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解读隆平高科2019年年报及2020年重点任务

全⽅位解读隆平⾼科2019年年报及2020年重点任务
4⽉29⽇,袁隆平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公司)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笔者将其主要内容进⾏摘录,以供读者参考。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公司成⽴20年来,始终坚持战略引领,实现了综合实⼒超越国内同⾏,能够与国际种业巨头同台竞技的不易成就。在国家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31.29亿元,⽐上年同期下降12.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8亿元,⽐上年同期下降137.71%。经历⾏业低⾕期与业绩低⾕期的双重洗礼,报告期内,公司基于良好的业务基础和领先的研发
与创新能⼒,坚持聚焦主业,持续推进产业升级和管理变⾰,实现了稳健发展的同时也为⾏业景⽓度回升后的新⼀轮⾼质量发展蓄⼒。
(⼀)主营业务总体保持稳定发展
⽔稻种⼦⽅⾯,受粮价持续低迷导致的农户种植效益、种粮积极性下降,⾏业加快出清等因素影响,国内杂交⽔稻的市场价格和销量均承受较⼤压⼒。报告期内公司成⽴⽔稻市场管理委员会,推出“史上最严” 市场管控政策,对隆两优、晶两优系列品种的运作品牌、品种、区域和渠道进⾏了梳理和精减,实施严格的品种投放、品牌与价格政策体系并强化市场巡查,全年公司杂交⽔稻种⼦实现营业收⼊12.56亿元,公司核⼼品系销量稳中有升,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公司在报告期内进⾏了⽔稻产业的研发、⽣产、营销全⽅位升级,为未来⽔稻新品种有序投放运作、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平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种⼦⽅⾯,国内⽟⽶种植⾯积在经历连续三年调减后,⽟⽶整体库存逐步下降,⾏业基本⾯逐步回暖。报告期内,公司⽟⽶种⼦⽣产、营销协同效果显现,全年实现营业收⼊7.78亿元,联创839,嘉禧100,隆创310等新品种推⼴势头良好,公司⽟⽶种⼦产业地位得到进⼀步巩固,⾃主研发⽟⽶市场份额稳居全国⾸位。
蔬菜⽠果种⼦⽅⾯,公司黄⽠种⼦单产实现突破,育繁推⼀体化竞争能⼒进⼀步增强;辣椒种⼦通过商业化育种与推⼴体系升级,业务规模及盈利能⼒实现良好成长,如“湘研朝天椒” 增长势头强劲;甜⽠种⼦以“博洋9号” 为代表的德瑞特新品种继续⽕爆市场。报告期内,公司蔬菜⽠果种⼦全年实现营业收⼊2.47亿元。⾷葵种⼦⽅⾯,全年推⼴杂交⾷葵种植⾯积271万亩,占全国市场份额约31%。全年杂交⾷葵种⼦实现营业收⼊1.74亿元,销量全球第⼀,继续保持⾏业领先地位。
⾏业领先地位。
⾕⼦种⼦⽅⾯,全年推⼴杂交⾕⼦种植⾯积182万亩,占全国市场份额约25%。全年杂交⾕⼦实现营业收⼊1.18亿元。同时“张杂⾕” 系列产品于报告期内获准⾕⼦种⼦进出⼝⽣产经营许可证,为“张杂⾕”⾛向世界提供了发展机遇。
随着种业调整迈向深⼊,市场竞争将逐渐进⼊相对成熟、有序的发展阶段,龙头企业领先的产业运作能⼒将带动整个⾏业的价值提升。
公司坚持“市场与产业导向、信息与资源共享、标准与评价统⼀、分⼯与协作明确” 的研发创新⼯作原则,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 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提出了“提升⽣物技术平台、夯实传统育种平台、完善测试评价平台、扩⼤研发队伍规模、统⼀多作物研发平台” 的科研⽬标和“以⽣物技术为⽅向,以全球布局、商业化管理为基础” 的研发战略,奠定了公司强有⼒的研发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国家审定的⽔稻品种106个次、省级审定的⽔稻品种59个次、国际⽔稻获得推⼴许可品种4个次,悦两优、振两优、捷两优等杂交⽔稻系列新品种正按计划审定并推向市场;国家审定的⽟⽶品种35个次、省级审定的⽟⽶品种8个次,国家审定的棉花品种1个次,省级审定的⼩麦品种1个次,黄⽠登记品种60个次,⾷葵登记品种7个次,⾕⼦登记品种3个次。
