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限位工装、水培自动化系统及其床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水培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移动限位工装、水培自动化系统及其床身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温室园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和市场竞争力日益激烈的形势下,目前温室园艺生产面临较大挑战,现有企业将土壤栽培叶菜改为水培叶菜,而水培叶菜需要使用到承载叶菜的种植槽,如何将种植槽从存储区运输至栽培区是实现水培叶菜自动化生产的关键环节,而目前一般通过机械臂直接推动种植槽实现从存储区至栽培区的转移,在转移过程中机械臂施力不均匀、且转移后的床身装置上各种植槽间容易出现间距不等、歪斜的问题,使种植槽在栽培区的床身装置无法平行摆放、后续营养液补充后搬运等作业无法正常进行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移动限位工装、水培自动化系统及其床身装置,以解决现有种植槽的运输装置结构繁琐、转移过程中施力不均的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移动限位工装,包括:
6.移动架;
7.移动限位装置,与所述移动架连接、且用于移动栽培槽;所述移动限位装置包括:
8.l形限位主体,所述l形限位主体包括纵向部和横向部,所述纵向部与所述移动架连接,所述横向部具有平行于所述移动架的长度方向的容纳腔,栽培槽位于所述横向部的上方;
9.转动件,与所述横向部经旋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件沿长度方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当所述转动件位于第一转动位置时,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当所述转动件位于第二转动位置时,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凸出于所述横向部的上壁,且所述转动件的第二端能够与所述纵向部的端壁相抵以对所述转动件的转动进行限位;
10.所述移动架能够带动所述移动限位装置移动,且在移动过程中,所述移动限位装置进行滑行状态和上料状态的切换;
11.其中,所述滑行状态时,栽培槽推动所述转动件由所述第二转动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转动位置,以使栽培槽跨过所述转动件;所述上料状态时,所述转动件由所述第一转动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转动位置,以使所述转动件能够勾取并带动栽培槽移动。
12.可选地,所述移动限位装置的个数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移动限位装置沿所述移动架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13.可选地,还包括:
14.移动动力驱动组件,与所述移动架连接,所述移动动力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移动架
沿长度方向移动;
15.所述移动动力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移动架沿长度方向以预设距离往复移动;
16.所述预设距离为相邻所述移动限位装置间的距离的倍数。
17.可选地,所述移动动力驱动组件包括:
18.气泵;
19.推动杆和伸缩杆,沿所述移动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推动杆的内腔与所述气泵连通,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套装于所述推动杆的内腔中,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架连接;所述气泵用于推动所述伸缩杆并带动所述移动架相对于所述推动杆移动。
20.可选地,所述移动动力驱动组件还包括移动导向件,所述移动导向件包括:
21.固定板,与所述移动架相对固定设置;
22.两个第一滚筒,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上,两个所述第一滚筒分别位于所述移动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对所述移动架宽度方向移动进行限位,所述第一滚筒与所述移动架的侧壁滚动连接;
23.和/或,第二滚筒,滚动连接于所述移动架的底壁,对所述移动架进行支撑和导向。
24.可选地,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和所述转动件的第二端的相交处,且所述转动件的第二端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带动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从所述第一转动位置向所述第二转动位置转动。
25.可选地,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横向部凸出于所述纵向部的一端,以当所述转动件位于所述第二转动位置时,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的侧壁与所述横向部的顶壁形成卡槽,对物料沿所述移动架的长度方向的移动进行限位。
