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LiMn2O4的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4电化学性能
锂锰氧化物是目前研究得较多的锂离子正极材料,它主要有LiMnO2系列和LiMn24系列,其制备方法也较多。最初的制备方法由Hunter提出的,但所得产物的电化学性能差。为了提高样品的电化学性能,人们提出了多种液相合成法。如:离子交换法]、固相-液相法、Pechini法、动态过程法等。液相合成法反应温度低、时间短,但反应过程复杂,设备要求高,所以目前市场上的锂锰氧化物大多采用固态合成方法。
 
  LiMn24在高温下容量易衰减,即使在室温下性能良好的尖晶石LiMn24,在高温(50)下循环50周次后,其比容量将下降20%左右,而在室温或低温(0)时循环50周次后,比容量仅下降不到5%。为了降低高温容量衰减的速度,可采用富锂或富锰的锂锰氧化物,使所用材料在高温下相对稳定。可适当降低氧活性物质的比表面积,减少电解液在电极表面的分解。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富锂型Li1+xMn24,运用循环伏安和恒电流充放电法测量其电化学性能。所制备的样品放电容量大,可逆性好,并保持原来的两步锂离子脱嵌过程。

1 实验部分
1.1 药品和仪器 
   硝酸锂LiNO3(AR),乙酸锰Mn(Ac)242(AR),柠檬酸C6872(CP),高氯酸锂LiClO432(AR),碳酸二甲酯C363(CP),碳酸二乙酯C5103(CP),碳酸乙烯酯C343(CP),锂片Li(AR),PVDF(222)(AR)。电化学综合测试仪(Model283,美国PARC公司),电池综合测试仪(LK2000,天津Lanlike公司),手套箱(Unilab1200/700,德国Braun公司)

1.2 锂锰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文献报道了锂锰氧化物的合成。将锂锰氧化物、石墨和PVDF按比例85105(质量比)混合,用丙酮作溶剂,高速搅拌3060min,得到凝胶状物,将此物均匀地涂在铝箔上,在轧机上轧成0.120.16mm的薄膜,然后在120℃下干燥2,得面积为1cm2的工作电极。采用三室电解池,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均用金属锂片,电解液是1.0mol/LLiClO4的EC+DEC(VEC∶VDEC=11)溶液,组装电解池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内进行。用恒电位仪测量并绘绘制循环伏安图,扫描速率0.20mV/,电压范围3.54.5(vsLi/Li+)。恒电流充放电时,电压范围为3.54.3,电流0.2mA/cm2

2 结果与讨论
2.1 电化学性能分析 
  图1是n(Li)∶n(Mn)=1.051的锂锰氧化物循环伏安曲线。其中3.8V还原峰和4.3V氧化峰分别代表第一个Li+的嵌入脱出过程,反应式为[8]2λ-MnO2+Li++eLiMn242.7V还原峰和3.3V氧化峰分别代表第二个Li+的嵌入脱出过程,反应为LiMn24+Li++eLi2Mn243.3V氧化峰对应的是一半Li+从四面体位置脱嵌。由于这部分Li+存在Li和Li之间的作用力,脱嵌是在较低电位下进行的。4.3V氧化峰对应的是另一半Li+再从其他四面体的位置脱嵌,这部分Li+周围无Li+与之作用,脱嵌时需要的能量较高。

 


  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第一个Li+嵌入脱出时嵌入脱出峰发生分裂,这种分裂现象是由于尖晶石结构中的阳离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尖晶石型LiMn24为立方晶系,当少量Li+进入尖晶石八面体的位置时,相邻的Li-Li之间相互作用很小,随着Li+不断进入其他的八面体位置,每个嵌入的Li+将受到其他周围相邻4个Li+的相互作用,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能量的分裂,在循环伏安曲线中表现为2个峰,在放电曲线也出现2个平台。相同条件下,4个样品的循环伏安峰电位和峰电流数据见表1


 


    从峰电流的大小看,Li1.05Mn24样品的氧化还原电流最大,说明Li1.05Mn24样品的充放电容量最大。从氧化和还原峰电位看,在高电位下Li1.05Mn24样品氧化峰电位小(4.26),还原峰电位较大(3.85),因而峰电位差比较小,说明第一个Li+嵌入脱出时产生的电化学极化较小,可逆性好。电极可逆性由好到差的顺序依次是Li1.05Mn24、Li1.1Mn24、LiMn24和Li1.2Mn24。而在低电位下,电极可逆性由好到差顺序依次是Li1.1Mn24、Li1.05Mn24、Li1.2Mn24、LiMn24。锂离子电池工
作时,一般只利用LiMn241个Li+的嵌入和脱出。而第2个Li+嵌入脱出时,则导致晶格发生严重的Jahn-Teller效应,使结构由立方晶系转变为四方晶系,不可逆容量增大。 

  2是Li1.05Mn24电极在恒电流(0.2mA/cm2)条件下的放电曲线。除第一次放电容量较低外,其它4次放电的容量均较高且比较稳定。表24种Li1+xMn24的前5次恒电流(0.2mA/cm2)充放电结果,电压均在3.54.3V。从中可见,当没有过量锂掺杂时,尽管初始容量最大,5次循环后容量下降了31.2%。适当掺入锂后,样品的稳定性提高,初始容量略有下降。当x=0.05,2次放电容量与后3次放电容量变化不大。当x=0.10.15,5次循环后容量下降分别为2.6%9.0%。在本实验条件下,Li1.05Mn24的放电容量最高,而且稳定性最好。

 



 


    掺入一定量的锂,可以减少容量的衰减,但是初始容量下降。原因在于:(1)由于锂原子半径小,由它制备的Li1+xMn24扭曲小,因而在充放电过程中其结构更容易保持,循环性能就更好;(2)由于Li的价态为1,小于Mn的价态3,以Li代替Mn将提高Mn的平均价态,从而减少了Mn3+的数量。而正是由于在深度放电时Li1+xMn24中有50%的Mn以Mn3+存在,因而引起结构向四面体变形,从而造成Jahn-Teller效应。 


  XRD结果分析表明[7],样品的衍射峰形尖锐,结晶性能良好。当x=0.05,晶胞参数a最小,说明Li1.05Mn24的结构最稳定,与充放电测定的结果是一致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6:45: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4549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容量   性能   电化学   样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