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缺陷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金属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板缺陷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对于存在浪形缺陷的钢板,通常采用矫直工艺或二次热处理的方式进行纠正。然而,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矫直工艺进行钢板的浪形缺陷处理时,往往由于钢板厚度较薄且浪高较大,造成矫直效果较差,需要进行反复矫直,影响了钢板的生产效率;而采用二次热处理的方式进行浪形缺陷处理时,会造成钢板生产成本的大幅提升,不利于在生产中大范围应用。
3.由此,为了提高成材率,有必要提供一种更为高效且成本较低的浪形缺陷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5.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钢板缺陷处理方法。
6.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钢板缺陷处理装置。
7.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
8.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
9.有鉴于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钢板缺陷处理方法,包括:
10.获取钢板的缺陷类型信息;
11.在钢板的缺陷类型为浪形缺陷的情况下,采用抛丸工艺对钢板进行处理。
12.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采用抛丸工艺对钢板进行处理,包括:
13.确定钢板的浪形缺陷复杂程度;
14.获取钢板的不平度信息;
15.根据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不平度信息,确定抛丸电流,以采用抛丸电流执行抛丸工艺,抛丸电流随不平度信息增大而增大,且随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增大而增大。
16.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采用抛丸工艺对钢板进行处理,包括:
17.确定钢板的浪形缺陷复杂程度;
18.获取钢板的不平度信息;
19.根据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不平度信息,确定抛丸速率,以采用抛丸速率执行抛丸工艺,抛丸速率随不平度信息增大而增大,且随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增大而增大。
20.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采用抛丸工艺对钢板进行处理,包括:
21.确定钢板的浪形缺陷复杂程度;
22.获取钢板的不平度信息;
23.根据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不平度信息,确定弹丸流量,以采用弹丸流量执行抛丸工艺,弹丸流量随不平度信息增大而增大,且随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增大而增大。
24.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弹丸流量包括第一弹丸流量和第二弹丸流量,根据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不平度信息,确定弹丸流量,以采用弹丸流量执行抛丸工艺,包括:
25.获取钢板的厚度信息,钢板沿厚度方向形成有第一处理侧和第二处理侧,在抛丸处理的过程中,第一处理侧沿重力方向位于第二处理侧的上方,第一弹丸流量为第一处理侧的弹丸流量,第二弹丸流量为第二处理侧的弹丸流量;
26.根据厚度信息、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不平度信息,确定第一弹丸流量和第二弹丸流量,以采用弹丸流量执行抛丸工艺,第二弹丸流量与第一弹丸流量的流量比大于1,且流量比随钢板厚度的增大而增大。
27.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采用抛丸工艺对钢板进行处理,包括:
28.获取钢板的厚度信息;
29.根据厚度信息,确定钢板的通过速率,以采用通过速率执行抛丸工艺,通过速率随厚度的增大而减小。
30.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钢板缺陷处理方法还包括:
31.获取钢板的抛丸后不平度;
32.在抛丸后不平度大于不平度阈值的情况下,根据不平度阈值,对钢板进行矫直处理。
3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钢板缺陷处理装置,包括:
34.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钢板的缺陷类型信息;
35.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钢板的缺陷类型为浪形缺陷的情况下,采用抛丸工艺对钢板进行处理。
3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提出的钢板缺陷处理方法。
3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处理器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提出的钢板缺陷处理方法。
38.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板缺陷处理方法,通过获取钢板的缺陷类型信息,可以了解到钢板的缺陷类型,以便于判断钢板存在的缺陷是否为浪形缺陷,在钢板的缺陷类型为浪形缺陷的情况下,采用抛丸工艺对钢板进行处理,以对存在浪形缺陷的钢板表面抛射大量的高速的弹丸,使钢板形成震动效果,且当弹丸与钢板接触时,弹丸携带的部分动能会被钢板吸收,从而改变钢板内部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以改变钢板的板形,进而便于通过对抛丸参数进行控制,调整弹丸对钢板的冲击效果,降低钢板内部的残余应力,实现钢板的板形改善,有利于提升钢板生产的成材率,且抛丸工艺的执行效率高,能够缩短钢板的缺陷处理时长,提升钢板的生产效率,同时亦能够基于抛丸工艺实现钢板的表面强化,提升钢板的表面质量,从而便于将浪形纠正过程与钢板的表面强化过程进行结合,降低了钢板浪形纠正的作业成本,适于在浪形缺陷处理中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39.通过阅读下文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4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钢板缺陷处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41.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钢板缺陷处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42.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44.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钢板缺陷处理方法,包括:
