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更新BIOS配置的方法、服务器、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bmc更新bios配置的方法、服务器、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服务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bmc更新bios配置的方法、服务器、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在服务器系统中,监控管理是服务器管理和维护的重要手段,bmc(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基板管理控制器)作为监控管理的设备普遍运用到服务器中,用户通过远程连接bmc的方式获取服务器健康状态、控制服务器、设置服务器参数等。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固化在服务器rom芯片上的启动程序,被配置为在服务器开机时引导服务器进入操作系统(os),且bios提供了大量的配置项供用户进行修改或查看。
3.目前,修改bios配置项的常用方式是用户将配置信息下发至bmc暂存,待服务器重启时,bios从bmc读取到配置信息并写入bios的闪存(flash),直到服务器下次再重启时,写入flash的配置信息生效。
4.然而,由于用户配置需要服务器重启两次才生效,因此现有方案配置修改效率低,存在配置滞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的一种bmc更新bios配置的方法、服务器、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bmc更新bios配置的方法,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bmc、bios和用于存储所述bios配置参数的存储器,所述方法包括:
7.通过bmc接收用户对bios的配置信息,建立所述bmc与所述存储器的第一通信连接;
8.通过bmc利用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将所述配置信息写入所述存储器,并建立所述bios与所述存储器的第二通信连接;
9.重启时,通过bios利用所述第二通信连接获取所述存储器的配置信息,利用获取的配置信息更新所述bios的配置。
10.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服务器,包括:
11.bmc,被配置为接收用户对bios的配置信息,建立所述bmc与存储器的第一通信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将所述配置信息写入所述存储器后,建立所述bios与所述存储器的第二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bios的配置参数;
12.bios,被配置为在重启时,利用第二通信连接所述获取所述存储器的配置信息,利用获取的配置信息更新所述bios的配置。
13.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以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
述方法的步骤。
14.本技术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15.基于上述所述的bmc更新bios配置的方法,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或优点:
16.bmc在接收到用户对bios的配置信息时,通过建立bmc与bios的存储器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以将存储器的访问权限切换给bmc,bmc利用该访问权限可以直接将配置信息写入存储器,而无需等待服务器重启时由bios从bmc读取配置信息写入存储器。在bmc完成写入工作后,再建立bios与存储器的第二通信连接,以将存储器访问权限切回给bios,从而在服务器重启时使写入存储器的配置信息生效。由此可见,服务器重启一次便可实现用户配置生效,相对现有方案提升了配置修改效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配置滞后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被配置为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为现有技术中涉及的bmc修改bios配置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bmc更新bios配置的方法实施例流程图;
20.图3为本技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bios、bmc和存储器三者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根据图3示出的多路选择器与bmc、bios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2.图5为本技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技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技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存储介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26.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27.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技术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
28.如图1所示的bmc修改bios配置的现有实现流程包括:
29.1、bmc接收到用户的配置命令,将配置命令中的配置信息暂存本地的存储空间;
30.2、待重启时,bios从bmc获取用户的配置信息后写入存储器中;
31.3、待再次重启时,存储器中写入的配置信息生效。
32.由上述实现流程可以看出,用户配置信息的生效需要执行两次重启过程才能实现,并且由于运行业务,每次重启并不能立即触发,需要等待其他的重启时机,因此用户配置存在严重的滞后问题。
33.此外,服务器第一次重启时,需要bios与bmc协同来完成用户配置写入存储器,而bmc作为服务器的独立系统,这种协同会增加系统的耦合性。并且在bios从bmc获取到用户配置且还未写入自己的存储器时,若发生异常重启或者重启过程中bmc不响应等异常情况,均会造成丢失用户配置而引起修改失效的问题。
34.为了对现有方案具有的耦合性、低效率且易失效等问题进行优化,本技术提出一种bmc更新bios配置的改进方案,即bmc在接收到用户对bios的配置信息时,通过建立bmc与bios的存储器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以将存储器的访问权限切换给bmc,bmc利用该访问权限可以直接将配置信息写入存储器,而无需等待服务器重启时由bios与bmc协同完成配置信息写入,因此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性,并且还可以消除异常重启和bmc不响应引起的修改失效问题。
