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思辨类作文专题练习——义与利

思辨类作文专题练习——义与利
一、精选素材:
【素材】1.舍小利顾大义的航天英雄们:航空航天事业中涌现了太多英雄,有名或无名,成功或失败,无一不重大义而轻私利。“神舟”五号第一次载人飞行,在上升过程中,航天员杨利伟的身体出现了共振问题,但他坚持了下来,“神五”载人飞行顺利完成。杨利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祖国需要,哪怕百分之一的生还机会,我也会义无反顾。”这同时也是所有航天员,对生与死的认识,对义与利的认识。
“神舟”七号在进行太空行走时,出现了火警报警信号,为了不使“神七”的出舱任务失败,翟志刚坚持出舱,在太空中挥舞五星红旗。他在知道可能回不来的情况下,没有任何犹豫,跨出舱门。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全,而是如何让战友安全返回,去完成任务,如何在太空展示我们国家的国旗。
2. 重利轻义通常没有好结果,例如秦桧受金人贿赂枉顾大义(扣题),害死岳飞。他死后被铸成铜像跪在岳飞墓前,被万人唾弃。这是他重利轻义的下场(扣题)。再例如“三鹿”奶粉,假疫苗等,他们为了成全自己的利,摒弃了义,残害了无数人的生命,最终被永远钉在了耻辱柱上。
3. 先义后利,利益也将随之而来。著名美国制药公司默沙东曾经用几乎免费的一美元价格将乙肝疫苗技术转让给中国,使中国成千上万人受益;默沙东也曾无偿提供伊维素给非洲等贫困地区河盲症,直至病
毒消失。这些舍利取义的行为,并没有导致公司的经济下滑,反而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各国由于默沙东的善举,纷纷为他敞开贸易的大门,这给默沙东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舍利取义,利益也将随之而来。
4. 淡泊名利的钱学森——高尚的品格比名利更让人尊重钱学森淡然面对荣誉、地位、金钱,将一生交给了最爱的祖国。曾经有一次,他获得了100 万港元的奖金,当支票汇过来后,他却看都未看全部捐给了西部的治沙事业。1992 年,他申请辞去了“学部委员”的称号,这与当前一些人为争名争利而“想尽办法”的现状形成强烈对比。他说:“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钱学森的高尚品格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二、精彩语段:
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崇德尚义的传统。人们把为了道义而不能推辞某种责任称为“义不容辞”,把基于正义而产生的愤怒称为“义愤”,把为了公众利益而付出的大无畏的行动称为“义举”,把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维护正义的人称为“义士”,把正义的战争称为“义战”,把为正义而战的军队称为“义师”……
2.舍小利,取大义,可实现人生价值。正如臧克家诗中所说:“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这“有的人”便是愿意放弃个人利益,保全大局利益的君子。解放军空军飞行员李剑英在执行运输军用装备的任务中,遭遇飞行故障,无法下降,但机下是居住着百姓的村庄,身为人民的保卫者,他毅然放弃弃机逃生
的机会,避免了机上军备可能坠落爆炸给人民安全造成的巨大损失,坚持最后驾驶飞机至耗完原油在无人区坠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才得以保全,但李剑英却魂归蓝天。他用自己的生命向人们诠释了大义的内涵,大义在
于着眼于集体利益,优先顾全大局。大利在先,小利在后,便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大义体现。
3.舍大义,取小利的行为则是人生的污点,是为人们所谴责的行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之中,存在着一些有偏差的义利观导向,诸如弃学生生命于不顾的“范跑跑”和视病人生命如草的“医跑跑”,他们在紧急关头都只求个人安全,冷漠的忽视他人的生命利益,事后还大义凛然地庆幸自己的作为,最后终是受到社会各方批评,被人们所指责。所以这种只顾个人利益而忽视甚至蔑视他人利益的行为是有偏差的,其人生价值是轻如鸿毛的,精神灵魂是污浊的,是为他人与社会所反感的。
4.大义应还有王茂华火场救人的勇气,有金晶稳保圣火的无畏,有沈浩爱民如己的无私,有德兰修女一生奉献他人的伟大。这些大义者便是社会的骄傲,是人们应追求的道德模范。大义与利益应有机统一,重视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才能成就大义人生。正是由于人人追求大义,社会方能和谐发展。
三、专题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宋代理学家程颢说:“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天下之事,唯义利而已。”中国文化中的“义利之辨”由来已久。
读了上面的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把你的思考写成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子曰:“举国上下交争利,则国之殆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有义则富,无义则贫。”
