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地板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地板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中通道是车辆的地板的中间部位,该位置位于车身横向中间位置,物理指标位于地板模态反节点位置,该位置通常振动灵敏度较大,而且该位置距离车身纵梁较远,不能借助纵梁强度对其进行加强设计,随着用户对车辆舒适性要求不断提高,车辆设计尺寸不断加大,中通道位置设计越来越重要,如何降低中通道对振动噪声响应,提升中通道对振动、噪声能量衰减是nvh研究重要指标。
3.相关技术中,该位置通常使用平板结构,以及利用横梁对其进行局部加强,或设计为拱形凸起结构,再利用横梁对其进行加强设计。但是,这样中通道的结构强度依然较低,不能满足车身尺寸日益加大,性能日益提升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地板,该车辆的地板可以提升中通道的整体结构强度,衰减振动传递到中通道的强度,降低振动灵敏度,降低车辆的振动噪音,提升用户乘坐舒适性。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地板,包括:地板主体;地板横梁,所述地板横梁设置于所述地板主体上;中通道,所述中通道设置于所述地板主体上,且所述中通道与所述地板横梁连接;第一加强支架,所述第一加强支架设置于所述中通道左右方向上的一侧上,所述第一加强支架还延伸连接至所述地板主体和所述地板横梁上。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地板,第一加强支架可以间接地增加中通道与地板主体,以及中通道与地板横梁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可以提升中通道与地板主体,以及中通道与地板横梁之间的连接强度,如此,可以提升中通道的整体结构强度,衰减振动传递到中通道的强度,降低振动灵敏度,降低车辆的振动噪音,提升用户乘坐舒适性。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加强支架设置于所述中通道左右方向上的两侧且关于所述中通道左右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地板还包括:第二加强支架,所述第二加强支架设置于所述中通道左右方向上的一侧上且与所述第一加强支架在所述中通道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中通道包括:第一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一底板,所述第一侧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顶板左右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底板分别连接于对应侧的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第二加强支架还包括:第二侧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第二侧板设置于一侧的所述第一侧板上且所述第二底板设置于一侧的所述第一底板上。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地板还包括:第三加强支架,所述第三加强支架设置于所述中通道的下表面上且呈拱形,且所述第三加强支架与所述地板横梁连接。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三加强支架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地板横梁之间,所述第三加强支架的前后两侧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所述地板横梁的前后两侧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部,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为凸起,且另一个为凹槽。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地板还包括:第四加强支架,所述第四加强支架设置于所述中通道下表面上,且所述第四加强支架位于所述第三加强支架和所述地板横梁的前方,所述第四加强支架与所述地板横梁连接。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中通道包括:第一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一底板,所述第一侧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顶板左右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底板分别连接于对应侧的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第四加强支架还包括:第三侧板和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连接于所述第三侧板上,所述第三侧板设置于一侧的所述第一侧板下表面上且所述第二顶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顶板的下表面上。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中通道包括:在前后方向上依次连接的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和第三板段,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板段和所述第二板段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板段和所述第三板段之间形成台阶部,且在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板段的尺寸、所述第二板段的尺寸和所述第三板段的尺寸均不同。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车辆的地板。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地板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21.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地板的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地板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中通道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中通道的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第二加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是第三加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是第四加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
