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普通高校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初探——以常州大学为例

科技论坛论点
ARGUMENT
65
地方普通高校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初探——以常州大学为例
文/王金立
(常州大学产学研合作处,江苏常州 213016)
摘要:随着全球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科技的维度不断拓宽。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然成为地方高
校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结合常州大学知识产权工作的实际,紧紧围绕“政府、高校、企业”三螺旋结构,
深入探究知识产权的管理、推广和保护,为知识产权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出新思路,开拓新路径。
关键词:知识产权;专利;探究
1.常州大学知识产权基本现状
1.1知识产权的创造
常州大学坐拥以生物质高效炼制及高质化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为代表的重点科研平台24个,建有绿催化省级协调创新中心、省级大学科技园,并以此为依托承担了省部级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大批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科研创新成果。“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8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5 项。近十年,学校申请国内外专利11500件,其中发明申请11277件、实用新型申请188件、外观设计申请1件、PCT国际专利申请30件、国外专利申请3件;专利授权量3506件,专利授权率30%。
1.2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
常州大学成立了以校长为主
任的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从更
高层次以全面支持知识产权高质
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管
理、多元化保护和高能级服务。知
识产权职能部门科技处专门设立
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立了学
校、学院、课题组三级管理体系。
学校出台相关文件提升学校专利
质量,拓宽授权专利运营途径,促
进专利转化应用;修订科研业绩
积分办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业
绩分计算标准,配套管理制度,
为专利挖掘、专利分析、专利布局、
专利运营、专利保护等知识产权
管理运行提供了全面的制度保障。
2.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过程
中遇到的问题
2.1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率偏低,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亟待
提高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加快科技
成果转化号召,学校出台了相关激
励措施,旨在加快学校科技成果
转化。多数科研人员由于在知识产
权转化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所以
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动力不足,远离
了市场导向原则,严重制约了地方
高校知识产权成果的有效转化。
近年来,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科技成
果转化到款占比较低,高质量专
利转让较少。其主要原因在于:地
方主导产业与学校优势学科匹配
度不高,校企深度的交流与合作不
论点 ARGUMENT    科技论坛
66
足,高校科研成果无法适应地方
经济发展需要。
[1]
2.2专利申请数量大,专利价值有待进一步明确
经过多年的体制机制改革,学校教师和科研团队成果取得了显著提升。学校现有新材料和石油石化两大重点学科,涉及的专利覆盖面广,涉及方向更为前沿,但学校在知识产权运营过程中缺少科学的定价体系。目前,学校仍然根据发明人与需求方协商议价,达成一致后经学校专利转化管理部门公示14个工作日,无异议后才可成交。专利转让普遍许可经费较低,超过10万元以上的转让、许可专利数量较少,专利价值体现率较低。
2.3专利新颖性、创造性认识有待加强,专利价值度较低
学校在知识产权成果评价和奖励方面,存在一定误区,将评估重点放在标志性成果的图谱性进展和高水平成果的增长率方面,部分教师存在对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认识和理解不足,尤其是对发明专利的“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把控不到位,导致科研资源浪费和自主知识产权流失,或申请文件中的权利要求书不具备创造性而被驳回,从而降低专利价值度。
2.4大量授权专利学校代为维护,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
政府一直以来倾向于以地方专利保有量、万人专利拥有量作为
高校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这就对高校在专利的维护上提出了巨大挑战。高校内部又因考核体系的问题,使得科研人员将技术研发的主要精力放在项目申报、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上,对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运营关注较少。大量科研成果在专利获得授权后被搁置,造成科研资源的严重浪费,违背了专利“公开换保护”的初衷。
2.5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的最后一公里缺少专业的“搬运工”
