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柱对接施工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钢结构吊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柱对接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大跨度建筑出现在人们眼前,大跨度建筑多以钢架构为主体,在大跨度钢结构过程中,常使用桁架作为大跨度的支撑。
3.现有的大跨度桁架通常在桁架的底端设置钢柱对桁架进行支撑,由于钢结构使用的钢柱重量大、高度高、截面尺寸大,因而常使用分段方式进行安装。在进行钢柱焊接时,通常将钢柱吊接至相邻呈竖向设置的钢柱的顶端,然后工人搭设脚手架至钢柱与相邻钢柱的连接处,在连接处搭设施工平台,然后在平台上对钢柱与相邻的钢柱进行焊接的施工。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施工平台的结构较为复杂,搭建时间长,导致钢柱施工周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缩短钢柱的施工周期,本技术提供一种钢柱对接施工平台。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柱对接施工平台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钢柱对接施工平台,包括第一平台、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与所述第二平台合拢形成施工平台,所述施工平台的一侧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用于对所述第一平台与所述第二平台进行定位,所述第一平台与所述第二平台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固定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固定组件移动,所述固定组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平台与所述第二平台。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施工平台的搭建时,首先利用定位件确定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的相对位置,再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固定组件移动,并使得固定组件连接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从而便于施工平台的搭建,有利于减少施工平台的搭建时间,进而达到了缩短钢柱施工周期的目的。
9.可选的,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呈l型设置,所述定位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平台的底端与侧面连接,所述定位板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二平台的方向伸出所述第一平台。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平台能够直接放置在定位板上,从而有利于使得第二平台靠近第一平台的一端与第一平台靠近第二平台的一端完全贴合,进而便于固定组件连接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
11.可选的,所述连接机构至少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机构对称分布在所述施工平台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连接机构共同对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进行支撑,有利于提高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的连接稳固性。
13.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气缸、传动杆,所述驱动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一平台上,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气缸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组件连接,所述驱动气缸能够通过所述传动杆驱动所述固定组件向所述第二平台移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气缸通过传动杆推动固定组件向第二平台移动,使得固定组件能够与第二平台连接,从而使得固定组件能够分别连接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进而便于利用固定组件将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连接固定。
15.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第一平台内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固定板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与所述传动杆连接,所述第二平台内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传动杆的一端能够滑动插设至所述第二滑槽内。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能够从第一滑槽内滑动至第二滑槽,从而便于利用固定板连接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
17.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定位杆,所述第二平台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连通,所述定位杆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内。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杆对固定板起定位作用,使得固定板不易与第二平台脱离,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的连接稳固性。
19.可选的,所述第一平台上贯穿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平台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插设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贯穿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二平台上贯穿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平台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插设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贯穿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与所述第二通槽能够连通形成供钢柱穿过的容纳槽。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平台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板与第二平台可拆卸连接,从而使得施工平台能够通过更换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来适配不同尺寸大小的钢柱,进而有利于节约施工平台的生产成本。