29.1、地板;
30.10、地板主体;20、地板横梁;21、第二连接部;30、中通道;31、第一顶板;32、第一侧板;33、第一底板;34、第一板段;340、第一拱形凸起;341、第二拱形凸起;342、第一加强筋;35、第二板段;350、第三拱形凸起;351、第四拱形凸起;352、第二加强筋;36、第三板段;360、
第三加强筋;37、台阶部;40、第一加强支架;50、第二加强支架;51、第二侧板;52、第二底板;60、第三加强支架;61、第一连接部;70、第四加强支架;71、第三侧板;72、第二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32.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地板1。
33.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地板1,包括:地板主体10、地板横梁20、中通道30和第一加强支架40。地板主体10为地板1的主体部分,一般设置于车辆的底部,用户可以踩踏于地板主体10上,地板主体10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地板横梁20起到连接和加固的作用,地板横梁20设置于地板主体10上,这样可以提升地板主体10的结构强度。中通道30设置于地板主体10上,而且中通道30设置于地板主体10的中间部位,也可以起到连接和加固的作用。第一加强支架40则可以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
34.如图1和图2所示,中通道30与地板横梁20连接,这样方便中通道30与地板横梁20在地板主体10上的设置,而且通过连接地板横梁20,可以提升中通道30的整体结构强度,衰减振动传递到中通道30的强度,降低振动灵敏度,降低车辆的振动噪音,提升用户乘坐舒适性。
35.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加强支架40设置于中通道30左右方向上的一侧上,这样第一加强支架40可以加强中通道30的结构强度,而且第一加强支架40还延伸连接至地板主体10和地板横梁20上,这样第一加强支架40可以间接地增加中通道30与地板主体10,以及中通道30与地板横梁20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可以提升中通道30与地板主体10,以及中通道30与地板横梁20之间的连接强度,如此,可以提升中通道30的整体结构强度,衰减振动传递到中通道30的强度,降低振动灵敏度,降低车辆的振动噪音,提升用户乘坐舒适性。
36.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加强支架40设置于中通道30左右方向上的两侧,而且第一加强支架40关于中通道30左右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将第一加强支架40设置于中通道30左右方向上的两侧,这样便于第一加强支架40延伸连接至地板主体10和地板横梁20上,从而可以增加中通道30与地板主体10,以及中通道30与地板横梁20之间的连接面积。而第一加强支架40关于中通道30左右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这样可以使第一加强支架40在中通道30左右方向上两侧的设置相同,也就是对于中通道30左右方向上两侧的加强效果相同,更好地提升中通道30的结构强度。
37.此外,如图1所示,车辆的地板1还包括:第二加强支架50,第二加强支架50设置于中通道30左右方向上的一侧上,而且第二加强支架50与第一加强支架40在中通道30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二加强支架50也可以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将第二加强支架50设置于中通道30左右方向上的一侧上,而且该中通道30左右方向上的一侧朝向主驾驶座的一侧,这样通过设置第二加强支架50,可以提升主驾驶座的一侧中通道30的结构强度,降低主驾驶座的一侧的振动灵敏度。第二加强支架50与第一加强支架40在中通道30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这样可以共同提升中通道30前后方向上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保证中通道30的整体结构强度。第二加强支架50可以为厚度为0.6mm左右的加强支架。
38.具体地,如图1、图5和图7所示,中通道30包括:第一顶板31、第一侧板32和第一底
板33,第一侧板32分别连接于第一顶板31左右方向的两侧,第一底板33分别连接于对应侧的第一侧板32上,第二加强支架50还包括:第二侧板51和第二底板52,第二底板52连接于第二侧板51上,第二侧板51设置于一侧的第一侧板32上,而且第二底板52设置于一侧的第一底板33上。
39.第一侧板32分别连接于第一顶板31左右方向的两侧,第一底板33分别连接于对应侧的第一侧板32上,这样可以使第一顶板31、第一侧板32和第一底板33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方便中通道30的安装和设置。第二底板52连接于第二侧板51上,同样,这样可以使第二侧板51和第二底板52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方便第二加强支架50的安装和设置。第二侧板51设置于一侧的第一侧板32上,而且第二底板52设置于一侧的第一底板33上,这样可以使第二加强支架50更全面地设置于中通道30上,从而可以更好地提升中通道30的结构强度,衰减振动传递到中通道30的强度,降低振动灵敏度,降低车辆的振动噪音,提升用户乘坐舒适性。
