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随车起重运输车副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起重运输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随车起重运输车副梁。


背景技术:



2.随车起重运输车,简称随车吊,是一种通过液压举升及伸缩系统来实现货物的升降、回转、吊运的设备,通常装配于载货汽车上,集吊装运输于一体,可用于吊装搬运设备、园林美化、码头港口、农场树林等,随车吊还可装载各类抓辅具,如夹木抓斗、吊篮、夹砖夹具、钻具等,以实现多场景作业,随车吊因其灵活多用的特点,被市场看好,未来市场潜力很大。
3.随着市场的发展,大吨位随车吊在国内越来越受欢迎,而吊机起重量越大,吊机自重就越大,安装大吨位的吊机后,吊机自重增大,吊载货物载荷增大,这样就会对副梁的强度要求增加,并且随车吊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吊载的重物过大,随车起重机的自重和货物的载荷就会传到副梁上,而吊载时一般偏向一边工作,从而便会导致现有技术中的平衡结构副梁,一边受力过大,而另一边不受力或受力较小,长期下去则会使副梁损坏断裂,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随车起重运输车副梁。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新型随车起重运输车副梁,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大梁,固定连接在运输车上;多条横梁,固定连接在两条所述大梁之间,且与所述大梁呈垂直设置;两条呈剪叉式设置的交叉梁,连接在所述大梁位于随车起重机的安装位置处;第一加强板,对称连接在两个所述大梁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板与大梁之间垂直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加强板对称设置在交叉梁的两侧。为了便于进一步提高该副梁的承载能力,防止造成副梁的损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板远离交叉梁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与大梁相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靠近第一加强板的一侧两端对称倾斜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远离第二加强板的一端与大梁相连接。
6.为了便于提高该副梁的整体抗变形强度,更进一步地,所述交叉梁、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以及加强筋均与大梁之间焊接连接。
7.为了便于进一步提高该副梁的整体稳固性,更进一步地,所述交叉梁与两侧的第一加强板之间为一体成型设置。
8.为了便于对单个部件进行更换,无需对整个副梁进行更换,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的两侧均对称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加强筋与大梁相贴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螺孔,所述大梁上开设有与第一螺孔、第二螺孔相匹配的贯穿孔,所述第一加强板、第
二加强板以及加强筋均通过固定螺栓与大梁固定连接。
9.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对随车起重机进行拆装维保,以及更换不同型号的随车起重机,进一步地,所述大梁靠近交叉梁的位置等间距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随车起重机采用u型螺栓固定在大梁的安装孔上。
10.为了便于使该副梁的空间受力更加稳固,并且强度更高,进一步地,所述大梁、横梁以及交叉梁、第一加强板均采用90度弯折的q345钢。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条大梁之间设置交叉梁以及第一加强板,会在随车起重机的下方形成多个三角形,可以将随车起重机自重和货物的荷载传导分散到整个副梁上,并且当副梁的一侧受力时,力也能通过交叉梁结构均衡的分布在整个副梁,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集中受力点,从而造成副梁一侧因受力过大而发生开裂断裂情况,受力更加均匀,稳固,防止造成副梁的损坏;并且不影响安装位置,对于现有副梁的改动不大,可迅速更改老式副梁的不良现状,通用性强。
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13.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14.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随车起重运输车副梁的结构示意图一;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随车起重运输车副梁的结构示意图二;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随车起重运输车副梁中大梁、第一加强板、固定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随车起重运输车副梁中第二加强板、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大梁;101、安装孔;2、横梁;3、交叉梁;4、第一加强板;5、第二加强板;6、加强筋;7、固定螺栓;8、第一螺孔;9、第二螺孔。
20.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2.实施例1:
23.参照图1-图4,一种新型随车起重运输车副梁,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大梁1,固定连接在运输车上;多条横梁2,固定连接在两条大梁1之间,且与大梁1呈垂直设置;两条呈剪
叉式设置的交叉梁3,连接在大梁1位于随车起重机的安装位置处;第一加强板4,对称连接在两个大梁1之间,其中,第一加强板4与大梁1之间垂直设置,两个第一加强板4对称设置在交叉梁3的两侧。
24.当需要对老式副梁进行改装,用以提高老式副梁的承载力,以及使用寿命时,工作人员首先将两条大梁1上安装的随车起重机进行拆卸,然后再将两条交叉梁3呈剪叉式安装在两条大梁1之间,并位于随车起重机的位置处,接着再将第一加强板4对称安装在交叉梁3的两侧,并将第一加强板4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大梁1之间固定相连,最后再将随车起重机安装回初始位置,并坐落在交叉梁3上,从而便可完成对老式副梁的改装操作;
25.其中,大梁1是主要的受力部件,即承受随车起重机的荷载,从而便可将随车起重机自重和货物的荷载全部传递到底盘上,大梁1、交叉梁3以及第一加强板4之间形成多个三角形,根据三角形最稳定的原理,可以将随车起重机自重和货物的荷载传导分散到整个副梁,从而当副梁的一侧受力时,力也能通过交叉梁3结构均衡的分布在整个副梁上,避免一侧受力过大造成的开裂断裂情况,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集中受力点,受力更加均匀稳固,防止造成副梁的损坏。
26.实施例2:
27.参照图1-图4,一种新型随车起重运输车副梁,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第一加强板4远离交叉梁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加强板5,第二加强板5与大梁1相连接,第二加强板5靠近第一加强板4的一侧两端对称倾斜固定连接有加强筋6,加强筋6远离第二加强板5的一端与大梁1相连接,通过在两条大梁1靠近随车起重机的位置还设置第二加强板5以及加强筋6,可以减轻交叉梁3的负荷,从而进一步提高该副梁的承载能力,防止造成副梁的损坏。
28.实施例3:
