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报国的大国工匠——李志强

2019.10
目研制小组,该项目荣获2006年度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她参加开发设计的4.8万Nm 3/h 大型空分装置用压缩机荣获2007年度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她主导开发研制了国内温度最低的-110℃乙烯压缩机,该压缩机的研制成功终结了乙烯压缩机必须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为我国在世界特低温气体压缩机制造领域赢得了话语权。2010年下半年,她承接了武汉石化80万吨/年乙烯压缩机的研制任务,2011年她承接了燕山石化乙烯压缩机的研制工作。2012年,她完成了沈鼓首台硝酸四合一机组的主导设计任务。特别是2013年至2014年,她带领团队成功完成惠州炼化120万吨/年乙烯装置用离心压缩机组的设计,这种规模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设计难度极大,成为我国压缩机设计史上又一个里程碑项目。
2010年,领导决定让姜妍担任透平设计院设计三室主任。设计三室是个非常年轻的团队,38名职工的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毕业不足
3年的年轻人占了56%。为了让这支队伍迅速成长,姜妍花费了大量心血。她清醒地认识到:让青年职工尽快成长,比多设计出几台压缩机还重要。作为团队带头人,姜妍深深了解刚入厂的年轻职工渴望成才、勇于担当的心态。她以满腔热情去悉心了解每一个年轻职工的特质和潜力,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为他们“量身定制”了详细的成长计划。有了这个计划,每个人每月要做什么,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都一
目了然。姜妍就是用这个计划,从掌握制图、观摩设计到参与设计,为年轻职工规划成长、成才的目标。
在设计三室,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有七八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姜妍有意识地安排年轻职工轮流跟班学习,全面提升每个人的设计水平。很快,她的“育人方法”有了收获,刘晓鹏、李志卓、康晓聪等一批年轻职工迅速成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学习后,都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设计人员。如今,姜妍成了大家口中的“姜”,她所带领的团队虽然年轻,却承担着目前
国内乙烯装置国产核心压缩机的所有设计任务。
姜妍在带好团队的同时,还不忘刻苦钻研。她设计的氧气压缩机的银片密封等6个项目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为公司赢得了知识产权;她设计的“煤代油”甲醇装置用合成气离心压缩机组获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机械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她设计的“大型丙烯压缩机”获中国机械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她撰写的《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组中低温压缩机结构设计中关键技术》获沈阳市科技论文二等奖。
现年46岁的姜妍身上仿佛有着使不完的劲儿,每天都从早忙到晚,下班了也要把图纸带回家看,满脑子都是设计图,在试车现场通宵达旦工作更是常有的事。回望过去,她自己都数不清做过多少次“冒险”的决定,接过多少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攻克了多少难关,承受过多么大的压力。她说:“等有了十足把握再去做事,那何谈创新发展?我有压力不假,但那也是动力。
32
李志强,男,中共党员,1964年6月生,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动机装配厂总装工段装配班班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首席技能专家。
李志强所在的总装工段肩负着中国最先进航空发动机的装配任务。李志强从提高团队工作效率、缩短装配周期入手,开创了国内航空发动机装配生产组织的先河,攻克了多个国家重点型号航空发动机装配的关键技术,实现工艺创新126项,自行研制工装工具312件,申报发明专利50余项,开展技术攻关项目106项,首创并推广航空发动机管路校正与安装的“李志强操作法”,提高装配效率20%以上。他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等称号。
2019.10
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新中国航空