40.另外,如图3和图8所示,车辆的地板1还包括:第三加强支架60,第三加强支架60设置于中通道30的下表面上,而且第三加强支架60呈拱形,第三加强支架60与地板横梁20连接。第三加强支架60也可以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将第三加强支架60设置于中通道30的下表面上,而且第三加强支架60设置于中通道30中间部位的下表面上,中通道30中间部位为薄弱位置,结构强度较低,通过设置第三加强支架60,可以提升中通道30中间部位的结构强度。第三加强支架60呈拱形,拱形结构可以提升第三加强支架60的结构强度,避免中通道30在振动过大时第三加强支架60受到损坏。而第三加强支架60与地板横梁20连接,这样通过第三加强支架60可以增加中通道30与地板横梁20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可以提升中通道30与地板横梁20之间的连接强度,提升中通道30中间部位的结构强度,降低振动传递的灵敏度。
41.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图4和图8所示,第三加强支架60位于两个相邻的地板横梁20之间,第三加强支架60的前后两侧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61,地板横梁20的前后两侧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部21,多个第一连接部61与多个第二连接部21一一对应连接,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21中的一个为凸起,而且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21中的另一个为凹槽。
42.将第三加强支架60设置于两个相邻的地板横梁20之间,这样第三加强支架60可以同时与相邻的两个地板横梁20连接,这样可以进一步地增加中通道30与地板横梁20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可以提升中通道30与地板横梁20之间的连接强度,提升中通道30中间部位的结构强度,降低振动传递的灵敏度。
43.在第三加强支架60的前后两侧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61,而地板横梁20的前后两侧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部21,多个第一连接部61可以与多个第二连接部21一一对应连接,这样多个第一连接部61与多个第二连接部21之间的连接可以形成为拉链式结构,可以通过拉链式结构具有整体咬紧性的特点,进一步地提升中通道30与地板横梁20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21中的一个为凸起,另一个为凹槽,凸起和凹槽的结构简单,设置更加简单,而且凸起和凹槽之间的配合简单方便,便于第一连接部61与第二连接部21之间的连接。
44.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车辆的地板1还包括:第四加强支架70,第四加强支架70设置于中通道30下表面上,而且第四加强支架70位于第三加强支架60和地板横梁20的前方,
第四加强支架70与地板横梁20连接。同样,第四加强支架70也可以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将第四加强支架70设置于中通道30下表面上,而且第四加强支架70的设置位置朝向副驾驶座的一侧,这样通过设置第四加强支架70,可以提升副驾驶座的一侧中通道30的结构强度,降低副驾驶座的一侧的振动灵敏度。第四加强支架70位于第三加强支架60和地板横梁20的前方,这样第四加强支架70和第三加强支架60也可以共同提升中通道30前后方向上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保证中通道30的整体结构强度。第四加强支架70与地板横梁20连接,这样通过第四加强支架70可以进一步地增加中通道30与地板横梁20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可以提升中通道30与地板横梁20之间的连接强度,提升中通道30中间部位的结构强度,降低振动传递的灵敏度。第四加强支架70可以为厚度为1mm左右的加强支架。
45.当然,如图3、图5和图9所示,第四加强支架70还包括:第三侧板71和第二顶板72,第二顶板72连接于第三侧板71上,第三侧板71设置于一侧的第一侧板32下表面上,而且第二顶板72设置于第一顶板31的下表面上。第二顶板72连接于第三侧板71上,同样,这样可以使第三侧板71和第二顶板72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方便第四加强支架70的安装和设置。第三侧板71设置于一侧的第一侧板32下表面上,而且第二顶板72设置于第一顶板31的下表面上,这样可以使第四加强支架70更全面地设置于中通道30上,从而可以更好地提升中通道30的结构强度,衰减振动传递到中通道30的强度,降低振动灵敏度,降低车辆的振动噪音,提升用户乘坐舒适性。
46.可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中通道30包括:在前后方向上依次连接的第一板段34、第二板段35和第三板段36,也就是说,中通道30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分布,而且可以在前后方向上依次分成第一板段34、第二板段35和第三板段36,这样可以对第一板段34、第二板段35和第三板段36进行不同的结构加强,提升中通道30的整体结构强度。
47.如图6所示,在上下方向上,第一板段34和第二板段35之间,以及第二板段35和第三板段36之间形成台阶部37,也就是说,在第一板段34和第二板段35之间形成台阶部37,而且在第二板段35和第三板段36之间形成台阶部37,台阶部37可以起到结构加强的作用,从而可以加强第一板段34和第二板段35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第二板段35和第三板段36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可以提升中通道30的整体结构强度。
48.如图5和图6所示,在前后方向上,第一板段34的尺寸、第二板段35的尺寸和第三板段36的尺寸均不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板段34的尺寸、第二板段35的尺寸和第三板段36的尺寸存在区别,这样第一板段34、第二板段35和第三板段36的结构强度也会存在区别,在振动传递至中通道30时,可以避免第一板段34、第二板段35和第三板段36之间产生共振,降低振动传递的灵敏度,实现避频的效果,避频也就是避免第一板段34、第二板段35和第三板段36之间的振动频率相同,防止第一板段34、第二板段35和第三板段36之间产生共振。