——墨子“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有许多关于“利”与“义”的名言。读了上面几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议论文。要求:明确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马克思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认为,儒家的价值观以重义崇德为特,但重义崇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轻利贱义。对于“义”和“利”的关系,你是怎样看的?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①标题自拟。①不少于800字。①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一)【审题】这是一则思辨型材料作文,首先要弄清楚两则名言的意思,分析孔子和程颢对于“义”“利”
的观点有何不同。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孔子反对的是只追求个人的私利,要求君子“见得思义”。如果利不符合道义的要求,就应不顾个人利害、得失、甚至不惜牺牲个人之生命,舍利而取义。儒家旗帜鲜明地倡导先“义”后“利”,重“义”轻“利”。无疑,孔子的观点无论在过去还是当下,尤其是对青少年“义利观”的养成都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程颢说“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天下之事,唯义利而已”,意思是“一个人行了义,就会得到利,相反,出了利也会得到义。天下之事,只有义和利这两个方面”。程颢实际上是为我们提出了正确的义利观,要以义求利,不能见利忘义,更不能见利害义。这个思想在本质上与孔子思想是一致的。
无论是义还是利,如果以自私的角度出发,那么即使是义,也是不义,比如子贡让而止善;即使无利,也是不义,比如公仪休家种白菜;相反如果以社会大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即使取利,也是义;如子路受利而劝德,真可谓是心底无私天地宽。由此可见,只要是以“社会价值”为起点,为初心,所言所行能一以贯之,就是最好的义利并举!
【立意】1.义利并举,善莫大焉;
2.劝“义”不应否“利”;
3.必要时要舍“利”取“义”。
(二)【审题】“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本句从义利的角度来区别君子与小人。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义利观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孟子说,鸡叫就起来,孜孜不倦行善的,是舜一类人;鸡叫就起来,孜孜不倦求利的,是跖一类人。要知道舜和跖的区别,没有别的,就在利和善之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意思是先考虑道义而后考虑利益的就会得到光荣,先考虑利益而后考虑道义的就会受到耻辱。义与利本是同源之水,若取之得法,如鱼与熊掌,亦可兼得。唯有明义利之辨,追寻义与利的和谐统一,才能冲破金钱诱惑的无底深渊,才能绽放正义的无穷光辉。围绕义和利来作文。【立意】义利之辨;义利观;重义轻利;
待人也宽,责己也严;
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发生冲突时,要选择义。
(三)【详解】通读材料,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
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第一句,
“举国上下交争利,则国之殆矣”,意思是全国上下都争利益,那么国家就危险了;第二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第三句“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意思是有义就富裕,没有义就贫穷;第四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意思是天下人吵吵嚷嚷,嘈杂喧闹,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来;天下人碰碰撞撞,拥挤奔忙,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往。这四句都谈到了“利”与“义”,“利”——利润,好处(对私,小我);利者,主要指实际利益。“义”——道义,正义(对公,大我);义者,即伦理规范和道德原则之下所持的道义。“利”与“义”本身无褒贬,但对待“利”与“义”的立场态度,特别是在“利”与“义”发生矛盾时的倚重取舍,不仅体现一个人的“利”“义”观,而且也能反映人品、觉悟境界和人生态度。由此,在社会道德中,“利”“义”观通常更为人们所看重,而在“利”与“义”的矛盾面前能否心端行正,则是识辨一个人正直与否、高尚与否、担当与否的“试金石”。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做人做事道义为先,“重义轻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也是古人眼中的君子人格。孔子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荀子强调“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孟子则倡导生与义“二者不可得兼”