45.步骤s101:获取钢板的缺陷类型信息;
46.具体地,在钢板拆捆后,可以对钢板的缺陷进行检查,以确定钢板是否存在缺陷,并在钢板存在缺陷的情况下确定具体的缺陷类型,从而便于针对不同类型的缺陷,制定相应的处理方式。
47.可以理解的是,钢板在轧制后可能存在的缺陷有多种,如表面缺陷、板形缺陷、卷曲缺陷、尺寸缺陷等,前述各种缺陷的监测方式可以为但不限于目测和设备仪器检测。前述缺陷类型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缺陷的种类、缺陷的严重程度、缺陷所发生的钢板位置等,其中,缺陷的严重程度如可以通过相应缺陷的相关参数进行量化,则缺陷类型信息也可以包括前述相关参数的实测值,例如对于板形缺陷中的浪形缺陷,浪形缺陷是否严重可以通过对钢板进行不平度测量,利用不平度的数值大小反映浪形缺陷的严重程度。
48.需要说明的是,钢板的板形缺陷通常包括有浪形、切斜、镰刀弯等等,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板缺陷处理方法适用于钢板的浪形缺陷。
49.步骤s102:在钢板的缺陷类型为浪形缺陷的情况下,采用抛丸工艺对钢板进行处理。
50.具体地,在获取到钢板的缺陷类型信息的情况下,可以了解到钢板的缺陷类型,并判断钢板存在的缺陷是否为浪形缺陷,在钢板的缺陷类型为浪型缺陷的情况下,采用抛丸工艺对存在浪形缺陷的钢板进行处理,以消除钢板的浪形缺陷。
51.需要说明的是,浪形缺陷是薄规格高强钢板常见问题之一,其实质是残余应力在带钢内部分布不均,当残余应力超过带钢的屈曲失稳临界应力时,就会出现单边浪、中浪等板形缺陷。按残余应力作用的范围区分,可分为宏观残余应力与微观残余应力两大类。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板缺陷处理方法利用抛丸机喷射大量高速高能的弹丸至钢板表面,使钢板形成震动效果,弹丸携带的部分动能通过弹丸与钢板之间的冲击为钢板所吸收,从而能够改变钢板内部残余应力的分布,并使钢板内部残余应力低于带钢的临界屈曲失稳临界应力,达到改善带钢板形的效果。同时,抛丸工艺也能够提高钢板的表面强度,起到对钢板表面的清理效果,提高钢板的表面质量。
52.可以理解的是,在薄规格高强或超高强的钢板的生产过程中,例如厚度在3-12mm的钢板生产过程中,钢板由于厚度较低、冷速较快且强度较高,容易在相变应力和热应力的相互作用下产生浪形缺陷而改判,导致成材率较低,并且薄规格高强或超高强的钢板如发生浪形缺陷,通常不平度较高,有时可以达到15-40mm/1000mm,如利用矫直机通过矫直工艺对钢板进行处理,则对钢板内部残余应力的影响较低,从而矫直效率较低且矫直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53.相比于采用矫直工艺处理浪形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板缺陷处理方法利用抛丸工艺对浪形缺陷进行处理,在实际处理过程中,能够通过弹丸对缺陷钢板的高速冲击,更为高效地降低钢板内部的残余应力,从而提高对钢板的矫直效率,提升对钢板的矫直效果,利于提高钢板的生产效率。并且抛丸工艺的执行效率高,执行成本比热处理低,且抛丸工艺能够对钢板表面进行质量改善和强度提升,也便于结合钢板的表面处理作业过程同步开展,进而有利于降低浪形缺陷处理作业的成本。
54.综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板缺陷处理方法,通过获取钢板的缺陷类型信息,可以了解到钢板的缺陷类型,以便于判断钢板存在的缺陷是否为浪形缺陷,在钢板的缺陷类型为浪形缺陷的情况下,采用抛丸工艺对钢板进行处理,以对存在浪形缺陷的钢板表面抛射大量的高速的弹丸,使钢板形成震动效果,且当弹丸与钢板接触时,弹丸携带的部分动能会被钢板吸收,从而改变钢板内部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以改变钢板的板形,进而便于通过对抛丸参数进行控制,调整弹丸对钢板的冲击效果,降低钢板内部的残余应力,实现钢板的板形改善,有利于提升钢板生产的成材率,且抛丸工艺的执行效率高,能够缩短钢板的缺陷处理时长,提升钢板的生产效率,同时亦能够基于抛丸工艺实现钢板的表面强化,提升钢板的表面质量,从而便于将浪形纠正过程与钢板的表面强化过程进行结合,降低了钢板浪形纠正的作业成本,适于在浪形缺陷处理中广泛应用。
55.在一些示例中,采用抛丸工艺对钢板进行处理,包括:
56.确定钢板的浪形缺陷复杂程度;
57.获取钢板的不平度信息;
58.根据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不平度信息,确定抛丸电流,以采用抛丸电流执行抛丸工艺,抛丸电流随不平度信息增大而增大,且随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增大而增大。
59.具体地,在采用抛丸工艺对存在浪形缺陷的钢板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对钢板的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进行确定,需要说明的是,浪形缺陷复杂程度用于反映钢板浪形分布的复杂性,浪形缺陷越复杂表明钢板内部残余应力越高。可以理解的是,钢板的浪形按分布位置区分,通常可以分为中浪、单边浪、双边浪和复合浪四种形式,可以根据钢板浪形的具体形式,确定钢板的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如在前述四种浪形形式中,复合浪的浪形缺陷复杂程度最高,中浪的浪形缺陷复杂程度最低,双边浪的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大于单边浪的良性缺陷复杂程度,进而结合临界屈曲理论,在钢板的厚度或宽度相同时,钢板出现边浪的临界应力要小于出现中浪的临界应力,从而便于根据浪形缺陷复杂程度确定钢板内部残余应力的大小情况以及分布情况,也即钢板的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越高,钢板内部残余应力越大且分布越复杂,相应地,在利用抛丸工艺进行浪形缺陷处理时,所需的抛丸强度也越高,由此可以利用浪形缺陷复杂程度为抛丸参数的确定提供参照和指导,并可以根据浪形缺陷复杂程度,确定钢板存在浪形缺陷的区域和相对平坦的区域,以便于对钢板表面不同区域的抛
丸参数进行针对性地确定,实现抛丸参数的分区域控制。
60.同时,获取钢板的不平度信息,从而可以根据不平度信息确定钢板的不平度。结合前述,钢板的不平度可以更加直观低反映钢板的浪形缺陷的严重程度,可以理解的是,钢板的不平度越高,说明钢板内部的残余应力越大,相应地,在利用抛丸工艺进行浪形缺陷处理时,所需的抛丸强度也越高,由此可以利用不平度信息为抛丸参数的确定提供进一步地参照和指导。
