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一、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的形成原因
(一)地形地质
吉林西部盐碱土区地处松辽平原中心,四周为缓慢上升的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脉所环绕,是三面环山一面靠分水岭的平原,地势低平。在地质历史上曾是一个大型内陆湖盆,湖水多次丰枯,使流域内高地母质母岩中可溶性盐分随径流汇集于闭流低地,这是盐碱的来源。周围山地降水丰沛,区内有松花江和嫩江贯穿中部,还有发源于山地的百余条无尾河向中部平原集中。河水由于古老河道的存在及地表径流作用,漫流于平原内形成无数的内陆湖泊(即碱泡子),可溶性盐类不能排出。沉积的母质形成粘重的不透水层(即碱隔子),加重了土壤的盐碱化程度。
(二)气候条件
吉林西部气候特点是春旱秋涝。春季风多风大严重干旱,地表水蒸发量大。从周围高地汇集来的“野水”含有一定数量的盐碱,由于“野水”排不走,盐碱便留下,蒸发浓缩,盐分积聚地表。伏后秋雨又多又大,使得土发粘,不渗汤,形成内涝。内涝又加重了盐碱。盐随水来,碱随水走,土壤盐碱化有加重了内涝。年年如此,循环往复,吉林西部盐碱化程度越来越重,盐碱土面积越来越大。
(三)植被演替
吉林西部盐碱地原本以中旱生草本植被占优势,并混有相当数量
的中生草本植物。历史上这片盐碱地曾经也植被茂盛,但由于过度放牧和人为无序开垦破坏植被,现如今,干旱盐碱地块,植被正向杂草落演替,呈现出无法利用状态;低洼盐碱地块,正向星星草、芦苇落演替,而含碱量大的地方则向碱蓬子落演替。若继续过度放牧或开荒后又弃耕,可能进入无植被状态,进一步加重盐碱化。
(四)地下水状况
吉林西部盐碱土地势低洼,地下水埋深多数季节在200厘米左右,有些地块雨季时接近地表,积涝成灾。“涝碱相随”,使盐分更向这里集中,加重了土壤盐碱化。如果地面不平,就会造成“洼兜窝碱”和“高包返碱”现象。这是因为聚集在浅层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分随水通过土壤毛管上升直达地表,使土壤发生盐渍化。这也是拉沙土压盐碱不治碱的根本原因。
二、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的治理措施
(一)“黑土区盐碱地生态治理白城模式”
1.在盐碱水田方面,经多年长期研究和实践,培育出水稻耐盐碱高产优质品种东稻系列,解决了以稻治碱主导品种迫切需求的难题,推动了抗逆品种的更新换代,成功创建了苏打盐碱地以稻治碱改土增粮关键技术为核心的“以稻治碱”治理模式。该创新技术体系为苏打盐碱地大规模以稻治碱改土增粮工程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取得显著社会效益。
2.在盐碱旱田方面,白城市系统开展了覆沙造旱田和喷淋洗盐的理论基础和技术研究、优质高产饲草作物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选育
栽培的苏丹草、高丹草作物在改良盐碱地种植实现饲草产量15吨每公顷。在盐碱旱田开展324玉米种植模式、垄沟玉米种植模式及膜下滴灌根茬还田技术,实现盐碱地玉米单产增加0.8吨至1吨每公顷。轻度盐碱旱田上,结合喷淋,开展“1年2季、双季双优”的小冰麦+燕麦草种植模式研究,提高盐碱旱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40%,初具产业化。
3.在盐碱湿地方面,白城市自2002年开始对严重退化的芦苇湿地进行了生态恢复研究与示范,揭示了芦苇生长的需水关键过程,建立了退化苏打盐碱芦苇湿地“两灌两排”的水文调控措施、碱斑地芦苇快速恢复技术;在苏打盐碱化芦苇湿地创建了以苇田养蟹(鱼)技术、重度盐碱地种稻技术为核心的苇—蟹(鱼)—稻复合生态模式,实现了苇基食用菌的栽培生产,湿地生物多样性、水文调控等功能显著提升,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显著,产出了地方标准、专利等一系列科技成果。