35.在bmc完成写入工作后,再通过建立bios与存储器的第二通信连接,以将存储器访问权限切回给bios,从而在服务器重启时,使得写入存储器的配置信息生效。由此可见,在本方案中,服务器重启一次便可实现用户配置生效,相对现有方案可以提升配置修改效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配置滞后的问题。
36.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7.图2为本技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bmc更新bios配置的方法实施例流程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涉及的存储器是服务器中用来存储bios所有配置参数的。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8.步骤201:通过bmc接收用户对bios的配置信息,建立bmc与存储器的第一通信连接。
39.其中,bmc是服务器中的一个独立系统,其提供有用户配置bios的界面,因此用户在界面上可以对bios配置进行设置,生成bios的配置信息。
40.具体地,配置信息可以包括配置项名称、配置参数等。
41.如图3所示,在服务器的系统架构中,bmc和bios都有对存储器的访问权限,bmc通过通道2可以实现对存储器的访问,bios通过通道3实现对存储器的访问。具体地,在bios中,由soc(system on a chip,片上系统)通过通道3访问存储器。此外,bios与bmc之间通过通道1可以实现通信。
42.可以理解的是,在服务器的系统架构中,soc通常包括两个处理器芯片,即cpu芯片和pch(platform controller hub,集成南桥)芯片,cpu芯片用来接一些快速io设备,pch芯片用来接一些慢速io设备。
43.由此可以看出,bmc不仅可以通道1与bios进行通信,还可以通过通道2与存储器实
现通信,本技术实施例即为利用bmc与存储器之间具有的通道2这一特性,来实现bios配置的修改。
44.如图4所示,bmc与bios均通过一个多路选择器连接到存储器,并且该多路选择器的选通控制端与bmc连接。
45.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针对建立bmc与存储器的第一通信连接的过程,bmc通过控制与存储器连接的多路选择器选通bmc通道,便可建立起bmc与存储器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
46.其中,bmc通道即为上述图3所示的通道2,在多路选择器选通bmc通道后,说明存储器的访问权限交给了bmc,bmc可以对bios的存储器进行读写操作。
47.步骤202:通过bmc利用第一通信连接将该配置信息写入存储器,建立bios与存储器的第二通信连接。
48.其中,由于存储器中存储了bios所有配置参数,服务器重启时,bios需要读取存储器中的配置参数初始化bios的配置,因此bmc在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将用户的配置信息写入存储器后,需要立即将访问权限切回bios,也即建立bios与存储器的第二通信连接。
49.基于上述步骤201中关于第一通信连接的建立过程描述,同样地,针对建立bios与存储器的第二通信连接的过程,如图4所示,bmc控制与存储器连接的多路选择器选通bios通道,以建立bios与存储器的第二通信连接。
50.其中,bios通道即为上述图3所示的通道3,在多路选择器选通bios通道后,说明存储器的访问权限又切回给了bios。重启时,bios随时可以对存储器进行读写操作。
51.在一可能实现方式中,针对bmc利用第一通信连接将该配置信息写入存储器的过程,bmc首先解析存储器中已有配置参数的数据格式,然后按照解析的数据格式转换用户的配置信息的参数格式,得到新的配置参数,并利用第一通信连接将新的配置参数写入存储器。
52.其中,bios通常提供有很多的配置项,不同配置项的配置参数的数据格式不同,例如有的配置参数为字符串数据,有的配置参数为整数数据。因此bmc需要解析存储器中配置参数的数据格式,并按照解析的数据格式对配置信息中的配置参数进行格式转换后,将得到的新的配置参数写入存储器,以确保存储器存储配置参数的正确性。
53.在一示例中,在利用第一通信连接将新的配置参数写入存储器之前,通过bmc可以利用第一通信连接为存储器中的已有配置参数添加失效标记,以将原来的配置参数标识为失效,在后续初始化bios配置时读取没有失效标记的新配置参数即可实现配置修改。
54.在另一示例中,在利用第一通信连接将新的配置参数写入存储器之前,通过bmc还可以利用第一通信连接将存储器中的已有配置参数删除,这样后续初始化bios配置时直接读取存储的配置参数即可实现配置修改。
55.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给出的两种对存储器中已有配置参数的处理方式仅为示例性说明,并不形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对于其他合乎逻辑的处理方式也在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
56.在一可选具体实施例中,针对bmc利用第一通信连接将新的配置参数写入存储器的过程,通过按照uefi(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规范封装新的配置参数后,利用第一通信连接将封装的配置参数写入存储器,以满足服务器系统中数据通信的标准要求。
57.步骤203:重启时,通过bios利用第二通信连接获取写入存储器的配置信息,利用获取的配置信息更新bios的配置。
58.其中,由于bios的配置初始化只发生在服务器重启过程,因此需要在服务器重启时,才能使得用户的配置生效。
59.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重启可以是任何情况下的重启,本技术对重启条件不进行限定。
60.基于上述步骤202给出的两种对存储器中已有配置参数的处理方式,对应地,针对bios利用第二通信连接获取写入存储器的配置信息,利用获取的配置信息更新bios的配置的过程,可以包括下述两种更新方式:
61.第一种更新方式为:bios利用第二通信连接从存储器读取未携带失效标记的配置参数,并利用读取的配置参数初始化bios的配置,使得用户的配置信息生效。
62.第二种更新方式为:bios利用第二通信连接读取写入存储器的配置参数,并利用读取的配置参数初始化bios的配置,使得用户的配置信息生效。
63.至此,完成上述图2所示的bmc更新bios配置流程,bmc在接收到用户对带内bios的配置信息时,通过建立bmc与bios的存储器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以将存储器的访问权限切换到bmc,bmc利用该访问权限可以直接将配置信息写入存储器,而无需等待服务器重启时由bios与bmc协同完成配置信息写入。因此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性,并且还可以消除异常重启和bmc不响应引起的修改失效问题。
64.在bmc完成写入工作后,再通过建立bios与存储器的第二通信连接,以将存储器访问权限切回到bios,从而在服务器重启时使得写入存储器的配置信息生效。由此可见,在本方案中,服务器重启一次便可实现用户配置生效,相对现有方案可以提升配置修改效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配置滞后的问题。
