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结构理论视角下的《重新做人》

[作者简介]张衍,男,上海报业集团文汇出版社副总编辑,研究方向:中外文学㊂
人格结构理论视角下的‘重新做人“
ʻ
张衍
(上海报业集团文汇出版社,上海 200041
)[摘 要] ‘重新做人“常被划入欧㊃亨利的强盗系列小说进行解读,人们主要关注小人物的人性之美㊂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为这篇小说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欣赏视角㊂通过对主人公人格结构中本我㊁自我和超我的剖析,人物的性格发展脉络清晰可见㊂
[关键词] 弗洛伊德; 人格结构理论; 重新做人
[中图分类号]I 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9-0041-02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㊃弗洛伊德晚年时期提出了 三部人格结构 说,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他在
无意识概念的基础上把人格结构分为本我㊁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并指出,这三者的相互作用使人格得以发展㊂自创建以来,这一人格结构理论就对人类社会的众多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界也不例外㊂
在短篇小说‘重新做人“中,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㊃亨利生动塑造了一个受爱情感召决定改过自新的盗窃惯犯形象㊂主人公瓦伦汀从因偷盗坐牢到特赦出狱,从不知悔改到守法营生,再从为施救他人而重操旧业,到最后完成灵魂救赎,其心理变化和人格发展一波三折,引人入胜㊂欧㊃亨利描述的这种复杂的人性正是瓦伦汀人格结构中本我㊁自我和超我三个系统相互影响㊁相互抗衡的结果㊂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具体行为,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发展的合理性与逻辑性,更深切地了解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也有助于增强人们对小人物身上闪烁的人性光芒的认同感㊂
一㊁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框架
作为20世纪极具影响力的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弗洛伊德早期认为人格结构包括无意识和意识两个部分,后来他对自己的理论框架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三重人格结构理论,即,本我㊁自我与超我㊂其中,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基本的层次,它是无意识的㊁与生俱来的,由遗传的本能和基本的欲望构成,不为个体察觉,也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㊂本我受弗洛伊德所说的 快乐原则 支配,是人类活动的内驱力,给人们的心理器官提供力量,带来愉悦的体验㊂自
我是意识结构部分,基本上是经过特殊分化的本我的一部分,通过与现实世界的接触以及后天的学习得到发展㊂个体通过自我与周围环境产生交互作用,逐渐学会控制冲动,形成理性或正确
的判断㊂自我遵循弗洛伊德所说的 现实原则 活动,是本我与外部世界的中介和仲裁,对非理性的本我需求和现实规范进行协调㊂自我寻求把外界的影响施加给本我及其倾向,并努力用现实原则代替在本我中不受限制地占据主导地位的
快乐原则㊂[1]126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最道德的部