2019年度申请植物新品种权180件,其中⽔稻85件,⽟⽶78件,辣椒11件,黄⽠5件,棉花1件;2019年度获得授权植物新品种权22件,其中⽔稻14件,⽟⽶4件,向⽇葵3件,⼩麦1件。截⾄报告期末,公
司累计获得授权植物新品种权301件。
2019年申请国家专利21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8件,实⽤新型专利1件,外观设计2件;2019年度获得授权专利8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件,授权实⽤新型专利3件;截⾄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专利48件,其中发明专利29件,实⽤新型专利12件,外观专利7件。
2020年1⽉21⽇,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19年农业转基因⽣物安全证书(⽣产应⽤)批准清单,其中包括参股公司杭州瑞丰⽣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杭州瑞丰”)的转基因⽟⽶瑞丰125,该⽟⽶融合两个Bt抗⾍基因,能有效控制我国⽟⽶⽥的主要鳞翅⽬害⾍,预期在延缓害⾍抗性产⽣⽅⾯具有优势,所含抗除草剂基因是具有我国⾃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基因,可满⾜我国农民⽥间除草需求。此外,对⽬前⼊侵我国西南地区、黄淮海地区的草地贪夜蛾也具有⼀定的抗性。截⾄⽬前,杭州瑞丰多个⽟⽶⾻⼲品种已开发完成转基因版本,且已按照国家法规要求在稳步推进后续的商业化审批流程。报告期内,控股⼦公司隆平⽣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LP007等转基因优良性状,进⼀步强化了公司在转基因技术领域的竞争优势。
作为⾏业龙头,公司在传统研发和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物技术储备⽅⾯准备充⾜、能⼒叠加,将有效帮助公司进⼀步巩固和提升⾏业优势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秉承“产品零缺陷,服务零遗憾” 的质量理念,以推进杂交⽔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
产业化、⽣产加⼯信息化为⼿段,强化种⼦质量全流程控制,不断健全、完善质量管理及检验监督等质量控制技术体系,从严把控⼊库种⼦质量。以晶两优及部分拟推⼴新品种为代表的杂交⽔稻种⼦质量显著提⾼(实际执⾏芽率标准≥85%),远超同⾏;中科⽟505、裕丰303、农⼤372、隆平206等⽟⽶⼤品种种⼦质量在业内保持领先⽔平;蔬菜种⼦、⾷葵、⾕⼦和⼩麦等产业板块执⾏⾼于国标、远超同⾏的种⼦质量企业标准。种⼦质量控制⽔平的持续提升,将成为公司产业竞争的新优势。
(四)管理变⾰成效初显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董事会战略中期梳理与推进⼯作的要求,以管理变⾰总体⽬标为指引,组建管理变⾰⼯作办公室,对“隆平⾼科远景战略及五年战略⽬标与规划” 进⾏了中期回顾,持续推进组织变⾰、⼈员优化、机制建设、⽂化建设、内控管理等重点专项⼯作,致⼒于将隆平⾼科打造成管控权责清晰、⼈才梯队储备有序、治理机制科学合理的⾼效组织。
