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区域创新能力比较分析及对策建议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

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3》显示,江苏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再次摘取桂冠,连续四年蝉联全国创新能力最强的
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创新氛围最浓的省份之一。分析归纳江苏与其他创新先进地区的优势与不足,提出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与
江苏区域创新能力比较分析及对策建议
———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3》数据
韩子睿
(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2)
收稿日期:2013-10-17
作者简介:韩子睿(1984-),男,江苏南京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发展战略与区域创新研究。
摘要:多年来,江苏高度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确立科技创新在发展全局中
的核心位
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积极探索科技经济紧密结合的体制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大发展。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9年以来,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是我国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创新氛围最浓的省份之一。本文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3》的数据为基础,把江苏的各主要指标数据与广东、浙江、山东等创新先进地区进行比较分析,梳理出江苏区域创新的优势与不足,总结归纳江苏推进科技改革发展的经验做法,提出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创新科技;区域创新;创新能力;区域经济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2X (2014)02-0124-05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of Jiangsu Provincial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Based on the Data from "Annual Report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China 2013"
HAN Zi-rui
(Jiangsu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Jiangsu 210042,China )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Jiangsu provinc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ol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in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giving it top priority in overall provincial development ,implementing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y thoroughly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oriented province ,actively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of the combination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economy ,effective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rst science-technology productivity.According to "Annual Report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China"published by the researchteam of Chinese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egy ,Jiangsu provincial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 has ranked first all over the country for four consecutive years since 2009.Jiangsu is one of provinces containing the strongest innovation vitality ,the most innovational fruits ,and the densest innovational atmosphere in China.Based on the data from "Annual Report of Regional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China 2013",compared main data of Jiangsu Province with that of Guangdong ,Zhejiang and Shandong ,etc.,the result teases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Jiangsu's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of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Jiangsu's sciencetechnology.At the same time ,some suggestions and co
untermeasures on making further promoting science-technology progress and innovative-driven are provided.
Key words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gional innovation ;The innovation ability ;Regional economy
124
··
创新、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建议,对江苏创新能力争取保持全国领先位次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省份推动科技改革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江苏区域创新能力的优势分析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3》从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等5个方面,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创新能力予以分类评价。江苏区域创新能力综合值达57.58,位居全国第一,高于第二名广东(53)4.58,且分差进一步拉大,北京(50.73)、上海(47.18)、浙江(42.4)、山东(37.73)分列第三、四、五、六位。其中,江苏在企业创新方面的排名继续保持首位,知识创造、知识获取、创新环境、创新绩效均位居全国第二位,充分反映了江苏正大踏步地走上创新驱动发展轨道,科技
创新日益成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在知识创造方面,江苏省近几年始终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充分显现,江苏研发人员数达34.3万人年,位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广东的41.1万人年,高于浙江的25.4万人年和山东的22.9万人年,而研发人员的增长率则高达21.3%,均高于以上三个省份。政府进一步强化对创新的投入导向,财政研发投入达117.6亿元,高于广东的94.2亿元,是浙江的2倍多。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建设,江苏专利申请数与授权数、发明专利申请数与授权数、人均发明专利申请数等多项指标均多年高居全国前列,特别是发明专利申请数达8.5万件,位居全国第一,比第二名广东多3.3万件,是山东的3倍多;每十万人平均发明专利申请数达107.2件,居全国省份第一,高于广东的49.5件、浙江的45.3件和山东的26.6件。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江苏论文发表数量仅次于高等院校分布密集的北京,居全国省份第一位。其中,国内论文数达4.9万篇,高于广东的3.8万篇、浙江的2.7万篇和山东的2.6万篇;国际论文数达2.9万篇,领先浙江和广东。