29.参照图1-图4,一种新型随车起重运输车副梁,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交叉梁3、第一加强板4、第二加强板5以及加强筋6均与大梁1之间焊接连接,通过使交叉梁3、第一加强板4、第二加强板5以及加强筋6均与大梁1之间焊接连接,当完成对老式副梁的改装后,可以使改装件与大梁1构成一个一体结构,可以提高该副梁的整体稳固性,避免该副梁因受力过大造成的开裂断裂情况发生,有效地提高了该副梁的使用寿命。
30.实施例4:
31.参照图1-图4,一种新型随车起重运输车副梁,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交叉梁3与两侧的第一加强板4之间为一体成型设置,通过使交叉梁3与第一加强板4之间为一体成型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该副梁的整体稳固性;
32.第一加强板4与第二加强板5的两侧均对称开设有第一螺孔8,加强筋6与大梁1相贴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螺孔9,大梁1上开设有与第一螺孔8、第二螺孔9相匹配的贯穿孔,第一加强板4、第二加强板5以及加强筋6均通过固定螺栓7与大梁1固定连接,通过使第一加强板4、第二加强板5、加强筋6分别通过固定螺栓7可拆卸连接在两条大梁1上,在不影响该副梁整体强度的同时,当交叉梁3、第一加强板4、第二加强板5、加强筋6发生形变损坏时,可以便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拆装更换,从而无需对整个副梁进行更换,有效地降低了更换成本。
33.实施例5:
34.参照图1-图4,一种新型随车起重运输车副梁,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
是:大梁1靠近交叉梁3的位置等间距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01,随车起重机采用u型螺栓固定在大梁1的安装孔101上,通过将随车起重机通过u型螺栓安装在大梁1上,方便工作人员对随车起重机进行拆装维保,以及更换不同型号的随车起重机,有效地提高了该副梁的适用性;
35.大梁1、横梁2以及交叉梁3、第一加强板4均采用90度弯折的q345钢,通过使大梁1、横梁2以及交叉梁3、第一加强板4均采用90度弯折的q345钢制成,可以使该副梁的空间受力更加稳固,并且强度更高,有效提高了该副梁的承载效果。
3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条大梁1之间设置交叉梁3以及第一加强板4,会在随车起重机的下方形成多个三角形,可以将随车起重机自重和货物的荷载传导分散到整个副梁上,并且当副梁的一侧受力时,力也能通过交叉梁3结构均衡的分布在整个副梁,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集中受力点,从而造成副梁一侧因受力过大而发生开裂断裂情况,受力更加均匀,稳固,防止造成副梁的损坏;并且不影响安装位置,对于现有副梁的改动不大,可迅速更改老式副梁的不良现状,通用性强。
37.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3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随车起重运输车副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大梁(1),固定连接在运输车上;多条横梁(2),固定连接在两条所述大梁(1)之间,且与所述大梁(1)呈垂直设置;两条呈剪叉式设置的交叉梁(3),连接在所述大梁(1)位于随车起重机的安装位置处;第一加强板(4),对称连接在两个所述大梁(1)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板(4)与大梁(1)之间垂直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加强板(4)对称设置在交叉梁(3)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随车起重运输车副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4)远离交叉梁(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加强板(5),所述第二加强板(5)与大梁(1)相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5)靠近第一加强板(4)的一侧两端对称倾斜固定连接有加强筋(6),所述加强筋(6)远离第二加强板(5)的一端与大梁(1)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随车起重运输车副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梁(3)、第一加强板(4)、第二加强板(5)以及加强筋(6)均与大梁(1)之间焊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随车起重运输车副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梁(3)与两侧的第一加强板(4)之间为一体成型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随车起重运输车副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4)与第二加强板(5)的两侧均对称开设有第一螺孔(8),所述加强筋(6)与大梁(1)相贴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螺孔(9),所述大梁(1)上开设有与第一螺孔(8)、第二螺孔(9)相匹配的贯穿孔,所述第一加强板(4)、第二加强板(5)以及加强筋(6)均通过固定螺栓(7)与大梁(1)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随车起重运输车副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梁(1)靠近交叉梁(3)的位置等间距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01),所述随车起重机采用u型螺栓固定在大梁(1)的安装孔(101)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随车起重运输车副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梁(1)、横梁(2)以及交叉梁(3)、第一加强板(4)均采用90度弯折的q345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随车起重运输车副梁,涉及起重运输车领域。一种新型随车起重运输车副梁,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大梁,固定连接在运输车上;多条横梁,固定连接在两条所述大梁之间,且与所述大梁呈垂直设置;两条呈剪叉式设置的交叉梁,连接在所述大梁位于随车起重机的安装位置处;本实用新型可以将随车起重机自重和货物的荷载传导分散到整个副梁上,并且当副梁的一侧受力时,力也能通过交叉梁结构均衡的分布在整个副梁,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集中受力点,从而造成副梁一侧因受力过大而发生开裂断裂情况,受力更加均匀稳固,防止造成副梁的损坏;并且不影响安装位置,对于现有副梁的改动不大,可迅速更改老式副梁的不良现状,通用性强。通用性强。通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

徐仲卿 李燕 马兆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泰安古河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20

技术公布日:

2022/12/30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15: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500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梁   所述   起重机   实用新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