分,主要包括内化了道德规范的个体良心和确定道德行为标准的自我理想等㊂它用自我理想来确立行为目标,用良心来监督行为过程,主要职能是根据社会道德指导自我,限制本我不容于社会规范的各种活动㊂超我遵循 至善原则 ,处于人格的最高层㊂
本我㊁自我㊁超我这三种形态形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是弗洛伊德整个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内容㊂其中,本我是人格中的生理部分,自我是心理部分,超我则是社会部分㊂人格结构是一种动态的能量系统,三者相互联系㊁相互作用㊁相互结合㊂人格在自我的冲击下,引起本我和超我的矛盾斗争,
经过自我调节,使不平衡达到平衡[2]
,在相互融合的不断运
动变化中得到发展㊂
二㊁‘重新做人“中瓦伦汀的本我㊁自我与超我作为20世纪初期美国最广为人知的作家,
欧㊃亨利的作品题材广泛㊁构思巧妙㊁内涵丰富㊁情节生动,既有对二十世纪初期正处于历史变型期的美国社会中种种不公的批判和鞭挞,也有对小人物合乎人性的真善美的讴歌和赞美,表现出了强烈的人性意识㊂他的短篇小说常为人们津津乐道,譬如‘麦琪的礼物“中亲人间忘我的挚爱㊁‘最后的常春藤叶“中陌生人的温暖关爱无不让读者动容㊂‘重新做人“显然不如这些作品那样广为人知,文学评论者也大多只是把它纳入欧㊃亨利的强盗系列小说中去研读㊂为了得其主人公人性发展之精髓,本文尝试从人格结构理论的视角来分析盗窃犯瓦伦汀改过自新的心理发展过程㊂
14 语文学刊                              2016年第9期
(一)放任邪性本我,出狱重操旧业
故事一开始,因盗窃保险箱坐牢的主人公瓦伦汀得到州
长的赦免得以提前出狱,他接过赦免状时 有几分厌烦的神气 ㊂这是一个有悖常理的反应㊂一般而言,
被判四年徒刑现在只蹲了不到十个月的瓦伦汀应该心怀感激,兴奋无比㊂但他反而觉得自己被关押的时间过长,对这种程度的减刑颇有些不满㊂导致这种反差的正是因为此时的瓦伦汀完全由其人格中的本我所支配㊂本我仅遵循快乐原则,使本能需要得到满足的欲望,思维的逻辑法则无用武之地㊂本我是不知
道价值判断的:它没有善恶,无所谓道德㊂[3]47
在瓦伦汀看来,
不劳而获是可以的,他对偷盗行为没有丝毫的罪恶感,一味地非理性㊁非道德地追求个人需求,完全没有伦理道德㊁社会规范和法律规章的禁忌㊂所以,当典狱长告诫他出去以后重新做人时,他可以浑然不觉其善意,大言不惭地声称自己从未砸过一只保险箱㊂
监狱外 鸟儿的歌唱㊁绿树的婆娑和花草的芬芳 对瓦伦汀而言毫无意义,他身上的原始的自己正寻求着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㊁冲动和生命力㊂酒足饭饱后他急着去迈克㊃多兰的咖啡馆取回自己存放在那儿的谋生行头㊂ 他打开箱子,喜爱地望着那套东部最好的盗窃工具㊂ 瓦伦汀的这种喜爱充分说明,本我的职能就是直接释放个体心理能量,以不道德的㊁自私的㊁不受约束的方式寻求自身的舒适和满足㊂因而,尽管法律指望他改邪归正,成为安分守己的好公民,瓦伦汀依然重操旧业,干净利落地犯下了一桩接一桩的盗窃案子,终于引起了侦探本㊃普赖斯的跟踪追捕㊂
(二)开启理性自我,收获事业爱情
作为人格结构的理性部分,自我蕴含着理性和正确的判
断,它能调节本能要求和现实社会要求之间的不平衡㊂当瓦伦汀为了躲避侦探的追捕来到艾尔摩尔时,他遇见了安娜贝尔㊃亚当斯并对她一见钟情㊂从这一刻起,自我开始调节他的本我,瓦伦汀开始追求与现实相适应的㊁为社会规范所认可的快乐与满足㊂他担心一旦被捕可能会产生的严重后果,现实经验和社会环境告诉瓦伦汀,没有一个女孩子会喜欢窃贼㊂他非常清楚,如果想得到心仪的姑娘的青睐,自己必须控制住偷盗度生的冲动,开始按现实原则行动㊂弗洛伊德十分形象地把自我与本我的关系比作骑士和马的关系,马提供能量,骑士则骑在马背上,牵制着马的优势力量,引导马的前进方向㊂于是, 脱胎换骨的爱情之火把吉米㊃瓦伦汀烧成了灰烬,从灰烬中重生的凤凰拉尔夫㊃斯潘塞先生在艾尔摩尔安顿下来
㊂通过市场调研后,瓦伦汀隐姓埋名,以斯潘塞先生的身份开了小镇上的第一家鞋店㊂伴随着生意的兴隆,他成功踏入当地的社交圈子,以全新的绅士形象结识了安娜贝尔㊃亚当斯小并赢得了她的爱情㊂不难看出,受现实约束和陶冶的自我在协调本我的本能冲动和周围外部环境的过程中,瓦伦汀理性正直地指引着原始的自己追求社会认可的满足感和幸福感㊂ 他的愿望达到了 ,不是凭借非道德的原始的本我,而是依靠理性的现实的自我㊂从此,他决心过 正直的生活 ,因为,他相信, 这才是生活 ㊂他在给朋友的信里还说, 现在即使给我一百万,我也不会去碰人家的一块钱了㊂ 所
