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中求狭创新法打开发明“后路”

狭中求狭创新:打开发明后路
作者:杨远锋
来源:《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10年第10
        在我国古代兵法里,有一条叫置之死地而后生,说的是先自断后路,逼迫自己向前冲,最后才有可能取胜。笔者所总结的狭中求狭法创新法就与之有相似之处。先把自己置于一个最狭小的空间,然后才寻破解之法,打开发明后路。狭中求狭创新法是指在某一行业的某一专业里选择其中一小块自己最感兴趣或最擅长的,作为课题研究的创新方法。具体而言,将有限的资源与精力集中一起,专心致志攻其一点,直到课题破解,进而形成自己的特与知识产权保护区。
        笔者是一位发明爱好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于狭中求狭创新法有着独特的感悟。8年来,笔者从事的基本是农林副产品研究,其目标是提升农林副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然而,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农林副产品加工涉及行业相当之广,实现提升农林副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也非常多。然而,笔者独辟蹊径,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即选择农林业中的林业,再选择林业副产品,即是树叶(林区剩余物),再选择将树叶变废为宝,做成文
化创意产品、艺术品。迄今,笔者己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另外2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为我国目前同行中拥有(国家授权)自主知识产权之最。笔者的创新成果《一种植物叶照片载体》发明专利经中国发明协会推荐,被国家知识产权局选中,作为农、林业项目入选国家专利产业化工程。现在回头总结经验,笔者深深体会到,正是这种狭中求狭创新法促使笔者收获了发明的硕果。
        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从事的是农业方面研究,他在繁杂的农作物里面选择粮食作物,在粮食作物里面选择水稻,最后研究目标锁定在水稻中的杂交水稻,利用自己的知识、不懈的努力以及紧密精诚合作团队,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之父。究其原因,除了袁隆平本人不懈的努力和追求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他选择了正确的研究方法和途径,而这种方法和途径恰恰与笔者所提倡和总结出来的狭中求狭创新法不谋而合。试想:如果当初袁隆平不是选择杂交水稻,而是系统地研究其他农作物,也许他并不能取得如此辉煌成就。毕竟,每个人的时间、精力、知识、资金、以及其他资源都是有限。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05: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4484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笔者   研究   创新   选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