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在毕节苗族地区的活动及影响

贵州西北部的毕节市,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革命圣地。毕节苗族,是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一个古老而历史悲壮的少数民族。由于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从咸同时期陶新春起义开始,毕节苗族人民为了获得自由和解放,不断起来反抗和斗争,这些斗争都因为历史原因而失败。苗族人民在黑暗中寻光明,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毕节,在毕节2.68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留下永恒的足迹和播下革命的火种,在苗族地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研究和探讨红军长征经过毕节苗族地区的活动和影响,对推动毕节苗族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苗族地区成主战场
红军到达毕节,在毕节活动期间开展过几次著名的战斗,其中有些战斗是在苗族居住区域进行的。从战斗发生时间先后来看,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苗族地区的战斗主要有大方县将军山阻击战、大方县猫场战斗、赫章县以则河伏击战等。
(一)将军山阻击战:苗寨成后方
1935年2月18日,国民党万耀煌部突破红十八师黄河、沙坝(大方南郊)防线,占领了大定县城,准备取道将军山进攻毕节。2月19日,在将军山脚的七家田,红六军团长肖克指挥七家田伏击
战,消灭了国民党部队万耀煌纵队的先锋尖兵营,毙敌100多人,俘300多人,缴获轻机9挺,步300多支。随后,新开苗寨苗族自然领袖杨义沙组织了20余人的救护队承担红军在七家田(将军山)战役中负伤的47名伤员的、养伤、食宿和保护任务。史称将军山阻击战。
(二)猫场战斗:撤离过苗寨
1935年4月15日红九军团由坡脚经庙山、七家桥、白纸田、松林半坡进驻猫场。4月16日,在大定县猫场遭遇黔军刘鹤鸣部与地主武装的袭击。经过十来个小时的激战,才打退敌人的进攻,因地形不熟、地势不利,红军伤亡400多人。红九军团经梯子岩战役后撤离手扒岩,受到杆岩苗寨苗族众的热情接待。史称猫场战斗。
(三)以则河伏击战:苗寨成战场
1936年3月3日至5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六军团由赫章向妈姑挺进,3月7日,红十六师到板底,红六军团部队到云南省奎香。樊嵩甫、郝梦龄、万耀煌3个纵队认为红军经彝良、盐津准备渡金沙江,急忙转向西北追击,川军二十三师到川、滇边境,向北水江北岸牛街地区阻截。3月8日,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决定:先打掉敌人的
红军长征在毕节苗族地区的活动及影响
□康丹瀛
[摘要]红军长征经过毕节苗族地区,在苗族居住地方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激战,苗族人民与红军建立了良好关系,在红军的帮助下,毕节苗族人民组建游击团(队)开展活动,斗争地主,抢救红军伤员,红
军与苗族人民结下深厚的感情。红军在苗族地区的活动,为苗族人民指明了革命方向,使苗族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
[关键词]红军长征毕节苗族地区活动影响
嚣张气焰。四师、十六师、十七师在贺龙的率领下,从寸田坝、奎香返回50里,进入以则河、法冲以北的白雨洞等地,伏击樊嵩甫纵队。红六军团三面包围樊部先头部队,激战12小时,毙敌400多名,俘敌300多人。志书称为以则河伏击战。
(四)苗族地区成战场的原因
红军长征经过毕节发生的战斗中,苗族居住区域成为主战场,为什么苗族地区会成为主战场呢?那是因为:
第一,苗族人民居住区是兵家必争之地。例如猫场和杆岩苗寨,这个区域位于大方县和纳雍县交界,以瓜仲河为天然屏障,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以则河苗寨处于可乐到彝良县的主干道上,易守难攻。七星关历来为毕节重要关隘和兵家必争之地,有苗寨在这里。