61.进而,可以根据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不平度信息,确定抛丸电流,以采用前述抛丸电流执行抛丸工艺,其中,抛丸电流随不平度信息增大而增大,且随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增大而增大,也即通过对抛丸电流进行调整,实现抛丸工艺的抛丸强度的改变,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对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较高、不平度较大的钢板和钢板表面区域以较高抛丸电流进行抛丸处理,提高对钢板内部残余应力的消除效果,强化对板形的改善效果,并提高浪形缺陷的处理效率,相应地,对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较低、不平度较小的钢板和钢板表面区域以较低抛丸电流进行抛丸处理,以在保证浪形缺陷处理效果的同时,降低抛丸工艺的执行成本。
62.可以理解的是,前述对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较高、不平度较大的钢板和钢板表面区域以较高抛丸电流进行抛丸处理,指的是在对两个均存在浪形缺陷的钢板进行处理时,可以对缺陷复杂程度较高、不平度较大的钢板,采用较高的抛丸电流进行抛丸处理;在对同一存在浪形缺陷的钢板进行处理时,可以根据该钢板不同表面区域的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平行度信息,针对性地调整抛丸电流,以对该钢板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较高、不平度较大的表面区域,采用较高的抛丸电流进行抛丸处理。前述对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较低、不平度较小的钢板和钢板表面区域以较低抛丸电流进行抛丸处理同理。
63.示例性地,表1中示出了在实际应用中,对浪形形式为中浪、单边浪、双边浪和复合浪,以及不平度在[15,20]、(20,30]和(30,40]范围内的缺陷钢板执行抛丸工艺时,可以采用的抛丸参数选取范围,其中包含了抛丸电流的选取范围。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前述,中浪、单边浪、双边浪和复合浪对应的浪形缺陷复杂程度依次增大。
[0064]
从表1中可以看出,抛丸电流随不平度信息增大而增大,且随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增大而增大,从而在利用抛丸工艺处理钢板的浪型缺陷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钢板浪形缺陷和内部残余应力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抛丸处理,提高抛丸工艺对浪形缺陷的处理效果和处理效率。
[0065]
[0066][0067]
表1
[0068]
可以理解的是,在利用抛丸机执行对钢板的抛丸处理时,钢板通常沿纵向,也即钢板的长度方向给入抛丸机,相应地,抛丸机沿给入钢板的横向,也即沿给入钢板的宽度方向布置多个喷嘴,结合前述,在抛丸工艺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前待抛丸钢板表面区域的浪形缺陷严重程度和不平度信息,调整各个喷嘴的电机电流,以实现抛丸电流的调整,以对钢板对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较高、不平度较大的钢板表面区域以较高抛丸电流进行抛丸处理,以保证对浪形缺陷的处理效果,并对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较低、不平度较小的钢板和钢板表面区域以较低抛丸电流进行抛丸处理,以在保证对浪形缺陷的处理效果的同时,节约抛丸处理过程的能耗,进一步降低处理成本。
[0069]
需要说明的是,若钢板部分表面区域没有明显的浪形缺陷,且不平度低于15mm/1000mm,则说明该区域为平坦区域,可以根据与该平坦区域邻近的、存在浪形缺陷的表面区域的抛丸电流,确定该平坦区域的抛丸电流,平坦区域的抛丸电流可以为邻近的缺陷区域的抛丸电流的0.4倍至0.6倍。
[0070]
在一些示例中,采用抛丸工艺对钢板进行处理,包括:
[0071]
确定钢板的浪形缺陷复杂程度;
[0072]
获取钢板的不平度信息;
[0073]
根据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不平度信息,确定抛丸速率,以采用抛丸速率执行抛丸工艺,抛丸速率随不平度信息增大而增大,且随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增大而增大。
[0074]
具体地,在采用抛丸工艺对存在浪形缺陷的钢板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对钢板的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进行确定,以便于分析钢板内部残余应力的大小情况以及分布情况,钢板的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越高,钢板内部残余应力越大且分布越复杂,相应地,在利用抛丸工艺进行浪形缺陷处理时,所需的抛丸强度也越高,由此可以利用浪形缺陷复杂程度为抛丸参数的确定提供参照和指导,并可以根据浪形缺陷复杂程度,确定钢板存在浪形缺陷的区域和相对平坦的区域,以便于对钢板表面不同区域的抛丸参数进行针对性地确定,实现抛丸参数的分区域控制。
[0075]
同时,获取钢板的不平度信息,从而可以根据不平度信息确定钢板的不平度。结合前述,钢板的不平度可以更加直观低反映钢板的浪形缺陷的严重程度,可以理解的是,钢板的不平度越高,说明钢板内部的残余应力越大,相应地,在利用抛丸工艺进行浪形缺陷处理
时,所需的抛丸强度也越高,由此可以利用不平度信息为抛丸参数的确定提供进一步地参照和指导。
[0076]
进而,可以根据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不平度信息,确定抛丸速率,以采用前述抛丸速率执行抛丸工艺,其中,抛丸速率随不平度信息增大而增大,且随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增大而增大,也即通过对抛丸速率进行调整,实现抛丸工艺的抛丸强度的改变,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对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较高、不平度较大的钢板和钢板表面区域以较高抛丸速率进行抛丸处理,提高对钢板内部残余应力的消除效果,强化对板形的改善效果,并提高浪形缺陷的处理效率,相应地,对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较低、不平度较小的钢板和钢板表面区域以较低抛丸速率进行抛丸处理,以在保证浪形缺陷处理效果的同时,降低抛丸工艺的执行成本。
[0077]