26.可选地,所述转动件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容纳腔的高度,以使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在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27.可选地,所述移动限位装置还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固定于所述移动架上,所述纵向部经所述固定底座与所述移动架连接;
28.所述l形限位主体与所述固定底座间设有摆动轴,所述摆动轴平行于所述移动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l形限位主体能够绕所述摆动轴摆动。
29.可选地,所述移动限位装置还包括摆动组件,所述摆动组件包括:
30.两个固定块,位于所述固定底座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摆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纵向部套装固定于所述摆动轴上,
31.回弹件,所述回弹件分别与所述固定块和所述摆动轴连接,所述回弹件用于带动所述转动件回弹至初始状态。
32.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培自动化系统的床身装置,包括:
33.床身组件,用于承载栽培槽;
34.至少两组上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限位工装,所述移动限位工装的移动架平行于所述床身的长度方向设置;且至少两组所述移动限位工装位于所述床身组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相对设置。
35.可选地,所述床身组件包括床体和若干个底部支撑架,所述底部支撑架固定于所述床体的底部;
36.所述移动限位工装的推动杆、固定板、和第二滚筒分别与所述底部支撑架固定连
接。
37.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培自动化系统,包括:
38.上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床身装置;
39.两组运输装置,位于所述床身装置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40.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运输装置和所述床身装置的移动动力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运输装置移动至与所述床身装置相对,并控制所述移动动力驱动组件启动,勾取并带动所述运输装置的栽培槽移动至所述床身装置上或勾取并带动所述床身装置上的栽培槽移动至所述运输装置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培自动化系统,包括:
41.上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床身装置;
42.两组运输装置,位于所述床身装置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43.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运输装置和所述床身装置的移动动力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运输装置移动至与所述床身装置相对,并控制所述移动动力驱动组件启动,勾取并带动所述运输装置的栽培槽移动至所述床身装置上或勾取并带动所述床身装置上的栽培槽移动至所述运输装置上。
4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限位工装,包括:移动架;移动限位装置,与移动架连接、且用于移动栽培槽;移动限位装置包括:l形限位主体,l形限位主体包括纵向部和横向部,纵向部与移动架连接,横向部具有平行于移动架的长度方向的容纳腔,栽培槽位于横向部的上方;转动件,与横向部经旋转轴转动连接,转动件沿长度方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当转动件位于第一转动位置时,转动件的第一端位于容纳腔内;当转动件位于第二转动位置时,转动件的第一端凸出于横向部的上壁,且转动件的第二端能够与纵向部的端壁相抵以对转动件的转动进行限位;移动架能够带动移动限位装置沿长度方向移动,且在移动过程中,移动限位装置进行滑行状态和上料状态的切换;其中,滑行状态时,栽培槽推动转动件由第二转动位置转动至第一转动位置,以使栽培槽跨过转动件;上料状态时,转动件由第一转动位置转动至第二转动位置,以使转动件能够勾取并带动栽培槽移动。
45.采用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移动限位工装、水培自动化系统及其床身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46.通过移动架带动移动限位装置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移动限位装置进行滑行状态和上料状态的切换,滑行状态时,栽培槽推动转动件由第二转动位置转动至第一转动位置,以使栽培槽跨过转动件;上料状态时,转动件由第一转动位置转动至第二转动位置,以使转动件能够夹持并带动栽培槽移动,由此实现栽培槽的转移输送,结构简单便于设置,且能够对栽培槽均匀施力。
附图说明
