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电检用安全帽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电检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消防电检用安全帽。


背景技术:



2.消电检,消防、电气设备检查的简称,主要对消防的电器设备进行检查、检验,主要适用于公共场所和人员集中的地方。在进行检测操作时,需要佩戴安全帽进行操作,现有的安全帽为保障操作人员头部安全将会被帽壳覆盖,但是在较长时间进行佩戴时,导致佩戴人员产生不适。
3.因此,提出一种消防电检用安全帽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消防电检用安全帽,包括:帽壳本体所述帽壳本体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出气孔,所述帽壳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帽衬,所述帽衬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颏带,所述下颏带的一侧设置有后颈箍,所述后颈箍固定连接于帽衬的下端;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设置于帽壳本体的内部并延伸至帽壳本体的下端,所述防护机构用于降低操作人员的不适感;其中,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用于贴合操作人员头部轮廓的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设置于帽衬的表面,所述缓冲组件的下端设置有通气组件,所述通气组件用于减少后颈箍对操作人员头部磨损降低不适感。
5.优选的,所述通气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后颈箍表面的防护气囊,所述防护气囊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软胶抵板,所述防护气囊的表面连通有多个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二导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帽壳本体的表面,所述第二导气管的另一端与帽壳本体的内壁连通,通过防护气囊的运动,可以将气体导入至帽壳本体的内部,缓解佩戴者的不适感。
6.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帽衬内壁的环形气囊,所述环形气囊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吸汗带,所述环形气囊的上端连通有减震气囊,所述减震气囊固定连接于帽衬的表面,通过环形气囊与减震气囊缓解物品冲击时对佩戴者的影响。
7.优选的,所述软胶抵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片,所述弹片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防护气囊的内壁,通过软胶抵板带动防护气囊靠近佩戴者颈部,缓解佩戴者的不适感,通过弹片可以带动软胶抵板进行复位。
8.优选的,所述通气组件还包括开设于帽壳本体表面的多个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内壁与第二导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导气管可以通过进气孔将气体导入至帽壳本体的内部。
9.优选的,所述防护气囊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上端与第二导气管的另一端连通,可以降低第二导气管内部气体回流到防护气囊的情况。
10.优选的,所述环形气囊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环形气囊连通的第一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的另一端与减震气囊的表面连通,在减震气囊压缩时,可以将气体导入环形气囊中提升对佩戴者头部的紧固性。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设置通气组件,相对于传统的装置在较长时间进行佩戴时,导致佩戴人员产生不适,该装置能够在通气组件的作用下,在佩戴者颈部活动时,将外界气体导入至帽壳本体的内部,达到了降低后颈箍对操作人员头部与颈部产生的抵触感,且在通气组件进行工作时,可以使得外界干爽低温的气体进入帽壳本体内部,从而通过出气孔将湿热气体排出,进而提升佩戴人员的舒适性。
13.2、通过设置缓冲组件,能够在缓冲组件的作用下,对佩戴者头部进行缓冲操作,该装置达到了缓解外界物品击打到帽壳本体上时,佩戴者所受到的冲击感,同时提升对佩戴者头部紧固性,从而降低佩戴者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气孔开设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环形气囊与吸汗带连接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通气组件与后颈箍位置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软胶抵板与弹片连接示意图。