可以理解的是,前述对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较高、不平度较大的钢板和钢板表面区域以较高抛丸速率进行抛丸处理,指的是在对两个均存在浪形缺陷的钢板进行处理时,可以对缺陷复杂程度较高、不平度较大的钢板,采用较高的抛丸速率进行抛丸处理;在对同一存在浪形缺陷的钢板进行处理时,可以根据该钢板不同表面区域的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平行度信息,针对性地调整抛丸速率,以对该钢板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较高、不平度较大的表面区域,采用较高的抛丸速率进行抛丸处理。前述对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较低、不平度较小的钢板和钢板表面区域以较低抛丸速率进行抛丸处理同理。
[0078]
示例性地,前述表1中也给出了执行抛丸工艺时,可以采用的抛丸参数选取范围。在抛丸工艺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前待抛丸钢板表面区域的浪形缺陷严重程度和不平度信息,调整各个喷嘴的喷射速度,以实现抛丸速率的调整,以对钢板对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较高、不平度较大的钢板表面区域以较高抛丸速率进行抛丸处理,以保证对浪形缺陷的处理效果,并对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较低、不平度较小的钢板和钢板表面区域以较低抛丸速率进行抛丸处理,以在保证对浪形缺陷的处理效果,节约抛丸处理过程的能耗,进一步降低处理成本。
[0079]
需要说明的是,若钢板部分表面区域没有明显的浪形缺陷,且不平度低于15mm/1000mm,则说明该区域为平坦区域,可以根据与该平坦区域邻近的、存在浪形缺陷的表面区域的抛丸速率,确定该平坦区域的抛丸速率,平坦区域的抛丸速率可以为邻近的缺陷区域的抛丸速率的0.4倍至0.6倍。
[0080]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可以根据钢板的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不平度信息,同时确定前述抛丸电流和抛丸速率,以同时采用前述抛丸电流和抛丸速率执行抛丸工艺。
[0081]
在一些示例中,采用抛丸工艺对钢板进行处理,包括:
[0082]
确定钢板的浪形缺陷复杂程度;
[0083]
获取钢板的不平度信息;
[0084]
根据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不平度信息,确定弹丸流量,以采用弹丸流量执行抛丸工艺,弹丸流量随不平度信息增大而增大,且随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增大而增大。
[0085]
具体地,在采用抛丸工艺对存在浪形缺陷的钢板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对钢板的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进行确定,以便于分析钢板内部残余应力的大小情况以及分布情况,钢板的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越高,钢板内部残余应力越大且分布越复杂,相应地,在利用抛丸工艺进行浪形缺陷处理时,所需的抛丸强度也越高,由此可以利用浪形缺陷复杂程度为抛
丸参数的确定提供参照和指导,并可以根据浪形缺陷复杂程度,确定钢板存在浪形缺陷的区域和相对平坦的区域,以便于对钢板表面不同区域的抛丸参数进行针对性地确定,实现抛丸参数的分区域控制。
[0086]
同时,获取钢板的不平度信息,从而可以根据不平度信息确定钢板的不平度。结合前述,钢板的不平度可以更加直观低反映钢板的浪形缺陷的严重程度,可以理解的是,钢板的不平度越高,说明钢板内部的残余应力越大,相应地,在利用抛丸工艺进行浪形缺陷处理时,所需的抛丸强度也越高,由此可以利用不平度信息为抛丸参数的确定提供进一步地参照和指导。
[0087]
进而,可以根据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不平度信息,确定弹丸流量,以采用前述弹丸流量执行抛丸工艺,其中,弹丸流量随不平度信息增大而增大,且随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增大而增大,也即通过对弹丸流量进行调整,实现抛丸工艺的抛丸强度的改变,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对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较高、不平度较大的钢板和钢板表面区域以较高弹丸流量进行抛丸处理,提高对钢板内部残余应力的消除效果,强化对板形的改善效果,并提高浪形缺陷的处理效率,相应地,对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较低、不平度较小的钢板和钢板表面区域以较低弹丸流量进行抛丸处理,以在保证浪形缺陷处理效果的同时,降低抛丸工艺的执行成本。
[0088]
可以理解的是,前述对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较高、不平度较大的钢板和钢板表面区域以较高弹丸流量进行抛丸处理,指的是在对两个均存在浪形缺陷的钢板进行处理时,可以对缺陷复杂程度较高、不平度较大的钢板,采用较高的弹丸流量进行抛丸处理;在对同一存在浪形缺陷的钢板进行处理时,可以根据该钢板不同表面区域的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平行度信息,针对性地调整弹丸流量,以对该钢板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较高、不平度较大的表面区域,采用较高的弹丸流量进行抛丸处理。前述对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较低、不平度较小的钢板和钢板表面区域以较低弹丸流量进行抛丸处理同理。
[0089]
示例性地,前述表1中也给出了执行抛丸工艺时,可以采用的抛丸参数选取范围。在抛丸工艺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前待抛丸钢板表面区域的浪形缺陷严重程度和不平度信息,调整各个喷嘴的喷射速度,以实现弹丸流量的调整,以对钢板对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较高、不平度较大的钢板表面区域以较高弹丸流量进行抛丸处理,以保证对浪形缺陷的处理效果,并对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较低、不平度较小的钢板和钢板表面区域以较低弹丸流量进行抛丸处理,以在保证对浪形缺陷的处理效果的同时,减少弹丸用量,进一步节约处理成本。
[0090]
需要说明的是,若钢板部分表面区域没有明显的浪形缺陷,且不平度低于15mm/1000mm,则说明该区域为平坦区域,可以根据与该平坦区域邻近的、存在浪形缺陷的表面区域的弹丸流量,确定该平坦区域的弹丸流量,平坦区域的弹丸流量可以为邻近的缺陷区域的弹丸流量的0.4倍至0.6倍。
