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熬制茶膏的设备[实用新型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114083.0
(22)申请日 2018.01.24
(73)专利权人 普洱学院
地址 665000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菩提路6
(72)发明人 单治国 张春花 强继业 代红兵 
成文章 蒋智林 陶忠 舒梅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代理人 杨凤娟
(51)Int.Cl.
A23F  3/2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熬制茶膏的设备(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熬制茶膏的设备,包括固定架,
所述固定架的两侧对称连接有支撑架,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安装有XHDM -5控制器,所述固定架的内部上方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有煎熬铁锅,所述煎熬铁锅的顶部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搅拌桨,所述煎熬铁锅顶部靠近第一驱动电机的一侧设置有加水管,本实用新型将分体的铁锅和铜锅逐层安装在固定架内部,且铁锅与铜锅之间通过下料斗进行连通,不需要人工转移茶汁,只需要打开下料斗内部的电磁阀即可将茶汁转移,进行下一步的熬制,操作更加方便,且在第一下料斗和第二下料斗的外部均连接有密封垫圈,
且密封垫圈通过弹簧与固定杆进行固定。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CN 208509992 U 2019.02.19
C N  208509992
U
1. 一种熬制茶膏的设备,包括固定架(19),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9)的两侧对称连接有支撑架(13),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架(13)的顶部安装有XHDM -5控制器(12),所述固定架(19)的内部上方通过连接架(8)固定连接有煎熬铁锅(2),所述煎熬铁锅(2)的顶部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1),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搅拌桨(27) ,所述煎熬铁锅(2)顶部靠近第一驱动电机(1)的一侧设置有加水管(26),另一侧设置有加料管(3),所述加水管(26)和加料管(
3)均与煎熬铁锅(2)连通,所述煎熬铁锅(2)的外部靠近连接架(8)的上方安装有铁锅排气管(4),所述铁锅排气管(4)与煎熬铁锅(2)连通,所述煎熬铁锅(2)的底部连接有第一下料斗(5),所述第一下料斗(5)的内部安装有细布过滤袋(6),且第一下料斗(5)的外部安装有密封垫圈(25),所述密封垫圈(25)的底部连接有弹簧(24),所述弹簧
(24)的底部连接有固定杆(23),所述固定架(19)内部靠近第一下料斗(5)的下方位置处通过连接架(8)固定连接有复熬铜锅(21),所述复熬铜锅(21)的顶部与固定杆(23)连接,且复熬铜锅(21)顶部靠近固定杆(23)的外侧设置有铜锅排气管(7),所述铜锅排气管(7)与复熬铜锅(21)连通,所述复熬铜锅(21)的一侧表面嵌入安装有观察窗(22),且复熬铜锅(21)的底部连接有第二下料斗(9),所述第二下料斗(9)的内部安装有过滤网(20),且第二下料斗
(9)内部靠近过滤网(20)的下方位置处安装有电磁阀(28),所述固定架(19)内部靠近复熬铜锅(21)的下方通过连接架(8)固定连接有复煮铜锅(11),所述复煮铜锅(11)的外部对称安装有电加热器(10),且复煮铜锅(11)的内部安装有搅拌器(17),所述搅拌器(17)通过转轴与复煮铜锅(11)外部的第二驱动电机(18)转动连接,所述复煮铜锅(11)的下方对称连接有第三下料斗(15),两个所述第三下料斗(15)的下方设置有成型模具(16),所述成型模具
(16)的底部设置有置物架(14),所述置物架(14)与固定架(1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电加热器(10)、第二驱动电机(18)和电磁阀(28)均与XHDM -5控制器(12)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熬制茶膏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料斗(9)的外部连接有密封垫圈(25),所述密封垫圈(25)的下方通过弹簧(24)与固定杆(23)连接,所述固定杆(23)与复煮铜锅(1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熬制茶膏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煮铜锅(11)的顶部两侧对称连接有铜锅排气管(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熬制茶膏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煎熬铁锅(2)与复熬铜锅(21)的外部均对称安装有电加热器(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熬制茶膏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煮铜锅(11)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观察窗(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熬制茶膏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料斗(5)和第三下料斗(15)的内部均安装有电磁阀(28)。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08509992 U
