤压握力手柄。请再用最大力挤压握力手柄。请再用最大力挤压握力手柄”,以指导受试人员执行相应的测试动作。握力测量设备可以对握力测试模式下受试人员每次握力测试对应的握力值进行存储,比如,存储为握力测试曲线。
[0095]
步骤305,判断心率值是否超过最大心率,若是,则执行步骤306,若否,则在测试结束后,执行步骤307。
[0096]
握力测量设备在握力测试模式下,对心率传感器检测的心率值基于安全心率范围进行判断,若当前的心率值大于或等于安全心率范围的最大值(即最大心率),则执行步骤306;若握力测试模式下,心率值均小于最大心率,则在测试结束后,执行步骤307。
[0097]
步骤306,停止测试,输出握力测试次数、握力最大值及分级。
[0098]
握力测量设备退出握力测试模式,并提示受试人员结束握力测试,从而对受试人员进行保护,避免受试人员继续用力握持导致的潜在危险。握力测量设备基于已获取的握力测试对应的握力值,输出握力测试次数、握力最大值及握力等级的分级结果等。
[0099]
步骤307,输出握力最大值及分级。
[0100]
握力测量设备在受试人员执行完设定次数的握力测试后,退出握力测试模式,并基于设定次数的握力测试对应的握力值,选取最大的握力值进行握力等级评估,输出握力最大值及握力等级的分级结果等。
[0101]
从以上描述可以得知,本技术应用示例的测量方法,可以针对受试人员设置个性化的安全心率范围,并基于个性化的安全心率范围与监测的心率进行比较,在心率超限时及时退出握力测试模式,使得受试人员在握力测试过程中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从而可以对受试人员进行个性化、安全有效地握力测量,尤其适用于老年人的握力测量。
[0102]
为了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握力测量装置,该握力测量装置与上述握力测量方法对应,上述握力测量方法实施例中的各步骤也完全适用于本握力测量装置实施例。
[0103]
如图4所示,该握力测量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401、确定模块402、第二获取模块403及测量保护模块404。其中,第一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受试人员的身份信息;确定模块402用于基于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受试人员对应的安全心率范围;第二获取模块403用于获取在握力测试模式下监测的所述受试人员的心率值和握力值;测量保护模块404用于基于所述心率值与确定的所述安全心率范围进行比较;若所述心率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安全心率范围的最大值,则退出所述握力测试模式。
[0104]
在一些实施例中,测量保护模块404还用于若在所述握力测试模式下,所述心率值均小于所述安全心率范围的最大值,则基于所述握力测试模式的运行时长达到设定时长或者所述握力测试模式下的握力测试次数达到设定次数,退出所述握力测试模式。
[0105]
在一些实施例中,握力测量装置还包括:握力评估模块405,基于所述握力测试模式下已获取的握力值及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
[0106]
在一些实施例中,握力评估模块405具体用于:
[0107]
若所述握力测试模式下已获取至少两次握力测试的握力值,将所述至少两次握力测试的最大握力值作为握力测试结果,基于所述握力测试结果及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
[0108]
若所述握力测试模式下仅获取一次握力测试的握力值,将所述一次握力测试的最大握力值作为握力测试结果,基于所述握力测试结果及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
[0109]
若所述握力测试模式下未成功获取握力值,则输出测试失败的提示信息。
[01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身份信息包括:性别及年龄,握力评估模块405基于所述握力测试结果及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包括:
[0111]
基于所述受试人员的性别、年龄及所述握力测试结果与预先存储的基于性别、年龄及握力值范围划分的握力等级划分区间确定所述握力测试结果对应的握力等级,作为所述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或者,
[0112]
发送所述受试人员的性别、年龄及所述握力测试结果给应用服务器,接收所述应用服务器返回的握力等级,作为所述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
[01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身份信息至少包括:年龄,确定模块402基于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受试人员对应的安全心率范围,包括:
[0114]
基于额定心率与所述受试人员的年龄的差值,得到第一心率;
[0115]
基于所述第一心率和运动状态对应的取值区间,得到所述受试人员的安全心率范围。
[011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身份信息还包括:疾病状况,确定模块402基于所述第一心率和运动状态对应的取值区间,得到所述受试人员的安全心率范围,包括:
[0117]
若所述受试人员的疾病状况符合设定的疾病类型,则将所述取值区间进行校正,基于所述第一心率和校正后的取值区间,得到所述受试人员的安全心率范围。
[0118]
实际应用时,第一获取模块401、确定模块402、第二获取模块403、测量保护模块404及握力评估模块405,可以由握力测量装置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处理器需要运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它的功能。
[0119]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握力测量装置在进行握力测量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握力测量装置与握力测量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0120]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握力测量设备。图5仅仅示出了该握力测量设备的示例性结构而非全部结构,根据需要可以实施图5示出的部分结构或全部结构。
[0121]
如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握力测量设备5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01、存储器502、用户接口503和至少一个网络接口504。握力测量设备5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505耦合在一起。可以理解,总线系统5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5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
起见,在图5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505。
[0122]
其中,用户接口5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轨迹球、点击轮、按键、按钮、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0123]
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存储器5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握力测量设备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握力测量设备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0124]