65.基于上述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该系统包括bmc、bios以及存储器,该存储器用来存储bios的所有配置参数。因此一般情况下,bios始终持有对存储器的访问权限。
66.其中,bmc,被配置为接收到用户对bios的配置信息时,建立bmc与存储器的第一通信连接,并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将配置信息写入存储器后,建立bios与存储器的第二通信连接;
67.bios,被配置为在重启时,利用第二通信连接获取写入存储器的配置信息,利用获取的配置信息更新bios的配置。
6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bmc在建立bmc与存储器的第一通信连接过程中,具体通过控制与所述存储器连接的多路选择器选通bmc通道,以建立所述bmc与所述存储器的第一通信连接。
6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bmc在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将配置信息写入存储器过程中,通过解析所述存储器中已有配置参数的数据格式,并按照解析的数据格式转换所述配置信息的参数格式,得到新的配置参数,然后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将新的配置参数写入所述存储器。
7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bmc在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将新的配置参数写入所述存储器之前,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为所述存储器中的已有配置参数添加失效标记。
7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bmc在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将新的配置参数写入所述存储器之前,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将所述存储器中的已有配置参数删除。
7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bmc在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将新的配置参数写入所述存储器过程中,按照uefi规范封装新的配置参数,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将封装的配置参数写入所述存储器。
7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bios在利用第二通信连接获取写入存储器的配置信息,利用获取的配置信息更新bios的配置过程中,通过第二通信连接从所述存储器读取未携带失效标记的配置参数,并利用读取的配置参数初始化所述bios的配置。
7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bios在利用第二通信连接获取写入存储器的配置信息,利用获取的配置信息更新bios的配置过程中,通过第二通信连接读取写入所述存储器的配置参数,并利用读取的配置参数初始化所述bios的配置。
7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bmc在建立bios与存储器的第二通信连接的过程中,具体通过控制与所述存储器连接的多路选择器选通bios通道,以建立所述bios与所述存储器的第二通信连接。
76.本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与前述实施方式所提供的bmc更新bios配置的方法对应的计算机设备,以执行上述bmc更新bios配置的方法。
77.图6为本技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硬件结构图,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信接口601、处理器602、存储器603和总线604;其中,通信接口601、处理器602和存储器603通过总线6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602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603中与bmc更新bios配置的方法的控制逻辑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文描述的bmc更新bios配置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累述。
78.本技术中提到的存储器603可以是任何电子、磁性、光学或其它物理存储装置,可以包含存储信息,如可执行指令、数据等等。具体地,存储器603可以是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存储驱动器(如硬盘驱动器)、任何类型的存储盘(如光盘、dvd等),或者类似的存储介质,或者它们的组合。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601(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实现该系统网元与至少一个其他网元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可以使用互联网、广域网、本地网、城域网等。
79.总线604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其中,存储器603被配置为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602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
80.处理器60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60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6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8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bmc更新bios配置的方法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具有与其采用、运行或实现的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82.本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与前述实施方式所提供的bmc更新bios配置的方法对应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请参考图7所示,其示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光盘30,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即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会执行前述任意实施方式所提供的bmc更新bios配置的方法。