一种熬制茶膏的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茶膏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熬制茶膏的设备。
背景技术
[0002]据史料记载可知,茶膏是古代的速溶茶,大量出现于18世纪,“黑如漆”的茶膏,醒酒第一,绿的茶膏醒酒效果更佳。古代普洱茶膏(主要指清朝宫廷御茶膏)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缺乏先进性,这与当时科技落后有关。因为受时代的局限,致使制作普洱茶膏的工艺极其复杂,且出品率低,并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带来饮用上的不安全性,而现代普洱茶膏的制作则采用当今最为先进的生物工程科技手段,其冷等静压、细胞破壁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冷冻干燥等技术的运用,使现代普洱茶膏的生产过程更科学、更简便、更卫生,相较于清朝宫廷普洱茶膏品质更高。
[0003]茶膏熬制需要经过多重熬制,目前市场上的熬制设备采用的都是分体的铁锅、铝锅、不锈钢锅或者铜锅进行熬制,需要人工转移茶汁,操作繁琐,且熬制过程中热量的利用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熬制茶膏的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熬制设备采用的都是分体的铁锅或者铜锅进行熬制,操作繁琐,且熬制过程中热量的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熬制茶膏的设备,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
架的两侧对称连接有支撑架,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安装有XHDM-5控制器,所述固定架的内部上方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有煎熬铁锅,所述煎熬铁锅的顶部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搅拌桨,所述煎熬铁锅顶部靠近第一驱动电机的一侧设置有加水管,另一侧设置有加料管,所述加水管和加料管均与煎熬铁锅连通,所述煎熬铁锅的外部靠近连接架的上方安装有铁锅排气管,所述铁锅排气管与煎熬铁锅连通,所述煎熬铁锅的底部连接有第一下料斗,所述第一下料斗的内部安装有细布过滤袋,且第一下料斗的外部安装有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的底部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架内部靠近第一下料斗的下方位置处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有复熬铜锅,所述复熬铜锅的顶部与固定杆连接,且复熬铜锅顶部靠近固定杆的外侧设置有铜锅排气管,所述铜锅排气管与复熬铜锅连通,所述复熬铜锅的一侧表面嵌入安装有观察窗,且复熬铜锅的底部连接有第二下料斗,所述第二下料斗的内部安装有过滤网,且第二下料斗内部靠近过滤网的下方位置处安装有电磁阀,所述固定架内部靠近复熬铜锅的下方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有复煮铜锅,所述复煮铜锅的外部对称安装有电加热器,且复煮铜锅的内部安装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通过转轴与复煮铜锅外部的第二驱动电机转动连接,所述复煮铜锅的下方对称连接有第三下料斗,两个所述第三下料斗的下方设置有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的底部设置有置物架,所述置物架与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电
加热器、第二驱动电机和电磁阀均与XHDM-5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下料斗的外部连接有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的下方通过弹簧与固定杆连接,
所述固定杆与复煮铜锅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复煮铜锅的顶部两侧对称连接有铜锅排气管。
[0008]优选的,所述煎熬铁锅与复熬铜锅的外部均对称安装有电加热器。
[0009]优选的,所述复煮铜锅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观察窗。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下料斗和第三下料斗的内部均安装有电磁阀。
[00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1)本实用新型将分体的铁锅和铜锅逐层安装在固定架内部,且铁锅与铜锅之间通过下料斗进行连通,不需要人工转移茶汁,只需要打开下料斗内部的电磁阀即可将茶汁转移,进行下一步的熬制,操作更加方便,且在第一下料斗和第二下料斗的外部均连接有密封垫圈,且密封垫圈通过弹簧与固定杆进行固定,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对第一下料斗和第二下料斗的拆装,方便对第一下料斗和第二下料斗下方内部的细布过滤袋和过滤网进行清理,使本设备可以持续使用。