报告期内,公司在多个重要领域取得较好成效。⼀是聚焦主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投⼊产出率。报告期,公司全⾯梳理了公司现有资源状况,加快退出参股性且与主业⽆关的投资,确保有限的资源优先满⾜核⼼业务的发展。⼆是强化内部管控、优化管理机制、提升运营效率。报告期,公司推进组织变⾰,包括对整个组织架构管控权责体系进⾏调整和优化,既显著降低了成本费⽤,⼜理顺管理、强化体系。三是⼤⼒推进信息化战略落地,加快数字化转型。报告期,公司持续强化信息化体系,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并通过数字化驱动营销创新与研发创新。
(五)品牌价值进⼀步提升
作为⼀家以“杂交⽔稻之⽗” 袁隆平院⼠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上市公司,公司始终坚持“推动种业进步,造福世界⼈民”的历史使命,以“世界优秀的种业公司,致⼒于为客户提供综合农业服务解决⽅案”为愿景,以现代种业产业化为发展⽅向,持续提升领先⾏业的品牌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品牌声誉和⾏业影响⼒得到进⼀步提升。庆祝建国70周年之际,公司名誉董事长、 “杂交⽔稻之⽗” 袁隆平院⼠荣获共和国勋章,公司荣膺2019中国品牌强国盛典榜样100品牌,并获评中国品牌节华谱奖、建国70周年70中国品牌等殊荣;同时,公司继2010年、 2013年和2016年之后,第四次荣膺“中国种业信⽤明星企业” 榜⾸,旗下联创种业⼊选“中国种业信⽤明星企业” ,巡天农业和江西科源⼊选“中国种业信⽤⾻⼲企业” ,德瑞特和湘研种业⼊选“中国蔬菜种业信⽤⾻⼲企业” ,公司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泛赞誉。
1、 2019年度公司申请植物新品种权180件,其中⽔稻85件,⽟⽶78件,辣椒11件,黄⽠5件,棉花1件;2019年度获得授权植物新品种权22件,其中⽔稻14件,⽟⽶4件,向⽇葵3件,⼩麦1件。截⾄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授权植物新品种权301件。
2、 2019年度公司申请国家专利21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8件,实⽤新型专利1件,外观设计2件;2019年度获得授权专利8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件,授权实⽤新型专利3件;截⾄报告期末,公司共拥
有专利48件,其中发明专利29件,实⽤新型专利12件,外观专利7件。
3 2019年度,公司制种产量为14,248.50万公⽄,相⽐2018年度增长4.66%。发⽣的销售退回总额为86,239.89万元,⽔稻的隆⾹优系列、 Y两优系列及⽟⽶的安隆牌等系列退货率略⾼于其他品系。
研发投⼊
品种创新能⼒和科技研发能⼒是种业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公司现已建设完成国内领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并始终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的研发创新理念,⽔稻、⽟⽶研发创新能⼒持续⽴⾜⾏业前列。⽬前公司作物育种研发试验基地总⾯积近10,000亩,在全球⽔稻、⽟⽶以及国内蔬菜、⾕⼦、⾷葵等主要⽣态区都建有多个育种站,⽔稻、⽟⽶年组配数量超30万份,通过审定及登记的⽔稻、⽟⽶、蔬菜等农作物品种数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平,已创新、积累了⼤量符合市场需求的种⼦资源品系,可组织开展覆盖我国⽔稻、⽟⽶⼤部分⽣态区域以及东南亚、南亚等⽔稻主要种植国家部分⽣态区域的⼤规模品种测试评价⼯作。同时公司在湖南、天津、河南等地拥有多个国内⽣物技术实验室和巴西⽣物技术研发中⼼,依靠华智⽔稻⽣物技术有限公司、隆平⾼科长沙⽣物技术实验室、隆平⾼科⽣物技术(⽟⽶)中⼼等分⼦育种平台着⼒将分⼦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物性状开发、种质资源创新、⽣物计算信息化等技术在助⼒公司巩固