在知识获取方面,江苏省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居全国第二位。江苏积极开展基础研发合作,主要体现在合作发表科研论文上,异省合作科技论文数达5394篇,仅次于北京,高于广东(3510篇)和山东(3186篇);异国合作科技论文数达434篇,居全国省份第一,高于广东的409篇,分别比浙江和山东多一倍。值得一提的是,江苏横向科技合作十分活跃,高校院所研发经费来自企业的资金高达29.6亿元,居全国省份第一,高于浙江的15.9亿元、广东的10.2亿元和山东的8.9亿元。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移
转化,技术市场交易金额达375亿元,高于广东的225亿元,是浙江(95亿元)的四倍;技术市场交易金额的增长率高达73%,位居全国首位,高于第二名重庆7个百分点。
在企业创新方面,江苏省已经连续5年排名全国首位,这是江苏省保持全国区域创新领先优势的重要因素。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逐步形成了由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类企业研发机构,以及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企业人才工作站点构成的两大类体系,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达5327个,位居全国第二位,高于广东的2316个和山东的1742个。从企业设计能力来看,该指标全国排名第一位,各项分指标均列全国前列,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和每十万人平均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均列全国首位。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转型升级的意识明显加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入金额高达673亿元,居全国首位,是第三名山东的2倍多。
在创新环境方面,江苏排名全国第二位。其中,从创新基础设施来看,电话用户数居全国前列,达1.37亿户,居全国前列,高于山东的1.33亿户;国际互联网用户数量保持较高的水准,达3685万人,居全国第二位,低于广东,高于浙江的3052万人。从中介市场环境来看,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改善程度达38.1%,位居全国第一。从金融环境来看,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获得金融机构贷款高达10亿元,居全国首位,高于第二名山东的6.2亿元和第三名广东的6亿元。此外,江苏高新技术企业数也位居全国前列,达4061家。
在创新绩效方面,江苏省仍位居全国第二位,与前两年持平。宏观经济、产业结构、产业国际竞争力、就业等4项二级综合指标,均居全国前列,体现出强劲的实力。其中,江苏人均GDP达62290元,高居全国省份第一,高于浙江的59249元和广东的50807元。产业结构提升效果明显,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0842亿元,仅次于广东居全国第二位,高于山东和浙江;信息产业增加值达1.51万亿元,居全国前列,比山东多3倍,是浙江的近7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断加快,产值达1.9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就业人数达233.4万人,均居全国第二。
二、江苏区域创新能力存在的主要差距
总的来说,江苏区域创新能力之所以多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主要取决于四大关键因素。第一,始终
江苏区域创新能力比较分析及对策建议
125
··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历届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进自主创新,十分注重对科技的投入
和利用各种创新资源,保持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并与时俱进地提升战略高度、丰富战略内涵。第二,企业创新能力非常突出,企业拥有较多研发人员,注重研发的投入与外部创新合作,企业有很强的设计能力,重视技术改造,投入市场的新产品较多。第三,拥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坚持靠环境集聚资源、靠环境吸引人才、靠环境吸纳资本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政策落实和科技金融结合的推进力度,营造出了适合企业、适合人才、适合创业的良好环境。第四,经济发展绩效突出,成为江苏创新的巨大拉动力,主要体现在人均GDP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产业国际分工层次高、居民收入水平高等“四高”特征。然而,但对照创新型领先区域的更高标杆,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科技与经济结合还不够紧密的问题在江苏显得尤为突出。
从科技政策机制分析,支持科技创新的投入强度还不够、导向还不明显。政府科技投入虽然总量较大,但是占GDP比重不高,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程度不匹配。据报告中数据显示,2011年江苏政府研发投入占GDP比例仅为0.24%,列全国第十二位,落后于第一位的北京(3.06%);政府研发投入增长率14.48%,列全国第十七位,落后于第一位的山东(26.5%);地方创新基金匹配资金186亿元,也低于山东的235.9亿元。各级政府部门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传统模式的惯性还比较大,许多地方仍然把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用电量、重大项目开工率等作为领导干部考核指标,创新的考核力度和导向效应不强,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投资拉动。2011年,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5%,经济增长中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仍然超过50%,高于上海(26.4%)、北京(37%)、浙江(44.6%)。
从创新主体地位分析,企业的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主体作用还不够突出。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不足是影响创新整体效能的最大障碍。一是企业研发强度偏低,据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达43.61亿元,列全国第三位,落后第一位的广东(54.62 亿元),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0.84%,列全国第六位,落后于第一位的北京(1.05 %),还不及发达国家的1/4。二是企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不足,2011年江苏规模以上企业R&D人员数达36.25 万人,落后于第一位的广东(41.6万人);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中R&D人员比重达3.41 %,列全国第七位,落后第一位的北京(5.74 %);高学历人才大部分不愿去企业,工业企业研发人员中的博士学位占全社会研发人员的博士学位比重仅为21.65%,硕士仅占全社会的2/5。三是企业灵活运用市场资本能力不强,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平均获得金融机构贷款额达2.32万元/个,列全国第七位,落后第一位的北京(12.87万元/个)。全省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实际投资额占全省当年GDP不足0.2%,而美国、日本创业投资机构年投资金额一般相当于当年GDP 总额的1%左右,欧洲为0.58%。
从知识创造水平分析,原创性成果不多,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不强。专利获取方面,尽管江苏主要专利指标上处于全国领先位置,但体现水平的国际PCT专利申请明显偏低,2012年江苏申请总量915件,只占全国的0.37%,不到广东(9211件)的1/10,仅相当于深圳华为的1/3、中兴的1/4。专利密度方面,2012年江苏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5.72件,居全国第六位,仅为北京(34.45件/万人)的1/4,上海(17.17件/万人)的1/3,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差距更大,2011年日本这一数值为105.2件,美国为35.6
