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融合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元素的海绵型雨水收集与回用系统



1.本发明属于海绵城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融合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元素的海绵型雨水收集与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在新形势下,海绵城市是推动绿建筑建设,低碳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创新表现,是新时代特背景下现代绿新技术与社会、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下的有机结合。
3.目前,公知的海绵城市中雨水系统的建设方案是在传统的雨水管网基础上进行改造,将雨水调蓄及处理设施直接安装在路面、小区或是公园内,从而达到对雨水的贮存及处理的效果,但是,这种方法会对原有的路面及景观产生影响,造成处理设施与原有绿化及设计的不协调,严重影响了海绵城市雨水系统的美观效果,同时也很难实现雨水的分质、分量收集与回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融合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元素的海绵型雨水收集与回用系统,以解决传统雨水工程对原有的路面及景观产生影响,造成处理设施与原有绿化及设计的不协调,严重影响了海绵城市雨水系统的美观效果的同时也很难实现雨水的分质、分量收集与回用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融合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元素的海绵型雨水收集与回用系统,包括清洁雨水系统、回用雨水系统和分量收集系统,以及设置于中间的雨水调雨水调蓄池:
6.清洁雨水系统包括设置于房屋建筑顶部的可对雨水集中导流的绿屋顶结构,还包括可承接绿屋顶净化后雨水的植草沟,所述植草沟底部设置有雨水净化区域,所述植草沟底部净化区域底部设置有抽吸管道,所述抽吸管道与雨水调雨水调蓄池相连通;
7.回用雨水系统包括道路排水管道、下沉式绿地、植草沟收集系统,以及设置于人工湖靠近下沉式绿地的生态过滤区,所述道路排水管道分别与下沉式绿地和植草沟相连通,所述下沉式绿地设置于人工湖一侧,所述生态过滤区设置于人工湖较低的一侧;
8.分量收集系统包括古典式水转筒车、沟渠、转运导流管道和应急排水管道,所述沟渠设置于人工湖一侧并且与人工湖相连通,所述古典式水转筒车可旋转的设置于沟渠上方,所述转运导流管设置于古典式水转筒车一侧并且位置置于沟渠上方与转运导流管相匹配,所述应急排水管设置于人工湖内壁靠近顶部处,并且连通与人工湖与外界市政排水管网中。
9.优选的,所述古典式水转筒车底部与水渠之间预留有一定高度空间。
10.优选的,所述植草沟和人工湖内部的溢流竖管顶部均与雨水调雨水调蓄池相互连通。
11.优选的,所述雨水净化区域包括设置植草沟底部的蓄水层、树皮覆盖层、换土层、透水砂层、穿孔排水板和砾石层,具体的蓄水层、树皮覆盖层、换土层、透水砂层、穿孔排水板和砾石层依次自上而下设置。
12.优选的,所述雨水调蓄池与小区各处中水使用场所相连通,所述生态净化区域为种植于人工湖湖面的绿有净化功能的植被。
13.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将古典园林元素融入到海绵型雨水收集与回用系统,实现雨水分质分量收集的同时又具有古典园林之美。在人工湖地势较低处设置古典式水转筒车以及下沉式绿地,实现了雨水的分量收集与排除,本发明设置了清洁雨水与普通雨水两套雨水系统,落在屋面上的清洁雨水经过绿屋面过滤净化后,与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等海绵设施收集并净化处理后的雨水一起通过清洁雨水管道输送到雨水调蓄池中,经过沉淀处理后,可通过雨水回用管道输送至小区各处中水使用场所,用于浇洒道路、绿化或者供给居民日常的洗车用水;而落在硬化路面上或其他场所的普通雨水,本发明则利用雨水管道汇入类似生态渗滤池的人工湖,进行净化处理后可做中水回用,用以实现降雨的分质收集和回用,将古典园林之美与海绵型雨水系统进行有机融合,体现海绵型雨水系统的古典之美,以解决对原有的路面及景观产生影响,同时实现雨水的分质分量收集,整体利用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建造海绵设施,在绿屋顶、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传统海绵设施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元素进行设计布局,美化环境,收集并净化雨水,实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雨水工程的巧妙结合。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的植草沟与古典廊桥的结合图;