[0091]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可以根据钢板的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不平度信息,同时确定前述抛丸电流、抛丸速率和弹丸流量三项参数中的一项或两项或三项,以同时采用前述三项参数中的一项或两项或三项执行抛丸工艺,确定的参数项数越多,则越能够精确地调控抛丸强度,提升对浪形缺陷的处理效果和处理效率。并且,在实际处理过程中,若抛丸机可以独立地进行前述三项参数的设置,则可以根据前述三项参数随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不平度信息变化趋势或直接根据表1,独立地设置其中的一项或两项或三项,以
满足浪形缺陷处理所需的抛丸强度需求;若抛丸机在调整前述三项参数中的一者时,会导致其余两者发生同步改变,则应在参数确定的过程中,令尽可能多的参数满足前述变化趋势或表1提供的参数范围。
[0092]
在一些示例中,弹丸流量包括第一弹丸流量和第二弹丸流量,根据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不平度信息,确定弹丸流量,以采用弹丸流量执行抛丸工艺,包括:
[0093]
获取钢板的厚度信息,钢板沿厚度方向形成有第一处理侧和第二处理侧,在抛丸处理的过程中,第一处理侧沿重力方向位于第二处理侧的上方,第一弹丸流量为第一处理侧的弹丸流量,第二弹丸流量为第二处理侧的弹丸流量;
[0094]
根据厚度信息、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不平度信息,确定第一弹丸流量和第二弹丸流量,以采用弹丸流量执行抛丸工艺,第二弹丸流量与第一弹丸流量的流量比大于1,且流量比随钢板厚度的增大而增大。
[0095]
具体地,在根据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不平度信息,确定弹丸流量,以采用弹丸流量执行抛丸工艺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获取钢板的厚度信息,从而可以根据厚度信息确定钢板厚度,可以理解的是,在对钢板进行抛丸处理时,抛丸机在钢板厚度方向上的两侧通常均布置有横向分布的喷嘴,以对钢板沿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进行抛丸处理,相应地,钢板沿厚度方向形成有第一处理侧和第二处理侧,在抛丸处理的过程中,第一处理侧沿重力方向位于第二处理侧的上方,弹丸流量包括有第一弹丸流量和第二弹丸流量,第一弹丸流量为第一处理侧的弹丸流量,第二弹丸流量为第二处理侧的弹丸流量,从而可以进一步根据厚度信息、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不平度信息,确定第一弹丸流量和第二弹丸流量,以采用前述弹丸流量执行抛丸工艺,从而保证钢板第一处理侧和第二处理侧均能够受到抛丸处理,以增强对钢板内部残余应力的降低效果,提高对钢板浪形缺陷的处理效果,并提升处理效率。
[0096]
其中,设置第二弹丸流量与第一弹丸流量的流量比大于1,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处理过程中,抛丸机向第二处理侧进行弹丸喷射的喷嘴通常沿重力方向布置在钢板下方,从而喷射出的弹丸容易在飞行过程中受重力影响,损失部分的动能,相应地,抛丸机向第一处理侧进行弹丸喷射的喷嘴通常沿重力方向布置在钢板上方,从而喷射出的弹丸容易在飞行过程中受重力影响,使动能产生小幅提升,进而通过设置第二弹丸流量与第一弹丸流量的流量比大于1,可以令第二弹丸流量大于第一弹丸流量,进而补偿第二处理侧的弹丸的动能损失,保证对第一处理测执行的抛丸强度与对第二处理侧执行的抛丸强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避免第一处理侧和第二处理侧的抛丸强度不均引入新的残余应力,进一步提高对浪形缺陷的处理效果,并防止因抛丸强度存在差异,而造成钢板两侧表面质量和表面强度差距过大的现象发生,进一步保证了钢板在处理后的表面质量和表面强度的一致性。
[0097]
并且,钢板厚度越大,钢板的重量也会越大,进而对第二处理测进行抛丸时,引发钢板震动的难度也会相应加大,从而通过进一步设置流量比随钢板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可以保证钢板在接收抛丸处理时能够产生较强的振动,有利于消除钢板内部的残余应力,提高对钢板浪形缺陷的处理效果和处理效率。
[0098]
示例性地,表2中示出了在实际应用中,对钢板厚度在[3mm,6mm]和在(6mm,12mm]范围内的缺陷钢板执行抛丸工艺时,可以采用的流量比范围。从表2中可以看出,流量比随钢板厚度的增大而增大。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第一弹丸流量可以根据表1选取,第二弹丸流量可以根据钢板厚度进行确定,且为第一弹丸流量的1.1倍至1.5倍。
[0099]
钢板厚度/mm3≤钢板厚度≤66《钢板厚度≤12流量比1.1-1.31.3-1.5
[0100]
表2
[0101]
在一些示例中,采用抛丸工艺对钢板进行处理,包括:
[0102]
获取钢板的厚度信息;
[0103]
根据厚度信息,确定钢板的通过速率,以采用通过速率执行抛丸工艺,通过速率随厚度的增大而减小。
[0104]
具体地,在采用抛丸工艺对钢板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对钢板的厚度信息进行获取,从而可以根据厚度信息确定钢板厚度,并进一步根据厚度信息,确定钢板的通过速率,以采用通过速率执行抛丸工艺,通过速率随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可以理解的是,前述通过速度也即钢板在进行抛丸时的给入速度,从而在执行抛丸工艺的过程中,可以令厚度较高的钢板以较低的通过速度通过抛丸机,相应地,令厚度较低的钢板以较高的通过速率通过抛丸机。结合前述,钢板厚度较大时,由于重量也相应较大,从而在抛丸过程中不易产生振动,进而通过放缓钢板通过速率的方式,提高弹丸对钢板的激振效果,并有利于钢板产生一定的激振频率,降低钢板内部的残余应力,实现对钢板浪形缺陷的处理。同时,对厚度较薄的钢板,可以采用较高的通过速率进行抛丸处理,在保证对钢板浪形缺陷处理效果的同时,提高抛丸处理效率,并有利于降低弹丸用量,进一步节约抛丸成本。
[0105]
示例性地,表3中示出了在实际应用中,对钢板厚度在[3mm,4mm]、(4mm,6mm]、(6mm,8mm]和(8mm,12mm]范围内的缺陷钢板执行抛丸工艺时,可以采用的通过速率范围。从表2中可以看出,通过速率随钢板厚度的增大而减小。
[0106]
钢板厚度/mm3≤钢板厚度≤44《钢板厚度≤66《钢板厚度≤88《钢板厚度≤12通过速率m/min8-106-84-63-5
[0107]
表3
[0108]
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前述,可以根据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不平度信息,同时对抛丸电流和/或抛丸速率和/或弹丸流量进行确定,以配合通过速率的设置,增强弹丸对钢板的激振效果,进而降低钢板内部的残余应力,改善钢板的板形,消除钢板的浪形缺陷,提高对钢板浪形缺陷的处理效果和处理效率,有利于提高钢板的生产效率,提升钢板的板形质量,实现钢板生产的成材率的提高。
[0109]
在一些示例中,钢板缺陷处理方法还包括:
[0110]
获取钢板的抛丸后不平度;
[0111]
在抛丸后不平度大于不平度阈值的情况下,根据不平度阈值,对钢板进行矫直处理。
[0112]