4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4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方位的一种移动限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4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方位的一种移动限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5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限位装置应用于水培自动化系统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5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培自动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53.附图中标记如下:
54.运输装置100、床身装置200;
55.移动限位装置21、移动架22、栽培槽23、移动动力驱动组件27、摆动限位装置28;
56.固定底座211、l形限位主体212、纵向部213、横向部214、转动件215、旋转轴216、摆动轴217、固定块218、让位槽219;
57.容纳腔2141、第一横向板2142;
58.第一端2151、第二端2152;
59.床体241、底部支撑架2413;
60.气泵271、推动杆272、伸缩杆273、固定板274、第一滚筒275、第二滚筒276。
具体实施方式
61.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移动限位工装、水培自动化系统及其床身装置,以解决现有种植槽的运输装置结构繁琐、转移过程中施力不均的问题。
62.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63.请参阅图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方位的一种移动限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方位的一种移动限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限位装置应用于水培自动化系统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6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培自动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6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移动限位工装,应用于水培自动化系统中,具体应用在水培自动化系统的床身装置200,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进行设置,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66.该移动限位工装包括移动架22和移动限位装置21。其中,移动限位装置21与移动架22固定连接,优选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移动限位装置21用于勾取栽培槽23并带动栽培槽23移动。移动限位装置21包括l形限位主体和转动件。l形限位主体包括纵向部和横向部,纵向部与移动架22固定连接,如直接通过螺钉等进行固定,或者l形限位主体包括固定底座211,纵向部设置在固定底座211的上方,固定底座211与移动架22固定连接的间接固定的方式连接,横向部具有平行于移动架22的长度方向的容纳腔,优选地,此处及下文的横向以水平方向,纵向为竖直方向为例进行说明,纵向部213与固定底座211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且纵向部213与固定底座211的上表面垂直设置,横向部214位于纵向部213的顶端,且具有平行于固定底座(移动架22)211的长度方向的容纳腔2141,该容纳腔2141优选为沿横向贯通横向部214,以便于生产加工;可理解,为了实现转动件215的收纳,容纳腔2141设置为顶部开口的凹形结构。
67.转动件215可设置为板状或棒状结构,可理解,容纳腔2141的宽度大于转动件215
的厚度设置,以使转动件215在旋转过程中不会与横向部214的侧壁摩擦;转动件215与横向部214经旋转轴216转动连接,转动件215能够向靠近或远离容纳腔2141的方向转动;转动件215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第一端2151和第二端2152,在转动过程中,当转动件215位于第一转动位置时,转动件215的第一端2151位于容纳腔2141内,可理解,转动件215埋设于容纳腔2141内,即不突出于横向部214的上表面设置,由此设置以方便栽培槽沿横向从横向部214的上表面滑过,且减少移动限位装置21与栽培槽的接触面积,使得滑动更为顺畅;可理解,第一转动位置时,转动件215平行于横向方向,即处于水平状态。当转动件215位于第二转动位置时,转动件215的第一端2151凸出于横向部214的上壁,转动件215的第二端2152与纵向部213的端壁相抵,对转动件215的继续同向转动进行限位,可理解,第二转动位置时,转动件215平行于纵向方向,即处于垂直状态。以图1、4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当栽培槽在上料过程中,栽培槽和固定底座(移动架22)211二者间发生相对移动,以栽培槽静止、横向部214相对于栽培槽自左向右移动为例进行说明,移动过程中栽培槽推动转动件215绕旋转轴216逆时针转动,直至进入容纳腔2141内处于水平状态,此时栽培槽穿过横向部214位于其左侧,转动件215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或外力下恢复至初始状态,即竖直状态,此时转动件215的第一端2151凸出于横向壁的上壁设置,当需要带动栽培槽移动时,固定底座(移动架22)211带动l形限位主体212向靠近栽培槽的方向移动,即向左侧移动,栽培槽的右侧侧壁与转动部的第一端2151的左侧侧壁相抵,转动件215顺时针转动施力,而由于转动件215的第二端2152的左侧壁与纵向部213的右侧壁相抵限位,使转动件215的第一端2151无法继续沿顺时针转动,此时固定底座(移动架22)211继续向左侧移动,进而转动件215的第一端2151推动栽培槽进行移动,实现对栽培槽的移动过程。在实际设置时,栽培槽的横向部214的上壁与床身装置200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栽培槽始终由床身装置200进行承载,固定底座(移动架22)211连接有动力设备,实现沿床身装置200长度方向的移动,在上下料时,可通过固定底座(移动架22)211带动栽培槽进行移动,其结构简单便于设置。