21.可选的,所述第一平台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插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平台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插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块插设在第一限位槽内,便于将第一连接板稳定连接在第一平台上,第二限位块插设在第二限位槽内,便于将第二连接板稳定连接在第二平台上,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平台、第二连接板与第二平台的连接稳固性。
23.可选的,所述第一平台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限位块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孔内插设有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孔内,所述第二平台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限位块上开设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四连接孔连通,所述第三连接孔内插设有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插入所述第四连接孔内。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紧固件对第一连接板起定位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
了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平台的连接稳固性;第二紧固件对第二连接板起定位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二连接板与第二平台的连接稳固性。
25.可选的,所述第一平台上设置有第一半围栏,所述第二平台上设置有第二半围栏,所述第一半围栏与所述第二半围栏榫卯连接。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半围栏与第二半围栏相互限位,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一半围栏与第二半围栏的稳固性,进而有利于提高施工平台使用时的安全性。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通过定位件与连接机构相互配合,简化了施工平台的搭建过程,有利于减少施工平台的搭建时间,进而达到了缩短钢柱施工周期的目的;
29.2.通过第一平台、第一连接板、第二平台、第二连接板的相互配合,从而使得施工平台能够通过更换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来适配不同尺寸大小的钢柱,进而有利于节约施工平台的生产成本;
30.3.通过第一半围栏与第二半围栏的相互配合,从而提高了第一半围栏与第二半围栏的稳固性,进而有利于提高施工平台使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钢柱对接施工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
35.1、第一平台;11、第一滑槽;12、第一凹槽;13、第一连接板;131、第一通槽;132、第一限位块;1321、第二连接孔;14、第一限位槽;15、第一连接孔;16、第一紧固件;17、第一半围栏;2、第二平台;21、第二滑槽;22、第一定位孔;23、第二凹槽;24、第二连接板;241、第二通槽;242、第二限位块;2421、第四连接孔;25、第二限位槽;26、第三连接孔;27、第二紧固件;28、第二半围栏;29、进出口;3、施工平台;4、定位件;41、定位板;5、连接机构;51、驱动组件;511、驱动气缸;512、传动杆;52、固定组件;521、固定板;5211、第二定位孔;522、定位杆;6、容纳槽;7、安全爬梯;8、临时耳板;9、加固抱箍。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钢柱对接施工平台。
38.参照图1,钢柱对接施工平台包括第一平台1、第二平台2、定位件4、连接机构5。其中,第一平台1与第二平台2能够相互抵接形成施工平台3,施工平台3设置在钢柱的顶端,用于为施工人员提供站立空间。定位件4设置在第一平台1的底端,用于对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进行定位。连接机构5设置在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之间,用于连接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
39.参照图1,第二平台2上贯穿开设有进出口29,进出口29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安全爬梯7,安全爬梯7与钢柱的周向侧壁固定连接。钢柱的对接处焊接有临时耳板8,临时耳板8焊接有两个,两个临时耳板8对称设置。
40.参照图1,第一平台1呈水平设置,第一平台1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半围栏17,第一半围栏17呈网状设置,且第一半围栏17与第一平台1垂直设置。第二平台2与第一平台1的平行,第二平台2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半围栏28,且第二半围栏28与第二平台2垂直。当第一平台1与第二平台2连接时,第一半围栏17能够与第二半围栏28榫卯连接。
41.参照图1,施工平台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加固抱箍9,加固抱箍9用于将施工平台3稳定安装在钢柱上。
42.参照图2,定位件4可设置成多种,本实施例中的定位件4为定位板41。定位板41可设置有多个,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定位板41对称设置。定位板41呈l型设置,将定位板41内侧呈横向设置的一面称为横向面,将定位板41内侧呈竖向设置的一面称为竖向面。当定位板41连接在第一平台1上时,定位板41的横向面与第一平台1的底端贴合,定位板41的竖向面与第一平台1的侧面贴合。
43.参照图1,定位板41的一端伸出向靠近钢柱的方向伸出第一平台1。当需要将第二平台2与第一平台1连接时,先将第二平台2放置在定位板41上,且使得第二平台2的底端与定位板41的横向面贴合,使得第二平台2的侧面与定位板41的竖向面贴合,从而使得第二平台2与第一平台1位于同一平面上,便于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连接。
44.参照图2和图3,第一平台1内开设有第一滑槽11,且第一滑槽11贯穿第一平台1靠近第二平台2的一侧。第二平台2内开设有第二滑槽21,且第二滑槽21贯穿第二平台2靠近第一平台1的一侧。当第一平台1与第二平台2连接时,第一滑槽11与第二滑槽21连通。第一滑槽11与第二滑槽21的横截面相同,且第一滑槽11的数量与第二滑槽21的数量相等。
45.参照图1,连接机构5至少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机构5对称设置在施工平台3上,有利于提高第一平台1与第二平台2的连接稳固性。第一平台1上开设的第一滑槽11的数量与连接机构5的数量相等。
46.参照图1和图2,连接机构5包括驱动组件51、固定组件52。驱动组件51用于驱动固定组件52移动,固定组件52用于连接第一平台1与第二平台2。驱动组件51包括驱动气缸511、传动杆512。驱动气缸511固定安装在第一平台1上,且驱动气缸511体积的一半容纳在第一平台1内。传动杆512滑动插设在第一滑槽11内,且传动杆512的轴线与第一滑槽11的底端和侧面平行。从而驱动气缸511能够驱动传动杆512在第一滑槽11内滑动。