8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例子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光学、磁性存储介质,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84.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bmc更新bios配置的方法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具有与其存储的应用程序所采用、运行或实现的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85.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86.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8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板管理控制器bmc更新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配置的方法,应用于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bmc、bios和用于存储所述bios的配置参数的存储器,所述方法包括:通过bmc接收用户对bios的配置信息,建立所述bmc与所述存储器的第一通信连接;通过bmc利用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将所述配置信息写入所述存储器,建立所述bios与所述存储器的第二通信连接;重启时,通过bios利用所述第二通信连接获取写入所述存储器的配置信息,利用获取的配置信息更新所述bios的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所述bmc与所述存储器的第一通信连接,包括:通过bmc控制与所述存储器连接的多路选择器选通bmc通道,以建立所述bmc与所述存储器的第一通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bmc利用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将所述配置信息写入所述存储器,包括:解析所述存储器中已有配置参数的数据格式;按照解析的数据格式转换所述配置信息的参数格式,得到新的配置参数;利用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将新的配置参数写入所述存储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将新的配置参数写入所述存储器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bmc利用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为所述存储器中的已有配置参数添加失效标记。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将新的配置参数写入所述存储器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bmc利用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将所述存储器中的已有配置参数删除。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将新的配置参数写入所述存储器,包括:通过bmc按照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uefi规范封装新的配置参数后,利用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将封装的配置参数写入所述存储器。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bios利用所述第二通信连接获取写入所述存储器的配置信息,利用获取的配置信息更新所述bios的配置,包括:利用所述第二通信连接从所述存储器读取未携带失效标记的配置参数,利用读取的配置参数初始化所述bios的配置。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bios利用所述第二通信连接获取写入所述存储器的配置信息,利用获取的配置信息更新所述bios的配置,包括:利用所述第二通信连接读取写入所述存储器的配置参数,利用读取的配置参数初始化所述bios的配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所述bios与所述存储器的第二通信连接,包括:通过bmc控制与所述存储器连接的多路选择器选通bios通道,以建立所述bios与所述存储器的第二通信连接。
10.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bmc,被配置为接收用户对bios的配置信息,建立所述bmc与存储器的第一通信连接,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将所述配置信息写入所述存储器,建立所述bios与所述存储器的第二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bios的配置参数;bios,被配置为在重启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连接获取写入所述存储器的配置信息,利用获取的配置信息更新所述bios的配置。11.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BMC更新BIOS配置的方法、服务器、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应用于服务器,服务器包括BMC、BIOS和用于存储BIOS配置参数的存储器,方法包括:通过BMC接收用户对BIOS的配置信息,建立BMC与存储器的第一通信连接;通过BMC利用第一通信连接将所述配置信息写入所述存储器,并建立所述BIOS与所述存储器的第二通信连接;重启时,通过BIOS利用第二通信连接获取写入所述存储器的配置信息,利用获取的配置信息更新所述BIOS的配置。在本方案中,服务器重启一次便可实现用户配置生效,相对现有方案提升了配置修改效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配置滞后的问题。解配置滞后的问题。解配置滞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蒋小安 李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13

技术公布日:

2022/12/22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4:49: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469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存储器   所述   通信   参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