[0013](2)本实用新型复煮铜锅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器,且在复煮铜锅的表面安装有观察窗,可以通过观察窗观察复煮铜锅内部茶膏的熬制情况,当搅拌器搅拌的茶膏呈淡褐时,即可通过第三下料斗下料将茶膏落入到成型模具内进行冷却成型。
[0014](3)本实用新型的复煮铜锅上的铜锅排气管延伸靠近复熬铜锅的底部,复熬铜锅上的铜锅排气管延伸至靠近煎熬铁锅的底部,可以使用铜锅排气管内部热蒸汽的热量对设备的复熬铜锅和煎熬铁锅进行加热,可以有效提高热量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0018]图中:1-第一驱动电机、2-煎熬铁锅、3-加料管、4-铁锅排气管、5-第一下料斗、6-细布过滤袋、7-铜锅排气管、8-连接架、9-第二下料斗、10-电加热器、11-复煮铜锅、12-XHDM-5控制器、13-支撑架、14-置物架、15-第三下料斗、16-成型模具、17-搅拌器、18-第二驱动电机、19-固定架、20-过滤网、21-复熬铜锅、22-观察窗、23-固定杆、24-弹簧、25-密封垫圈、26-加水管、27-搅拌桨、28-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熬制茶膏的设备,包括固定架19,固定架19的两侧对称连接有支撑架13,其中一个支撑架13的顶部安装有XHDM-5控制器12,用于控制本设备正常工作,固定架19的内部上方通过连接架8固定连接有煎熬铁锅2,对
晒干的茶叶进行第一步的煎熬,煎熬铁锅2的顶部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1,第一驱动电机1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搅拌桨27,搅拌桨27转动使茶汁可以煎熬充分,煎熬铁锅2顶部靠近第一驱动电机1的一侧设置有加水管26,另一侧设置有加料管3,加水管26和加料管3均与煎熬铁锅2连通,煎熬铁锅2的外部靠近连接架8的上方安装有铁锅排气管4,用于排出煎熬铁锅2内部的热蒸汽,防止煎熬铁锅2内部压力过高,铁锅排气管4与煎熬铁锅2连通,煎熬铁锅2的底部连接有第一下料斗5,第一下料斗5的内部安装有细布过滤袋6,细布过滤袋6用于过滤掉茶渣,且第一下料斗5的外部安装有密封垫圈25,密封垫圈25的底部连接有弹簧24,弹簧24的底部连接有固定杆23,固定架19内部靠近第一下料斗5的下方位置处通过连接架8固定连接有复熬铜锅21,复熬铜锅21的顶部与固定杆23连接,且复熬铜锅21顶部靠近固定杆23的外侧设置有铜锅排气管7,铜锅排气管7与复熬铜锅21连通,复熬铜锅21的一侧表面嵌入安装有观察窗22,方
便观察复熬铜锅21内部的熬制情况,且复熬铜锅21的底部连接有第二下料斗9,第二下料斗9的内部安装有过滤网20,用于除去熬制过程中产生的泡沫和其他杂物,且第二下料斗9内部靠近过滤网20的下方位置处安装有电磁阀28,固定架19内部靠近复熬铜锅21的下方通过连接架8固定连接有复煮铜锅11,复煮铜锅11的外部对称安装有电加热器10,且复煮铜锅11的内部安装有搅拌器17,搅拌器17通过转轴与复煮铜锅11外部的第二驱动电机18转动连接,复煮铜锅11的下方对称连接有第三下料斗15,两个第三下料斗15的下方设置有成型模具16,成型模具16的底部设置有置物架14,置物架14与固定架19固定连接,第一驱动电机1、电加热器10、第二驱动电机18和电磁阀28均与XHDM-5控制器12电性连接。
[0021]为了使第二下料斗9便于拆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下料斗9的外部连接有密封垫圈25,密封垫圈25的下方通过弹簧24与固定杆23连接,固定杆23与复煮铜锅11固定连接。
[0022]为了使本设备可以正常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复煮铜锅11的顶部两侧对称连接有铜锅排气管7。
[0023]为了使本设备可以正常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煎熬铁锅2与复熬铜锅21的外部均对称安装有电加热器10。
[0024]为了使本设备可以方便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复煮铜锅11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观察窗22。
[0025]为了使本设备可以正常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下料斗5和第三下料斗15的内部均安装有电磁阀28。
[00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熬制茶膏的设备安装好过后,通过加料管3和加水管26向煎熬铁锅2内部加入清水和晒干的茶叶,通过XHDM-5控制器12使与XHDM-5控制器12电性连接的器件正常工作,煎熬铁锅2上的电加热器10工作,对煎熬铁锅2进行持续加热,对内部的茶叶进行第一步煎熬,同时第一驱动电机1工作通过转轴带动搅拌桨27转动,对煎熬铁锅2内部的物料进行搅拌,使茶叶内茶汁煎熬更加充分,第一步煎熬完成后,打开第一下料斗5内部的电磁阀28,使茶汁由第一下料斗5进入到复熬铜锅21内部,同时茶渣通过细布过滤袋6过滤留着第一下料斗5内部,茶汁进入到复熬铜锅21内部后,通过XHDM-5控制器12使复熬铜锅21上的电加热器10工作,对复熬铜锅21进行持续加热,对内部的茶汁进行煎熬,同时通过复熬铜锅21上的观察窗22观察内部煎熬情况,在内部茶汁煎熬至浓稠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0:57: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4657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铜锅   熬制   铁锅   茶膏   连接   实用新型   煎熬   设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