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胜利万岁》课后巩固(含答案)

长征胜利万岁》课后巩固
建议用时:40分钟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mǐn)                    (qián)                   (diān)
B.追(jiǎo)                 熙熙攘(rǎng)       养(jǐ)
C.(bá)涉                  (yáo)洞               回(yū)
D.山(lóu)                 马镫(dēng)             (jìn)
【答案】D
【解析】
D项,“马镫”的“镫”应读“dèng”,其他读音均正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共分6个部分,展陈面积2000平方米,展出照片275张、文物252件。展览当日,人们从四面八方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追寻当年红军走过的足迹。面对80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一位青年人正手托画板,专心致志地      红军长征主题的美术作品,在        的参观人中格外引人注目。他在谈参观感受时说:“虽然没有亲历长征,通过这个展览,却有        的感觉,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
长征途中,不仅红军要突破敌人重兵围追堵截,还要战胜大自然中无数艰难险阻,克服饥寒、伤病等种种磨难。红军官兵团结一致,生死与共,以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汇聚     摹写     熙熙攘攘     设身处地
B.汇流     临摹     川流不息     设身处地
C.汇流     摹写     熙熙攘攘     身临其境
D.汇聚     临摹     川流不息     身临其境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长征途中,不仅红军要突破敌人重兵围追堵截,还要战胜大自然中无数艰难险阻,饱受饥寒、伤病等种种磨难。
B.长征途中,不仅红军要冲破敌人重兵围追堵截,还要战胜大自然中无数艰难险阻,饱受饥寒、伤病等种种磨难。
C.长征途中,红军不仅要突破敌人重兵围追堵截,还要战胜大自然中无数艰难险阻,经受饥寒、伤病等种种磨难。
D.长征途中,红军不仅要突破敌人重兵围追堵截,还要战胜大自然中无数艰难险阻,克服饥寒、伤病等种种磨难。
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冰山雪岭空气稀薄,沼泽草地渺无人烟“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他们身上表现了出来。
B.冰山雪岭空气稀薄,沼泽草地渺无人烟,彰显了他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翻过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过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表现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翻过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过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
【答案】2.D
3.C
4.C
【解析】
2.第一处,汇聚,聚集;汇流,水流等汇合。文段说的是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博物馆,应用“汇聚”。
第二处,临摹,模仿(书画);摹写,照着样子写,泛指描写。文段说的是青年人在照着红军长征主题的美术作品作画,应用“临摹”。
第三处,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前者侧重于行人连续不断,后者侧重于场面的热闹拥挤。文段说的是参观的人接连不断,而不是“热闹”,应选“川流不息”。
第四处,身临其境,亲身到了那个境地;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结合后面的“感觉”可知,应选“身临其境”。
3.画线句“长征途中,不仅红军要突破敌人重兵围追堵截,还要战胜大自然中无数艰难险阻,克服饥寒、伤病等种种磨难”存在两处语病。第一处是语序不当,因为整句话主语是红军,所以,“不仅”要放在“红军”之后,排除AB两项;
第二处是搭配不当,“克服”与“磨难”不搭配,可将“克服”改为“经受”,排除D项。只有C项全部
修改正确。
4.由补写处前面的“以……意志”可知,此处的主语应是红军官兵,排除A、B两项;
D项后半部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陈述对象改变,根据主语一致的原则,排除D项。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37年,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的演讲中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____________________。”王富仁先生对此做了独到的分析,认为同志之所以视鲁迅为现代中国的圣人,是从鲁迅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及其精神发展的实际意义进行评价的,而鲁迅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精神素质便是他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奴隶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或:鲁迅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是因为他具有最根本的
精神素质(或:原因在于他的最根本的精神素质);    具有真正独立的思想个性(或自由意志)。
【解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段文字主要讲了王富仁对的“鲁迅为现代中国的圣人”的看法。根据“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后面句中应是与“封建社会”相对应的,所以可填“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根据“而鲁迅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可知,后句应是对其原因的分析,可填“是因为他具有最根本的精神素质”。根据“这个精神素质使他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奴隶性格”可知,最后一句应是“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奴隶性格”的意义,可填“具有真正独立的思想个性”。
6.请简要赏析“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
【答案】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四个“长征是……”,连贯直下,气势磅礴,渲染了昂扬向上的气氛;将长征比作“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长征的重要意义,引领下文的具体阐释。
【解析】本题语句连续使用了三个比喻句“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把长征这一革命行动比喻为“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形象生动,写出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宣传革命思想,传播革命种子的行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这几个比喻句又构成了排比句,与前面一句一起,通过四个“长征是……”,连贯直下,气势磅礴,渲染了昂扬向上的气氛。
7.分析句子。
(1)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
(2)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
【答案】(1)这里是用到移情和拟人的手法,写吴起镇欢迎我们,实际是在写战士们到达吴起镇的喜悦之情。
(2)本句重在炼字,“吼叫”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交战的激烈、场面的壮烈;两个“一齐”交代了战士们士气振奋、上下一心的战斗热情。
【解析】
(1)本题句子,首先,“吴起镇……在欢迎我们”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吴起镇欢迎我们,实际是在写战士们到达吴起镇的喜悦之情。这样写运用了移情的表现手法,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好像自己欢喜时,所看到景物都像在微笑,悲伤时,景物也像在叹气。
(2)本题句子“吼”“杀”这两个词语生动形象传神。同时“吼叫”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交战的激烈、场面的壮烈。“杀”字写出了两厢埋伏的士兵的战斗豪情。两个“一齐”写出了战士们训练有素,步调一致,士气振奋,上下一心的战斗热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伟大的转折》用镜头寻觅红军战士的闪光足迹,用艺术丈量惊心动魄的血距离,力图通过一幕幕以少胜多的浴血搏战、一场场殊死战役的惨烈与凶险,叩问如今的人们:我们当年为什么出发的初心可还记得清?红军在长征路上书写的壮烈史诗可还读得懂?
《伟大的转折》选择深入植根史实,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尽量对长征的真实状态做历史和艺术的还原——艰难的抉择、艰苦的跋涉、艰窘的生活和浴血的战斗。作品讲述的是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即湘江战役后,转战黔、滇、川等地的5个月发生的事情。应当说,这是我党的一次思想解放,是我党带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向胜利与复兴的伟大转折和起点。
经过80多年的岁月淘洗、时空化合,长征精神已不仅仅属于一个军队、一个政党、一片地域,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人类战胜邪恶所表现的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伟大的转折》真实地再现历史,艺术地揭示历史经验,这是为了坚守和传承留存在历史中的高贵英雄主义精神,以期其成为今天的思想烛照和精神钙质。当然,这部剧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制作不够精致、特型演员的形似与神似拿捏得不够到位等。长征有着说
不尽的深厚历史内涵、思想内涵、人文内涵,它在历史长河中渐渐远去,但艺术创作的长征任重道远。
(摘编自李树声《让长征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之钙》,2019年11月5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80多年前,长征的胜利促使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这直接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大发展。80多年后的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新的长征。长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会丢,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
长征途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战士为何有如此英雄气概?答案是他们坚守着共产主义信仰追求。正所谓: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这95年,又何尝不是一场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长征?80多年前的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信与文化自信,这种“走自己的路”的自信正逐渐沉淀升华为中华民族前进的强大定力和深厚历史底蕴。正如同志后来所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
”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只有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保有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从对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摸索中、自省中、挫折中、成功中获得自信,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考验,不断推动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进。.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5:30: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4829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长征   红军   精神   革命   中国   思想   历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