47.参照图1和图3,固定组件52包括固定板521、定位杆522。固定板521滑动插设在第一滑槽11内,固定板521的一端与传动杆512远离驱动气缸511的一端固定连接,从而驱动气缸511能够通过传动杆512驱动固定板521在第一滑槽11内滑动。
48.参照图2和图3,固定板521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5211,第二定位孔5211的轴线与固定板521的滑动方向垂直。第二平台2上贯穿开设有第一定位孔22,第一定位孔22的轴线与第二平台2的顶面垂直,且第一定位孔22与第二滑槽21连通。
49.参照图2和图3,当需要将第一平台1与第二平台2连接时,先通过定位板41将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的位置固定,然后利用驱动气缸511驱动传动杆512向靠近第二平台2的方向移动,传动杆512推动固定板521移动,从而使得固定板521远离传动杆512的一端滑出第一滑槽11,并插入第二滑槽21内。此时,第一定位孔22与第二定位孔5211连通,定位杆522穿过第一定位孔22插入第二定位孔5211内,使得固定板521不易从第二滑槽21内脱离,完成第一平台1与第二平台2的连接。
50.参照图2,第一平台1上贯穿开设有第一凹槽12,第一凹槽12位于第一平台1的中部位置,且第一凹槽12贯穿第一平台1靠近第二平台2的一侧。第一平台1内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4,第一限位槽14位于第一凹槽12内,且第一限位槽14与第一凹槽12连通。第一平台1上还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5,第一连接孔15与第一限位槽14连通,且第一连接孔15的轴线与第一平台1的顶面垂直,第一连接孔15开设有多个。
51.参照图2,第一凹槽12内插设有第一连接板13,第一连接板13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第一限位块132。第一限位块132能够插设在第一限位槽14内,从而第一限位块132能够将第一连接板13固定在第一平台1上。且第一限位块132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321,第二连接孔1321的轴线与第一限位块132的顶面垂直,第二连接孔1321的数量与第一连接孔15的数量相等。
52.参照图2,第一平台1上还设置有第一紧固件16,第一紧固件16可设置呈多种,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紧固件16为紧固螺栓。当第一限位块132插设至第一限位槽14内时,第二连接孔1321与第一连接孔15连通。此时,第一紧固件16能够穿过第一连接孔15插入第二连接孔1321内,从而第一紧固件16能够将第一连接板13与第一平台1固定。第一紧固件16的数量与第一连接孔15的数量相等。
53.参照图3,第二平台2上贯穿开设有第二凹槽23,第二凹槽23位于第二平台2的中部位置,且第二凹槽23贯穿第二平台2靠近第一平台1的一侧。第二平台2内开设有第二限位槽25,第二限位槽25位于第二凹槽23内,且第二限位槽25与第二凹槽23连通。第二平台2上还开设有第三连接孔26,第三连接孔26与第二限位槽25连通,且第三连接孔26的轴线与第二平台2的顶面垂直,第三连接孔26开设有多个。
54.参照图3,第二凹槽23内插设有第二连接板24,进出口29开设在第二连接板24上,第二连接板24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第二限位块242。第二限位块242能够插设在第二限位槽25内。且第二限位块242上开设有第四连接孔2421,第四连接孔2421的轴线与第二限位块242的顶面垂直,第四连接孔2421的数量与第三连接孔26的数量相等。
55.参照图3,第二平台2上还设置有第二紧固件27,第二紧固件27与第一紧固件16的结构相同。当第二限位块242插设至第二限位槽25内时,第三连接孔26与第四连接孔2421连通。此时,第二紧固件27能够穿过第三连接孔26插入第四连接孔2421内,从而第二紧固件27能够将第二连接板24与第二平台2固定。第二紧固件27的数量与第三连接孔26的数量相等。
56.参照图1和图2,第一连接板13靠近第二平台2的一侧贯穿开设有第一通槽131,第二连接板24靠近第一平台1的一侧贯穿开设有第二通槽241。当第一平台1与第二平台2连接时,第一连接板13与第二连接板24相互抵接,从而使得第一通槽131与第二通槽241相互连通形成供钢柱穿过的容纳槽6。
57.参照图2和图3,第一连接板13可设置有多种型号,不同型号的第一连接板13上的第一通槽131的尺寸大小不同。第二连接板24可设置有多种型号,不同型号的第二连接板24上的第二通槽241的尺寸大小不同。从而使得施工平台3能够通过更换不同的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24,来适配不同尺寸大小的钢柱,进而有利于节约施工平台3的生产成本。
5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钢柱对接施工平台的实施原理为:在进行钢柱的对接前,需要先根据钢柱的尺寸大小,选择合适的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24。将选好的第一连接板13插入到第一凹槽12内,并利用第一紧固件16将第一连接板13与第一平台1固定连接。再将
选好的第二连接板24插入到第二凹槽23内,并利用第二紧固件27将第二连接板24与第二平台2固定连接。
59.然后,进行施工平台3的搭建,先将第一平台1与第二平台2吊至两个钢柱的对接处。使第二平台2放置在定位板41上,并将第一平台1与第二平台2的贴合。此时,第一半围栏17能够与第二半围栏28榫卯连接。
60.最后,启动驱动气缸511,驱动气缸511驱动传动杆512向靠近第二平台2的方向移动,传动杆512带动固定板521移动,使得固定板521远离传动杆512的一端滑出第一滑槽11,插入第二滑槽21内。再将定位杆522穿过第一定位孔22插入第二定位孔5211内,从而将第一平台1与第二平台2稳定连接,进而完成施工平台3的搭建,便于进行钢柱的对接。
6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钢柱对接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平台(1)、第二平台(2),所述第一平台(1)与所述第二平台(2)合拢形成施工平台(3),所述施工平台(3)的一侧设置有定位件(4),所述定位件(4)用于对所述第一平台(1)与所述第二平台(2)进行定位,所述第一平台(1)与所述第二平台(2)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5),所述连接机构(5)包括驱动组件(51)、固定组件(52),所述驱动组件(51)能够驱动所述固定组件(52)移动,所述固定组件(52)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平台(1)与所述第二平台(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柱对接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4)包括定位板(41),所述定位板(41)呈l型设置,所述定位板(41)分别与所述第一平台(1)的底端与侧面连接,所述定位板(41)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二平台(2)的方向伸出所述第一平台(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柱对接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5)至少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机构(5)对称分布在所述施工平台(3)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柱对接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1)包括驱动气缸(511)、传动杆(512),所