15.图2为本发明的人工湖与下沉式绿地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的古典式水转筒车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发明的古典式水转筒车相融合的雨水收集与回用图;
18.图5为本发明的分质雨水收集与回用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本发明提供了如图中所示的一种融合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元素的海绵型雨水收集与回用系统:
21.实施例一:
22.包括清洁雨水系统、回用雨水系统和分量收集系统,以及设置于中间雨水调蓄池;
23.所述回用雨水系统包括道路排水管道、下沉式绿地、植草沟收集系统,以及设置于人工湖靠近下沉式绿的生态过滤区,所述道路排水管道分别与下沉式绿地和植草沟相连
通,所述下沉式绿地设置于人工湖一侧,所述生态过滤区设置于人工湖表面靠近下沉式绿地一侧,所述雨水净化区域包括设置植草沟底部的蓄水层、树皮覆盖层、换土层、透水砂层、穿孔排水板和砾石层,具体的蓄水层、树皮覆盖层、换土层、透水砂层、穿孔排水板和砾石层依次自上而下设置;
24.分量收集系统包括古典式水转筒车、沟渠、转运导流管道和应急排水管道,所述沟渠设置于人工湖一侧并且与人工湖相连通,所述古典式水转筒车可旋转的设置于沟渠上方,所述转运导流管设置于古典式水转筒车一侧并且位置置于沟渠上方与转运导流管相匹配,所述应急排水管设置于人工湖内壁靠近顶部处,并且连通与人工湖与外界市政排水管网中,所述古典式水转筒车底部与水渠之间余留有一定高度空间;
25.在人工湖地势较低处设置中国式古典式水转筒车以及下沉式绿地,三者有机结合,实现了雨水的分量收集与排除,当雨量较小时,落在人工湖附近的雨水可直接通过古典式水转筒车下端流入旁边的下沉式绿地;当雨量较大时,人工湖水位上升,水从溢流口流出,冲击古典式水转筒车木板,带动古典式水转筒车转动,使之开始工作,此时一部分水仍然可通过古典式水转筒车下端流向下沉式绿地,而另一部分水会被古典式水转筒车抬高,再利用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将一部分谁抬高至转运导流管中,然后排出至其他区域,避免低处积水过多形成内涝;当水位更高时,则可以利用湖内设置的应急排水管道,将上游一部分水快排至市政管网中,从而实现雨水的分量收集与处理,而落在人工湖内部以及通过雨水管收集汇入的雨水则经过净化处理后由下部管道排出。
26.实施例二:
27.清洁雨水系统包括设置于房屋建筑顶部的可对雨水集中导流的绿屋顶结构,还包括可承接绿屋顶净化后雨水的植草沟,所述植草沟底部设置有雨水净化区域,所述植草沟底部净化区域底部设置有抽吸管道,所述抽吸管道与雨水调蓄池相连通,所述植草沟和人工湖内部的溢流竖管顶部均与中间雨水调蓄池相互连通,所述雨水调蓄池与小区各处中水使用场所相连通,所述生态净化区域为种植于人工湖湖面的绿有净化功能的植被。
28.落在屋面上的雨水比较干净称之为清洁雨水,落在硬化路面上或其他场所的雨水相比之下受到的污染较为严重,称为普通雨水。本发明设置了清洁雨水与普通雨水两套雨水系统,落在屋面上的普通雨水经过绿屋面过滤净化后,与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等海绵设施收集并净化处理后的雨水一起通过清洁雨水管道输送到左下角的雨水调蓄池中,经过沉淀处理后,可通过雨水回用管道输送至小区各处中水使用场所,用于浇洒道路、绿化或者供给居民日常的洗车用水;而落在硬化路面上或其他场所的普通雨水,本发明则利用雨水管道汇入类似生态渗滤池的人工湖,进行净化处理后可做中水回用,用以实现降雨的分质收集和回用;
29.整体利用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建造海绵设施,在绿屋顶、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传统海绵设施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元素进行设计布局,美化环境,收集并净化雨水,实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雨水工程的巧妙结合;在海绵设施布局中配置清洁雨水和普通雨水两套雨水系统,通过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等海绵设施收集并净化处理普通雨水,清洁雨水则利用雨水管道汇入雨水调蓄池以备中水使用,从而实现雨水的分质收集与回用,将古典园林之美与海绵型雨水系统进行有机融合,体现海绵型雨水系统的古典之美,以解决对原有的路面及景观产生影响,整体利用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建造海绵设施,
在绿屋顶、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传统海绵设施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元素进行设计布局,美化环境,收集并净化雨水,实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雨水工程的巧妙结合。