49.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在前后方向上,第一板段34的尺寸为a,第二板段35的尺寸为b,第三板段36的尺寸为c,a、b和c满足关系式:b>a>c。由于第一板段34、第二板段35和第三板段36在前后方向上依次排布,第二板段35的尺寸大于第一板段34的尺寸,又第一板段34的尺寸大于第三板段36的尺寸,这样可以使中通道30的结构符合地板1和车辆的结构设置,便于中通道30的整体安装和设置,另外,第一板段34的尺寸、第二板段35的尺寸和第三板段36的尺寸存在区别,可以降低振动传递的灵敏度,实现避频的效果。
50.具体地,a、b和c满足关系式:a:b:c=(1.5-2.5):(2.5-3.5):1。这样设置,可以使
中通道30的结构更好地符合地板1和车辆的结构设置,便于中通道30的整体安装和设置,当然,这样也可以使第一板段34的尺寸、第二板段35的尺寸和第三板段36的尺寸不同,降低振动传递的灵敏度,实现避频的效果。
51.此外,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板段34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拱形凸起340,第一板段34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拱形凸起341,而且在前后方向上,第二拱形凸起341和第一拱形凸起340间隔设置。在第一板段34的左侧可以设置有深度为2mm左右的第一拱形凸起340,右侧也设置有深度为2mm左右的第二拱形凸起341,第一拱形凸起340和第二拱形凸起341均可以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从而可以增强第一板段34的结构强度。在前后方向上,第二拱形凸起341和第一拱形凸起340间隔设置,具体来说,第一拱形凸起340可以设置于第一板段34的左侧后三分之一的位置处,第二拱形凸起341可以设置于第一板段34的右侧前三分之一的位置处,这样可以使第一拱形凸起340和第二拱形凸起341的设置位置存在差异,在振动传递至第一板段34时,可以避免第一拱形凸起340处和第二拱形凸起341处产生共振,实现避频的效果。
52.当然,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板段35的左侧设置有第三拱形凸起350,第二板段35的右侧设置有第四拱形凸起351,而且在前后方向上,第四拱形凸起351和第三拱形凸起350间隔设置。在第二板段35的左侧可以设置有深度为2mm左右、贯穿式宽度为20mm左右的第三拱形凸起350,右侧设置有深度为2mm左右、贯穿式宽度为50mm左右的第四拱形凸起351,第三拱形凸起350和第四拱形凸起351均可以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从而可以增强第二板段35的结构强度。在前后方向上,第四拱形凸起351和第三拱形凸起350间隔设置,具体来说,第三拱形凸起350可以设置于第二板段35的左侧前三分之一的位置处,第四拱形凸起351可以设置于第二板段35的右侧前中间的位置处,这样可以使第三拱形凸起350和第四拱形凸起351的设置位置存在差异,而且第三拱形凸起350和第四拱形凸起351的贯穿式宽度不同,在振动传递至第二板段35时,可以避免第三拱形凸起350处和第四拱形凸起351处产生共振,实现避频的效果。
53.另外,如图5和图6所示,在左右方向上,第一板段34上表面的尺寸、第二板段35上表面的尺寸和第三板段36上表面的尺寸均不同。这样也可以使第一板段34、第二板段35和第三板段36的结构强度存在区别,在振动传递至中通道30时,可以避免第一板段34、第二板段35和第三板段36之间产生共振,降低振动传递的灵敏度,实现避频的效果。
54.进一步地,在左右方向上,第一板段34上表面的尺寸为d,第二板段35上表面的尺寸为e,第三板段36上表面的尺寸为f,d、e和f满足关系式:e<f<d。也就是说,第二板段35上表面的尺寸小于第三板段36上表面的尺寸,第三板段36上表面的尺寸小于第一板段34上表面的尺寸,这样可以使中通道30的结构符合地板1和车辆的结构设置,便于中通道30的整体安装和设置,另外,第一板段34上表面的尺寸、第二板段35上表面的尺寸和第三板段36上表面的尺寸存在区别,可以降低振动传递的灵敏度,实现避频的效果。在左右方向上,第一板段34上表面的尺寸可以为247mm左右,第二板段35上表面的尺寸可以为177mm左右,第三板段36上表面的尺寸可以为211mm左右。
5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5所示,第一板段34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加强筋342,第二板段35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加强筋352,第三板段36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三加强筋360,第一加强筋342、第二加强筋352和/或第三加强筋360的结构不同。第一加强筋
342、第二加强筋352和第三加强筋360均可以起到结构加强的作用,这样可以分别提升第一板段34、第二板段35和第三板段36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升中通道30的整体结构强度。第一加强筋342、第二加强筋352和/或第三加强筋360的结构不同,具体来说,第一加强筋342可以设置成十字形,而且为1mm左右凸起的结构,第二加强筋352可以设置成两个1字和工字形,而且为1mm左右凸起的结构,第三加强筋360可以设置成两个1字型,而且为1mm左右凸起的结构,如此,第一加强筋342、第二加强筋352和第三加强筋360对于结构的加强程度不同,因此,第一板段34、第二板段35和第三板段36的结构强度会存在区别,在振动传递至中通道30时,可以避免第一板段34、第二板段35和第三板段36之间产生共振,降低振动传递的灵敏度,实现避频的效果。
5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以上实施例所述车辆的地板1。