述驱动气缸(511)安装在所述第一平台(1)上,所述传动杆(512)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气缸(511)连接,所述传动杆(512)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组件(52)连接,所述驱动气缸(511)能够通过所述传动杆(512)驱动所述固定组件(52)向所述第二平台(2)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柱对接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52)包括固定板(521),所述第一平台(1)内开设有第一滑槽(11),所述固定板(521)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11)内,所述固定板(521)的一端与所述传动杆(512)连接,所述第二平台(2)内开设有第二滑槽(21),所述固定板(521)远离所述传动杆(512)的一端能够滑动插设至所述第二滑槽(21)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柱对接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52)包括定位杆(522),所述第二平台(2)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22),所述固定板(521)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5211),所述第一定位孔(22)与所述第二定位孔(5211)连通,所述定位杆(522)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22)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5211)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柱对接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1)上贯穿开设有第一凹槽(12),所述第一平台(1)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3),所述第一连接板(13)插设在所述第一凹槽(12)内,所述第一连接板(13)上贯穿开设有第一通槽(131),所述第二平台(2)上贯穿开设有第二凹槽(23),所述第二平台(2)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二连接板(24),所述第二连接板(24)插设在所述第二凹槽(23)内,所述第二连接板(24)上贯穿开设有第二通槽(241),所述第一通槽(131)与所述第二通槽(241)能够连通形成供钢柱穿过的容纳槽(6)。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柱对接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1)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4),所述第一限位槽(14)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2)内,所述第一限位槽(14)与所述第二凹槽(23)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板(13)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32),所述第一限位块(132)插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槽(14)内,所述第二平台(2)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25),所述第二限位槽(25)位于所述第二凹槽(23)内,所述第二限位槽(25)与所述第二凹槽(23)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板(24)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242),所述第二限位块(242)插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槽(25)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钢柱对接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1)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5),所述第一限位块(132)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321),所述第一连接孔(15)与所述第二连接孔(1321)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孔(15)内插设有第一紧固件(16),所述第一紧固件(16)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15)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孔(1321)内,所述第二平台(2)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26),所述第二限位块(242)上开设有第四连接孔(2421),所述第三连接孔(26)与所述第四连接孔(2421)连通,所述第三连接孔(26)内插设有第二紧固件(27),所述第二紧固件(27)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26)插入所述第四连接孔(2421)内。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柱对接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1)上设置有第一半围栏(17),所述第二平台(2)上设置有第二半围栏(28),所述第一半围栏(17)与所述第二半围栏(28)榫卯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钢结构吊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柱对接施工平台,包括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合拢形成施工平台,施工平台的一侧设置有定位件,定位件用于对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进行定位。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固定组件。驱动组件能够驱动固定组件移动,固定组件用于连接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本申请具有缩短钢柱的施工周期的效果。短钢柱的施工周期的效果。短钢柱的施工周期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李赵荣 王森浩 李彦彪 赵锦华 秦波 温晓海 高蕾 刘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北京京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5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35: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97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平台   滑槽   凹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