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融合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元素的海绵型雨水收集与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洁雨水系统、回用雨水系统和分量收集系统,以及设置于中间雨水调蓄池:清洁雨水系统包括设置于房屋建筑顶部的可对雨水集中导流的绿屋顶结构,还包括可承接绿屋顶净化后雨水的植草沟,所述植草沟底部设置有雨水净化区域,所述植草沟底部净化区域底部设置有抽吸管道,所述抽吸管道与雨水调蓄池相连通;回用雨水系统包括道路排水管道、下沉式绿地、植草沟收集系统,以及设置于人工湖靠近下沉式绿地较低一侧的生态过滤区,所述道路排水管道分别与下沉式绿地和植草沟相连通,所述下沉式绿地设置于人工湖一侧,所述生态过滤区设置于人工湖表面靠近下沉式绿地较低一侧;分量收集系统包括古典式水转筒车、沟渠、转运导流管道和应急排水管道,所述沟渠设置于人工湖一侧并且与人工湖相连通,所述古典式水转筒车可旋转的设置于沟渠上方,所述转运导流管设置于古典式水转筒车一侧并且位置置于沟渠上方与转运导流管相匹配,所述应急排水管设置于人工湖内壁靠近顶部处,并且连通与人工湖与外界市政排水管网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融合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元素的海绵型雨水收集与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古典式水转筒车底部与水渠之间预留有一定高度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融合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元素的海绵型雨水收集与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草沟和人工湖内部的溢流竖管顶部均与中间雨水调蓄池相互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融合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元素的海绵型雨水收集与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净化区域包括设置植草沟底部的蓄水层、树皮覆盖层、换土层、透水砂层、穿孔排水板和砾石层,具体的蓄水层、树皮覆盖层、换土层、透水砂层、穿孔排水板和砾石层依次自上而下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融合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元素的海绵型雨水收集与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调蓄池与小区各处中水使用场所相连通,所述生态净化区域为种植于人工湖湖面的绿有净化功能的植被。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元素的海绵型雨水收集与回用系统。包括清洁雨水系统和普通雨水系统,包括小雨和大雨情形。落在屋面上的雨水经过绿屋顶过滤净化后,与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等海绵设施收集并净化处理后的雨水一起通过清洁雨水管道输送到雨水调蓄池中,经过沉淀处理后,通过雨水回用管道输送至小区各处中水使用场所;而落在硬化路面上或其他场所的普通雨水,整体利用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建造海绵设施,在绿屋顶、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传统海绵设施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元素进行设计布局,美化环境,收集并净化雨水,实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雨水工程的巧妙结合。工程的巧妙结合。工程的巧妙结合。


技术研发人员:

胡昊 刘炎坤 谢发之 黄健 曾庆威 丁俊 杜建康 郭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安徽建筑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2.09.05

技术公布日:

2022/12/1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55: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403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雨水   所述   人工湖   海绵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