件,韩国也高达96.1件。学科建设方面,江苏高校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匹配度不高,重点学科数量约占全国的1/10新能源汽车、纺织、冶金等行业缺少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布局,远不能满足产业培育发展的需求。
三、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当前,江苏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把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站在新的起点,针对目前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差距和瓶颈制约,江苏应按照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进一步确立科技创新在区域发展中的核心位置,发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主导作用,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为战略方向,以建设创新型省份为奋斗目标,加强区域创新体系的顶层设计,准具有全局意义的建设突破口,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深化技术、体制、管理等方面创新,显著提升科技支撑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创新体系富有特、创新主体充满活力、创新机制健全高效、创新人才高度集聚、创新文化鲜明活跃、创新环境日益完善的地区,进一步巩固在全国的创新领先地位,成为亚洲地区有
影响
的创新高地。
创新型企业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只有加快培育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依靠“江苏制造”加“江苏创造”,江苏的经
126··
济格局和产业竞争力才能发生根本性变化。要通过实施科技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和万企升级行动计划,推动平台向企业集中、人才向企业集聚、政策向企业集成,以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为动力,引领企业转型升级,逐步实现大学、科研院所主导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向企业主导的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模式转变。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扶持资金规模,资助小微企业研发科技项目。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全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深入实施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推动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效对接、做大做强。加快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工作,支持骨干企业牵头实施一批省科技支撑计划前沿核心技术研发项目和重大标准研发项目,引领支撑行业技术进步。到2015年,培育形成由百家创新型企业、千家科技型拟上市企业、
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构成的创新型企业梯队。
产业大而不强,是当前江苏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
瓶颈,如果不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即使制
造业规模再大,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加工基地,缺少产
业分工话语权和市场竞争主动权。要准确把握新一轮
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聚焦技术前沿、产业高
端和未来发展,加大产业技术研发组织力度,促进产
业从低端向高端攀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高技
术领域,加大对代表国际发展方向、对新兴产业的形
成和具有引领作用的前沿先导技术研发支持力度,重
点推进3D打印、智能机器人、高温超导、未来网络
等前沿领域的研究部署。面向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和层
次提升,着力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
新兴产业,探索建立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进一步完
善产业研发创新体系,提升产业层次和国际竞争力。
面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
先进信息技术,大规模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工艺技术和
装备水平,更加注重应用技术研发和先进技术应用,
提高创新成果产业化率和创新产品市场占有率
统筹规划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重点实验
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
台,增强科技创业载体服务功能,着力提升区域创新
整体效能。高起点规划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搭
建省市联动工作推进平台,指导各地制定实施方案和
年度计划,加大体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的力度,打
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
地,辐射带动苏中、苏北地区加快发展。深化南京国
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研究制定支持南
京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总结推广“科技
九条”、“创业七策”等政策措施,探索建立高校院
所科技人员定期为企业开展科技咨询服务的制度。加
强创新型园区建设,更大力度吸引省内外高校院所、
高层次科技人才进入高新区,引导支持经济开发区等
各类园区加快向创新型园区转型。统筹推进创新型城
市、创新型县(市、区)和创新型乡镇建设,进一步
优化城市、县(市、区)和经济强镇的科技和产业布
局,加快形成“一区一战略性产业、一县一主导产
业、一镇一特产业”的发展格
局。
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须构建一支规模宏大、
层次较高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目前,江苏已全面确
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省
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人才已经成为江苏创新
驱动发展的第一资源。要进一步强化载体、项目、金
融、服务“四位一体”联动配套,改善人才发展环
境,完善人才政策,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大、结构优、
素质高的创新人才队伍,努力以人才优势构筑创新发
展新优势。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重点
培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支持地
方、企业、科技园区与高校院所联合引进高层次人
才。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作用、流动
配置和激励保障机制,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更好的外
部环境。加强科技企业家队伍建设,面向高成长性的
科技型企业主要负责人,推行“人才+项目+科技金
融”的培养模式,在能力素质培训、科技项目扶持、
科技金融支持、创新团队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大
支持力度,省市两级联合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视野、战
略思维和持续
创新能力的科技企业家。
整合各类科技金融专项资金,完善扶持机制和使
用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创投资金、社会资本积极投
向创新创业,形成与发达国家完全接轨的多元化科技
投融资体系。一是扩大创业投资规模。充分发挥省新
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积极发展天使投
资,鼓励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初创期科技型小
微企业。积极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加大对各类私