68.移动架22的长度可根据床身装置200的长度进行设置,移动架22连接有动力设备,以能够带动移动限位装置21沿自身长度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进行滑行状态和上料状态的切换;其中,滑行状态时,栽培槽23的阻力推动转动件由第二转动位置转动至第一转动位置,以使栽培槽23跨过转动件;上料状态时,转动件由第一转动位置转动至第二转动位置,以使转动件能够勾取并带动栽培槽23移动。由此实现栽培槽23的转移输送,结构简单便于设置;在上下料时节省抓取定位时间,且通过带动移动架22移动能够一次推动多个栽培槽23移动,提高运输效率;并能够对栽培槽23均匀施力。
69.移动限位装置21的个数为若干个,各移动限位装置21沿移动架22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以同步带动若干个栽培槽23共同移动,提高运输效率。可理解,各移动限位装置的l形限位主体在移动架22上相同设置,即l形限位主体的朝向以及转动件的设置相同,以能够连续对同一个栽培槽23实现接力传递,使栽培槽23沿床身装置200的首端移动至尾端,由上述可知,相邻两个移动限位装置21间距离相等。
70.其中,上述移动限位工装还包括移动动力驱动组件27,其一端与移动架22连接,另一端可与地面、床身装置200或其他固定端固定,移动动力驱动组件27驱动移动架22沿自身长度方向移动。移动动力驱动组件27可设置为气缸、油缸或滑轨滑块机构等,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71.具体的,移动动力驱动组件27驱动移动架22沿自身长度方向以预设距离往复移动;该预设距离优选为相邻移动限位装置21间距离的倍数,而相邻移动限位装置21间的距离等于栽培槽23的宽度和与相邻栽培槽23的间距之和;根据预设距离的不同,相同运输长度下,对栽培槽23的运输次数不同;进一步地,预设距离可设置为两倍的相邻移动限位装置21间距离,以提高运输节拍,缩短运输时间。
72.在该实施例中,移动动力驱动组件27包括气泵271、推动杆272和伸缩杆273。其中,推动杆272和伸缩杆273均沿移动架22的长度方向设置,推动杆272的内腔与气泵271连通,伸缩杆273的一端套装于推动杆272的内腔中,伸缩杆273的另一端与移动架22连接,优选为固定连接,如通过螺纹件进行固定;气泵271用于推动伸缩杆273并带动移动架22相对于推动杆272移动。
73.进一步地,移动动力驱动组件27还包括移动导向件,移动导向件包括固定板274和两个第一滚筒275。其中,固定板274与移动架22相对固定设置;固定板274优选为与床身装置200进行固定,具体为固定板274与床身装置200的底部支撑架2413固定连接,如通过螺纹紧固件进行固定;第一滚筒275转动连接于固定板274上,两个第一滚筒275分别位于移动架22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对移动架22宽度方向移动进行限位,第一滚筒275与移动架22的侧壁滚动连接,以对移动架22沿长度方向的移动进行导向。可根据需要设置若干对第一滚筒275,以优化导向效果。移动导向件可在移动架22的长度方向上设置若干个,优选为在移动架2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移动导向件。
74.其中,为了进一步进行导向支撑,移动导向件还包括第二滚筒276,第二滚筒276滚动连接于移动架22的底壁,对移动架22进行支撑和导向,第二滚筒276与床身装置200的底部支撑架2413固定连接,当移动架22沿自身长度方向移动时,移动架22的底壁与第二滚筒276滚动摩擦并进行移动,其减小摩擦力,使得移动更为顺滑,且结构简单便于设置,降低作业成本。
75.具体的,可根据移动架22的长度设置移动动力驱动组件27的组数,移动动力驱动组件27为至少两组,优选为两组,两组移动动力驱动组件27位于移动架2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76.在一种实施例中,旋转轴216位于转动件215的第一端2151和转动件215的第二端2152的相交处,优选地,转动件215为矩形板体,第一端2151和第二端2152的相交线平行于矩形板体的宽度方向,在矩形板体的长度方向上,第一端2151的长度小于第二端2152的长度,在相同材料及密度的基础上,第二端2152的质量大于第一端2151的质量,以使第二端2152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带动转动件215的第一端2151从第一转动位置向第二转动位置转动,即,如图1所示,转动件215进行逆时针转动。
77.其中,旋转轴216位于横向部214凸出于纵向部213的一端,转动件215处于纵向部213和横向部214形成的l形腔中,以当转动件215位于第二转动位置时,转动件215的第一端2151的侧壁与横向部214的顶壁形成卡槽,对物料沿固定底座(移动架22)211的长度方向的移动进行限位;同时,l形腔能够对转动件215朝向纵向部213的转动进行限位。
78.在该实施例中,转动件215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容纳腔2141的高度,优选为转动件215的宽度小于容纳腔2141的高度,使转动件215的第一端2151在第一转动位置时位于容纳腔2141内,由此,转动件215凹于横向部214的上壁设置,使得栽培槽从横向部214的上方跨
