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的主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分布

鸟类的主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分布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一册(下)所列鸟类共30多种。现将其中重要鸟类的分类地位、主要鉴别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等作一简介。
  古鸟亚纲
    始祖鸟 古鸟类。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鸟类。始祖鸟化石至今共采到5件,均出自德国的巴伐利亚省。其体形大小似乌鸦,被有羽毛,后足4趾。前肢成翼,但有3个分开的指骨,指端具爪。尾甚长。口具牙齿,又与爬行动物近似,故被认为是爬行动物进化到鸟类的过渡类型。胸骨缺乏龙骨突,表明胸肌不发达,可推测始祖鸟仅具滑翔能力,而不能振翅高飞。
  新鸟亚纲
  一、平胸总目
    鸵鸟 又称非洲鸵鸟,鸵科。雄鸟高约2.5~2.75米,体重可达135公斤,为现代生存的最大鸟。体羽主要为黑,翼羽和尾羽白,颈部肉红。雌鸟稍小,羽毛灰褐。两翼退化,
胸骨龙骨突不发达,不能飞翔。腿粗壮,足具2趾和肉垫,善跑,平时每小时可跑80公里,最快达140公里/小时。常40~50只居。杂食性,主食草、叶、果子,也食昆虫、小鸟等小动物。繁殖期1雄多雌交配,卵重1~2公斤。幼鸟为早成鸟。产于非洲和阿拉伯沙漠地带。
    美洲鸵鸟 美洲鸵科。雄鸟高约1.5米,雌鸟高约1.4米。足3趾。两翼羽毛发育较好,尾羽退化。平时数十只为一,生殖期分为小,每有1雄鸟,5~7只雌鸟。产于美洲草原地带。
    澳洲鸵鸟 又称鸸鹋,鸸鹋科。体高约1.5米。足3趾,均向前,内趾具有1个锐爪。头部羽毛稀少,头侧和颈侧裸出,副羽发达。筑巢、孵卵及抚育幼鸟均由雄鸟担负。产于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草原和沙漠地区。
  二、突胸总目
  1、王企鹅 企鹅总目鸟类。后肢短且移至躯体后方,站立的姿势状如人立。前肢特化为鳍状,后肢趾间具蹼,善游泳和潜水,不会飞行。分布于南极边缘地区。
  2、 课本图为凤头,目科。体羽暗褐,体下
    淡,后枕部有羽冠。栖息于水草繁茂的河湖内。杂食性,但以水生动物为主。繁殖期弯折水草而成浮巢,亲鸟离巢时以绒羽或水草将卵覆盖,可防御天敌危害。极善潜水,遇警时能背负幼鸟在水下潜逃。分布于小湖或较大的池沼中。
  3、朱鹮 鹳形目鹮科。为珍贵而美丽的中型涉禽。体型肥胖,头、翅粉红。额顶、颊无羽而与双肢、趾均呈朱红。嘴细长并向下稍弯,黑,但两端为红。后枕部有明显的长羽冠。主要生活于沼泽湿地或河滩溪流附近。多在高大树上营巢,每窝产2~3枚卵。晚成雏。一般在华南越冬。已知现存仅40余只(包括人工饲养),为世界濒危鸟类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4、鸿雁 雁形目鸭科。雄鸟体长约82厘米,雌鸟较雄鸟小,嘴基部的瘤也较雄鸟小。羽毛棕灰,由头顶达颈后有1 条红棕长纹。腹部有黑条状横纹。主要栖息于河川或沼泽地带,飞行时常排成“一”或“人”字形。迁徙距离很长,可达西伯利亚,在长江中下游及稍南越冬。植食性。肉可供食用,绒羽可制衣服。可以驯养,为家鹅的原始祖先。
  5、天鹅 雁形目鸭科天鹅属鸟的俗称。我国有三种:大天鹅,雄鸟体长1.5米以上,雌鸟较小。颈极长。羽毛纯白。在陆地上行动笨拙,在水中的游姿甚美。飞行快速而高,常结成