19.图中:1、帽壳本体;101、出气孔;2、帽衬;201、下颏带;202、后颈箍;3、缓冲组件;301、环形气囊;302、吸汗带;303、第一导气管;304、减震气囊;4、通气组件;401、防护气囊;402、软胶抵板;403、弹片;404、第二导气管;405、单向阀;406、进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具体实施时:如图1-5所示,一种消防电检用安全帽,包括:帽壳本体1,帽壳本体1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出气孔101,帽壳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帽衬2,帽衬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颏带201,下颏带201的一侧设置有后颈箍202,后颈箍202固定连接于帽衬2的下端;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设置于帽壳本体1的内部并延伸至帽壳本体1的下端,所述防护机构用于降低操作人员不适感;其中,防护机构包括用于贴合操作人员头部轮廓的缓冲组件3,缓冲组件3设置于帽衬2的表面,缓冲组件3的下端设置有通气组件4,通气组件4用于减少后颈箍202对操作人员头部磨损降低不适感,在操作人员进行正常佩戴时,将会在通气组件4的作用降低后颈箍202对操作人员头部与颈部产生的抵触感,同时在操作人员进行正常活动时,通气组件4将会跟随颈部运动进行动作,使得在通气组件4的作用下,可以将部分气体注入进帽壳本体1的内部,通过出气孔101将气体排出,进而可以带动操作人员长期佩戴帽壳本体1而产生的湿气,减少操作人员头部在长期佩戴产生的湿闷感觉,提升操作人员的舒适性,同时在操作人员佩戴时,将会在缓冲组件3的作用下减少帽衬2对操作人员头部接触部位的磨损,使得操作人员佩戴是贴合操作人员的头部轮廓,在保障佩戴牢固的前提下,减少操作人员的不适感;
22.如图2、图5和图4所示,通气组件4包括固定连接于后颈箍202表面的防护气囊401,防护气囊4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软胶抵板402,防护气囊401的表面连通有多个第二导气管404,第二导气管4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帽壳本体1的表面,第二导气管404的另一端与帽壳本体1的内壁连通,软胶抵板40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片403,弹片40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防护气囊401的内壁,通气组件4还包括开设于帽壳本体1表面的多个进气孔406,进气孔406的内壁与第二导气管4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防护气囊40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单向阀405,单向阀405的上端与第二导气管404的另一端连通,在操作人员进行佩戴后,通过防护气囊401减少后颈箍202与操作人员颈部的接触,降低不适感,同时在操作人员颈部进行活动挤压防护气囊401时,使得防护气囊401内部气体将会通过第二导气管404导入进气孔406中,进气孔406开设在帽壳本体1的表面,使得操作人员头部保持干爽,同时可以降低在佩戴时产生的闷热感,提升佩戴人员的舒适度,在佩戴人员进行活动降低对防护气囊401的挤压效果时,将会使得弹片403将会进行复位操作,同时将会带动软胶抵板402进行同步复位操作,在软胶抵板402进行运动时,将会使得防护气囊401开始膨胀,在防护气囊401的内底壁开设有进气端口,可以使得外界气流可以进入防护气囊401的内部,同时进气端口上设置有封堵板与防护气囊401的内底壁铰接,保持外界气流可以通过进气端口进入,降低气流发生回流的情况,通过设置的单向阀405将会保持防护气囊401内部气流由防护气囊401导向进气孔406中,进而在软胶抵板402进行复位操作时,将会使得外界干爽低温的气体进入至防护气囊401的内部,通过单向阀405与第二导气管404导入至帽壳本体1的内部,吹向佩戴者的头部,提升佩戴者的舒适性;
23.如图1和图3所示,缓冲组件3包括固定连接于帽衬2内壁的环形气囊301,环形气囊3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吸汗带302,环形气囊301的上端连通有减震气囊304,减震气囊304固定连接于帽衬2的表面,环形气囊3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环形气囊301连通的第一导气管303,第一导气管303的另一端与减震气囊304的表面连通,在佩戴人员完成佩戴时,将会使得通过环形气囊301可以保持贴合佩戴者的头部轮廓,减少佩戴者头部受到帽衬2的磨损,提升佩戴者舒适性,同时在外界物品击打到帽壳本体1表面时,将会在减震气囊304与环形气囊301的作用下,降低击打物品对佩戴者头部的冲击感,同时在击打撞击帽壳本体1时,将会使得帽壳本体1的内壁将冲击力传导至减震气囊304降低冲击效果,减震气囊304内部体气体将会发生压缩,同时减震气囊304将会与佩戴者头部接触缓解冲击感,而且减震气囊304的内部气体将会通过第一导气管303导入至环形气囊301中,使得环形气囊301将会膨胀,提升了帽壳本体1对佩戴者头部的紧固效果,降低帽壳本体1脱落的情况发生,同时提升环形气囊301对佩戴者头部的缓冲效果,降低佩戴者的不适感。
2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操作人员正常佩戴,在操作人员颈部活动挤压防护气囊401时,防护气囊401内部气体通过第二导气管404导入进入进气孔406中,在佩戴人员活动降低对防护气囊401挤压效果时,弹片403带动软胶抵板402同步复位防护气囊401膨胀,设置单向阀405保持防护气囊401内部气流由防护气囊401导向进气孔406中,吹向佩戴者头部,环形气囊301减少佩戴者头部受到帽衬2磨损,在外界物品击打到帽壳本体1表面时,帽壳本体1内壁将冲击力传导至减震气囊304,减震气囊304内部气体通过第一导气管303导入至环形气囊301中,环形气囊301膨胀,提升了帽壳本体1对佩戴者头部紧固效果,降低帽壳本体1脱落情况发生,同时提升环形气囊301对佩戴者头部缓冲效果,降低佩戴者不适感。