时要“舍生而取义”。这种“利”“义”观,历来为世人所推崇,成为熔铸中华民族精神人格的重要基石,由此造就了一大批为了大德大义,而不惜以身赴死、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和英雄豪杰。马克思言:“人们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我们从来都不否定人们对正当利益包括物质利益的追求,而坚决反对的是“非正义的剥削”“冷冰冰的利己主义的算计”,坚决反对功利之心当头、个人利益至上和拜金主义当道。参考立意:
1.谈谈“利”和“义”的辩证关系;
2.为人处世不能只看重利益,更要看重道义;
3.理智对待“利”和“义”;
4.追求义与利的统一。
例文:
义与利
从小到大,我们听到的大多是这样的说法,君子重义不见利、施恩不图报、大公无私、无私奉献等。在义与利的交锋中,咱们民族一贯视义为荣,瞅利为耻。也正因为此,历朝历代涌现了不计其数的大爱无私之人,他们以自己的光风霁月般的义举绚烂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天空,凭自己的拯弱扶贫的精神温暖了千千万万颗悲冷的心灵。这些不计回报的馈赠,这些挺身而出的义举让我们活着有意义、有方向、有力量。但是现在的世界,很多人奉行的是利益至上,而我们怎么对待义与利呢?
义与利的关系,自古以来,备受争议。人们都不断地思考着,想要出一个支点,来平衡两者的关系。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圣人孔子早已将这一利义观纳入君子之风,让弟子们好好继承发扬。“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面对义,孟子毅然将生死置之
度外,至于远不及生的利,则更不必言之了。
《吕氏春秋》载: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孟尝君,可谓逐利的一把好手。一次他派门客冯谖替他去讨债。临行前,冯谖问他是否需要带些东西回来,孟尝君随口说,你看我缺什么就带什么吧。冯谖到了地方,将契据烧毁,并假托孟尝君之命,将债款赏赐给了百姓。次日,他回齐向孟尝君交差,孟尝君倍感意外。冯谖说:“我为您买了义。您只有一块封邑,却渔利百姓,我将债全部放还,这就是我为您买的义。”次年,孟尝君因不受赏识而被贬回封地。离地百里,便见百姓上前相迎,不禁感叹:“先生替我买的义,真是重于利百倍啊!”以此可见,信义的价值之深。
不过,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君子不言利并不是完全不想利,只不过是不唯利是图而已。孟子之所以说的那么坚决,是因为当时的人唯利是图,不知世上有“仁义”二字,所以才“拔本塞源而救其弊,此圣贤之心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也曾说过“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
由此可见,义与利也并不是一定要站在对立面上。并不是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就一定能体现大义,而腰
缠万贯也不一定就是耻辱。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在义的范围内追求利,是完全值得提倡的,也是完全符合历史发展的。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被活活饿死纵然值得敬佩,但现世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体现自己心中的大义。
义与利本就是一朵双生花,在面对取舍时,希望你能舍利取义,但更希望你能“利义双收”。
(四)【审题】写好“义”与“利”,先理清这两个概念。
利:利润,好处(对私,小我)利者,“生人之用曰利”,主要指实际利益。
义:道义,正义(对公,大我)义者,“事之所宜也”,即伦理规范和道德原则之下所持道义。
本题三段材料可分为三个写作角度,材料一论述君子与小人的义利价值观,重义轻利。材料二强调思想要以利益为前提。材料三辩证看待如家的义利观。这三个角度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参考,考生可以从中选取一个,也可以另有发挥。只要是谈论“义”和“利”的关系即可。义利观是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可以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得出自己的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些可以理解为社会国家的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以理解为个人需要具备的义。
【立意】1.义为体,利为用
2.义与利不是绝对的矛盾
3.先义者,利必随之
4.见利忘义等于自取灭亡
5.义者,利国利民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44: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4699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利益   君子   大义   材料   小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