小飞行。飞行时头、颈直伸。冬季在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可常见到,春季北迁蒙古和我国北方繁殖。另外两种为疣鼻天鹅,嘴红,基部具有黑疣突;小天鹅体型较小,嘴短。
    天鹅肉可食用,羽毛洁白松软,可制毛扇和绒被。因数量稀少,以上三种均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6、野鸭 雁形目鸭科的俗称。我国最常见的为绿头鸭。雄鸟头颈常为辉绿,颈基部有1白领环。上体大部为黑褐,下体为灰白。雌鸟尾羽不卷,体黄褐,并缀有暗褐斑点,又称“鸭”。嘴雄鸟为橄榄绿,雌鸟黑褐。脚雄鸟红,雌鸟橙黄。小栖息河湖、池沼水域的芦苇丛中,杂食性。在我国北方繁殖,每窝产卵7~16枚。早成雏。至长江流域或稍南越冬。是重要的经济水禽,绒羽、肉质均佳。绿头鸭是家鸭祖先之一。广义的野鸭概念包括多种鸭科鸟类。
  7、鹌鹑 鸡形目雉科。为鸡形目中最小的种类。头小尾秃,额、头侧、颏和喉等均为淡红。全身羽毛黑褐,有浅黄羽干纹。冬季常栖于近山平原,潜伏杂草或丛灌间。以谷类和杂草种子为食。主要在我国东北和新疆繁殖。现已人工饲养,肉、卵可食用,且营养价值较高。
  8、褐马鸡 鸡形目雉科。我国特有珍禽。善快走。雄鸟体羽大部分黑褐,眼周裸出,赤红。耳羽白且向后伸展呈角状。腰、尾羽基部银白,尾羽末端转成黑,并有紫蓝光泽。雌鸟稍小,羽毛与雄鸟相似,但脚上无距。成鸟约二、三十只栖于高山深林中。以植物叶、芽、种子为食,也吃昆虫。取食时,常有1只在高处放哨警戒。分布于我国山西省北部及河北省西北部山区,数量稀少,终年留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9、原鸡 鸡形目雉科。分部在亚洲南部,有蓝喉原鸡、绿原鸡、灰原鸡和原鸡四种,为家鸡祖先。我国仅有原鸡1种,分布在云南、广西和海南。雄鸟比一般家鸡小,肉冠中等大小,头颈具尖狭的长羽,上体羽深红,腹羽黑褐,尾羽长而下垂。腿健壮,有一长而弯曲的尖距。雌鸟较小,尾羽较短,上体羽暗褐,胸羽棕,腹羽浅。栖息于山区密林中,以植物种子和幼芽为食,兼吃昆虫等。年产1~2窝卵,每窝4~12枚。早成雏。我国远在3000多年前已将原鸡驯化为家鸡。近年,由于原鸡数量逐渐减少,现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0、雉鸡 鸡形目雉科。俗称“野鸡”。雄雉体长近0.9米,羽毛华丽,尾羽较长。头顶灰褐,缀铜绿光泽。跗蹠后缘有角质的距。雌雉较小,尾羽较短,无距。我国境内约有19个
亚种,为雉科中分布最广的鸟。喜栖于蔓生草莽的丘陵中。夏季繁殖,冬季迁至山脚草原及田野间。喜食谷类、浆果、种子和昆虫。善走而不能久飞。
  11、绿孔雀 鸡形目雉科。羽毛极为华丽,有翠绿、亮绿、青蓝等。头顶上有1簇直立的冠羽,尾上覆羽延长成尾屏(非尾羽),上有五金翠线纹,散布许多近圆形的眼斑。此眼状斑由内向外由紫、蓝、绿、褐、黄、红6组成,开屏时特别艳丽。雌鸟无尾屏,羽毛颜也不鲜艳。性情胆怯,栖于山脚一带溪河沿岸或农田附近。生活于云南西双版纳和东南亚。除供展览观赏外,羽毛可作饰羽。现野生数量稀少,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另外还有一种生活于南亚的蓝孔雀数量较绿孔雀多。
  12、三趾鹑 鹤形目三趾鹑科。体型及大小似鹌鹑,雄鸟体长约20厘米。全身羽毛黑褐,有浅黄羽纹。足三趾,爪小而曲。翅长不足10厘米,不善飞行,常穿钻于旱地草丛中。分布广。
  13、丹顶鹤 鹤形目鹤科。为著名珍贵鸟类。体长在1.2米以上。喉、颊和颈部暗褐,头顶皮肤裸露,呈朱红而成丹顶。雌雄外形不易区别,雄鸟鸣声宏亮,鸣叫时嘴直向天空,并高举翅膀。常涉水于浅滩,喜食小鱼、蝌蚪、昆虫等。巢简陋,每窝产2枚卵,30天左右