过时,不造成阻碍,同时减少与栽培槽的接触面积,减小摩擦力,使得栽培槽的传动更为顺畅。
79.具体的,横向部214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横向板2142,第一横向板2142沿横向延伸且位于纵向部213的顶壁上,纵向部213沿固定底座(移动架22)211长度方向两侧的侧壁分别对应于第一横向板2142平齐设置;可认为,两个第一横向板2142以及纵向部213的顶壁共同形成了容纳腔2141。优选地,纵向部213和横向部214一体式设置,以便于生产加工。
80.其中,每个第一横向板2142凸出于纵向部213的一端设有贯穿板厚的通孔,通孔的轴线垂直于第一横向板2142设置,旋转轴21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横向板2142的通孔配合,旋转轴216沿水平方向设置。
81.同时,为了节约安装空间,转动件215的第一端2151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容纳腔2141的长度,在转动件215处于第一转动位置时,转动件215的第一端2151沿横向凹设于容纳腔2141内,在安装固定底座211时,无需额外为转动件215的第一端2151在第一转动位置时预留让位空间,使得装置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82.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移动限位装置21还包括固定底座211,固定底座211固定于移动架22上,纵向部213经固定底座211与移动架22连接;l形限位主体212与固定底座211间设有摆动轴217,摆动轴217平行于固定底座211的长度方向设置,l形限位主体212能够绕摆动轴217摆动,优选为绕摆动轴217往复摆动。在不使用或因作业情况需要弯折时,可推动l形限位主体212绕摆动轴217进行摆动,以降低l形限位主体212和转动件215的整体高度,方便其他装置进行作业;具体的,单向最大摆动角度为90
°
;以下述实施例进行说明,水培自动化系统包括床身装置200和运输装置,运输装置位于床身装置20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且运输装置沿床身装置200的宽度方向延伸,移动限位装置21分别位于床身装置20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且为了实现对栽培槽的运输,移动限位装置21凸出于床身装置200的长度方向的端壁设置,由此设置,当运输装置沿床身装置200宽度方向移动时,移动限位装置21对其造成阻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设置摆动轴217,当运输装置移动至与l形限位主体212接触时,其能够绕摆动轴217转动,使得运输装置通过;当需要对栽培槽进行上料时,运输装置移动至床身装置200的首端,栽培槽搭接在运输装置的上表面处于静止状态,固定底座211沿床身装置200长度方向伸出,并移动至栽培槽接触,此时转动件215由第二转动位置向第一转动位置转动,随着固定底座211的继续移动,转动件215跨过栽培槽,转动件215在重力作用下恢复至第二转动位置,且能够勾住栽培槽;固定底座211在动力设备作用下,沿床身装置200长度方向缩回,从而推动栽培槽从运输装置上转移至床身装置200上,实现栽培槽的上料;而当栽培槽需要下料时,通过移动限位装置21继续推动栽培槽移动至床身装置200的尾端,栽培槽在推力作用下,从床身装置200移动至运输装置上,实现下料。
83.其中,上述移动限位装置21还包括摆动组件,摆动组件包括两个固定块218和回弹件,两个固定块218分别位于固定底座21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摆动轴217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固定块218转动连接,纵向部213沿宽度方向套装于摆动轴217上,回弹件分别与固定块218和摆动轴217连接,用于带动转动件215回弹至初始状态,即垂直于固定底座211上壁位置。其中,回弹件可设置为扭簧,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需要设置回弹件的具体结构,回弹件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可根据现有技术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84.在一种实施例中,移动限位工装还包括摆动限位装置28,摆动限位装置28包括固
定底座、l形限位主体和转动件。固定底座和l形限位主体间设有摆动轴,摆动轴平行于移动架22的长度方向设置,l形限位主体能够绕摆动轴摆动,除摆动轴的结构及设置方式的不同,摆动限位装置28和移动限位装置21的其他结构均相同设置,在应用时,移动架22上可分别设置摆动限位装置28和移动限位装置21,以满足工况。
85.为了进一步实现转动件215的摆动,在两个固定块218间的固定底座211的上表面设置让位槽219,以对转动件215的摆动进行避让,让位槽219沿固定底座211的宽度方向贯通固定底座211。
8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移动架22上设置有移动限位装置21和摆动限位装置28,参照图4进行说明,位于左侧的移动限位装置为移动限位装置21,位于右侧的移动限位装置为摆动限位装置28;栽培槽初始位置位于摆动限位装置28的右侧上方,由床身装置200进行承载;移动架22带动移动限位装置21和摆动限位装置28向右移动,移动过程中与上方的栽培槽接触,并随着移动摆动限位装置28的转动件215由第二转动位置转向第一转动位置,此时栽培槽越过摆动限位装置28,位于移动限位装置21和摆动限位装置28之间;转动件215由第一转动位置恢复第二转动位置,移动架22换向带动移动限位装置向左移动,转动件215的第一端2151推动栽培槽同步移动预设距离,移动架22再次换向带动移动限位装置向右移动,移动过程中与上方的栽培槽接触,并随着移动第一移动限位装置的转动件215由第二转动位置转向第一转动位置,此时栽培槽滑过移动限位装置21,此时栽培槽位于移动限位装置21的左侧,移动架22换向带动移动限位装置21向右移动,转动件215的第一端2151推动栽培槽同步移动预设距离,继续重复上述过程;可理解,移动架22仅需以预设距离往复移动,即可通过若干个移动限位装置21,实现栽培槽从床身装置200长度方向的首端至尾端的传递,其无需设置长距离移动行程,相应地占用安装空间小,使得线路安装简便,便于实现水培系统的自动化传输。