具体地,在采用抛丸工艺对钢板进行了处理的情况下,可以对钢板抛丸后不平度进行获取,可以理解的是,前述抛丸后不平度也即钢板在接收了抛丸工艺处理后的不平度,以便于根据抛丸后不平度,判断钢板在经过抛丸处理后是否满足不平度要求,若抛丸后不平度大于不平度阈值,则说明抛丸处理后,钢板仍存在一定的浪形缺陷,进而可以根据不平度阈值,对钢板进行矫直处理,也即利用矫直机对抛丸处理后的钢板执行进一步的矫直工艺处理,进一步消除钢板的浪形缺陷。
[0113]
可以理解的是,在钢板经过抛丸处理后,钢板内部的残余应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程
度的降低,钢板不平度较抛丸处理前能够得到较大改善,进而在执行矫直处理时,矫直难度相对降低,可以得到良好的矫直效果,减少将钢板不平度降低至不平度阈值以下所需的矫直次数,实现对钢板浪形缺陷的进一步效果,有利于提高钢板生产的成材率。
[0114]
可以理解的是,不平度阈值可以结合生产过程中对钢板的不平度要求进行设定,如9mm/1000mm、10mm/1000mm、11mm/1000mm等,从而不平度阈值可以反映生产过程中对钢板的不平度需求,进而根据不平度阈值,对钢板进行矫直处理,令钢板的不平度小于或等于不平度阈值。
[0115]
可以理解的是,矫直工艺可以采用矫直机执行,矫直参数可据钢板厚度,矫直机辊径、辊数等实际情况设定,前述矫直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入口压下量、出口压下量、辊速、弯辊力等参数。
[0116]
示例性地,为了便于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板缺陷处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结合5种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前述5种实际应用场景中,处理对象分别为bw300tp钢1、bw300tp钢2、nm360钢、nm400钢和hg70cyd钢,可以理解的是,bw300tp钢1和bw300tp钢2的钢种均为bw300tp但化学成分及板形参数略有差异,前述钢1和钢2仅用于区分两种处理对象。
[0117]
其中,bw300tp钢1化学成分为:0.15%c,1.60%mn,1.3%si,p≤0.010%,s<0.005%,0.02%ti,0.55%al,余量为fe;轧制规格为3
×
1500mm。经开平横切后,原始板形存在双边浪缺陷,不平度为40mm/1000mm,结合表1至表3所给参数范围,确定抛丸参数如表4所示,经处理后,bw300tp钢1的不平度为12/1000mm。
[0118]
bw300tp钢2化学成分为:0.14%c,1.60%mn,1.2%si,p≤0.010%,s<0.005%,0.2%ti,0.50%al,余量为fe;轧制规格为4.5
×
1600mm。经开平横切后,原始板形存在复合浪缺陷,不平度为32mm/1000mm,结合表1至表3所给参数范围,确定抛丸参数如表4所示,经处理后,bw300tp钢2的不平度为10/1000mm。
[0119]
nm360钢化学成分为:0.145%c,1.80%mn,0.12%si,0.20%cr,p≤0.010%,s<0.005%,0.02%ti,余量为fe;厚度规格为5mm。经开平横切后,原始板形存在中浪缺陷,不平度为25mm/1000mm,结合表1至表3所给参数范围,确定抛丸参数如表4所示,经处理后,nm360钢不平度为8/1000mm。
[0120]
nm400钢化学成分为:0.18%c,1.80%mn,0.15%si,p≤0.010%,s<0.005%,0.2%ti,0.40%cr,0.002%b,余量为fe;轧制规格为7
×
1700mm。经开平横切后,原始板形存在单边浪缺陷,不平度为16mm/1000mm,结合表1至表3所给参数范围,确定抛丸参数如表4所示,经处理后,nm400钢不平度为8/1000mm。
[0121]
hg70cyd钢化学成分为:0.12%c,1.80%mn,0.12%si,p≤0.010%,s<0.005%,0.25%cr,0.12%ti,余量为fe;轧制规格为12
×
1800mm。经开平横切后,原始板形存在中浪缺陷,不平度为15mm/1000mm,结合表1至表3所给参数范围,确定抛丸参数如表4所示,经处理后,hg70cyd钢不平度为5/1000mm。
[0122]
综合前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板缺陷处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不平度15-40mm/1000mm的缺陷钢板,可以起到良好的浪形缺陷处理效果,令处理后的钢板不平度控制在10mm/1000mm以下,且成功率可达90%以上,可大幅提升薄规格钢板高强钢的成材率。并且,处理后的钢板表面质量良好,残余应力低,加工切割不易产生翘曲变形。
[0123][0124]
表4
[0125]
如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钢板缺陷处理装置200,包括:
[0126]
第一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钢板的缺陷类型信息;
[0127]
第一处理模块202,用于在钢板的缺陷类型为浪形缺陷的情况下,采用抛丸工艺对钢板进行处理。
[0128]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板缺陷处理装置,通过获取钢板的缺陷类型信息,可以了解到钢板的缺陷类型,以便于判断钢板存在的缺陷是否为浪形缺陷,在钢板的缺陷类型为浪形缺陷的情况下,采用抛丸工艺对钢板进行处理,以对存在浪形缺陷的钢板表面抛射大量的高速的弹丸,使钢板形成震动效果,且当弹丸与钢板接触时,弹丸携带的部分动能会被钢板吸收,从而改变钢板内部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以改变钢板的板形,进而便于通过对抛丸参数进行控制,调整弹丸对钢板的冲击效果,降低钢板内部的残余应力,实现钢板的板形改善,有利于提升钢板生产的成材率,且抛丸工艺的执行效率高,能够缩短钢板的缺陷处理时长,提升钢板的生产效率,同时亦能够基于抛丸工艺实现钢板的表面强化,提升钢板的表面质量,从而便于将浪形纠正过程与钢板的表面强化过程进行结合,降低了钢板浪形纠正的作业成本,适于在浪形缺陷处理中广泛应用。
[0129]
在一些可行的示例中,第一处理模块202包括:
[0130]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钢板的浪形缺陷复杂程度;
[0131]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钢板的不平度信息;
[0132]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不平度信息,确定抛丸电流,以采用抛丸电流执行抛丸工艺,抛丸电流随不平度信息增大而增大,且随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增大而增大。
[0133]
在一些可行的示例中,第一处理模块202包括:
[0134]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钢板的浪形缺陷复杂程度;
[0135]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钢板的不平度信息;