第二,苗族居住区适合建立后方。红军认真分析了毕节的情况,认为可以在苗族居住区建立后方根据地。因为苗族“聚居在黔北川南地区,还跨了云南一角,纵横约五十里,是一个相当理想的后方。因此,
我军大力对苗族进行工作,建立友好关系”。这样,红军移动的方向,必然向那些偏远但众基础较好的地方,而这些地方恰恰居住着大量的苗族众。
第三,苗族人民居住地方统治势力弱。苗族人民居住的地方比较偏僻,国民党统治势力比较薄弱,人民众受的苦难较多,较为容易建立统一战线,宣传发动众,而且苗族人民较为友好,对红军的行动很有利。
二、红军在苗族地区的活动
红军经过毕节苗族地区,不仅留下了许多战斗遗迹和故事,而且打击了压迫苗族人民的地主,出台了关于少数民族的政策,帮助苗族众组建了革命队伍。这些活动,在一定范围内解除了苗族人民的苦难,使苗族人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学会革命斗争的方法,为以后的解放斗争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一)镇压地主打土豪
红军经过苗族居住的大方、七星关、赫章等地方时候,就大力镇压和打击了许多地主、土目,镇压了地方贪官污吏等。如红军经过赫章县辅处乡,就打击了当地的地主管培生家。红九军团到纳雍县的以角,把收粮赋的委员黄成宗、收厘金的龙卡员审问后,砍杀在猪市包包,为民除害。
(二)出台少数
一是支持苗族众组织武装。红九军团的黄火青、王首道,红六军团的王震等领导同志都亲自关心苗民同胞的疾苦,支持苗民武装的建立。多次启发他们:苗汉只有民族的不同,没有贵贱之分。无论是苗族还是汉族,都存在贫苦人民和土司、地主的对立,天底下的穷人无论苗汉都是一家,只有组织起来斗争才能过上好日子。二是广泛宣传对苗族的口号政策。如出台了《对苗族的标语口号》14条。
(三)帮助建立苗族独立团
1935年2月16日,王震在毕节接见大定县八堡苗族代表李德洪等9人,帮助苗胞成立“苗民自救会”、“苗民自卫军”,发给步十支、子弹二百发。李绍北为负责人。1936年3月,红军又到瓢儿井,李德洪等人和红军联络。这次红军给了他们十支,宣布成立一支有30多人的苗族自卫队。根据调查,1935年4月、1936年2月,红军两次经大定八堡,在红军的直接领导下建立了“苗民自卫军”和“苗族独立团”。当时参加有一百余人,经查证的85人,其中健在的13人,随红军走后下落不明的3人,被土匪打死的2人,病故的67人。
(四)发动众组建游击队
红军在七星关区活动期间,在苗族村寨发动众,帮助他们组建了一些游击队。如:红军来到灵峰寺住下后,通过调查,了解到杨丙南能号召人,就把他去交谈,最后杨丙南就向我们宣传红军是“干人”的队伍,要领导“干人”打土豪,分田地等政策,发动大家组织游击队闹翻身。在红军的发动帮助下,我们
灵峰村游击队就组建起来了。在朱昌镇花厂村,以熊绍成为队长,由熊绍成、李绍银、熊树勋、杨成、熊思进、熊思元、熊成启等30多名青壮年为主力的苗族游击队。红军在毕节大坝建立了三支游击队,苗族30人,有14支;彝族50人,有23支,汉族58人,有43支等。
(五)指导“齐心会”的武装活动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大定(含今纳雍)、水城、威宁(含今赫章)、织金等县交界地区以苗族为主体,以熊正文、祝兴鸿等为代表的人民众自发
组织的武装团体“齐心会”(又称“农民自卫会”),前后参加的人数达数千人。“齐心会”后期的活动得到红六军团某团政治部主任欧阳崇庭同志和红九军团教导团团长尹智勇的指导。欧、尹组织发动领导这支武装,宣传抗日救国形势和党的政策,借助这支武装开辟新的游击活动区,在反对国民党统治和封建地主阶级压迫的斗争中,作了很多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各民族的事业。
(六)吸收苗族青年参加红军
红军经过苗族地区,很多苗族青年参加红军或成为红军游击队成员。如:在毕节鸭池,……苗寨游击队员陈玉春参加红军北上,反动派便将其妻王小二拿去搞“假毙”,把王小二活活吓死。红军在黔西的12天里,曾掀起一个规模很大的扩军运动,建立了一支游击队。队员有苗族青年朱小玉等共40名。
三、苗族众支持红军