⾏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切实提⾼了公司研发创新⽔平和科研转化效率,规模化品种创新⽔平⼤幅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以科技委员会为科研议事决策机构,统筹负责科研管理及研发布局,以总部研发中⼼及科技委员会办公室作为执⾏推动部门,以⽟⽶产业为重点进⼀步推进组织结构完善,并将⽔稻及黄⽠等较为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系进⼀步向系统内其他作物推⼴,加快推出绿⾊优质⾼产新品种,率先实现品种的升级换代,提⾼农户种植效益,进⼀步提升公司的产业竞争能⼒,促进公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了育种创新⼯作的逐步深⼊和品种创新⽔平成果产出效率的⼤幅度提升。
2019年,公司新品种⽣态测试⽹保持稳定,国内⽔稻测试⽹覆盖长江流域、华南及黄淮海地区,绿⾊通道⾃主试验点次数量418个次,完成618个次品种试验,全年各级试验共测试品种1,097个次,国际⽔稻测试⽹以三亚海外为主,辐射印度、印尼、孟加拉、越南以及巴基斯坦等主要⽬标市场,⽔稻测试数量达1,242个次;⽟⽶测试整合北京联创、河北巡天等⽟⽶产业公司在西南区、黄淮海区、东华北区等主要⽟⽶产区的⽣态测试⽹,形成了集团⽟⽶规划化⽹络布局,共计完成⽟⽶测试327个次;⼩麦依托联合体及省级试验2019年共计测试34个品种;蔬菜、⾕⼦等测试体系在主产区依托产业发展的优势基础,稳定开展新品种测试,完成22,177个次黄⽠、南⽠、辣椒等作物测试评价。截⾄2019年底,育种体系在中国、巴西、美国、巴基斯坦等7个国家建有13个⽔稻育种站, 22个⽟⽶育种站, 7个蔬菜育种站, 4个⾕⼦育种站和3个⾷葵育种站,试验基地总⾯积近10,000亩。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国家审定的⽔稻品种106个次、省级审定的⽔稻品种59个次,⽔稻不育系鉴定27个次;国家审定的⽟⽶品种35个次、省级审定的⽟⽶品种8个次,国家审定的棉花品种1个次、省级审定的
⼩麦品种1个次;国际⽔稻获得推⼴许可4个次;黄⽠登记品种60个次、向⽇葵登记品种7个次、⾕⼦登记品种3个次。
申请植物新品种权180件,其中⽔稻85件,⽟⽶78件,辣椒11件、黄⽠5件、棉花1件;获得授权植物新品种权22件,其中⽔稻14件,⽟⽶4件,向⽇葵3件,⼩麦1件。截⾄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授权植物新品种权301件。
报告期内,公司申请国家专利21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8件,实⽤新型专利1件,外观设计2件;获得授权专利8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件,授权实⽤新型专利3件;截⾄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有效专利48件,其中发明专利29件,实⽤新型专利12件,外观专利7件。
公司研发投⼊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
公司⾃设⽴以来⼀直以现代种业产业化为发展⽅向,利⽤现代⽣物技术,主要从事农作物⾼科技种⼦及种苗的研发、繁育、推⼴及服务。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杂交⽔稻种⼦、⽟⽶种⼦、蔬菜⽠果种⼦、⼩麦种⼦、⾷葵种⼦、杂交⾕⼦种⼦、油菜种⼦、棉花种⼦及综合农业服务等,其中⽔稻种⼦、⽟⽶种⼦、蔬菜种⼦为公司核⼼业务板块。
公司的⽣产和采购⼀般采取“公司+代制商(⼤户) ” 的委托代制模式和“公司+基地+农户” 的⾃制模式以及公司流转/租赁⼟地⾃办基地模式,其中委托代制模式和⾃制模式为公司⽬前主要的⽣产采购模式。