有源自外部的生活经验都丰富了自我,在本我与自我的冲突中,自我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遵纪守法㊁合乎道德的成功人士形象㊂
(三)拥抱良心超我,凤凰涅槃重生
弗洛伊德指出,超我与代表外部世界和现实的自我形成
对照,他们之间的冲突最终将反映为现实的东西和心理的东西㊁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之间的悬殊差别㊂超我诱导自我用合乎社会规范的目标代替较低级的现实目标㊂小说里,瓦伦汀的现实目标就是同安娜贝尔结婚,然后把鞋店盘出去,到西部一个不容易被人翻旧账的地方落脚,老老实实地生活㊂正在我们读者看着自我驾驭了本我的时候,一次突发事件使故事的发展来到了冲突的顶点:一个小女孩被关进了保险库,在场的所有人惊慌失措㊂安娜贝尔向瓦伦汀求助,因为她崇拜他,相信他无所不能㊂这是瓦伦汀最擅长的 技能 ,但是本我借助自我告诉他,绝对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开保险箱,那样做的后果只会是一种:处心积虑隐瞒的江洋大盗身份曝光,失去心爱的姑娘,失去受人尊重的斯潘塞先生的地位,一切都被打回原形㊂救还是不救?我们看到瓦伦汀看着安娜贝尔, 露出一抹古怪的柔和的笑容 ㊂此时,超我要求自我去阻止自私㊁狭隘㊁只寻求个人满足的本我,超我指引着他放下自己的得失利益㊂于是,令所有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斯潘塞先生又重新变回了瓦伦汀,用手上的盗窃工具灵活熟练地打开保险库救出了小女孩㊂
作为传统价值判断载体的超我,既代表着约束,又倡导对完美的追求㊂我们发现,在紧急关头,舍己救人的社会道德力量引导瓦伦汀做出了艰难却崇高的抉择,超我运用良知约束了本我㊁支配着自我,遵循至善原则,维护了人性的真善美㊂最后,当瓦伦汀坦然地走向跟随而至并目睹这一切的侦探本㊃普赖斯准备束手就擒时,他的灵魂得到了真正的救赎,那是品德高尚㊁闪烁着人性光芒的斯潘塞先生,瓦伦汀如凤凰般涅槃重生㊂小说结尾侦探装作不认识瓦伦汀放走了他,这是超我的又一次胜利:人性的善与美超越了冷冰冰的法律,欧㊃亨利再次讴歌了人间温情㊂
三、结 语
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对主人公瓦伦汀人格中本我㊁自我和超我的剖析,欧㊃亨利的‘重新做人“给我们带来了不同寻常的阅读体验㊂整个故事发展过程中,在本我㊁自我与超我的不断冲突和斗争中,三者相互渗透㊁相互作用,一步步走向统一和谐㊂最终,理性和道德开始支配瓦伦汀的活动,他的灵魂得到了升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重新做人㊂
ʌ参考文献ɔ
[1](奥)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集(6)[M ].车文博,编.长春出版社,2010.
[2]王光荣.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演变及其影响[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5).[3](奥)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集(5)[M ].
车文博,编.长春出版社,2004.
24 文学纵横                  张衍/人格结构理论视角下的‘重新做人“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35: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4777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人格结构   现实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