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制药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贵州制药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制药业已发展成为贵州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对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从制药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快贵州制药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贵州;制药业;中药;民族药
    一、贵州制药业的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2001-2006年的5年里,贵州省药业总产值增长到99.1亿元,2007年突破百亿大关。2008年,贵州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实现总产值122.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8.3亿元,增加值增长8.8%,成为继煤炭、电力、饮料和烟草行业之后拉动地方工业增长的5大支柱产业之一。全省已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独家品种154个民族药成方制剂被收录进入国家药品标准,并有76个品种获得了发明专利保护。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医药企业22家,5000万元以上的有30多家,28家企业进入全国中药制药企业500强。贵州益佰、百灵、神奇3家制药企业跻身全国中成药工业企业50强。同时,建成
了扎佐医药工业园区、花溪医药工业园区、乌当医药工业园区、息烽医药工业园区、清镇医药工业园区、遵义医药工业园区、龙里医药工业园区等7个医药工业园区。
(二)行业技术规范情况
通过近十年的政策引导、技改资金投入、技术指导,企业加大了技术改造的力度。到2009年初,全省有144家企业的500余条生产线完成GMP改造并通过认证。全省共计投入改造资金26亿元。通过企业GMP技改和中药现代化的推进,全省制药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质量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加强。目前,中药企业生产的剂型,已由丸、散、膏、丹传统剂型,发展到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滴丸、针剂、泡沫剂和喷雾剂等31种。
    (三)特中药业种植情况
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等地有种植和加工中药材的传统习惯,其中天麻、杜仲等药材的种植已有上百年历史。随着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的启动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贵州省政府根据生物资源优势,把发展中药材生产与退耕还林、扶贫开发相结合,把中药材作为农业优势产业加以扶持,很多地县都把中药材生产作为农业产业调整的重点加以发展。至今全省种植并
能提供一定产品数量的药材已达1000多种。全省各类药材生产基地由10多个发展到77个,种植品种有天麻、杜仲、淫羊藿、何首乌、太子参、头花蓼、石斛、山银花、栀子、银杏、川黄柏、厚朴、喜树等50余个。天麻、杜仲、川黄柏、半夏等在全省各地均有种植;山银花(黄褐毛忍冬、灰毡毛忍冬为主)、银杏、五倍子、厚朴、鱼腥草、桔梗、南板蓝、白术、百合等在全省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种植面积上万亩的中药材品种有杜仲、川黄柏、半夏、淫羊藿等19种。
    (四)产业创新情况
全省从事中药研究开发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21家,登记注册的民办中药、民族药研究机构8家,建成和完善了“贵州省中科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等16个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贵州省中科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2003年获科技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贵州神奇制药集团被科技部批准为“863”产业化基地。这批机构构成了贵州省新药、新技术的研发平台,成为开展中药筛选、药效评价、安全评价、临床评价及中药材、中成药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研究的基础平台。截至2008年底,贵州省医药行业一共申请专利2251件(发明专利1652件),获得授权的专利1250件(发明专利671件),知识产权数量显著增长。
    二、贵州制药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较小、发展模式滞后
贵州省制药企业“小、散、弱”,基本上是股份制或民营企业,资金缺乏,融资困难,营销体系建设滞后,整体实力不强。许多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剂型单一,没有拳头产品支撑,造成产能过剩,出现不能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甚至亏损的局面。如在7个医药工业园区内,有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况,多数企业反映出了不同程度缺乏资金的问题。
    (二)药材资源不足成为影响和制约贵州制药业发展的关键
一方面,道地药材品种开发利用率低,仅占现有品种的10%左右,中药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产业链条短,传统初级产品直接流入市场的现象比较突出。另一方面,对于已开发的药材,由于缺乏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意识,长期低水平利用,掠夺式经营,毁林毁草开荒,导致资源的大量消耗,天然药用动植物产量呈下降趋势,有的已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直接影响产品规模化生产和质量稳定。
    (三)科技含量较低、创新能力较弱
1.投入不足。世界十大制药公司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最低9%,最高达26%,贵州制药企业的投入比例多数仅为0.5%—2%。
2.企业缺乏研发平台。贵阳市从事中医药研发的科研机构有14个,民营科研机构21个,研究人员近300名,但这些研发资源配置分散,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合力,无法为地方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贵州省尚无比较完整、起点较高、影响力较大的现代化药物研究开发中心。医药研究机构分散,科技投入不足,实验条件和设备落后。信息不灵,信息网络不健全,服务机构不完善。由于研发体系不健全,导致不少中药、民族药企业创新能力差。
3.人才缺乏。新药研究学科带头人和新药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生产企业中技术、质检、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匾乏。
4.设备利用率低。为了通过国家GMP认证,制药企业配备的高标准生产设备没有充分利用。据调查,贵阳制药企业总体设备利用率为55.4%,其中利用率最高的胶囊设备也只达到71.5%;设备利用率最低的为口服液,只有38.3%;其次是颗粒剂的设备,利用率为40.95%。
    三、加快发展贵州制药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突出布局,发挥“集效应”