本技术实施例揭示的握力测量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501中,或者由处理器501实现。处理器5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握力测量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5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5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处理器501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502,处理器501读取存储器5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握力测量方法的步骤。
[0125]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握力测量设备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者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0126]
示例性地,握力测量设备还可以包括:座椅21及设置于座椅21上的心率传感器22和握力传感器23。具体可以参照图2及相应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其中,心率传感器22和握力传感器23均与处理器501通信连接。
[0127]
可以理解,存储器5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技术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0128]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即计算机存储介质,具体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502,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握力测量设备的处理器501执行,以完成本技术实施例方法所述的步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
[0129]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130]
另外,本技术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0131]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握力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受试人员的身份信息;基于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受试人员对应的安全心率范围;获取在握力测试模式下监测的所述受试人员的心率值和握力值;基于所述心率值与确定的所述安全心率范围进行比较;若所述心率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安全心率范围的最大值,则退出所述握力测试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在所述握力测试模式下,所述心率值均小于所述安全心率范围的最大值,则基于所述握力测试模式的运行时长达到设定时长或者所述握力测试模式下的握力测试次数达到设定次数,退出所述握力测试模式。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出所述握力测试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握力测试模式下已获取的握力值及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握力测试模式下已获取的握力值及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包括:若所述握力测试模式下已获取至少两次握力测试的握力值,将所述至少两次握力测试的最大握力值作为握力测试结果,基于所述握力测试结果及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若所述握力测试模式下仅获取一次握力测试的握力值,将所述一次握力测试的最大握力值作为握力测试结果,基于所述握力测试结果及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若所述握力测试模式下未成功获取握力值,则输出测试失败的提示信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信息包括:性别及年龄,所述基于所述握力测试结果及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包括:基于所述受试人员的性别、年龄及所述握力测试结果与预先存储的基于性别、年龄及握力值范围划分的握力等级划分区间确定所述握力测试结果对应的握力等级,作为所述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或者,发送所述受试人员的性别、年龄及所述握力测试结果给应用服务器,接收所述应用服务器返回的握力等级,作为所述受试人员的握力等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信息至少包括:年龄,所述基于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受试人员对应的安全心率范围,包括:基于额定心率与所述受试人员的年龄的差值,得到第一心率;基于所述第一心率和运动状态对应的取值区间,得到所述受试人员的安全心率范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信息还包括:疾病状况,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心率和运动状态对应的取值区间,得到所述受试人员的安全心率范围,包括:若所述受试人员的疾病状况符合设定的疾病类型,则将所述取值区间进行校正,基于所述第一心率和校正后的取值区间,得到所述受试人员的安全心率范围。8.一种握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受试人员的身份信息;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受试人员对应的安全心率范围;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握力测试模式下监测的所述受试人员的心率值和握力值;测量保护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心率值与确定的所述安全心率范围进行比较;若所述心率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安全心率范围的最大值,则退出所述握力测试模式。9.一种握力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10.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握力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受试人员的身份信息;基于身份信息确定受试人员对应的安全心率范围;获取在握力测试模式下监测的受试人员的心率值和握力值;基于心率值与确定的安全心率范围进行比较;若心率值大于或等于安全心率范围的最大值,则退出握力测试模式。本申请可以针对受试人员设置个性化的安全心率范围,并基于个性化的安全心率范围与监测的心率进行比较,在心率超限时及时退出握力测试模式,使得受试人员在握力测试过程中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从而可以对受试人员进行个性化、安全有效地握力测量,尤其适用于老年人的握力测量。测量。测量。


技术研发人员:

冯辉 段云竹 梁烨 朱梦林 杨云霞 胡恒瑜 邵占芳 蒋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北京有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6.30

技术公布日:

2022/12/29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03: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501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握力   所述   心率   测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