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农田农村退水系统有机污染物降解去除关键技术

项目名称:农田农村退水系统有机污染物降解去除关键技术应用
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教育部
项目组针对我国农田农村有机污染物引起的水污染日益加剧及防控治理技术严重缺乏等突出问题,从源头截留阻控和退水系统逐级降解去除入手,研发了基于纳米材料和微生物的高效降解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发明了载体制备成形方法及性能检测、纳米材料及高效降解菌载体附着方法及耦合净污、降解去除装置及逐级布设、区域有机污染物深度削减与生态截污廊道构建等核心技术,攻克了载体孔隙高通透、纳米颗粒定向迁移和载体孔隙表面负载、孔隙紫外光折射扩展、微生物活性增强和孔隙表面附着等关键技术难题,获得了整装成套的新设备和新装置,在技术方法创新性、净污载体制备新颖性、装置工艺高效性、逐级布设实用性和应用功能综合性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突破。技术成果在我国农田农村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运管中广泛应用,取得了重要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效益,提升了行业的科技水平。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6项,获授权发明专利84项,其中中国发明专利60项、国际专利2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68篇。技术成果分别获得2017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18年大禹水利科技发明特等奖、2018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针对我国农田农村有机污染物引起的水污染日益加剧及防控治理技术严重缺乏等突出问题,项目组从源头截留阻控和退水系统逐级降解去除入手,研发了基于纳米材料和微生物的高效降解去除有机污
染物的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发明了载体制备成形方法及性能检测、纳米材料及高效降解菌载体附着方法及耦合净污、降解去除装置及逐级布设、区域有机污染物深度削减与生态截污廊道构建等核心技术,攻克了载体孔隙高通透、纳米颗粒定向迁移和载体孔隙表面负载、孔隙紫外光折射扩展、微生物活性增强和孔隙表面附着等关键技术难题,获得了整装成套的新设备和新装置,在技术方法创新性、净污载体制备新颖性、装置工艺高效性、逐级布设实用性和应用功能综合性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突破。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 研发了多孔隙多尺度多形态净污载体制备成形方法及性能检测技术,发明了农业秸秆骨料覆蜡造孔、多孔透水砖/球制备、载体性能检测等核心技术;(2) 研发了
纳米材料及高效降解菌载体附着方法与耦合净污技术,发明了温控水汽蒸发诱导纳米颗粒迁移、孔隙表面纳米镀膜、降解菌株同步高效筛选等核心技术;(3) 研发了基于净污载体的污染物降解去除装置及逐级布设方法,开发了附着纳米材料和高效降解菌的可移动式载体净化箱、装配式载体净化器等新设备和新产品,发明了转筒式光催化净化池、自动翻板式水质渗滤闸等核心技术和装备;(4) 研发了有机污染物深度削减和退水系统生态截污廊道构建技术,发明了低能耗反硝化生物滤池、磁性纳米材料净化器等核心技术。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6项,获授权发明专利84项,其中中国发明专利60项、国际专利24项。发表SCI论文286篇。(1) 净污载体的比表面积和孔隙通透率与传统无砂混凝土、石笼等载体相比提高40倍以上;(2) 纳米颗粒表面固着率提高30倍以上,微生物附着量提高25倍以上,纳米颗粒和降解菌流失率减少95%以上;(3) 沟道载体装置去除效果:有机磷类农药36.4%-42.5%,氨基甲酸脂类农药27.1
%-33.7%,除虫菊酯类农药29.5%-38.8%,三氮苯类除草剂24.2%-36.8%;(4) 沟河交汇处净污载体透水堰和河道全断面组合式载体设施去除效果: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脂类、除虫菊酯类农药和三氮苯类除草剂去除分别达8.3%-10.2%,6.6%-8.7%和5.5%-7.4%,10.2%-12.7%;(5) 湿地纳米-微生物耦合装置去除效果: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脂类、除虫菊酯类农药、三氮苯类除草剂去除分别达到24.5%-29.8%、18.3%-22.5%、16.6%-20.3%、21.2%-26.4%;(6) 创建的逐级降解去除整装成套技术装置实施应用,使农药等污染物浓度降低了58.5%-90.5%。成果在我国农田农村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运管中广泛应用,有效降低了农田农村退水系统中的有机物污染负荷,取得重要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效益。技术成果分别获得2017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18年大禹水利科技发明特等奖、2018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客观评价:项目核心技术申请并公开国家发明专利156项,其中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0项、国际发明专利24项,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系统。查新报告表明:针对农田农村退水系统的水域特点,形成的多孔隙多尺度多形态净污载体制备方法和性能检测技术、纳米材料净污载体表面负载和迁移方法,高效降解菌载体成膜促生和检测技术等尚未见报道;基于汇水面源污染综合截留净化和生态修复的生态截污廊道技术系统尚未见报道。中国水利学会于2018年3月组织的以工程院王浩院士为主任委员、康绍忠院士、钮新强、吴丰昌院士等7人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项目基于纳米复合材料水质强化净化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进行了鉴定评价