红军长征经过苗族地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红军是革命的队伍,是为人民众的幸福谋福利的队伍,是与骑在各族人民头上的官僚、地主、土目斗争到底的队伍,这样的形象成为苗族人民天然的朋友,因此得到了苗族众的拥护与支持。在红军经过苗族地区出现困难时,苗族众及时出现,在救治和掩护红军伤员、安葬牺牲的红军战士、帮助掉队红军脱险和带路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一)救治红军伤员
红军经过苗族村寨,与苗族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苗族救治红军伤员。如1935年2月初,中央红军纵队军训股股长王金元因在战斗中腿部受重伤,被迫留下来,住在毕节市林口镇鸡鸣三省村一周姓苗族同胞家养伤。国民党保安团搜查红军伤员时,为了保护亲人红军伤员,母女俩没有逃跑,老大娘急忙向女儿嘀咕了几句,就朝大门走去:“来了,来了,开门来了。”女儿同时脱下鞋子上床和王金元睡在一起,把被子拉来盖上,叫王金元藏好不要讲话,两人装成夫妻一样。团丁来后,老大娘称床上睡的是儿子、儿媳并被盘问才放过。1936年2月19日,红军将在将军山战役中负伤的47名战士送至大定八堡,新寨自然领袖杨以沙组织救护队承担了这批伤员的、养伤、食宿和保护任务。
(二)安葬牺牲红军
红军在苗族地区与国民党部队激战,战争结束后,苗家人将牺牲的红军战士掩埋,出现了一些“红军坟”“共产坟”等。如红二、六军团战略转移离开黔大毕时,六寨苗族同胞把伤重牺牲的四名红军伤员埋在了一起,被称为“红军坟”。在纳雍县岩头上,一个江西籍的小战士病在祝老爷爷家,水米不进。为了使这个战士早日恢复健康,祝老爷爷主动代买稻谷舂成米,煮米汤给这个战士吃。小战士病死后,祝老爷爷、黄登祥、黄德芳三户苗族贫民,捐光洋四元,买司栎木棺材一盒,按苗家习惯把这个小战士安葬在小千塘丫口,至今他的坟墓还完好地保存着,过境沿线留下的红军坟墓,当地人尊称“共产坟”。红六军团宿营于威宁县云贵乡李家村时,一位受伤的红军战士住在苗族李老人家,老人很好地照顾红军战士,因伤势过重,这位伤员牺牲了,当地苗族安葬了这位红军战士。
(三)护送红军脱险
赫章县苗族杨树清等带领红军攻下平山堡,活捉顽匪刘洪祥而立了功,红军奖给大洋10块及大米等食物,他还组织苗族妇女为红军拾柴、磨面、挑水、做饭,支持红军作战。苗族陶清和把作战迷路的5位红军战士隐藏起来,换上苗族衣服,连夜护送到今毕节园树林绕道转到赫章赶上大部队。苗族妇女王幺妹和李小润在小天桥碰上掉队的两名红军战士被守桥的匪兵抓住,她们设法救了他们。1957年10月,威宁县委副书记朱佳仁(苗族)随贵州省参观团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当贺龙元帅得知他来自贵州威宁时,高兴地说:“红军过威宁时,就是穿你这样花衣服的苗族老人送着我们走了几天几夜。”
(四)苗家红军心连心
苗族人民为什么会这样支持红军呢?那是因为:
第一,红军队伍是苗家的救星。《黄火青同志关于红九军团在瓢儿井活动情况的来信》写道:苗族历来受汉官军阀压迫,痛苦不堪。正因为苗族受到汉官军阀的压迫,所以一旦有了反对“汉官军阀”的队伍,苗族人民无不拍手称快并积极响应和支持配合。苗族人民看到红军的作为与自己的敌人是截然相反的,这种天然的阶级感情使
苗族人民认识到红军是自己的亲人。
第二,红军的政策使苗族人民看到希望。几千年来,从来没有一支军队这样对待过苗族人民,这样把苗族人民当成自己人,并且出台具体的针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到处宣传红军的主张。因此,红军长征经过苗族地区,受到了苗族人民的拥戴。
第三,苗族人民有帮助困难对象的传统。不论在什么样的恶劣环境和遇到什么样的人,只要是不欺压自己的,苗族人民友好对待,在红军经过毕节苗族地方的时候,红军以其行动充分证明,红军不欺压人民,而是为人民着想的,用行动证明了这一革命者的形象,因此赢得了苗族人民的爱戴和同情。
四、留给苗家新生的希望
红军经过毕节苗族地区,用行动证明了红军是干人的队伍,是为人民众谋福利的军队;通过思想宣传
使苗族人民认识到工农红军和众是一家,只有团结起来进行革命才能获得解放和自由;通过制定政策提高苗族人民的觉悟,帮助苗族人民建立武装队伍。在这些行动过程中,红军和苗族人民结下深厚的友谊,得到了苗族人民的敬重和支持,并留给苗家新生的希望。
(一)播下革命的种子