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摇篮,是共和国空中战鹰强劲动力的诞生之地。1983年,李志强从部队转业来到黎明公司成为一名装配工人。在全国第一代劳模马德有的精神感召下,李志强怀揣航空报国的志向,靠着勤看、勤问、勤学,仅用了相当于别人一半的时间,就熟练掌握了多种产品的装配技能,并且练就了“只要看到装配图纸,就能将成千上万个散置的零件组装到一起”的能力,成为一名航空装备装配的行家里手。
航空发动机对质量要求极为苛刻的特殊性,要求其制造过程绝不容许出现一丝一毫的马虎大意,特别是在最后的装配阶段。李志强所承担的航空产品的组装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对质量要求极为严苛,要靠精密的手工操作,一边调试一边积累经验。他在产品总体装配、管路故障分析与排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一次故障排除过程中,李志强打破原有需将发动机分解后操作的做法,在零下30摄氏度的条件下脱下棉衣,只穿一件内衣,裸露单臂,从发动机尾喷口钻进发动机舱,在宽度不到8厘米的管路间隙中伸手操作,凭着精湛的装配技艺盲排盲装,连续工作12小时,成功地排除了故障。
近年来,李志强在提升生产效率、缩短班产周期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攻关工作。为提高生产效率,他一方面将操作细化成若干工序,控制每道工序装配时间,实现了两班制接力作业、接续生产。另一方面,根据班组员工的装配技能和熟练程度,合理进行人员搭配,通过发挥人员的比较优势,提升了班组
中小团队的综合能力,大大地提高了装配效率,2013年,班组刷新了产品装配生产的纪录。2014年,他
继续在两班倒的基础上合理调配人员,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每天减少3小时的生产准备时间,并进一步完善班组标准化作业,作业时间精确到分钟,精简作业小组,平行生产组织,在未增加人员的情况下,将某产品装配周期缩短50%,完成了超出班产能力80%的任务,他自己则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最长连续36小时不下火线,带领班组成员共同努力,再次创造了单月产品装配交付的历史纪录,打赢了一场“常人眼中不可能打赢的战役”。
多年来,李志强与班组成员在装配操作的同时,结合每一个装配点改进创新,持续开展精益改善活动。20多年来,他参与和直接完成的技术革新项目有80多项。2010年牵头成立劳模工作室后,他积极调配人员、设备能力,凝聚技术、技能人才开展技术攻关活动。2014年,劳模工作室被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命名为“李志强劳模工作室”,同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他通过开展创新成果的研究和应用提升员工创新能力,实现工艺创新126项,自行研制工装工具312件,拉动各层次技术、生产骨干开展技术创新项目32项,申报发明专利50余项,开展技术攻关项目106项,先后解决科研装配技术难题52项。他首创并推广管路校正与安装的“李志强操作法”,消除了产品组件的装配瓶颈,采取零件形迹管理、装配车防撞保护装置、接油盒搭板等举措,提高装配效率20%以上。
为解决产品的管路装配问题,
李志强连续两年白天跟班进行现场生产工作,夜晚进行试验跟踪,对产品的几百根管路进行状态统计,总结出管路连接的三大问题,通过质量保证措施有效提升了管路装配水平,仅此一项就为公司节省费用2300多万元。
李志强不仅在工作中做到尽善尽美、细致入微,作为班长,他还细心关照班组每一名员工的发展。在新员工入厂时,他会每一名员工谈心,对其家庭、学习、入厂原因等多方面进行了解,为其安排合适的师傅、制定学习目标。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只要到他,他都会从原理到操作手法一一讲解,把自己的操作经验倾囊相授。
多年来,李志强亲自带徒10人,有6名徒弟成长为高级技师,3名徒弟取得技师证书,1名徒弟取得高级工证书。他还带领班组成员着力创建学习型班组,提升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近年来培训员工7100余人次。班组采取专家讲学、现场辅导、打擂比武、案例剖析等形式,提高员工技术技能水平;建立员工操作能力星级评价制度,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开展“拜师学艺”等活动,实现以老带新、以多技能带单技能、以党员带众,使班组成员共同进步;年均完成员工实训368学时,开展师徒结对12对,专题培训项目75项……
李志强不仅个人优秀,他所带领的团队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企业的“品牌班组”、行业内久负盛名的“金牌班组”
用无数的成就赢得了“动力铁军”的美誉,用实际行动牢牢筑起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坚如磐石的“后墙”
。33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42: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4623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装配   压缩机   发动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