25.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消防电检用安全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帽壳本体(1),所述帽壳本体(1)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出气孔(101),所述帽壳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帽衬(2),所述帽衬(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颏带(201),所述下颏带(201)的一侧设置有后颈箍(202),所述后颈箍(202)固定连接于帽衬(2)的下端;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设置于帽壳本体(1)的内部并延伸至帽壳本体(1)的下端,所述防护机构用于降低操作人员不适感;其中,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用于贴合操作人员头部轮廓的缓冲组件(3),所述缓冲组件(3)设置于帽衬(2)的表面,所述缓冲组件(3)的下端设置有通气组件(4),所述通气组件(4)用于减少后颈箍(202)对操作人员头部磨损降低不适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电检用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组件(4)包括固定连接于后颈箍(202)表面的防护气囊(401),所述防护气囊(4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软胶抵板(402),所述防护气囊(401)的表面连通有多个第二导气管(404),所述第二导气管(4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帽壳本体(1)的表面,所述第二导气管(404)的另一端与帽壳本体(1)的内壁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电检用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3)包括固定连接于帽衬(2)内壁的环形气囊(301),所述环形气囊(3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吸汗带(302),所述环形气囊(301)的上端连通有减震气囊(304),所述减震气囊(304)固定连接于帽衬(2)的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防电检用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胶抵板(40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片(403),所述弹片(40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防护气囊(401)的内壁。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防电检用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组件(4)还包括开设于帽壳本体(1)表面的多个进气孔(406),所述进气孔(406)的内壁与第二导气管(4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防电检用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气囊(40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单向阀(405),所述单向阀(405)的上端与第二导气管(404)的另一端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消防电检用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气囊(3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环形气囊(301)连通的第一导气管(303),所述第一导气管(303)的另一端与减震气囊(304)的表面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电检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消防电检用安全帽,包括:帽壳本体,所述帽壳本体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出气孔,所述帽壳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帽衬,所述帽衬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颏带,所述下颏带的一侧设置有后颈箍,所述后颈箍固定连接于帽衬的下端;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设置于帽壳本体的内部并延伸至帽壳本体的下端;该装置中通过设置通气组件,该装置能够在通气组件的作用下将外界气体导入至帽壳本体的内部,达到了降低后颈箍对操作人员头部与颈部产生的抵触感,且在通气组件进行工作时,可以使得外界干爽低温的气体进入帽壳本体内部,从而通过出气孔将湿热气体排出,进而提升佩戴人员的舒适性。进而提升佩戴人员的舒适性。进而提升佩戴人员的舒适性。


技术研发人员:

刘成璋 王金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刘成璋

技术研发日:

2022.08.16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9:39: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449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气囊   所述   本体   防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