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吸引和扶持力度,完善私募股权投
资退出机制,努力使江苏成为全国私募股权投资集聚
高地。二是发展科技产权交易市场。借鉴先进地区的
成功经验,在有效整合现有产权交易机构的基础上,
探索建立区域科技产权交易中心,构建机制灵活、功
江苏区域创新能力比较分析及对策建议
127
··
能完备的科技创新要素流通体系,为知识产权和科技企业产权提供及时交易,促进创新链各个环节紧密衔接。三是推进科技金融服务创新。推进有条件的地区设立科技支行,扩大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范围,逐步建立科技信贷专营服务机构考核评价和信贷人员尽职免责机制,适当提高科技信贷风险容忍度。
加快推进多品种科技金融业务,扩大科技贷款规模。加快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步伐,推进国家级高新区开展国家股份
代办转让系统试点,
努力形成江苏科技企业上市板块。
把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作为引导科技人员走进市场搞创新、提高科技人员待遇水平的重要激励手段,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突出有效发明专利、PCT 专利、国际注册商标等绩效评价,提高知识产权获取效率和质量。深入实施专利技术产业化推进计划,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转化支持力度。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与金融结合体制创新,研究制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管理办法,开展知识产权作价入股试点,发展创业投资,探索组建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公司和专利银行,强化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努力缓解创新主体融资难矛盾,加快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运用,建设一批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推行江苏地方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引导大中型工业企业普遍实现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并拥有
发明专利。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鼓励地方、园区以及各类社会力量探索创建知识产权运营公司,盘活知识产权资源。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构建专利行政执法体系。设立知识产权维权基金,制定发布知识产权维权指引,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反应机制。落实重大项目知识产权评议制度,扩大评议覆盖
范围。
创新驱动发展不仅要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还要普遍促进民众改善生存和生活状态、增加发展机会、提高发展能力。要把民生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人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需求,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要畅通民生科技需求渠道,面向卫生、教育、交通、环境、社会工作等社会公共服务,广泛征求当前江苏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为重点,着力解决人口健康、环境保护、生态宜居、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强技术研发,加快转化应用,让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科技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众。积极推进适用技术的应用示范,加快建设科技社区,使之成为民生科技成果的展示区、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区和科技惠民的先行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快电信网、广电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建立广泛覆盖和深度互联的城市信息网络,加强对城市资源、环境、基础设施、产业等多方面要素进行全面感知和管理,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柳卸林,高太山.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3 [M].科学出版
社,2014.
[2] 韩子睿. “十二五”时期创新型省份建设总体思路研究———以
江苏省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0).
[3] 皮宗平,韩子睿. 江苏何以取得全国区域创新能力“四连冠”?
[J].众,2013(40).
[4] 张战仁. 我国区域创新差异的形成机制研究———基于新经济
地理学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3(6).
[5] IUD 领导决策数据分析中心. 区域创新:五大数据看能力[J].
领导决策信息,2013(23):28-31.
[6] 王玲玲,李芳林. 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量化情景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0).
[7] 夏天. 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及其最新启示[J].中国
软科学,2009(2):113-118.
[8] 张来武.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中国软科学,
2011(12).
[9] 魏守华,吴贵生,吕新雷. 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兼评我国创新能力的地区差距[J].中国软科学,2010(09).
[10] WANG Xue-Jun ,CHEN Wu. Regional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based on empirical research in hubei province [J].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2008(09).
[11] LI Xiao-zhong ,ZHANG Xiao-di. Jiangsu based on FDI is to
raise the capacity of regional technical innovation [J].China Industrial Economy ,2007(12).
[12] 王学军,陈武. 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构建及其相关关系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0(03).[13] HE Ya-qiong ,QIN Pei ,SU Jun. China's 31 provinces and
cities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growth efficiency evaluation research  [J].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6(01).
[14] XU Wei ,LIN Hai-ming. Guangdong province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 ,dynamic analysis and theory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J].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Business Studies ,2009(04).[15] LI Heng.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J].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12(04).
(责任编辑:WDY )
128
··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4:31: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4581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创新   科技   企业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