目前,社会上从事科技创新服务的机构较多,但是能够做好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机构较少。现有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从经济效益出发,将精力主要放在围绕政府考核和企业需求的高企申报材料组织、省市级科技项目申报等方面。它们误将简单的专利权人变
更当成科技成果转化,从高校购买知识产权的主要原因不是知识产权价值高,也不是将高校知识产权
高质量转化,只是将其作为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或各级各类项目的支撑材料。
3.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建议
与对策
3.1拓宽校企合作渠道,推动
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螺旋式上升新局面
目前,学校科研团队研究与地方产业结合紧密度不够。例如,
学校科研团队紧盯各行业最前沿技术进行研究,形成的知识产权与地方企业需求相差甚远,导致科技产业脱节现象严重。学校应开展多方举措,推动学校科研团队与地方企业联系,增强校企产学研融合黏度。也就是说,
学校应
科技论坛论点
ARGUMENT
67
积极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区域创新体系,优先与企业采取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的合作模式,解决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科技难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提高高校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
3.2加强专利申请的前置审查工作
首先,学校应定期开展专题讲座辅导,提高科研团队和教师的知识产权申请撰写水平。其次,学校应加强专利运营布局,引导科研团队和教师围绕重点领域、专业方向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由零星状态、单个专利形成集结型专利和专利包,提高专利质量。最后,学校应通过与专利申请服务机构合作,签订责任书,委托专利服务机构加强对学校科研团队和人员提交的专利进行前期评估及审查,保证学校的专利申请质量。
3.3构建学校专利价值体系模型,对学校现有专利价值进行科学评估
学校应根据专利申请时长、专利维持时间、进入国家数量、引证数、技术创新难度、专利保护强度、专利许可转让情况等情况,按照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模式对有效专利开展价值评估,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专利价值评估机制和体系。对具有高潜在运营价值的专利,学校应实施质量导向的专利转化定价机制,促进专利成果高质量转化。
3.4进一步简化知识产权转让
运营程序,提高教师参与科技成果
转化积极性
学校在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中应增加“发明专利授权与转化
情况”,并将其作为主要考核点,
对高校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
出明确要求,对专利申请不提考
核指标,对专利授权提出总量考
核指标。学校应通过成立以院士
领衔的高水平技术委员会、建立
“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
专利协同运用机制等举措,高起
点引领产业技术发展,培育高技
术价值和高经济价值的高价值专
利、高价值专利组合。[2]
为了响应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提
升高校专利质量、促进专利转化应
用的号召,学校一方面应对授权专
利代为维护时间进行调整,并对授
权5年以上的专利转化不设转让
底价。另一方面,学校应拓宽专利
的运营途径,授权5年以上的专利
经发明人同意,可以转入地方中介
机构或学校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
司代为运营;发生二次转化后,收
益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分配。同
时,学校应明确提出通过参与科技
成果转化达300万元的,可以通过
职称晋升直通车直评教授。
3.5加强知识产权、技术转移
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学校应通过定期开设知识产
权信息及利用系列专题培训,健全
知识产权队伍体系,依托学校知识
产权学院学科平台,通过“专职+
兼职”方式,努力打造一支涵盖知
识产权管理、培训、专员、信息服务
等工作的知识产权工作队伍。学校
还应培养具有学科背景的高质量
技术转移人才,通过理论学习、社
会实践,打造一批能够从事知识产
权高质量转化的专业人才,切实解
决知识产权从“书架”到“货架”的
最后一公里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普通高校作为
国家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创新技
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承担起区
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排头兵和先
锋队的重任。[3]因此,新时期地方
普通高校将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
管理部门职能,完善科研组织机构
建设,优化科研管理政策,激发团
队创新的积极性,依托学校、地方
政府和社会创新基地,开展科技成
果转化。
参考文献:
[1]周敏华,索晓峰,王敏芳.高校知识产
权高质量发展初探——以南京理工大学为
例[J].中国高校科技,2020(S1):12-14.
[2]牛士华.江苏省高校专利转化运
用的困境与突围路径[J].中国高校科
技,2020(11):84-86.
[3]杨柳,杨曦.校企专利技术转移网
络的结构特征及演化研究——以“双
一流建设”高校为例[J].科学学研究.
2022,40(01):123-138.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2:40: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4029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专利   学校   知识产权   科研   转化   地方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