红军经过毕节苗族地区虽然时间短暂,但是革命精神却传承下来,使苗族人民中的优秀分子看到了前途,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在解放斗争中积极行动,有的英勇献身。如大方县苗族自然领袖杨宝山,当年看到红军经过,受到启发,组织苗族自卫队保护苗寨,大定解放后,杨宝山积极带领苗族同胞参加清匪反霸,减租退押等反封建斗争。1950年6月,其子杨正德在剿匪中英勇献身。红二、六军团在威宁经过苗族等少数民族村寨传播革命,涌现出张斐然等为新中国和威宁解放进行革命的苗族优秀人士。红军经过纳雍,在纳雍苗族地区播下了革命的种子。解放初期涌现出积极分子李顺臣、杨顺臣等。民兵苗族队长李汉文、王陵举、陶俊文等同志配合解放军日夜进行搜寻,消灭了民愤极大的匪首姜洪开、聂明江等典型。红军第二、六军团经过赫章的苗寨,古达乡发科村张官民与红军结下了深厚友情。1949年,张官民组建中国民主联军滇黔川边区二纵队毕节田坝乡柁瓦戛武装发柯小组,带领民兵队参加剿匪斗争。
(二)留下不朽的记忆
1934年冬和1936年夏,中央红军和红二方面军经过毕节苗族地区,宣传了党的,使苗族人民
到了苦难的根源和革命的道路。于是,苗族人民便把对红军的热爱用艺术形式倾吐于诗歌上,颂扬红军留下的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如流传于大方的《看照片:起思念》《苦命的苗家》《我是苗家游击一队员》等。大方县六寨苗族唱道:红军爱苗家,/苗家念红军。/苗家要紧跟红军,/红军比爹娘还亲。/苗家一心跟红军,/海枯石烂不变心。流传于纳雍的由袁化鹏搜集的《猪年红军到以角》等。流传于赫章的苗族歌谣《我们的爹娘来到后》:今天的石山崖壁高耸耸,/今天的高山峻岭真凶恶。/我们的爹娘来到后,/只要一句话,/石山、崖壁、高山、峻岭就崩垮。/注:爹娘,指。民间传说《侠义苗胞冒险护送亲人,迷路红军安然跟上部队》等故事脍炙人口。
(三)传承美好的希望
红军长征经过毕节苗族地区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却留下了很宝贵的精神财富,表现在:红军经过苗寨和在苗族地区的活动,使毕节苗族人民看到了翻身自由的曙光;红军经过苗族村寨,使苗族人民懂得了穷人只有起来斗争才有希望;红军对苗族人民的宣传,使苗族人民懂得统治自己的不是汉族而是压迫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红军与苗族人民结下的深厚感情,成为红军的一面旗帜,使苗族人民看到了千秋苦难最后送来幸福的不是神、上帝,而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因此,苗族人民的优秀儿女自那以后就追随共产党的领导干革命,谱写了不同时代的壮丽诗篇;苗族人民懂得幸福来之不易,他们用民歌、古歌、山歌、故事等形式,对红军长征经过苗寨与苗家的共同经历进行抒唱,传承给后辈。这些精神财富,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成为苗家拥有的宝贵精神资源,而且成为文化旅游发展的资源,
成为后辈瞻仰烈士、感受红风云、接受革命教育的圣地,如大方县六寨苗族中的新开苗寨、纳雍县化作乡的杆岩苗寨、七星关区的鸡鸣三省苗寨等已经逐渐成为红旅游景点而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与打造,当地的基础设
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贵州省毕节地委党史研究室编,乌蒙星火记红军在毕节地区组建的游击团队[Z].1996.05
[2]中共毕节地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红足迹:毕节地区革命遗址简介[Z],中共毕节地委党史研究室,2004.10
[3]贵州省毕节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贵州省毕节军分区军事志编纂委员会编.毕节地区志军事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06
[4][22]中共贵州省毕节地委党史研究室编,乌蒙星火记红军在毕节地区组建的游击团队[Z].1996
[5]中共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著,中国共产党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历史大事记(1934-1965)[Z],1999.12