[0136]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不平度信息,确定抛丸速率,以采用抛丸速率执行抛丸工艺,抛丸速率随不平度信息增大而增大,且随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增大而增大。
[0137]
在一些可行的示例中,第一处理模块202包括:
[0138]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钢板的浪形缺陷复杂程度;
[0139]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钢板的不平度信息;
[0140]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不平度信息,确定弹丸流量,以采用弹丸流量执行抛丸工艺,弹丸流量随不平度信息增大而增大,且随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增大而增大。
[0141]
在一些可行的示例中,弹丸流量包括第一弹丸流量和第二弹丸流量,第三处理单元包括:
[0142]
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钢板的厚度信息,钢板沿厚度方向形成有第一处理侧和第二处理侧,在抛丸处理的过程中,第一处理侧沿重力方向位于第二处理侧的上方,第一弹丸流量为第一处理侧的弹丸流量,第二弹丸流量为第二处理侧的弹丸流量;
[0143]
处理子单元,用于根据厚度信息、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不平度信息,确定第一弹丸流量和第二弹丸流量,以采用弹丸流量执行抛丸工艺,第二弹丸流量与第一弹丸流量的流量比大于1,且流量比随钢板厚度的增大而增大。
[0144]
在一些可行的示例中,第一处理模块202包括:
[0145]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钢板的厚度信息;
[0146]
第五获取单元,用于根据厚度信息,确定钢板的通过速率,以采用通过速率执行抛丸工艺,通过速率随厚度的增大而减小。
[0147]
在一些可行的示例中,钢板缺陷处理装置200还包括:
[0148]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钢板的抛丸后不平度;
[0149]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抛丸后不平度大于不平度阈值的情况下,根据不平度阈值,对钢板进行矫直处理。
[0150]
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提出的钢板缺陷处理方法。
[0151]
由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存储介质用于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提出的钢板缺陷处理方法,因而具备了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提出的钢板缺陷处理方法的一切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0152]
如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300,电子设备3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01、以及与处理器301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302,其中,处理器301用于调用存储器302中的程序指令,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提出的钢板缺陷处理方法。
[0153]
由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300用于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提出的钢板缺陷处理方法,因而具备了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提出的钢板缺陷处理方法的一切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0154]
本技术是参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流程管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流程管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0155]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0156]
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0157]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存储器和总线;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等。
[0158]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芯片;存储器是存储介质的示例。
[0159]
存储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存储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0160]
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
[0161]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技术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技术,某些步骤可能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技术所必须的。
[0162]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163]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技术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电子装置;因此,本技术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技术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0164]
