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水热力池及具有该混水热力池的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水器部件,尤其涉及热水器内的用于混水热力池,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热水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燃气热水器因加热功率不够稳定,导致出水温度忽高忽低,为解决水温忽高忽低的问题,水温体验特别差。现有技术中通过使用热力池来解决这个问题。热力池连通在热水器的出水管道中,刚烧出的热水流入热力池,与热力池中储存的水混合后才能流出。市面上现有的热力池混水不充分,且混水速度慢。并且当热水器的进水压力有波动时,热水器的出水压力也会存在波动。
3.为此,现有技术中对热力池作了很多改进,参考专利号为zl202022362003.3《热力池组件及包含其的燃气热水器》(授权公告号为cn 213362831 u);还可以参考申请号为202110012974.1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热力池装置及热水器》(申请公布号为cn112747467a)。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另外提供一种出水水温有波动小的混水热力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另外提供一种出水水温有波动小的热水器。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混水热力池,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内容空间并上端和下端分别形成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开设于壳体的底面上,所述壳体内设有
7.支撑板,靠近壳体的底面设置并与底面内壁之间形成出水腔;该支撑板的外周开始有通孔;
8.第一筒体,纵向地设于前述支撑板中部并内部形成盛水腔,上端口对应壳体的进水口,下端具有导水孔;以及
9.第二筒体,纵向地设于前述支撑板中部并套设于前述第一筒体外侧,该第二筒体内壁与第一筒体外壁之间形成第一混水腔,外壁与壳体内壁之间形成第二混水腔,前述的通孔则位于第二混水腔的出水端;
10.前述的第一筒体高出第二筒体。
11.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呈同心圆布置,所述的进水口开设于壳体的顶面中部。
12.作为优选,所述的通孔为多个并均匀布置,所述出水口位于壳体的底面中部。
13.作为优选,所述的导水孔为多个并均匀布置。
1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热水器,其特征
在于包括机体及设于机体内的混水热力池。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水流依次经过进水口、盛水腔、第一混水腔、第二混水腔、出水腔,最后从出水口流出,各区间的水都可以经历较长的混合时间,使得热力池内部的水达到后进后出,先进先出,从而降低水温波动对用户的影响。
附图说明
16.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混水热力池的立体放大图。
18.图3为图2的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热水器包括机体100及设于机体100内的混水热力池10。
21.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混水热力池包括壳体1,壳体1具有内容空间并上端和下端分别形成进水口12和出水口14,其特征在于出水口14开设于壳体1的底面13上,壳体1内设有支撑板3、第一筒体21和第二筒体22。
22.支撑板3靠近壳体1的底面13设置并与底面13内壁之间形成出水腔4a;该支撑板3的外周开始有通孔24。
23.第一筒体21纵向地设于支撑板3中部并内部形成盛水腔1a,上端口对应壳体1的进水口12,下端具有导水孔23;以及
24.第二筒体22上端开口,纵向地设于支撑板3中部并套设于第一筒体21外侧,该第二筒体22内壁与第一筒体21外壁之间形成第一混水腔2a,外壁与壳体1内壁之间形成第二混水腔3a,通孔24则位于第二混水腔3a的出水端;第一筒体21高出第二筒体22。
25.进一步,第一筒体21和第二筒体22呈同心圆布置,进水口12开设于壳体1的顶面11中部。通孔24为多个并均匀布置,出水口14位于壳体1的底面13中部。导水孔23为多个并均匀布置。
26.水流依次经过进水口、盛水腔、第一混水腔、第二混水腔、出水腔,最后从出水口流出,各区间的水都可以经历较长的混合时间,使得热力池内部的水达到后进后出,先进先出,从而降低水温波动对用户的影响。


技术特征:


1.一种混水热力池,包括壳体(1),该壳体(1)具有内容空间并上端和下端分别形成进水口(12)和出水口(14),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14)开设于壳体(1)的底面(13)上,所述壳体(1)内设有支撑板(3),靠近壳体(1)的底面(13)设置并与底面(13)内壁之间形成出水腔(4a);该支撑板(3)的外周开始有通孔(24);第一筒体(21),纵向地设于前述支撑板(3)中部并内部形成盛水腔(1a),上端口对应壳体(1)的进水口(12),下端具有导水孔(23);以及第二筒体(22),纵向地设于前述支撑板(3)中部并套设于前述第一筒体(21)外侧,该第二筒体(22)内壁与第一筒体(21)外壁之间形成第一混水腔(2a),外壁与壳体(1)内壁之间形成第二混水腔(3a),前述的通孔(24)则位于第二混水腔(3a)的出水端;前述的第一筒体(21)高出第二筒体(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水热力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筒体(21)和第二筒体(22)呈同心圆布置,所述的进水口(12)开设于壳体(1)的顶面(11)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水热力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24)为多个并均匀布置,所述出水口(14)位于壳体(1)的底面(13)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水热力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水孔(23)为多个并均匀布置。5.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4中任一一种混水热力池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00)及设于机体(100)内的混水热力池(10)。

技术总结


一种混水热力池,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内容空间并上端和下端分别形成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开设于壳体的底面上,所述壳体内设有支撑板、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支撑板靠近壳体的底面设置;该支撑板的外周开始有通孔;第一筒体纵向地设于前述支撑板中部,上端口对应壳体的进水口,下端具有导水孔;第二筒体纵向地设于前述支撑板中部并套设于前述第一筒体外侧;前述的第一筒体高出第二筒体。各区间的水都可以经历较长的混合时间,使得热力池内部的水达到后进后出,先进先出,从而降低水温波动对用户的影响。而降低水温波动对用户的影响。而降低水温波动对用户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

段裘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14

技术公布日:

2022/12/19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7:40: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472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壳体   热力   混水   底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