8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水培自动化系统的床身装置200,包括床身组件、上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限位工装。其中,两个移动架22分别设于床身组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且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l形限位本体的l形腔背向床身组件的长度方向的首端,即上料位置处。移动限位工装能够凸出于床身组件的首端或尾端移动,以向前延伸至与床身组件相对的运输装置100上,勾取栽培槽23实现从运输装置100向床身组件上的转移;或,向后延伸至与床身组件相对的运输装置100上,将栽培槽23从床身组件输送至运输装置100上,实现栽培槽23的下料。
88.具体的,床身组件包括床体241和若干个底部支撑架2413,底部支撑架2413固定于床体241的底部;移动限位工装的推动杆272、固定板274、和第二滚筒276分别与底部支撑架2413固定连接。
89.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水培自动化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床身装置200、两组运输装置100及控制装置。其中,两组运输装置100位于床身装置20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控制装置分别与运输装置100和床身装置200的移动动力驱动组件27连接,控制装置控制运输装置100移动至与床身装置200相对,并控制移动动力驱动组件27启动,勾取并带动运输装置100的栽培槽23移动至床身装置200上或勾取并带动床身装置200上的栽培槽23移动至运输装置100上。
90.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
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91.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移动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架;移动限位装置,与所述移动架连接、且用于移动栽培槽;所述移动限位装置包括:l形限位主体,所述l形限位主体包括纵向部和横向部,所述纵向部与所述移动架连接,所述横向部具有平行于所述移动架的长度方向的容纳腔,栽培槽位于所述横向部的上方;转动件,与所述横向部经旋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件沿长度方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当所述转动件位于第一转动位置时,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当所述转动件位于第二转动位置时,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凸出于所述横向部的上壁,且所述转动件的第二端能够与所述纵向部的端壁相抵以对所述转动件的转动进行限位;所述移动架能够带动所述移动限位装置移动,且在移动过程中,所述移动限位装置进行滑行状态和上料状态的切换;其中,所述滑行状态时,栽培槽推动所述转动件由所述第二转动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转动位置,以使栽培槽跨过所述转动件;所述上料状态时,所述转动件由所述第一转动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转动位置,以使所述转动件能够勾取并带动栽培槽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限位装置的个数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移动限位装置沿所述移动架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动力驱动组件,与所述移动架连接,所述移动动力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移动架沿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移动动力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移动架沿长度方向以预设距离往复移动;所述预设距离为相邻所述移动限位装置间的距离的倍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动力驱动组件包括:气泵;推动杆和伸缩杆,沿所述移动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推动杆的内腔与所述气泵连通,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套装于所述推动杆的内腔中,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架连接;所述气泵用于推动所述伸缩杆并带动所述移动架相对于所述推动杆