委托代制模式,即订单模式。公司委托诚信度⾼、制种技术和组织能⼒强、经济实⼒⽐较雄厚的代制商(⼤户)进⾏制种。公司与代制商(⼤户)签署种⼦委托⽣产合同,代制商负责组织进⾏种⼦⽣产,公司提供亲本材料,提供⽣产技术⽅案参考意见,并安排⽣产技术⼈员对⽥间质量关键环节进⾏监督和检查。待种⼦收获后,代制商将种⼦交付公司,经公司检验合格后按合同约定的价格将种⼦款⽀付给代制商。在委托代制模式下,如出现⾃然灾害、技术⽅案不当等情况影响制种产量,主要风险由代制商承担,公司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定的⽣产成本补偿。
⾃制模式,即公司与村/镇基层组织及农户签订三⽅⽣产合同,基层组织负责当年⽣产⾯积落实、⽥间⽣产除杂、种⼦收购等关键技术与环节的协调与组织,农户负责⽥间操作,公司委派技术⼈员驻制种基地进⾏全过程技术指导与管理。种⼦收获后,农户将种⼦交付公司,并经公司检验合格后按合同约定的价格将种⼦款⽀付给农户,同时⽀付基层组织⼀定的管理费⽤。在⾃制模式下,如出现灾害性天⽓造成的损
失,风险主要由农户承担,公司会酌情进⾏补偿;如因技术⽅案偏差造成的减产,风险由公司承担。
⾃办模式,即公司流转/租赁⼀定的⼟地,派出管理⼈员⾃主组织⽣产及管理⼯作,⾃办模式下的⽣产风险和收益均由公司承担。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地⽅政府相继出台了⽀持农作物种⼦⽣产的政策性保险,⿎励保险企业、制种企业和制种农户探索制种流程商业化保险,对防范与减⼩制种企业和制种农户的⽣产风险起到了积极作⽤。
除少数区域或品种实⾏直销或省级代理外,公司的销售主要采⽤“县级经销商—乡镇零售商—农户”的三级经销商分销模式,即公司与经销商签订经销协议,规定各级经销商在某⼀区域(乡镇、县、市)内代理销售公司的某些品种,该协议⼀般每个业务年度签署⼀次。
公司主要采⽤收取预收款的⽅式来执⾏“先款后货” 的销售政策。所有销售均以销售协议确定各⽅权利义
务,并按照销售协议约定的销售内容和发货时间向经销商发货,对于少数合作时间长、信⽤等级⾼的经销商,公司会适度给予⼀定的授信赊销。
公司主要通过物流公司发货,在产品发出并取得物流公司货运单时,产品风险已转移⾄各级经销商。对于部分品种或区
公司主要通过物流公司发货,在产品发出并取得物流公司货运单时,产品风险已转移⾄各级经销商。对于部分品种或区域,公司按照约定的退货量标准接收退回的种⼦,并及时进⾏拆包等处理,确保种⼦质量不受影响,超过协议约定退货⽐例的,经销商须承担⼀定的退货费⽤。
国外销售⽅⾯,公司根据协议约定将产品报关、离港,取得提单后,产品风险已转移⾄经销商,不存在退货的情形。
公司⾃成⽴⾄今,“市场与产业导向、信息与资源共享、标准与评价统⼀、分⼯与协作明确” 的研发创新⼯作原则得到深⼊贯彻,已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 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按照“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规模化”要求,建⽴起各环节紧密分⼯协作的分阶段创新流程,全⾯覆盖⽣物技术平台、传统育种平台、测试评价平台,并提出了“提升⽣物技术平台、夯实传统育种平台、完善测试评价平台、扩⼤研发队伍规模、统⼀多作物研发平台”的长期⽬标。得益于商业化育种体系的建⽴,公司⽬前已培育出⼀⼤批具有⾃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为公司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的创新产
品⽀撑。
强⼤的⾃主研发和创新能⼒是公司核⼼竞争能⼒之⼀,也是公司未来持续发展、实现战略⽬标的基础之⼀。报告期内,公司以科技委员会为科研议事决策机构,统筹负责科研管理及研发布局,以总部研发中⼼及科技委员会办公室作为执⾏推动部门,遵从⼀体化研发布局设计,不断整合优质资源,完善创新体系,延伸创新单元,规范、完善种质资源管理平台,持续推进国内外科研基地建设。