可以由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ommon lisp、python、c++、objective-c、smalltalk、delphi、java、swift、c#、perl、ruby、javascript和php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fortran、algol、cobol、pl/i、basic、pascal和c等,还包括其他任意一种编程语言——诸如lisp、tcl、prolog、visual basic、sql和r等;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0165]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钢板缺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钢板的缺陷类型信息;在所述钢板的缺陷类型为浪形缺陷的情况下,采用抛丸工艺对所述钢板进行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缺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抛丸工艺对所述钢板进行处理,包括:确定所述钢板的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获取所述钢板的不平度信息;根据所述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所述不平度信息,确定抛丸电流,以采用所述抛丸电流执行所述抛丸工艺,所述抛丸电流随所述不平度信息增大而增大,且随所述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增大而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缺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抛丸工艺对所述钢板进行处理,包括:确定所述钢板的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获取所述钢板的不平度信息;根据所述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所述不平度信息,确定抛丸速率,以采用所述抛丸速率执行所述抛丸工艺,所述抛丸速率随所述不平度信息增大而增大,且随所述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增大而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缺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抛丸工艺对所述钢板进行处理,包括:确定所述钢板的浪形缺陷复杂程度;获取所述钢板的不平度信息;根据所述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所述不平度信息,确定弹丸流量,以采用所述弹丸流量执行所述抛丸工艺,所述弹丸流量随所述不平度信息增大而增大,且随所述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增大而增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板缺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丸流量包括第一弹丸流量和第二弹丸流量,所述根据所述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所述不平度信息,确定弹丸流量,以采用所述弹丸流量执行所述抛丸工艺,包括:获取所述钢板的厚度信息,所述钢板沿厚度方向形成有第一处理侧和第二处理侧,在所述抛丸处理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处理侧沿重力方向位于所述第二处理侧的上方,所述第一弹丸流量为第一处理侧的弹丸流量,所述第二弹丸流量为第二处理侧的弹丸流量;根据所述厚度信息、所述浪形缺陷复杂程度和所述不平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弹丸流量和所述第二弹丸流量,以采用所述弹丸流量执行所述抛丸工艺,所述第二弹丸流量与所述第一弹丸流量的流量比大于1,且所述流量比随所述钢板厚度的增大而增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缺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抛丸工艺对所述钢板进行处理,包括:获取所述钢板的厚度信息;根据所述厚度信息,确定钢板的通过速率,以采用所述通过速率执行所述抛丸工艺,所述通过速率随所述厚度的增大而减小。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钢板缺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钢板的抛丸后不平度;在所述抛丸后不平度大于不平度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不平度阈值,对所述钢板进行矫直处理。8.一种钢板缺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钢板的缺陷类型信息;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钢板的缺陷类型为浪形缺陷的情况下,采用抛丸工艺对所述钢板进行处理。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钢板缺陷处理方法。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钢板缺陷处理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板缺陷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该钢板缺陷处理方法包括:获取钢板的缺陷类型信息;在钢板的缺陷类型为浪形缺陷的情况下,采用抛丸工艺对钢板进行处理。本发明提供的钢板缺陷处理方法在钢板的缺陷类型为浪形缺陷的情况下,采用抛丸工艺对钢板进行处理,以对存在浪形缺陷的钢板表面抛射大量的高速的弹丸,使钢板形成震动效果,改变钢板内部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以改变钢板的板形,便于通过对抛丸参数进行控制,调整弹丸对钢板的冲击效果,降低钢板内部的残余应力,实现钢板的板形改善,有利于提升钢板生产的成材率,且能够缩短钢板的缺陷处理时长,提升钢板的生产效率,降低了钢板浪形纠正的作业成本。降低了钢板浪形纠正的作业成本。降低了钢板浪形纠正的作业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

尹云洋 徐峰 张鹏武 王立新 魏兵 王跃 胡唐国 彭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7

技术公布日:

2022/12/22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5:28: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460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钢板   抛丸   平度   缺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