[6]中共纳雍县委党史办编.纳雍党史第一辑[Z].1989.03
[7]中共贵州省毕节地委党史研究室编,乌蒙星火记红军在毕节地区组建的游击团队[Z].1996.05
[8]中共大方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办公室编.大方党史资料(第1辑)红军在大方[Z]. 1986.02
[9]中共毕节地委党史办编,中共毕节地区党史大事记第一辑[Z],1985.12
[10]中共贵州省毕节地委党史研究室.乌蒙星火记红军在毕节地区组建的游击团队[Z].1996.05
[11]杨树宽口述、杨天模整理,托党和福苗家苦难才出头,中共贵州省毕节地委党史研究室编,难忘的峥嵘岁月:红军在清丰乡的革命活动[Z]
[12]政协毕节市委员会编,毕节文史资料选集·苗族专辑[Z],2007.03.20
[13]谢正发主编.乌蒙磅礴-毕节地区党史资料丛书之十五[Z].中共毕节地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毕节市委党史研究室,1996.02
[14]纳雍县齐心会活动始末.中共纳雍县委党史办编.纳雍党史第一辑[Z].1989.03
[15]中共贵州省毕节地委党史研究室编,乌蒙星火记红军在毕节地区组建的游击团队[Z].1996.05
[16]黔西县政协文史组县志编委办公室.水西文史资料第1辑[Z].1983.08
[17]周遵鹏.毕节晚报[N],2014.8.4,第四版
[18]中共贵州省毕节地委党史研究室编,乌蒙星火记红军在毕节地区组建的游击团队[Z].1996.05
[19]中共纳雍县委党史办编.纳雍党史第一辑[Z].1989.03
[20]王正义主编.赫章苗族志[M].1996
[21]中共毕节地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毕节地区历史资料佂编研大事记(1981.2.18-1999.1.12) [Z],1999.06
[22]中共贵州省毕节地委党史研究室编,毕节地区党史资料丛书之十六乌蒙星火——记红军在毕节地区组建的游击团队[Z].1996.5.8
[23]贵州省大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大方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
[24]糜崇习(卷)主编;贵州省毕节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毕节地区志人物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12.
[25]中共纳雍县委员会编写.纳雍十年[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60.12
[26]谢代元,野鸡河战斗的前前后后.毕节地区政协工委编,黔西北文史资料第1辑[Z]
[27][29]董有刚主编;四川省文化厅等编.川滇黔边红武装文化史料选编[Z].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01
[28]毕节地区民族宗教事务局等编;项兴荣搜集整理翻译.六寨苗族口碑文化[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4.04
[30]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贵州分会1986年4月翻印.民间文学资料第十四集苗族苦歌、反歌、逃荒歌等合集[Z],1959年9月
[31]王正义总编,赫章民间文学集成.苗族民间文学(第一辑)[Z]
(作者单位:贵州省赫章县辅处乡人民政府)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2:18: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4767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红军   毕节   人民   地区   党史   毕节地区   革命   研究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