(中水学(评价)字[2018]第5号),技术评价报告认为:本成果借助材料配方新颖性、载体装置独创性和应用功能综合性等原创性技术,有效解决了大水域低浓度有毒有害污染物降解去除难题,成果技术难度大,原始创新突出,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促进行业技术进步。项目相关技术内容分别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7年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8年大禹水利科技发明奖特等奖、2018年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成果发表SCI收录论文286篇,被国内外同行SCI他引2930篇次。发表在相关学科Top Journal 上120余篇;2篇论文被列为ESI高被引论文,1篇文章为热点论文。
推广应用情况:项目系列成果技术、方法和装置产品,被江苏、云南、江西、浙江、河南等省的50多个单位直接应用到农田农村退水系统、区域面源污染、河流水质、汇水坑塘湿地等综合治理工程之中,针对水体有机污染物降解去除具有高效和持久作用,推广应用范围十分广阔。技术成果应用包括:项目组科研直接应用、环保企业技术转让应用、行政规划和相关设计单位等推广应用。通过推广应用,取得重要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
(1) 项目组技术应用。借助整装成套技术应用江苏省宜兴市农田农村、江西省潦河农田、无锡新吴区农村、阜宁金沙湖汇水区、河南省郑州郑东区十七里河等面源污染治理工程之中。如项目组主持完成的江苏省太湖治理办公室2014年下达的重点项目“太滆南运河小流域综合整治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技术综合应用工程位于宜兴市陈桥村,24km2范围内有农田、养鸡场、养鱼塘、居民区和乡村工业企业等,汇水出水口农药、激素和抗生素浓度很高。
(2) 环保科技企业应用。江苏天池环境生态有限公司、无锡惠泽环境工程公司、中水万源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河南永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环保企业,通过技术转让方式,广泛应用项目组技术成果“多孔滤料颗粒制作、农业秸秆骨料覆蜡造孔、多孔透水砖/球制备、光催化纳米材料降解帘式水质净化箱、紫外光制备与多孔载体耦合装置”等核心技术和装置,有效实现了受农田退水、工业废水和乡村生活污水复合污染的农村区域沟河及坑塘有机污染物的强化净化,显著改善了面源污染问题。
(3) 规划设计单位和行政部门应用。徐州水利建筑设计院、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多家设计单位,通过技术转让将成果应用于规划设计中,如应用有机污染物去除装置逐级布设方法,在农田、农户及养殖首级退水区选用纳米净污装置,在沟河交汇处布
置自动翻板渗滤闸、纳米载体透水堰等;在退水河道构建“边坡联排载体吸附-硬质表面纳米浆液喷涂净化-滨水带载体槽去除”净污技术系统;有效解决退水系统环境质量问题。
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主要完成人情况:
(1) 王沛芳,排名1,院长,教授,河海大学,河海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总负责人,主持所有技术研发工作。主要贡献为技术发明点1—4:(1) 主持发明点1多孔隙多尺度多形态载体制备成形方法及性能检测技术研发,在载体的形态、强度、透水率、耐候性等协同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突破;(2) 主持发明点2纳米材料及高效降解菌载体附着方法与耦合净污技术研发,实现纳米材料净污增强和微生物高效降解污染物的原创性突破;
(3) 主持发明点3基于净污载体的污染物降解去除装置及逐级布设方法研发,创建逐级降解去除整装成套技术系统;(4) 主持发明点4农田农村有机污染物深度削减和退水系统生态截污廊道构建技术研发,实现“点-线-面”逐级截留净化、水质改善和景观功能综合效应。
曾获科技奖励情况:1) 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2016-J-222-1-01-R01,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6年,排名第1;2) ;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湖泊底泥污染控制理论技术与应用,排名第2,2013-J-232-2-01-R02;(3) 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多功能复合的河流综合治理与水质改善技术及其应用,排名第2,2012-F-304-2-02-R02。等
(2) 王超,排名2,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河海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全部技术研发工作。主要贡献为技术发明点1—4:(1) 为主参与发明点1
多孔隙多尺度多形态载体制备成形方法及性能检测技术研发,实现载体的形态、强度、透水率、耐候性等协同突破;(2) 为主参与发明点2纳米材料及高效降解菌载体附着方法与耦合净污技术研发,实现了纳米材料净污增强和微生物高效降解污染物的原创性突破;(3) 为主参与发明点3基于净污载体的污染物降解去除装置及逐级布设方法研发,共同创建了逐级降解去除整装成套技术系统;(4) 为主参与发明点4农田农村有机污染物深度削减和退水系统生态截污廊道构建技术研发,实现“点-线-面”逐级截留净化、水质改善和景观功能展现的综合效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9:43: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4149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技术   载体   降解   应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