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动力驱动组件还包括移动导向件,所述移动导向件包括:固定板,与所述移动架相对固定设置;两个第一滚筒,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上,两个所述第一滚筒分别位于所述移动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对所述移动架宽度方向移动进行限位,所述第一滚筒与所述移动架的侧壁滚动连接;和/或,第二滚筒,滚动连接于所述移动架的底壁,对所述移动架进行支撑和导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和所述转动件的第二端的相交处,且所述转动件的第二端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带动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从所述第一转动位置向所述第二转动位置转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横向部凸出于所述纵向部的一端,以当所述转动件位于所述第二转动位置时,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的侧壁与所述横向部的顶壁形成卡槽,对物料沿所述移动架的长度方向的移动进行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容纳腔的高度,以使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在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限位装置还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固定于所述移动架上,所述纵向部经所述固定底座与所述移动架连接;所述l形限位主体与所述固定底座间设有摆动轴,所述摆动轴平行于所述移动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l形限位主体能够绕所述摆动轴摆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限位装置还包括摆动组件,所述摆动组件包括:两个固定块,位于所述固定底座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摆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纵向部套装固定于所述摆动轴上,回弹件,所述回弹件分别与所述固定块和所述摆动轴连接,所述回弹件用于带动所述转动件回弹至初始状态。11.一种水培自动化系统的床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身组件,用于承载栽培槽;至少两组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限位工装,所述移动限位工装的移动架平行于所述床身的长度方向设置;且至少两组所述移动限位工装位于所述床身组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相对设置。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水培自动化系统的床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组件包括床体和若干个底部支撑架,所述底部支撑架固定于所述床体的底部;所述移动限位工装的推动杆、固定板、和第二滚筒分别与所述底部支撑架固定连接。13.一种水培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2任一项所述的床身装置;两组运输装置,位于所述床身装置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运输装置和所述床身装置的移动动力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运输装置移动至与所述床身装置相对,并控制所述移动动力驱动组件启动,勾取并带动所述运输装置的栽培槽移动至所述床身装置上或勾取并带动所述床身装置上的栽培槽移动至所述运输装置上。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移动限位工装、水培自动化系统及其床身装置,包括:移动架;移动限位装置,与移动架连接、且用于夹持栽培槽;移动限位装置包括:L形限位主体,L形限位主体包括纵向部和横向部,纵向部与移动架连接,横向部具有平行于移动架的长度方向的容纳腔,栽培槽位于横向部的上方;转动件,与横向部经旋转轴转动连接,转动件沿长度方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当转动件位于第一转动位置时,转动件的第一端位于容纳腔内;当转动件位于第二转动位置时,转动件的第一端凸出于横向部的上壁,且转动件的第二端能够与纵向部的端壁相抵以对转动件的转动进行限位。由此实现栽培槽的转移输送,结构简单便于设置,且能够对栽培槽均匀施力。匀施力。匀施力。


技术研发人员:

薛晓莉 郭显亮 陈小文 张雪松 李玉江 白春明 齐轩艺 赵英杰 张海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6

技术公布日:

2022/12/22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5:27: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487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装置   床身   横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