其中⽔稻以湖南为籼稻研发指挥中⼼,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及民升种业科学研究院商业化育种团队以国内杂交⽔稻为育种⽅向,辐射长江上游、中下游、华南地区选育⾼产优质绿⾊⽔稻新品种;以海南为国际⽔稻研发中⼼,辐射印度、印尼、孟加拉、越南以及巴基斯坦等“⼀带⼀路” 沿线⽔稻种植国家;以南京南⽅粳稻研究院为基地攻坚南⽅粳稻区域,⽬前已进⼊研发成果稳步输出阶段。
⽟⽶以联创种业及⽟⽶研究院为主要科研团队,⾯向东北、华北、黄淮海、西南等主要⽟⽶种植区域,并积极与巴西⽟⽶研发团队联动,开展⽟⽶产业国际化布局,种质资源交流国际化进程取得阶段性进展。
果蔬作物中,各研发团队以主要推⼴区域(黄⽠、甜⽠以天津、⼭东为核⼼,辣椒以湖南、海南为核⼼)为重点不断推出⼴受市场好评的新组合产品;⼩麦、油菜、棉花等作物同样建⽴了属地科研的育种团队。“张杂⾕” 系列⾕⼦、三瑞农科⾷葵为代表的⾮主要农作物研发板块,在河北、内蒙古等作物资源
优势地区建⽴了⾏业领先的属地科研模式。
⽣物技术板块在华智⽣物技术有限公司、隆平⾼科长沙⽣物技术实验室、隆平⾼科⽣物技术(⽟⽶)中⼼等分⼦育种平台基础上,投资设⽴湖南隆平⾼科第三代杂交⽔稻种业有限公司,聚集新⼀代杂交⽔稻技术开发,投资杭州瑞丰⽣物科技有限公司,成⽴隆平⽣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位布局⽟⽶转基因品种开发,进⼀步提升公司研发能⼒,巩固公司产品及科技领先优势,抢占新技术周期背景下⾏业竞争的战略制⾼点。
除建设良好的创新硬件环,通过积极引进业界有影响⼒的科学家、制定并完善各项⼈才激励政策,公司已经打造出⼀⽀稳定的⾼素质科研团队。
报告期内,公司国内外⽔稻、⽟⽶、蔬菜等专职研发及研发服务⼈员达546⼈,占公司总⼈数18.29%。以国际知名分⼦⽣物学家吕⽟平博⼠、 “中国种业⼗⼤杰出⼈物” 和“全国劳动模范” ⽔稻育种专家杨远柱、“中国种业⼗⼤杰出⼈物” ⽟⽶育种专家王义波、国际知名⽟⽶育种专家赵永亮、 “全国⼈⼤代表”杂交⾕⼦育种专家赵治海等为代表的科学家团队,以及公司与湖南杂交⽔稻研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稻研究所、袁隆平院⼠团队、万建民院⼠团队、邹学校院⼠团队等专业机构所保持的
科研深度合作,帮助公司始终保持着领先业内的科研创新优势。
测试评价作为商业化育种的重要环节,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对完成配组的植物新品种的组合品质、抗性以及适宜性等作出科学、及时的评价,公司在南⽅稻区建⽴了杂交⽔稻新品种⽣态测试⽹,在西南区、黄淮海区、东华北区等主要⽟⽶产区建⽴了⽟⽶新品种⽣态测试⽹,在⼀些重点区域建⽴了蔬菜、⼩麦、⾼粱、⾕⼦、⾷葵等新品种⽣态测试⽹,对公司新选育品种、合作选育品种等进⾏国内、国际⽬标市场的品种适应性测试评价,确保符合市场需求的绿⾊优质⾼产新品种可以持续稳定地投放市场。
依据已建⽴的⾼密度⽣态测试⽹,针对每年度配出的农作物新组合,公司制定了⽔稻新杂交组合不长于4年、⽟⽶不长于7年、蔬菜不长于3年的“预试+区试+⽣态测试” 的品种测试评价流程,信息化数据处理和采集的软件进⼀步完善,并将逐步实现智能申报品种审定和登记。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规模化” 要求,不断完善和规范分⼯协作阶段创新流程,通过硬件建设、⼈员配备、资⾦保障、规范流程,在杂交⽔稻、杂交⽟⽶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且有效进展,保障了育种创新⼯作的深⼊开展和规模化品种创新⽔平的⼤幅度提升。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0:18: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4175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公司   品种   育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