以贵阳市、遵义市、黔南州为主,依托医药工业园区,重点建设和发展“环贵阳制药产业带”,充分利用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尽快培育和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和产业规模的龙头企业和骨干特企业,形成产业集。把扎佐、花溪、乌当、息烽、清镇、遵义、龙里等7个医药工业园区建设成为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完善、具有产业集特征、特优势突出的现代中药产业园。培育和强化骨干企业的示范作用,形成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特明显、互动关联、共同发展的局面。
    (二)培育龙头和骨干企业,壮大贵州制药业实力
通过政府引导,推进市场机制下的企业兼并重组,充分利用彼此的产品优势、营销网络、研发生产力量,降低运营成本,扩大经营规模,逐步形成一批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管理有素、拥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具有开拓精神的制药龙头企业。重点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实现资本与市场对接。通过培育一批经济上规模、效益突出的龙头企业,以及一批“专、精、特、新”的特骨干企业来带动贵州制药业、加工业、流通业的发展。
    (三)强化产业顶层设计,突出品牌建设
1.加强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中药农业。开展药材资源调查,建立野生资源濒危预警机制;加强对重要稀缺、名贵野生药材种质资源的调查、搜集、鉴定、保存和繁殖与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加强药材新品种培育,开展珍稀濒危药材资源的替代品研究;加强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研究和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发展绿药材。
2.坚持以企业为主,建立规范化、规模化的种植基地。以天麻、杜仲、何首乌、半夏、石斛、淫羊藿、头花蓼、艾纳香、黄柏、太子参、吴茱萸、山银花、山慈菇和喜树等品种为主,开展地道药材产业化种植,建立规范化、规模化的绿种植基地。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县乡政府的作用,支持培育一批药材种植龙头企业、种植专业大户和技术骨干。
3.进一步突出重点,力争“一县一品”。以地道药材天麻、杜仲等为重点做大做強,实现“品牌战略”,重点发展贵州“十大地道药材”(天麻、杜仲、石斛、吴茱萸、何首乌、半夏、黄柏、黄精、天冬、南沙参)与“六大苗药”(艾纳香、观音草、淫羊藿、头花蓼、米槁、刺梨)。按照区域规划,依托能形成产业链的药品生产企业,在黔北、黔东南、黔西北、黔中、黔西南等地重点建设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力争“一县一品”。
    (四)合理使用先进技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1.采用先进技术,促进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采用资源节约型加工工艺,促进动态逆流自动控制提取技术等先进技术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对现有前处理、提取、纯化、浓缩、干燥、包装等装备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鼓励支持制药企业推广使用计算机在线控制技术,逐步推进制药过程中制剂制造技术的智能化组合应用及关键工艺参数的在线检测、连续采集和程序化、自动化控制。
2.整合优化现有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化科技创新体系。扶持优势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引导并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科技人员创新,鼓励发展医药研发外包服务,打造开放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公共技术研发平台。
3.对按照国家标准建设的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自主创新平台项目给予资金补助,优先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实验动物中心、公共实验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争取纳入国家总体布局。
4.立足贵州省人才资源,加强各类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建设。建立和完善新药及创新药物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建设符合国家GLP和GCP管理规范的药物研究机构;建立中
药创新药物筛选技术中心、专业化企业新药研究技术中心和中药、民族药活性筛选中心。
    (五)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创新药物的研发
走以合作创新为主、自主创新为辅的道路,以中药民族药研究开发为重点,加强创新药物的研发。加大对传统中成药制剂的改造,加强新型制剂技术上的运用。
大力发展已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鼓励对其进行二次开发,推动剂型改进。充分利用地道药材资源,开发相关产品。运用先进的提取分离技术、活性物质筛选技术,加强对现有品种中上规模产品的系统研究和深度开发,筛选有潜力的品种开展作用机制、物质基础、工艺技术、质量标准的深度研究开发。针对现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功效独特、市场需求量大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加大研发培育力度。
    (六)加大对制药业现代化发展的扶持力度
一是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立多渠道的中药现代化资金投入体系;充分利用创业风险投资机制等市场化手段,拓宽新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融资渠道,为制药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二是继续加强政企银联合,加强政府、企业、银行沟通,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加大对制药产业的支持力度。搞好银企对接,把重点医药企业纳入优先对接对象,加强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营造产业发展有利的产权交易、创业指导、人才服务环境。
三是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资本运作,帮助企业积极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通过引进资本,扩大对外合作,破解资金瓶颈制约。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医药产业。对进入上市辅导期、近期可实现上市的医药企业,从相关专项资金中给予上市补助。
    (七)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国际贸易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与国内外同行合作,积极推进有特点的出口基地建设。加强并促进中药民族药的文化交流,鼓励和支持有关院校和医疗机构在国外开展正规中药民族药的教育和医疗活动,促进贵州特药业更广泛的走向世界。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1:20: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4738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企业   发展   研究   技术   药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