4.在盐碱草地方面,白城市首次创建了以羊草植被恢复为核心的重度盐碱地羊草植被快速恢复技术模式并获得成功。攻克了羊草种子休眠期长和发芽率低的技术难题,系统地研究和解决了适应性羊草品种选育,羊草种子繁殖,重度苏打盐碱土改土种植羊草等关键技术问题。基于前期研究,系统优化了盐碱化草地植被恢复技术,探明了不同盐碱地类型所应采取的最佳恢复模式;为吉林省西部乃至整个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生态修复、优质羊草草地快速重建、草地功能提升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新途径。
(二)盐碱地改良集成技术
1.磷石膏改良盐碱地集成技术
在石膏改良盐碱地的传统化学改良方式基础上,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研究所,创新改良模式,形成“磷石膏+抗盐碱水稻新品种+超密植栽培”的集成技术示范模式。每年的3月末4月初,翻耙稻田之前,在中重度盐碱地上,每公顷施用30~40吨磷石膏,在翻耙稻田15~20厘米,使磷石膏与稻田表土均匀混合,再放水泡田。其化学原理是用石膏中的钙离子置换盐碱土中的钠离子,生成对作物危害较小易被水淋走的硫酸钠,从而降低盐碱土的pH值,达到改良盐碱土的目的。
2.暗管改碱集成技术
借用“城市地下管网排水工程技术”,创新传统工程改碱的“修造台条田、治涝改盐碱”模式。暗管排碱工程
是指通过埋设暗管排水系统淋洗土壤中可溶性盐碱进行改良盐碱地的系统工程,是利用种稻过程中水盐运动将土壤中的盐分携带到暗管中排出。在暗管改碱工程的基础上,必须实施改土培肥配套技术,形成“暗管改碱+土地平整工程+客土压沙+施用有机肥+施用改良剂”的集成技术。
3.酸雨石改良盐碱地集成技术
以酸雨石降盐解碱、疏松土壤为基础,依靠抗盐碱的作物品种加上科学的栽培技术,同时需要合理的排灌设施,形成“酸雨石+抗盐碱品种+水利设施+科学施肥+科学栽培”的集成技术。用酸雨石改良盐碱地只是一个改土工程,改良效果表现在土壤的理化改变而不是增
产幅度。近年来,在德惠、农安、长岭、镇赉等地推广这项集成技术降盐解碱增产增收的效果都十分显著。
(三)治碱的“双健康”理论
1.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和其他措施,恢复盐碱地植被,实现土地资源健康。
吉林省在盐碱地治理与植被恢复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工程、生物、化学和管理措施。
工程措施就是建设工程围栏、浅翻、深松、挖沟。对水资源较好的地方,采取修建水利工程、引地表水或打井进行节水灌溉的办法。
生物措施则是根据盐碱地的类型,采取对轻、中度退化的盐碱地建设围栏和适当补播耐盐碱的各种草种,对重度退化的盐碱地则采取人工种植耐盐碱植被等办法。
化学措施就是针对不同的地块,不同的土壤类型和不同的退化程度,采用石膏、石灰石,以及工业废弃的酸渣、酸液及生化制剂等,进行少量探索式的试验治理。
管理措施是采取“统一管理,集约经营,权属不变,众受益”的原则,公司化、集约化强化管理,采取围栏、禁牧等措施保护盐碱地生态。
2.通过发展碱地农牧业和相关加工业,开发碱性功能食品,实现人们的身体健康。
碱化土壤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特性与化学成分特征,可以挖掘碱地环境上生长植物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利用盐碱地生物资源,开发具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2:25: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4175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盐碱地   盐碱   技术   土壤   植被   改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