5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5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6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的地板(1),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板主体(10);地板横梁(20),所述地板横梁(20)设置于所述地板主体(10)上;中通道(30),所述中通道(30)设置于所述地板主体(10)上,且所述中通道(30)与所述地板横梁(20)连接;第一加强支架(40),所述第一加强支架(40)设置于所述中通道(30)左右方向上的一侧上,所述第一加强支架(40)还延伸连接至所述地板主体(10)和所述地板横梁(2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地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支架(40)设置于所述中通道(30)左右方向上的两侧且关于所述中通道(30)左右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地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加强支架(50),所述第二加强支架(50)设置于所述中通道(30)左右方向上的一侧上且与所述第一加强支架(40)在所述中通道(30)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地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通道(30)包括:第一顶板(31)、第一侧板(32)和第一底板(33),所述第一侧板(32)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顶板(31)左右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底板(33)分别连接于对应侧的所述第一侧板(32)上;所述第二加强支架(50)还包括:第二侧板(51)和第二底板(52),所述第二底板(52)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51)上,所述第二侧板(51)设置于一侧的所述第一侧板(32)上且所述第二底板(52)设置于一侧的所述第一底板(33)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地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加强支架(60),所述第三加强支架(60)设置于所述中通道(30)的下表面上且呈拱形,且所述第三加强支架(60)与所述地板横梁(20)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地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支架(60)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地板横梁(20)之间,所述第三加强支架(60)的前后两侧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61),所述地板横梁(20)的前后两侧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部(21),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61)与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6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中的一个为凸起,且另一个为凹槽。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地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加强支架(70),所述第四加强支架(70)设置于所述中通道(30)下表面上,且所述第四加强支架(70)位于所述第三加强支架(60)和所述地板横梁(20)的前方,所述第四加强支架(70)与所述地板横梁(20)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地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通道(30)包括:第一顶板(31)、第一侧板(32)和第一底板(33),所述第一侧板(32)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顶板(31)左右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底板(33)分别连接于对应侧的所述第一侧板(32)上;所述第四加强支架(70)还包括:第三侧板(71)和第二顶板(72),所述第二顶板(72)连接于所述第三侧板(71)上,所述第三侧板(71)设置于一侧的所述第一侧板(32)下表面上且所述第二顶板(72)设置于所述第一顶板(31)的下表面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地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通道(30)包括:在前后方向上依次连接的第一板段(34)、第二板段(35)和第三板段(36),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板段(34)和所述第二板段(35)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板段(35)和所述第三板段(36)之间形成台
阶部(37),且在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板段(34)的尺寸、所述第二板段(35)的尺寸和所述第三板段(36)的尺寸均不同。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地板(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地板以及车辆,车辆的地板包括:地板主体;地板横梁,所述地板横梁设置于所述地板主体上;中通道,所述中通道设置于所述地板主体上,且所述中通道与所述地板横梁连接;第一加强支架,所述第一加强支架设置于所述中通道左右方向上的一侧上,所述第一加强支架还延伸连接至所述地板主体和所述地板横梁上。第一加强支架可以间接地增加中通道与地板主体,以及中通道与地板横梁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可以提升中通道与地板主体,以及中通道与地板横梁之间的连接强度,如此,可以提升中通道的整体结构强度,衰减振动传递到中通道的强度,降低振动灵敏度,降低车辆的振动噪音,提升用户乘坐舒适性。提升用户乘坐舒适性。提升用户乘坐舒适性。


技术研发人员:

岳志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2

技术公布日:

2022/11/17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0:22: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422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支架   地板   通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