孵化。一般“一夫一妻”,寿命可长达50年,又称“仙鹤”。冬季至长江下游一带越冬,夏可达西伯利亚。由于数量稀少,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4、家鸽 鸽形目鸠鸽科。由原鸽驯化而成。体纺锤形。嘴短,基部被以蜡膜。翼长大,善飞。羽毛颜多样,以青灰较普遍。足短,4趾,3前1后。雌雄双栖,喜飞。卵孵化期约17~18天,雌雄交替孵卵,晚成雏。亲鸟以嗉囊中分泌的“鸽乳”哺喂雏鸟。品种很多,按用途可分为传书鸽、肉用鸽和玩赏鸽。传书鸽具强烈归巢性,飞翔时速可达70公里;肉用鸽体大而重,繁殖力强,每年可达10窝,早熟,肉质鲜美;玩赏鸽翼形态多样,或具有独特的飞翔能力。
  15、猫头鹰 为鸮形目鸱鸱科鸟类的俗称,通称鸮或枭。我国约23种。长耳鸮,上体黄褐,下体淡。耳羽毛长。头部宽大而灵活。耳孔大,听觉灵敏。双脚健壮,外趾能反转成2趾前2趾后。头部像猫,脚具钩爪,似鹰爪,故称“猫头鹰”。常见种还有短耳鸮外形似长耳鸮,但羽毛较浅,下体具“十”字形褐斑纹;小型的普通角鸮体比鸽略小;大型的雕鸮为鸮类中最大而凶猛的种。猫头鹰夜间活动,以鼠类为食,也吃昆虫,对农业有益,应大力保护。
  16、金丝燕 雨燕目雨燕科。背部羽毛黑,腹部羽毛大多具有白狭缘。嘴短阔,黑。足4趾均向前。集在高山地区的黑暗洞穴深处营巢,通过发达的唾液腺分泌的大量唾液将羽毛、苔藓和海藻等胶结在一起,形成著名的滋补品“燕窝”。分布于云南、西藏、四川等地。
  17、蜂鸟 雨燕目蜂鸟科各种鸟的通称。体型大的似燕子,小的如短尾翠蜂鸟,比黄蜂还小。羽艳丽。嘴细长呈管状,舌能伸缩自如。翅膀扇动极迅速,每秒钟约 80次。常飞行于花间,取食花蜜和花上的小昆虫,有传粉作用。本科鸟类315种,当今主要分布于南美洲。我国于1985年在福建武夷山首次发现了一种大小似蜜蜂的蜂鸟,为我国鸟类资源填补了一项空白。
  18、翠鸟 佛法僧目翠鸟科。背羽翠蓝,腹羽棕。尾羽短小。嘴形粗大似凿。常静伏于水边的岩石或矮枝上,以窥伺游近水面的小鱼,以鱼虾为食。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19、犀鸟 佛法僧目犀鸟科种类的通称。我国有四种,最常见的为冠斑犀鸟,体长约 70~80厘米,背面羽毛纯黑具绿金属光泽。雄鸟嘴长大而向下弯,约长15厘米,嘴上端的基部有高大轻而坚固的盔突。雌鸟的盔突较小。常栖息于干燥森林中的巨木上,以果实、昆虫为
食。筑巢奇特:雌鸟自选树洞,雄鸟衔泥等物在洞外协助封闭洞口,雌鸟在已封口的洞内孵卵、育雏,直至雏鸟能飞出时方换羽外出。雄鸟则在裂缝式的洞口处担负喂食。分布于云南西部、南部及广西南部。由于珍稀,所有种均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0、啄木鸟 为裂形目啄木鸟科各种类的通称。我国有27种,各地都有分布。树栖攀禽。足2趾向前2趾向后,即对趾型,都具钩爪。尾羽的羽轴粗硬而有弹性,可支持身体。嘴强直尖锐,可以啄开树皮和树洞。舌细长,能自由伸缩,上有粘液,尖端有倒钩,适于钩食洞内蛀虫。一般独来独去。啄木鸟为森林益鸟,能消灭人工无法喷洒农药的高大树干上的害虫,因而有“森林医生”的美称。课本图中所示为黑枕绿啄木鸟,另外还有大斑啄木鸟等。
  21、家燕 雀形目燕科。体长约17厘米,翼尖长、尾呈叉状。飞行时捕捉大量昆虫,保护林木和庄稼免受虫害,故为益鸟。夏时遍布我国,仅能筑碗状泥巢于房檐下或房梁上,农民常视为吉祥征兆,冬季迁往南方。奥地利和爱沙尼亚以家燕为国鸟。本科还有金腰燕等,其分布与习性等与家燕同。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1:23: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4509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羽毛   雄鸟   鸟类   雌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